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初中集錦五篇

學識都 人氣:4.11K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初中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說課稿初中集錦五篇

說課稿初中 篇1

一、課的內容

籃球:運球、籃球行進間單手低手上籃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球和籃球行進間單手低手上籃(也稱“三步上籃”),是籃球運動中運用較爲廣泛的一種技術,三步上籃主要應用於快攻、突破上籃,它的特點是出手速度快、不易被封蓋,命中率高、穩定性強。所以學好它,可以提高學生進攻手段的多樣性和全面性。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爲高一年級學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已趨向成熟,具備獨立思考、判斷、概括和模仿能力,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在小學和初中都有過學習,因而學生都有一定的基礎。這時高中生他並不單純滿足於對單個技術動作的學習,而對學習對抗性練習頗感興趣,所以,在教學當中我們要把動體和動腦很好的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創造性和自主性學習的平臺。

四、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學習與瞭解行進間單手低手上籃(三步上籃)的技術要領

2、 技能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80%以上的學生能基本掌握和完成不盯球三步上籃技術動作,使60%—70%以上的學生能熟練掌握運球三步上籃技術動作,達到命中率高,穩定性強,動作協調。

3、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意志品質。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三步上籃技術動作的三步(一大、二小、三投籃)

難點:上籃時身體重心的控制及出手動作手指手腕對球的控制。

六、教學流程

(一)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準備部分

運球學習

1、運球:高低交替運球,兩手交替運球

爲了進一步建立運球的動作概念,使學生在運球過程中護好球,眼視前方把球控制好,我採用了學生散點看我示範模仿練習,通過3—4次練習,我發現問題並即使進行解決。特別是身體的姿勢、手型、手法和球的運行要準確。着重解決手對球的按拍力量、方向、掌握。上下肢協調配合和眼視前方,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2、搶運球:要求:先進行一對一的“搶運球”對抗練習

爲了使運球技術加強練習,安排一次“搶運球”遊戲,這一練習主要是加強學生對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對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表揚,爲下部分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步上籃學習

1、三步上籃徒手練習:通過教師做“三步上籃”技術動作,逐步講解動作要點(一大、二小、三投籃),然後練習行進間低手上籃,讓學生先掌握腳步動作,再讓學生練習手持球行進間低手上籃動作。

2、手持球對籃筐進行三步上籃:學生通過徒手腳步練習和手持球行進間三步上籃練習後,

下面進行面對籃筐做行進間三步上籃練習,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3、分小組練習:(共分4小組)通過面對籃筐練習,選出4位小組長,由小組長組織練習行進間三步上籃的技術動作。學生開始自主練習,可以自由選擇不同內容的三步上籃動作,教師通過巡視,糾正錯誤動作。

(三)結束部分

通過音樂放鬆讓學生在練習的同時達到身心放鬆,另外爲彌補課中動作技術學習時間的不足,還佈置學生課後進行運球技術的練習。促使學生多一些時間從事體育運動,從而達到提高身體素質,增進身體健康的目的。

七、預計課的效果

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認真積極地參與練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練習密度爲30%—35%,練習強度中等。

八、場地器材

籃球場2塊,籃球若干,錄音機

說課稿初中 篇2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羽毛球的兩種發球》即正手發高遠球和反手髮網前球。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好課的前提條件,在正是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正手發高遠球和反手髮網前球是羽毛球運動項目中的兩種發球類型,而羽毛球項目是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在水平四基礎上的選修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羽毛球的技術能力,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羽毛球運動的規律和特點,樹立自信心,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增強主動參與和自我展示的意識能力。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理解,下面是我對學情的分析。

學生是學習體育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和出發點。而高中階段的學生,求知慾強、競爭意識明顯,對體育運動十分感興趣,並且瞭解羽毛球的基本技戰術和比賽規則。但是卻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雖瞭解基本技術和簡單戰術,卻不能熟練掌握運用,這就需要教師通過適宜的教學方式科學的引導學生掌握並運用這些技能。

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說出正手發高遠球和反手髮網前球的動作要領。

2。通過觀察、模仿、分解練習等方法,90%以上的學生能做出正手發高遠球和反手髮網前球的動作,80%左右的學生能把球發到指定區域。

3。通過本課學習,鞏固學習羽毛球的興趣,培養克服困難和合作互助的品質,提高競爭意識。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難點是:

重點:正手發高遠球和反手髮網前球的動作要領;

難點:正手發高遠球的擊球點,反手髮網前球時持拍手腕的閃動發力。

爲了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實際中初中學生思活躍、求知慾強、樂於交流的特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種教法有:問答法、示範講解法、糾正錯誤法。採用的學法有:分解練習法、運動競賽法、模仿練習法。

圍繞以上目標、重難點,本着“教師指導,學生主體”的原則,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首先是開始部分。包括課堂常規,師生問好、檢查人數、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等,此時呈四列橫隊,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及集體責任感。

其次是準備部分。在這一部分,學生首先將變成2路縱隊,女生在前男生在後,圍着1、2號場地慢跑2圈後呈體操隊形散開做熱身操,主要活動頭、肩、肘、腰、膝、踝等關節,熱身活動結束後小組長幫忙發拍和球,兩人一組自由站位,進行熟悉球性練習。這一環節之所以這樣設計,目的是爲了學生的身體充分預熱,在身體和心理上爲本節課做好準備,防止上課過程中的運動損傷。

然後是基本部分。

第一導入環節。良好的導入如同一場好戲有一個精彩的序幕,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慾的有效方法。針對該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採用圖片導入,先展示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林丹平時練習發球動作的照片,請同學們觀察並思考“林丹的發球姿勢是怎麼樣的?這樣的發球姿勢通常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準備發球時林丹的持球動作是怎樣的?”等幾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積極性,順利進入本堂課。

第二新課教授環節。第一部分,我將把多班同學在1號場地分成左右手2路縱隊,分別用正面示範、側面示範和背面示範這三種方法講解正手發高遠球的動作技術要領,同時學生進行無球動作模仿,講解結束後,請同學們自主無球動作練習,我進行巡視點撥,等大部分學生掌握的差不多後2人一組自由站位進行有球對練,我進行巡視指導,練習完畢後邀請動作規範的同學進行展示,學生進行評價總結,根據之前的練習請同學們2人一組,分別到1、2號場地隔網對練,第二部分,我將結合圖片進行反手髮網前球的講解,注意強調發球時手腕的閃動發力,之後進行請同學們自主無球動作練習,我進行巡視點撥,等大部分學生掌握的差不多後2人一組自由站位進行有球對練,我進行巡視指導,練習完畢後邀請動作規範的同學進行展示,學生進行評價總結,根據之前的練習請同學們2人一組,分別到1、2號場地隔網對練,之所以這樣進行設計,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及練習方法,便於學生理解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引導學生積極發言,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互助練習培養克服困難和合作互助的品質。

第三遊戲鞏固環節,在這一環節我將採用小組發球換場地接力的方法進行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看哪一小組發的球多,發球最少的小組男生5個俯臥撐,女生5個抱頭蹲起。這樣設計既鞏固了學生的發球技術,又鍛鍊了學生反應奔跑速度,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最後是結束部分。爲了讓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恢復平靜,在這一部分,我將採用音樂放鬆法,將多班同學圍成一個大圈,在舒緩的音樂中進行放鬆練習,練習結束後請同學們談談這節課的感受並進行自我點評,目的是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及總結能力,最後請值日生歸還器材。

本節課預計練習密度爲40%,平均心率爲125次/分,練習強度爲中等,場地爲羽毛球場地2塊,器材爲與學生同等人數羽毛球拍及羽毛球若干,掛圖9張。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考官!

說課稿初中 篇3

一、說複習內容

1、動詞時態的重要性

知道動詞是句子的脊樑,動作發生的時間不同,它們在英語中的表現形式也不同,使英語句子變得生動而富有生命力,這就是動詞時態。同學們只有通過了解正確的時態才能把單詞、短語連成一體,形成活生生的句子,從而組成有生命力的篇章。因此動詞時態在英語語法中具有不可動搖、不可替代的位置,是英語語法中的基礎。初中階段應瞭解的時態共有八種,即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過去將來時、現在完成時和過去完成時;而本節課複習的是:一般現在進、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四種,也就是兩個一般時態,兩個進行時態。

2、複習目標

本節課的複習目標如下:

A:知識目標

1) 瞭解動詞的三種基本形式(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過去式、現在分詞)

2) 瞭解四種基本時態的概念、結構及基本用法

B:能力目標

通過在練習中比較學習,學會如何分析句子的時態並能正確運用基本時態寫出語法正確的句子和篇章。

C: 情感目標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同學們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培養互助互學的美德,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3、複習重點和難點

四種基本時態的概念、結構及用法;教學難點爲如何區別四種基本時態。

二、說同學們

由於各個時態都是在以前各個單元教學中分散學習的,那時很多同學還是學得不錯,滿臉是笑。但後來由於時態的不斷增加和其他語法的不斷出現,同學們困惑了。隨着時間推移所產生的遺忘,使同學們對各種時態產生了混淆,主要是時態名稱和結構容易張冠李戴。同學們困惑了,畏懼了,怎麼越學越不會?那麼怎樣使同學們對基本時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通過複習對同學們進行查漏補缺,鞏固提高,讓他們都笑逐言開就是老師的.任務。

三、說教法

新課程要求同學們在“用中學,學中用”,複習課的任務是梳理知識,查漏補缺,鞏固提高。所以在教學程序上充分利用準備好的複習資料,由淺入深,步步深入;在教學方式上以練爲主線,讓同學們在練中分析,練中比較,練中探究,練中互助,練中提高,練中促友誼;通過練習由混亂變清晰,由糊塗變明白,由理解到運用。

四、說學法

同學們是學習的主體,個體差異各不相同。在複習過程中,儘量發揮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同學們充分利用對比分析法、歸納總結法、合作探究法、互助學習法和練習法進行復習。

五、說複習過程

在複習過程中儘量通過設疑激趣引入複習;通過化整爲零,展開復習;通過合作探究,提升複習質量;通過互幫互助,讓同學們愉快複習;通過精練精講,在運用中深化複習。

六、說板書

一般現在時 主語 + am/is/are…

主語 + 動詞原形/動詞-s/es

一般過去時 主語 + was/were…

主語 + 動詞過去式

現在進行時 主語 + 助動詞am/is/are + V-ing(現在分詞)

過去進行時 主語 + 助動詞was/were + V-ing(現在分詞)

板書這幾個時態一是爲了突出這幾個時態的基本結構的重要,二是爲了便於完成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問句之間的句型轉換,讓同學們更清楚更容易地瞭解四種時態的結構和用法。

七、複習反思

在這節課中,同學們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學會了比較歸納,互助學習,合作探究;明白了八種時態的基本用法和結構;弄清了它們之間的區別;鞏固了知識,提升了能力;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

說課稿初中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髮展爲中心,把學生主動學習發展放在主體地位。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知道雙手頭上向前擲實心球的動作要領及用力順序。發展學生上下肢、腰腹、肩部、背部力量和身體協調素質;70%以上學生能正確的用力順序,達成個人目標。

2.通過遊戲教學,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會合作,學會竟爭,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

三、教材內容:

雙手頭上擲實心球;遊戲“8”字跑跳長繩。

四、教材分析:

投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技能,又是鍛鍊身體,增強力量的鍛鍊手段,按田徑規則的投擲方法,是田徑運動的比賽項目。投擲教材包括投擲能力及投擲技術的教材。發展投擲能力是初中投擲教學的主要目標,但必須通過發展速度力量和掌握合理的技術才能充分發揮,並取得良好的成績。

本次課是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的第一次課,重點是正確的用力順序,難點是上下肢協調配合技術。教學過程中要精講多練,以增加學生實踐練習的機會。

投擲教學要注意安全,要有自信,同伴有相互幫助。

五、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用力順序。

教學難點:

用力不協調,只追求投擲遠度。

六、教學策略:

1、 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積極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效果。

2、 實心球教學時,教師採用講解、示範、傳授、啓發、設問等方法,引導學生知道正確的動作方法及用力順序,滿足學生的學會目標,探究動作順序的好奇心,從爾達成個人本次課目標及與別人挑戰的信心。

3、 “8”字跑跳長繩遊戲,分組有序、自主、合作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做到每人蔘與、配合、投入、分享,體驗集體的樂趣與力量。

七、學習評價:

1、 評價學生學習實心球練習時,做到及時、有效、語言簡潔,採用診斷性的評價方式,能幫助學生學會新技術的方法,提高自我的能力,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2、 評價遊戲時,採用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充分肯定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互相幫助、自主性與合作性、引用競爭機制的目的性。

說課稿初中 篇5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材六年制第11課《將相和》。

二、教材簡析:

本課是第12冊教材第四組“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這一重點訓練項目中的課文。《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爲了國家利益團結協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作以下設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廉頗、璧、侮辱”等7個詞語。

2、操作目標:

一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品味“完璧歸趙、絕口不提、理虧、示弱、能耐”等重點詞語的意思;三是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四是複述“負荊請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繫;六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

▲教學重點:

1、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

2、搞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繫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係。

▲教法、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情趣、重遷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準備:

藉助掛圖、投影儀、課本劇等輔助教學。

三、教學程序:

(一)、設疑導入,整體感知

教師出示課題《將相和》,通過預習讓學生了解:

1、課題中的“將”指誰?(相機教學生字“廉頗”)“相”指誰?“和”是什麼意思?教師介紹時代背景。讓學生圍繞課題,提一些問題。這一設計的依據有三條:1、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如何。2、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3、是突出題眼“和”字,使整篇課文的教學有所依傍。如果把課文視作一個圓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課文這一“球體”必定會對它保持向心力。課題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讓三個故事最終說明一個道理。

2、教師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看課文中哪個段落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原因。學生可從第16小節中找到答案:“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這一設計的目的是:從課文題目切入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初步瞭解到課文內含的矛盾衝突。整個學習過程將圍繞着“廉頗的話說得是不是有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這個問題展開。

3、讓學生再讀課文,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並請學生上臺板書小標題,思考課文哪些部分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而“負荊請罪”則是寫了兩人如何從“不和”到“和”的過程)再根據小標題,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練說。這一設計的目的是:第二次讀書,把書讀通,理清課文的思路,將課文的三個故事作爲一個事件來對待,樹立聯繫地看問題的觀念。

(二)、讀議悟法,舉一反三

這一環節分三步進行。

1、讀議悟法。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首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完璧歸趙”部分,突出以“騙”對“騙”,再指導學生用“~~~~”和“——”劃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從中讀懂了什麼,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質。最後討論還有什麼地方沒讀懂?如學生提出:“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還是故意嚇唬秦王呢?爲什麼?”這個問題必須通過認真讀書,聯繫上下文,積極動腦思考,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單純地嚇唬秦王,他是見機行事。如果秦王因愛玉而妥協,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顧,派人搶玉,他就會真的撞柱而死,讓頭顱與玉俱碎。這既能看出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機智。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誘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爭論,不追求統一、標準的答案,讓學生談出自身的不同於他人的閱讀體驗,點燃那種充滿靈氣的思維火花,學生自主學習得到了保證。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讀文、圈劃、領悟、質疑,總結了學法,爲以下放手自學作好了鋪墊。

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學習方法學習“澠池之會”,突出以“逼”制強。討論:廉頗說得有無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學習圍繞“和”與“不和”展開討論,始終不脫離這一主線。在自學彙報及師生評議過程中,重點從以下兩方面引導學生領悟。

(1)、澠池會上,趙王和秦王分出了勝負,還是打成了平局?

(2)、這一功勞應歸功於誰?指導學生加強朗讀,並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氣氛。這一設計讓學生把書讀懂,前兩個故事寫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應該的,卻成了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時也爲下文的高潮蓄勢。

3、自學交流。抓住“避”字教學“負荊請罪”,突出以“避”對“傲”。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引導學生自學“負荊請罪”部分,並質疑問難。再結合課文插圖,四人共同商議,廉頗、藺相如會各說些什麼?請幾組學生上臺表演兩人的對話。既填補了課文的空白,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以上的教學,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在語文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爲本,以讀書爲主,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主讀”,讓學生“自覺讀”,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自能閱讀,做閱讀的主人。

(三)、深究課題,突破重點

三個小故事中,哪個集中寫了將相和好?爲什麼還寫另兩個故事?通過深究課題使學生明白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這樣設計,旨在進一步夯實重點訓練項目。再讀課文,讓學生把書讀好。

(四)、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1、學完全文,四人小組討論:你對藺相如、廉頗有什麼認識?你最大的收穫和體會是什麼?

2、課外作業: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排練課本劇。這一設計的依據是:以課堂爲中心,橫向拓展,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兒童身心的發展規律。正如曹禺所說:“學生演戲裏的人,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啓發學生潛在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