關於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彙總七篇

學識都 人氣:9.71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彙總七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目標

⒈引導幼兒學習用膠水在紙上粘貼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點狀材料,培養手眼協調的能力,體驗粘貼活動的樂趣。

2.鼓勵遇到困難敢於求助,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學習。

準備

膠水、毛筆、盤子、洗淨的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溼抹布。材料可以由和共同準備。

過程

⒈導入活動

提問,引起興趣:每天早上,小朋友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前班,請你告訴大家,你來到學前班的路是怎樣的?你還走過什麼樣的路?

2.瞭解活動內容

出示準備好的粘貼材料,提出活動內容:今天,請小朋友用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材料)來修一條上學前班的路。

3.學習製作方法

引導幼兒探索怎樣用膠水、細沙等材料粘貼出上園的路。

(1)引導幼兒觀察用書第1頁,說出上學前班的路在哪裏。

(2)激發已有經驗,互相討論粘貼步驟。(先在"路"上塗膠水,撒上細沙。)

(3)交代粘貼要求:粘貼前先用毛筆將膠水均勻地塗在"路"上,但不能塗到"路"的外面。再把細沙或其它粘貼材料均勻地撒在塗有膠水的"路"上,用手掌輕輕壓幾下,稍等一會,把用書豎起來,輕輕地把多餘的細沙抖落在準備好的盤子裏,再修補一下沒有細沙的地方,上學前班的路就修好了。

4.操作,指導

提醒

正確地塗膠水,遇到困難主動找或者旁邊的小朋友商量解決。做好後,壓和抖落多餘的細沙時,動作要輕,便於收拾。

5.欣賞評價作品

請小朋友將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以小組爲單位,輪流欣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故事《月亮船》講述的是蒲公英迷路後回家的經過,情節生動、語言優美,是幼兒從事語言活動的好教材,同時故事情節中涉及了豐富的地理知識,爲單純的故事學習增添了幾分生氣。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閱歷,對地理知識也有些基礎瞭解,本教材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拓展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時值建國六十週年,我選擇本活動,意在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我國的世界之最,並運用語言表述。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的靈魂、主心骨,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於: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瞭解我國的世界之最,並能用語言表述。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熱情。

這兩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融合的一方面。同時我認爲故事的題材所要表達即祖國地大物博這一信息,重在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因此我確定本次活動重點: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並用語言進行表述。難點爲讓幼兒瞭解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

三、說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主要作了以下準備:圖片《月亮船》、課件《月亮船》、圖譜(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

四、說教學法。

本教學過程,主要運用了四種方法:啓發提問法、多媒體技術運用法、圖譜法及遊戲法。這些教法也是幼兒的學法,能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1、啓發提問法:

教師應力求創設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引導幼兒想說、敢說、大膽說。結合故事教學本身的特點,我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啓發提問法,設計許多層次不一的問題,在很大程度引導鼓勵幼兒參與活動,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同時也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2、多媒體技術運用法

:本教材情節生動並涉及豐富的地理知識,爲此我藉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幼兒視聽的感官,深入感受題材本身,爲本活動重點解決墊下一定的基礎。

3、圖譜法:

圖譜法其圖文並茂的表現手法深受教師喜愛,並在大程度上可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內容,本活動藉助圖譜法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並記憶我國的世界之最,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進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4、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要寓教於樂,本活動藉助一簡單的說

唱遊戲,意使認知不變成爲重複跟讀學習,而充分體現遊戲的“趣”學,幼兒的“樂”學。

五、說過程:

本活動流程我採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引出主題——初步傾聽,瞭解內容——結合課件,突出重點——巧用圖譜,突破難點——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打開幼兒的話匣子是語言教學的關鍵,活動開始我出示月亮船圖片,並設計問題“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裏,你會看到什麼”?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本環節需要2—3分鐘。

2、初步傾聽,瞭解內容。

本環節爲幼兒初步欣賞故事,簡單瞭解故事內容。教師先以生動的語言完整地講述故事,再結合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裏有誰?你聽了有什麼感受?在本環節中,幼兒可粗略地瞭解故事內容,並簡單地表達自己對故事的聽後感,同時我根據教學需要在本環節對教材本身進行簡單修改,即故事結尾不點出蒲公英的家是中國,此環節大約佔用8分鐘。

3、結合課件,突出重點。

緊扣幼兒的初步感知,本環節重在結合課件幫助幼兒逐段理解故事內容,大致需要12分鐘。由於提問是讓幼兒理解故事並刺激其語言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本環節中,提問法也是運用得最多的一個環節。我將故事分爲三個段落,第一段落爲蒲公英迷路。所設計的提問爲:

(1)蒲公英爲什麼會到很遠的地方?

(2)它遇到了誰?第二段爲仙女與蒲公英的對話。

結合提問:

(1)誰來幫助蒲公英?

(2)蒲公英是怎樣介紹它的家?

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經過,我所設計的提問是:

(1)仙女帶着蒲公英找到這些地方嗎?

(2)你們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兒?通過三段課件的欣賞提問,幼兒已能基本瞭解故事內容,本次活動的重點得以解決。

4、巧用圖譜,突破難點。

承接環節三的猜測,“蒲公英的家在哪兒”引導幼兒說出中國,教師可及時續上故事結尾,並結合圖譜幫助幼兒梳理經驗,瞭解中國的世界之最,引導幼兒運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結合提問“爲什麼蒲公英與仙女道別時,在她的花瓣上有幾滴淚珠,閃着銀光”?“你們喜歡蒲公英的家嗎,爲什麼”?引導幼兒進一步挖掘作品的內涵,並遷移到自身,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藉以突破活動的難點,本環節約佔6分鐘。

5、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有了對故事的基本認識,本環節繼而藉助圖譜,運用3—5分鐘的遊戲活動。

引導幼兒說唱蒲公英的唱的歌謠,藉助幼兒對遊戲的天性喜愛,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自然結束。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一.設計意圖:

每次畫完畫,桌面、地上都有蠟筆,練習寫漢字收拾書包後,總會發現掉在地上的鉛筆,有時家長來詢問,孩子的筆盒是否在教室裏等情況。作爲大班的孩子,再過一個學期將進入小學,爲了培養幼兒會收拾、整理自己的東西,獨立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品,我設計了《我會收拾、整理書包》來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二.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爲依據,在《綱要》指出在健康領域中要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爲習慣。同時形成生活獨立自主,自理的能力。因此根據綱要我確定了情感、態度、認知等方面的目標:

1、願意幫助他人,練習歸類分類。

2、喜歡整理書包,瞭解整理書包的重要性,學習整理書包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3、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激發幼兒“愛整潔”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激發和培養幼兒“愛整潔”的情感。

2.難點:學習整理難點的方法

四.活動準備:

爲了此次活動組織符合幼兒學習方式,以及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的統一性,寓教育與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一下兩方面準備:

1、物質的準備:錄像《上課》。藍貓頭飾。各種學習用品,如:書包、鉛筆、橡皮、鉛筆盒、中格本、蠟筆等,各種玩具,如:汽車、積木等。藍貓商店四個漢字,若干玩具框。“我能幹”金、銀、銅獎牌。紙、蠟筆、剪刀、透明膠等。

2.空間的準備:課桌椅子。兩個小朋友一位,模擬小學的情景

五.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教材自身特點,我運用了情景創設法、直觀演示法

1.情景法:創設逼真的教學活動場景佈置藍貓商店,讓幼兒身臨其境,能更好地喚起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

2.直觀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上課”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裏面發生了什麼事。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能形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帶給他們視覺上的享受,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二)學法: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實物操作法、討論探究法。

1.合作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在參觀藍貓商店時發現凌亂,共同合作打理分類收拾整潔。

2.實物操作法:幼兒在對書包以及對藍貓商店整理後,自己再次親自操作,整理自己的物品,讓幼兒多次的操作,充分鍛鍊有的動手實踐能力。

3.討論探究法:引導幼兒積極參加討論,探究等方式,培養幼兒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六.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老師:“今天藍貓商店要開張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去參觀藍貓商店?”在《藍貓3000問》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走進教室。

2、老師:“藍貓,你好,咦?你的商店不是開張了嗎?怎麼到處都亂七八糟的?”藍貓說:“對不起,剛剛到貨,還來不及收拾,不過這麼多商品,我都不知道怎樣擺放?”老師說:“小朋友們,藍貓遇到困難啦,你們想一想,有什麼好辦法把這些商品擺放整齊?”幼兒自由討論。

3、根據幼兒的討論,引出做各種商品的標誌。

(1)老師:“標誌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標誌代表不同的意思。藍貓的商店裏有什麼商品?”

(2)幼兒利用桌面提供的材料分組進行設計製作。請幼兒自由結伴給這些商品設計相應的標誌指導:

A、能突出商品的特徵,讓幼兒一看便知道是什麼商品。

B、使用完的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3)讓幼兒評出最佳標誌,並貼在相應的玩具櫃裏或櫃面上。

(4)幼兒根據標誌把商品放進相應的框裏。

(5)老師:“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藍貓商店終於開張了,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櫃裏放些什麼?(積木、汽車等),這些屬於哪一類?(玩具類)。這個櫃裏又放了些什麼?(鉛筆、筆盒、橡皮、中格本、書包等)屬於哪一類?(學習用品)……”

4、老師:“再過一段時間,你們即將成爲一名光榮的小學生,知道上學要帶哪些東西嗎?”讓幼兒積極發表意見。

5、認識學習用品

(1)幼兒自選商品,並請幼兒放進書包內整理好。

(2)檢查幼兒整理的情況,並介紹每種學習用品的用處。

(3)老師:“有的小朋友選擇了適當的學習用品,有的把玩具也放進了書包,有一些小朋友的學習用品隨便放進書包內,還有一些小朋友把書包收拾的整整齊齊。”表揚整理好書包的小朋友。“你知道上學爲什麼要整理好書包嗎?”引出錄像《上課》。

錄像的內容:

兩位小朋友演小學生走進教室,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藍貓學校。我叫XX,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我是YY,也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然後,坐下來做功課,XX很有條理地拿出鉛筆盒、本子,開始認真地做功課。YY手忙腳亂,好一會兒才找到本子,剛一打開鉛筆盒,發現裏面又沒有鉛筆,於是,又在書包中急急忙忙地尋找,剛做作業,字又寫錯了,可橡皮卻又怎麼也找不到,只好去向XX借,下課鈴聲響了,XX很快將作業交給了老師,老師讚許地拍了拍咖喱,YY拖拉了好一會兒才交作業,老師邊看邊皺眉頭。

看完表演後提問:

A、爲什麼老師看了咖喱的作業很高興?看了菲菲的作業卻皺起了眉頭?出示兩人做的作業,讓幼兒討論整理書包的重要性。

B、做作業時,爲什麼咖喱寫得又快又好?菲菲寫得慢?幼兒自由討論後請個別幼兒回答,使幼兒進一步瞭解整理書包的重要性。

6、幼兒動手整理書包。

(1)讓幼兒把書包裏的用品拿出來放在桌面上,等他們完成這一動作後,再讓他們把所有的用品分類收拾整理好放進書包內。

(2)讓幼兒互相檢查,看誰的書包收拾得整齊。

(3)幼兒互相講評,誰整理得好?爲什麼?通過講評,知道整理的正確方法。

老師小結:一般我們收拾書包的方法是歸類收,即把本子歸在一起,書歸在一起,筆盒與筆、橡皮在一起,先把書、本子擺整齊後放到書包內、從大至小,最後再放鉛筆盒。

7、競賽:我能幹出示“我能幹”金、銀、銅獎牌,引起幼兒爭奪獎牌的願望並交代玩法。

幼兒進行比賽,選出最快,整理最好的前三名進行頒獎。

8.活動延伸:

討論:除了自己認真整理小書包以外,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小朋友認真細緻的去完成。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一、教材分析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新詩歌"搖籃",這首詩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裏睡着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瞭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爲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 。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爲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

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爲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於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

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

綱要明確的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導入 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着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雲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最後,在活動結束之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

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爲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啓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爲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就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

因爲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整個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嘗試法、遊戲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講講、做做等活動中,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克服困難後的喜悅心情。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引導幼兒認識青蛙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和生長過程。

2.瞭解兩棲動物獨特的生活習性,知道一些兩棲動物的名稱,感受兩棲動物奇特的本領。

3.讓幼兒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教育幼兒要保護它們,增強環保意識。

二、重點、難點: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我以爲教材重點是幫助幼兒瞭解一些有關青蛙生活習性和生長過程的知識。

教材難點:幼兒學習排列青蛙生長過程。知道一些兩棲動物的名稱,感受兩棲動物奇特的本領。

三、活動設計: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

採用謎語引出課題,引起幼兒思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第二部分

1.讓幼兒以小記者的身份進入實驗室採訪,充分體現幼兒主體性。

2.採訪結束幼兒講述自己看到的一切,教師進行總結,體現了教師在幼兒學習活動中處於支持者、引導者的地位。

3.讓幼兒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用題紙做練習,進一步鞏固幼兒所學知識。

第三部分

教師與幼兒一起把青蛙送回家,用行動來體現保護動物,愛護青蛙。

四、活動方法的選用:

整個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嘗試法、遊戲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講講、做做等活動中,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克服困難後的喜悅心情。

五、總結:

從整節課的設計上,我緊緊圍繞新綱要的思想,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各領域的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從而使幼兒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教師始終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和表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

朋友一起聽音樂四散做自己喜愛的動作,音樂一停,老師問:誰是木頭人?小朋友回答:我是木頭人,同時擺好一個造型不動,老師檢查。

第二環節的遊戲:我最愛運動是本節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重點是通過讓幼兒模仿運動造型,發展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遊戲的主動性並訓練他們在行進間躲避同伴,不碰撞的能力。其中在行進間躲避同伴不碰撞是一個難點。爲什麼要設計這樣一個難點呢?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們在遊玩的時候拼命往前衝,好象整個操場只有他一個人,這樣是非常危險的,教會孩子一些躲避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碰撞事故的發生。

在遊戲的前面我設計了一個模仿運動員的小環節,目的是讓幼兒展示一下自己已經掌握的運動項目,同時也可以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別人都瞭解了什麼,這樣既給孩子一個展示的機會也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

新綱要告訴我們:“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在設計遊戲內容的時候,我就想用什麼形式既能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鍛鍊幼兒的能力,增強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及競爭意識,於是我想到“競賽”。大家請看,這是教室場地的示意圖,中間的五個小圓圈是競賽點,裏面分別寫上“我、最、愛、運、動”五個字,外圈是準備區。遊戲開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站在大圈上,聽音樂逆時針向前跑,音樂一停,教師問:誰最愛運動,幼兒一邊回答:我最愛運動,一邊去搶佔五個圈,每一個圈裏只能站一個人。最先到達圈內的小朋友每人要做一個運動項目的造型,而且不能與別人的重複。再由其他小朋友選出一名做得最好,遊戲繼續進行,每一輪的優勝者,到最後一起進行決賽。

在幼兒搶佔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擁擠的現象,甚至會發生碰撞的事情,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所在。孩子們人人都想爭到遊戲的機會,努力爭取是值得鼓勵的,但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那這時就需要老師的引導了,我新綱要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教師要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成爲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不會直接地對孩子們說:“你們要注意,不要撞到別人”諸如此類的話,我會用一個提問來引導幼兒思考,“剛纔有個小朋友告訴我,在佔圓圈時,他被別人撞了一下,可疼了,這可怎麼辦呢?怎麼樣才能不撞到別人呢?”如果在遊戲中碰巧沒有發生碰撞事件,我也會用一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小朋友們,在剛纔遊戲的時候你有沒有撞到別人或者是被別人撞到呀?”小朋友都會說沒有,那這時我就用表揚的語氣來提問:你們真棒,這麼多人都沒有撞到,那你是怎麼做到的呢?我想這樣的形式,幼兒會更願意積極的思考,來解答老師的總是,而能夠有意識躲避的孩子也會特別主動積極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好方法。這時再提醒幼兒在接下來的遊戲中要注意安全,不碰撞別人。這個難點就解決了。

遊戲後的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老師提出一個以前沒有過的比較高的要求的時候,就像我在遊戲中提出要避免碰撞的要求,幼兒努力後要及時給予肯定,多表揚、鼓勵幼兒,幼兒會更願意嘗試新的要求和規則。

遊戲給了孩子展示自我的機會,而大班的孩子僅僅參與遊戲的熱情和展示自己的膽量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與同伴合作的精神與能力。新綱要說:增強幼兒的合作和競爭意識。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於是我在遊戲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鼓勵幼兒兩人合作來共同完成一個運動項目的造型。這一要求看似簡單,其實其中有許多方面,如幼兒要能順利地找到朋友一起遊戲,再就是要和同伴商量好一起做一個什麼造型,這些都要求孩子有較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這時教師的評價又顯得得尤其重要,孩子的每一個動作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而在這裏我覺得不應該老師去直接評價幼兒的造型是否優美,而是應該讓小朋友自己來介紹自己與同伴所擺的造型,如果大家覺得他們擺得好,就用掌聲來鼓勵他們,這時老師只要獎勵一顆五角星就可以了。

大班的孩子不僅能做好兩人合作,還可以嘗試三人或多人合作,於是我想到一個遊戲“找朋友”,這是一個既輕鬆又深受幼兒喜愛的遊戲,而且它的伸縮性較大,教師可隨意進行調整。老師可用幾句話自然從前一個環節轉到這個環節,“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和同伴一起玩嗎?”孩子們當然會說喜歡,這時教老師再提出玩遊戲找朋友,玩一遍後,再提出要找三個好朋友的要求,然後再逐步提高。這樣雖然遊戲的難度在不斷增加,但孩子依然會樂此不彼地反覆遊戲。

在本次活動中,我在體育活動中加入了音樂的元素,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整個活動更加輕鬆、愉快,使幼兒能更積極地投入到遊戲當中去。同時我特別注意對孩子的評價,教師的及時而又鼓勵性的評價使幼兒不僅體會到遊戲的快樂,更多的可以讓他們有成功的快樂體驗。

一次短短的體育活動結束了,它留我們的思考並沒有結束,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並讓他們每一次的活動都能成爲一次快樂併成功的體驗,謝謝大家。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烏鴉喝水》的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戶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裏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爲了驗證發現是否正確。我親自進行了實驗,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裏的水量多少有關係。爲此,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本次具有很強操作性、探索性和嘗試性的科學活動--烏鴉喝水。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係。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二、活動流程:

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麼不同→得出結論三、活動過程:

(一)觀察《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這個問題爲實驗提出了明確的操作要求,這裏,我還明確了兩個人一組合作做。這對幼兒的實驗活動起到了指導作用,讓幼兒懂得必須兩兩合作進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二)用石子和沙子進行實驗,並記錄。

在這二個環節裏,我用了3種不同顏色的瓶子,使幼兒更方便的找到相應顏色的格子作記錄。

在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點時,我儘量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發現其中的祕密,因爲讓幼兒充分地表述活動經驗能幫助幼兒建構一定的科學概念,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這個問題只有一位小朋友龍龍表達的比較完整,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講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後烏鴉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們已經觀察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對於蘊藏的科學原理還需要老師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爲石子和沙子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後烏鴉才能喝到水。有了兩張圖的比較,幼兒比較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區別,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較簡單了。

我認爲本次活動內容比較豐富,從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麼不同→得出結論等五個環節,整個活動體現了分層第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師本着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兩兩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兩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利用了形象的圖示幫助幼兒理解了爲什麼石子裝進水量少的瓶子裏烏鴉還是喝不到水,使複雜的科學原理簡單化,很容易被幼兒所理解。活動中教師很好的把握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係。始終鼓勵幼兒做一做、想一想,體現了幼兒科學教育中應培養”嘗試“”探索“精神的要求。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7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的故事,故事中透露着老虎的愚蠢和狐狸的聰明,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觀察與狐狸拔掉老虎牙齒有關的圖片,通過自主閱讀理解故事內容。

2、通過看一看,學一學,說一說,演一演,理解狐狸和老虎的心理活動。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有安靜傾聽的意識,願意參與閱讀活動。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人手一本小圖書 圖片 大圖書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提問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利用觀察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過提問觀察並回答,讓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表演法讓幼兒在通過學習對話的同時演繹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話,更容易的使幼兒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動,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以及故事的內容。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表演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直接獲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兒在學習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變化,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激發幼兒看圖書的興趣。2、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3、引導幼兒想想大老虎沒有牙齒後,故事的結局。

(一)、分別出示有牙齒和沒有牙齒的老虎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熟悉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知道老虎最厲害的地方是哪裏?後來它的牙齒爲什麼會沒有的?到底是爲什麼?(通過猜測,看圖書知道真正的答案)

(二)、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找出小狐狸不怕大老虎的圖片。提問:你從哪裏看出來狐狸不怕大老虎?學醫學它的樣子。爲什麼它不怕大老虎?

2、閱讀第三到第九幅圖片。提問:狐狸想了一個什麼樣的好辦法?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們的對話。小狐狸爲什麼要送糖果給老虎?老虎喜歡吃嗎?從哪裏看出來?一個一個的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在自主閱讀中知道故事的發展,通過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3、找出圖片10~13,提問:老師把老虎找大夫的故事講出來,請小朋友們找找是那幾幅?爲什麼大夫不願意幫大老虎拔牙?通過傾聽知道大家都怕大老虎。

4、共同閱讀最後兩頁故事,提問:小狐狸是怎麼樣走來的?又是怎麼樣幫大老虎拔牙的?通過講述和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三、引導幼兒想象大老虎沒有牙齒後,故事的結局。

通過討論的方法想象沒有牙齒後大老虎會怎麼樣?由此引導孩子創編故事的結局,培養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四、延伸活動: 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並講給其他的小朋友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