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2.85W

泊船瓜洲是小學的一首詩,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泊船瓜洲》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泊船瓜洲》說課稿

一、 說教材分析

1、教材說明: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5課,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濃濃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通篇立意含蓄悠遠。

2、學習者特徵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多首古詩,他們大部分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具有一些學習古詩的情感基礎和知識基礎,這爲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詞,並能夠達到背誦,默寫的水平。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查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瞭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5、教學準備

1)、教師:製作好課件;反覆朗讀並背誦詩詞,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2)、學生:字典;蒐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明月的詩句;蒐集王安石的詩句;蒐集作者的資料等等。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二、說教學方法

基於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六年級學生的學情,我主要採取雙主教學法組織課堂教學。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採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通過導語創設情境,簡筆畫圖片再現情境,主題音樂、情景再現、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於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感悟、誦讀、表達與創新。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必須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陶冶情操。所以我着重指導學生讀文、能有感情地背誦,也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3、想象法:在教師的啓發鼓勵,配合媒體課件音視頻襯托渲染,開啓學生想象的閘門,揣摩人物內心的情感,抒發學生內心的情懷並發表獨到的見解,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所以在教學中藉助圖片、音視頻等媒體幫助學生展開想象。

三、說學習方法;

1、學生自己或者合作收集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1、通過有感情朗讀、背誦、欣賞情景音樂,討論交流體會等活動,能夠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提高學生情商素質修養。

2、抓好小組團隊合作學習,完善運行機制,促進學生的主體性體現,逐步實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的協調運用,最終養成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依據“讀——理解——感悟—鞏固延伸”這樣的格局設計了以下四大教學板塊:

(一)、展示蒐集的資料,導入新課揭題、解題,簡介時代背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定格古詩教學的情感基調。

(二)、初讀感知,瞭解古詩大意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讀得字正腔圓,重點指導讀準“間”讀jiàn(因爲是“間隔”的意思);“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zhong;第二步通過指點學生掌握讀詩規律(古詩中,一聲和二聲的音讀得長些,三聲和四聲的音讀得短些),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初步讀出古詩的韻味;

(三)第三步指導學生結合註釋讀懂詩意。

最後一步具體操作如下:先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再和同位交流自己對句詩的理解。在交流的過程中,針對六年級孩子對詩中出現的三個地名比較模糊,我準備在幻燈片上展現長江簡圖,讓學生來看看三個地名,同時藉助板畫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在你看來,詩人離家近還是遠?學生也許有兩種答案,即覺得詩人離家很遠,或是詩人離家很近,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讓學生分別說出近和遠的原因,趁機引導學生抓住“一水”、“只隔”來領悟詩人實際離家的距離和他心中離家的距離,初步感悟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並引導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朗讀古詩的前兩行,從而理解了詩句的意思。

(四)、走進詩境,體悟詩意

這一部分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我準備採用想象、感悟、讀詩、寫話、資料補充等手段引領學生感悟古詩韻味及詩人對家鄉的留戀和不捨之情,具體操作如下:

1、抓文眼“又”和“綠” 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出示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引導學生理解“綠”的含義,並讓學生依據詩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幅怎樣的畫面?並用語言描述出來;接着突出“又”字蘊涵的深意:作者看到春天滿目的新綠,想到春天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而自己離開了家鄉,什麼時候能再回來呢?引讀:此時此刻,詩人他怎能不想——明月何時照我還。遠望着美麗的故鄉,遙想着難捨的親友,詩人怎能不問——明月何時照我還。此時,學生通過誦讀最後一行詩,對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依依不捨之情有了進一步的感悟。

2、指導誦讀“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之隔數重山。”

本環節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引導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走進詩人的生活中去,想象詩人在家鄉度過了哪些難忘的時光?並寫話,在此基礎上師根據學生彙報組織引言:此時,詩人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團聚,盡享受家庭的幸福和溫馨還能實現嗎?

眼前只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之隔數重山”;

和老朋友在一起飲酒品詩還能實現嗎?

眼前只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之隔數重山”;

帶着家人一起去踏青、郊遊還能嗎?

眼前只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之隔數重山”;

……

經過這樣反覆的吟誦,使學生深刻體悟作者的思鄉之情。

3、出示資料 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在學生已深刻感悟詩人思鄉、戀鄉的基礎上,出示詩人的相關資料,旨在引導學生明白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下了這首詩,對學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古詩、昇華古詩情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並適時引讀“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這句詩是全詩的精華,是詩人情感的高度濃縮。在此基礎上點題:“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詩人無邊的鄉愁,無盡的思念。

4、誦讀古詩,昇華感情。

在以上分步品讀古詩的基礎上,再引領學生整體誦讀古詩,這不但是迴歸到古詩的本體上來,更是學生情感的再次迴歸和昇華。

5、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有關表達思鄉的詩句讓學生誦讀。

2、思念家鄉、親人是一種美好的感情,同學們可以通過寫信、打電話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通過上述四個板塊的設計,緊扣目標,層層推進,不斷設置語言感悟、品讀的實踐點,引領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並將本課古詩輻射到其餘相關詩句,昇華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不僅積累和運用了詩句,還爲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和表達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間

五、教學評價:

本節課我主要採取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定性和定量評價形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及結果,環節的教學中對有思維或者言語閃光的學生及時給予言語、掌聲等鼓勵,沒有達到要求的提示、鼓勵他們再動腦思考;環節學習任務告一段落後,有簡單的說話、做思考題、背誦等進行總結評價,對於發言、背誦、做習題等完成得比較好的,要給予積分登記,便於每個單元教學反思和單元檢測成績統計提供補充和參考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