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學識都 人氣:1.49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揠苗助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七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揠苗助長》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體會寓意是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課文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12個生字。掌握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實實,不能急於求成。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結合本單元的要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表達的寓意”,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以讀爲本,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品位。本課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悟出寓意,潛移默化地從這個故事中汲取經驗教訓,達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力求做到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創造性。爲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着力啓發學生質疑、朗讀、表演……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讓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課堂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合作交流……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不斷創新,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爲師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進步、共同享受的樂園。

因爲本課是一則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準備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掛圖。

四、說教學設計

下面我就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課前口語訓練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一)、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孔子說過:疑,思之始,學之過。一篇新的課文,在學生還沒有閱讀之前,他們肯定有很多疑問。那麼,我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課文,並且給學生提出了兩個閱讀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麼?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問題,在老師的輔助對一篇陌生的課文逐步熟悉,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詞,達到了初讀課文的教學效果。

(二)、指讀課文,學生字詞

在初讀課文過後,我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並且學習生字新詞。學生朗讀完一個自然段我會提出相應的問題以引出生字詞,再指導生字書寫,然後換一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再讀本段。讀完課文,也就學完了生字,最後複習鞏固生字,通過指名讀、男、女生讀、分小組讀來完成生字詞的教學。

(三)、齊讀課文,感知大概

通過迴歸整體,再讀課文,指名回答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麼,可以更全面地瞭解故事內容。

(四)、精讀品味,議中悟理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思路,採用了“逆推情節,順推結果”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爲什麼枯死、爲什麼要把禾苗往上拔高兩個問題,從結果推原因,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這一教學環節也使學生明白了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滲透了新的學習方法,這比讀懂這篇課文重要得多。語文的學習,一方面是學習語言,另一方面也是學習方法的過程。所以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在和學生一起學習語言的情況下,和學生共同探討學習方法,在不斷的學習中掌握越來越多的語言知識,找到越來越多的學習方法,擁有越來越多的創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學生對故事情節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分小組讓學生自己演一演這個寓言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對錶演的慾望很強烈,他們非常想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使學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釋放,同時也再現了課文內容,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兩全其美。

(六)勸導農夫,得出寓意

新課程標準上提到語文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這是語文教師所不容忽視的。在教學的過程的尾聲,我貼出了課文的插圖,圖上畫着一位農夫在炎熱的氣候下在田裏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我於是順水推舟地提出:同學們,看着這位農夫在這麼炎熱的氣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心嗎?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慢慢地他們由笑話農夫轉化爲同情農夫,產生幫助他人的思想。這個過程就是本課人文性的體現。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爲主題的一篇課文,節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課文描寫了“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裏勞動的情景,表現了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快樂、自由的家園,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回憶。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春天的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達方式上的突出特點。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二、說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因此根據本課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A類:

1、認識8個生字,結合課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B類:

1、體會“我”在園子裏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生活。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c類:

1、通過閱讀了解作者眷戀童年美好生活和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2、推薦閱讀原著

三、預習作業:

1、我能學會本課的生字和詞語,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還能說出我的學習方法。

2、我會動手查資料,也來認識蕭大作家。

四、說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設定爲:

1、體會“我”在園子裏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生活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五、說學情

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對課文內容進行質疑的能力;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已普遍增強,他們對作品的感受逐漸接近作品所傳達的思想感情,他們的心靈能逐漸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能通過閱讀與討論,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形成大體共識。充分自主地讀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

六、說教法

在這堂課中,從談話導入,引用魯迅對蕭紅的評價,引發孩子們對作者蕭紅的關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文章學習的重難點,而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性,緊扣關鍵字詞句,對文本進行富有個性化的閱讀,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句子、談體會、想象情景、有感情地朗讀等方式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七、說學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的發展和語文學習得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發揮激發學生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八、說過程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走近蕭紅[5分鐘]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爲載體,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感知、領悟和運用來完成的。很多時候,通過預習時的初讀課文,我相信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瞭解。但到了教學時,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就顯得比較零碎。如果這時直接進入對課文的教學,往往學生不能很好地容入對課文的學習中。

鑑於以上想法,因此在導入時,我引用魯迅對蕭紅的評價:“三十年代,魯迅先生稱一位女作家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這位女作家就是蕭紅。”由此引發孩子們對作者蕭紅的關注,此時介紹蕭紅以及《呼蘭河傳》,既使學生了解了作者,也檢查了學生的預習作業(蒐集蕭紅資料)。同時提出問題:“《呼蘭河傳》中蕭紅用許多文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寫家裏的園子。她爲什麼會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設置懸念,激發孩子們的閱讀期待。

第二板塊:自讀,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讀,對文章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對園子形成初步的整體印象,同時對學

生的獨立自學情況及時進行反饋,瞭解他們的學習效果。

第三板塊:細讀品味,體會情感。

一、把握主線

文章介紹了“園子的特點”和“我在園子裏的快樂生活”。教學時,引導學生從這兩個方面着手理解體會。

二、體會園子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此可見,文本在整個閱讀教學中仍處於至關重要的地位。如何能更好的關注文本呢?那就要帶領學生真正走入文本。我先以“祖父的園子有什麼特點”爲抓手引領學生研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祖父的園子熱鬧、美麗、自由、充滿生機等特點,從而體會我對園子的喜愛,難以忘懷。

三、感受快樂生活

新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高閱讀的質量。在學生體會到了園子的特點,我進而引導他們感受園子的快樂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幾個主要場景都透露着快樂有趣,因此讓學生細細品味這幾個主要場景,在感受到趣的字詞、句下面圈圈畫畫,並寫上感受。歸納總結出幾件快樂有趣的事,加以想象,從中體會“我”在園子裏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在讀的形式上我採用默讀,因爲默讀有助於學生用心與文本進行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有助於學生產生獨特的體驗迸發思維的火花。爲了便於學生輕鬆體會感受,可以採取表演的形式把幾件有趣的事表現出來。通過朗讀表演讓學生體會園子對我的重要性。這一環節對於整堂課比較重要,因此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

第四板塊:領悟表達特點[B25分鐘]

新課程標準提倡在閱讀中初步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我讓學生展開了討論:作者爲什麼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並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五板塊:課外延伸,聆聽作者的心聲[c1c25分鐘]

1、補充生平,昇華主題

讀xxx文,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文中所寫的祖父的園子簡直就是充滿快樂和自由的人間樂園,那麼,蕭紅的童年生活果真這麼幸福嗎?衆所周知,這與作者真正的童年是不相符的。爲了讓學生真正走近作者,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學習完課文內容後,我將出示一段有關作者的生平,通過其生平與文章情節的對比,讓學生來體會作者寫作時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從而使文章的主題得到昇華。

2、推薦原著,探究學習

學習完一篇文章並不意味學習的結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學習的開始。特別是在新課程大力推崇廣泛閱讀的今天,對於這樣一篇節選文章,我們更應義不容辭得帶領學生閱讀原著。因此,在瞭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後,我將出示一系列問題:是什麼驅使她幾乎每天都要纏着祖父帶她到園子裏去?二十多年過去了,蕭紅爲什麼還會對當年的園中生活這麼眷戀和嚮往?她又是怎樣的一個作家等等。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問題進行合作探究,進而引領學生去閱讀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

九、說板書

快樂

祖父的園子 眷戀 懷念

自由

板書設計含概了本文的兩個要點:

1、園子帶給我的是快樂和自由

2、透過文章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板書簡潔,精練,讓人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

[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設計始終以《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程應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等基本理念爲依託,在教學中力求,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實的收穫那就是在得到語言文化的薰陶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各位評委,大家好!《歡慶》是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三單元的首篇講讀課文,第三單元的課文是圍繞“我們偉大的祖國”這一主題進行編排的。《歡慶》是一首描寫歡慶祖國媽媽生日情景的小詩。詩句短小精悍,語言優美生動,感情真摯,課文中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洋溢着歡慶、喜慶。那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和奔騰的海濤,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歡樂、詳和的畫面。

【說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單元目標及新課標的要求,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及年齡特徵,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進行考慮,本課教學我覺得應達到以下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歡慶、喜慶的氣氛,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說教學重點難點】

因爲識字教學是低段閱讀教學的重中之中,因而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同時,引導學生從字裏行間感悟到歡樂,喜慶的氛圍,把感受到的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來,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而二年級的孩子對“國慶”所知略少,因而感受到節日的隆重及人們的歡快心情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

在對教材進行仔細解讀後,在確定了目標及重難點後,我說說本課的教學法。由於學生對“國慶”認識不夠,對“國慶”的重大意義不甚瞭解,因此,在教學中,我盡力做到依託教材,創設情境,藉助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節日的喜慶,通過讀讀塗塗、想想說說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說教學過程】

依據我對教材的解讀,爲了更好地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我給學生播放一首《生日歌》,而後讓學生說說聽到這首歌你想到什麼?(估計學生會說:生日那天收到禮物時的高興心情,大家在一起歡慶生日的熱鬧場面)接着問:你什麼時候生日?在學生一一交流後,我這樣問:十月一日,你知道是誰的生日嗎?(從而因出最後一句: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然後以“你想把這一消息告訴誰?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讀後我說:同學們生日了,家裏及朋友都來慶祝,那麼你知道祖國媽媽生日時,大家又是怎樣慶祝的嗎?然後課件播放開國大典的熱鬧場面,看後我說:其實每年十月一日,全國各地都舉行各種活動歡慶(板書:歡慶)指導讀好課題,用“歡慶什麼”說話訓練,指導書寫“歡慶”。

(此環節,從播放《生日歌》到播放開國大典的熱鬧場面,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喜慶的場面作了充分的情感鋪墊。)

第二環節:重視多方面的讀,整體感悟

首先是初讀課文,我說:祖國媽媽生日了,她收到了誰的禮物?請小朋友去讀讀課文,注意第一遍讀,藉助拼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正確,遇到不認識的朋友可請老師或夥伴幫忙。第二遍讀,把課文讀給同桌聽,讓同桌來評一評。然後指名分小節讀,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重點抓“獻、幟、奏”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指導多音字“樂、曲”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也認識了不少字,因而學習生字沒必要逐字講解分析,只要重點抓難記易錯的字做重點點撥即可。)

其次,再讀課文,給“花兒”塗色。在學生初讀識字後,我說:祖國媽媽都收到了誰的禮物?結合學生的彙報,指導讀好前四個句子(田野獻上……歡樂的樂曲,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明白:課堂上應該把過程留給學生,把發現留給學生,遵循這一理念,於是我接着安排了這樣的環節,我說:通過大家的朗讀,我感受到祖國媽媽的禮物可真不少,老師也不能落後,我也準備了一分神奇的禮物,但需要大家的幫忙,願意嗎?然後板書畫

我說:這朵花要使它變得神奇,得給它塗上顏色,你想想塗上什麼顏色好,引導學生再次與文本進行對話,估計學生很快給花兒塗上金黃色,紅色,白色,蘭色,這僅僅是對文本內容=有了初步的理解,這是膚淺的,如何把學生引到深處,我說:還要塗嗎?閉着眼睛想想,還有誰給祖國媽媽送禮物,那花兒會開出更絢麗的色彩,這樣一導,相信學生會滔滔不絕,會跳出文本學語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文中的詩句來當一回詩人。

(此環節,通過給花兒塗色,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使歡慶的場面顯得更鮮明)

再次,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我說:你們這羣小詩人讓我大開眼界,也讓花兒更加多彩(給花瓣塗上多彩的顏色)可花兒爲什麼還愁眉苦臉的?花兒變哭臉,原來它聽不到田野,楓林,藍天,大海,獻禮時的聲音,它們會說些什麼?讓我們當小喇叭,讓花兒開心好嗎?(師唸詩句,念一句停一停,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時間)然後讓學生盡情發言,結合指導朗讀,在學生有感情讀好四個句子後,我說:謝謝小喇叭,花兒聽了你們的心聲可樂了(隨手加一筆,把哭臉變笑臉)聽聽還有誰樂了(課件依次播放各種聲音:鄉村裏談笑聲,大街上買賣聲,鞭炮聲,禮炮聲,國歌聲等)聽後讓學生說說你們聽到誰樂了,在學生充分感悟到這喜慶的場面後再引導學生讀最後的句子,我說:是呀,這天全國上下喜慶洋洋,紛紛慶祝這美好的日子,誰能帶着剛纔的喜慶與快樂讀讀這句子(出示句子:十三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

這樣有意識的創設虛擬的教學情景,調動了學生閱讀情感,讓學生產生如臨其境的心理體驗,而且有助於學生與詩歌進行“零距離”的接觸,從而產生強烈的心靈共振和情感共鳴,引發學生強烈的表達慾望。

第三環節:擴展延伸(給花兒取名)

我說:剛纔大家與我共同完成了這份禮物,感謝孩子們的智慧,如果我們給這花兒取個好聽的名字,那祖國媽媽的聲音會更美好,你想給花兒取什麼名字?

(這樣讓學生取名,出謀策劃,是對課文的延伸和擴展,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思考,我想孩子們理解上的差異也會讓課堂教學創造出不一樣的精彩)

第四環節,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學生自由讀,口頭組詞

2、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字

3、師重點範寫“旗”“祖”

4、生自由書寫評議

(低年級孩子的課堂需要這種紮實的書寫指導,觀察,比較,仿影等行之有效的辦法)

總之,課堂教學多年來我形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從低段的心理特徵出發,注重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朗讀,理解,感悟,使教學達到一個較理想的境界。

【說板書設計】

最後說說板書設計,好的板書是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體現,美觀大方的板書能吸引人,我的板書力求體現這些,這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9、歡慶

(一朵花)——花瓣用各種不同顏色標出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文是這單元訓練提出的不懂的問題的第一篇課文,在本單元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爲以後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能力起到鋪墊作用,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商人尋找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第一自然段——找駱駝2-10自然段——找到駱駝11自然段”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因果關係的句式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主動學會本課中幾個生字,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9個新詞的意思,能區別“走失和丟失,詳細和仔細”的不同意思,,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3,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語文能力體系中,讀佔鰲頭,已成爲人們的共識,因此,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代講。以讀引導想象。背誦老人說的一段話。

(3)情感態度目標”瞭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的情況,特別是遇到事情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4)教學重點、難點: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1,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老人怎麼會做出正確判斷的,2,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根據新課標第二學段學生的閱讀要求,那麼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卻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預見,也就產生出許多的生成性問題。必然要求教師要形成“彈性化”方案,要適當“留白”隨時調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因此預設本課採用地教法如下:

1、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讀”佔鰲頭已成爲人們的共識,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得重中之重。因爲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

2、質疑問難法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可見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十分重要。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3、情境教學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強、愛探索、易感染,愛表演。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爲主,因此在本文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表演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自學能力較差這個特點,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劃劃議議中整體觸摸文本,養成自主探究主動質疑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披文、入情入鏡構建新知。

四、說程序

新課標提出了,教師要創造性的理解教材、處理教材,因此爲了把目標落到實處,我預設安排實施教學分3個大板塊進行學習: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第三板塊:在反覆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

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上節課提出的問題,並出示問題: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爲什麼對駱駝的情況知道得這麼詳細?這節課咱們就帶着這個問題去讀懂課文,讀好課文。這板塊的設計目的是回顧舊知識。爲新課做好鋪墊,使教學前後銜接,同時讓他們帶着問題去讀課文,再同桌合作交流,預計學生會學的有目的,學的有興趣。

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

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爲了更好的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9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並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去讀,多媒體出示句子,首先讓學生自由練,然後指名讀,教師隨即問,你剛纔是懷着一種怎樣的心情讀的?爲什麼要這樣的,讓學生自己說出理由。並隨即理解“忿忿”的意思,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讓學生想象說話。如此步步引導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把“讀”和“說”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由點到面,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

接着通過分角色讀以及同桌表演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進一步,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着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後轉喜爲怒、忿忿的。並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着。然後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追問:從商人與老人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回答並板書: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這板塊的設計真正體現了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的教學原則。

第三板塊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預設通過,讀讀、劃劃、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預計教學思路如下:

1、師過渡:老人知道了那麼多,他是怎麼知道的?剛纔同學們通過自學有所瞭解了,現在請讀讀第10段,劃出那幾句是寫老人怎麼知道駱駝特點的。

2、交流:並板書看見…又看見…還看見

3、進行因果句說話訓練,出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爲---------。老人知道駱駝左邊馱着蜜,右邊馱着米,那是因爲-----------。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那是因爲-----------。讓學生先自由準備說,在指名說,師生對話,齊說。並換個句式用因爲…所以…來說。(讀是內化吸收,說是外化表達,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內化吸收了的課文語言,再重新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並能夠在說的過程中逐步瞭解了老人的思維過程,也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

4、質疑,討論:讓學生針對老人說的話提出心中的疑問,組織討論,幫助解決,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a、爲什麼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一下,跛腳人走路的姿勢,感受一下雙腳用力的不同,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問題便會迎刃而解,b、學生可能還會問: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留下的牙齒印是怎樣的?教師藉助簡筆畫,讓學生選擇哪一張葉子是駱駝啃過的?並說明理由。然後指導朗讀老人的話,昇華情感。通過讀、說、議、以及辨認,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的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着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5、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預設先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一詞你讀懂了什麼?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自然學生談談爲什麼要順着腳印去找,說說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四、在深讀課文後抒發感想。

1、讓學生結合板書,再說一說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駱駝,,爲什麼對駱駝的情況知道的這麼詳細。自由說——指名說。對課文進行整體回顧。

說說學了這篇課文,你又什麼感想?或收穫?並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2、這節課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再由問題的解決結束這堂課,使整堂成爲一個不可分割讀整體,同時讓學生來總結,抒發感想,說說收穫,由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並讓認真觀察、冷靜思考的處事理念深入學生心中。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五、說板書

本文板書力圖直觀形象的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用簡潔的文字,勾勒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望廬山瀑布》,它是二年級語文第17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溫主義詩人李白的作品。課文是精讀課文,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通過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古詩積累,培養語感;瞭解祖國山河的壯麗,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學習了一些古詩,尤其是對唐詩、對李白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初步掌握了古詩的學習方法,積累了一些古詩詞的知識。

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理解力不能成熟。所以在設計教學時儘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我認爲這節課的:

(一)知識與能力是

1、會認“廬、瀑、爐、疑”4生字,會寫“爐、煙、銀、流”4個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是

將學習課文與旅行相融合,通過旅途中的各種活動反覆訓練學習課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

在學習中養成讀書、識字、寫字的良好習慣;喜歡學習古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會認“廬、瀑、爐、疑”4生字,會寫“爐、煙、銀、流”4個字;能背誦古詩。是這節課的重點,而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這節課的難點。所以上課時給學生展示大量的圖片,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幫助他們克服這個難點。

我將這節課設計成在去旅遊地的車上導遊引導遊客做各咱競賽活動的過程。將教學內容與活動相機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本課內容。開展的活動有:談論圖片、我會讀、書法比賽、欣賞歌曲、朗誦比賽、有獎答題、古詩文比賽等。談論圖片通過投影三幅圖片激發學生想要去這個地方旅遊的興趣。然後投影火車及老師的圖片將學生帶入到旅遊車的情景中,教師變成了導遊而學生成和遊客。通過列車廣播員的介紹,讓學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廬山及廬山的相關情況。這實際是本節課的導入部分。

因爲要去廬山旅遊,這時導遊也就是老師就要求學生要了解廬山有關的字詞,通過我會讀,一是檢查學生課前對本課生字的預習情況,二是通過教師範讀,小老師領讀,學生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讓學生學會本節課要認識的字。這是檢查預習部分。

書法比賽,是通過學生讀字/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學生跟教師書空,邊寫邊說筆畫/學生代表到黑板上書寫,其他同學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組長檢查書寫,寫的好的畫笑臉,寫的不好的畫哭臉等形式讓他們學會本節課要會寫的字。

欣賞歌曲,讓學生在車上休息放鬆一下的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教師適時介紹這首歌的相關情況,然後引出下一個活動朗誦比賽。

朗誦比賽通過錄音的講解及觀看圖片,讓學生大體瞭解這首的意思,然後通過學生試讀/聽錄音讀/跟錄音讀/學生齊讀/分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練習掌握本課,然後小組推選代表參加班內朗誦比賽,教師對優秀者給予表揚和獎勵。這實際是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

有獎問答實際是本節課的當堂達標測試,根據本課內容我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學生通過憑門票參加問答贏取獎品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進一步鞏固本課所學的內容。

我會讀,是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的字,看拼音寫詞語是本課要求學生會寫的字,第3題是背誦本課,第4題是古詩填空,第5題是運用所學。

最後的古詩文比賽是讓學生在課下收集有關的古詩文,然後進行比賽的活動,這實際上是佈置的課後作業。

導入課題和檢查預習是3-4-5教學模式中的課前延伸部分,學寫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學習課文、達標測試是課內探究部分,課後作業就是課後提升部分。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接下來由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四季》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四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四幅插圖色彩豔麗,是一篇適合朗讀且體現新課標合作學習爲主的,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教材。

二、說學情

教學面對的是剛入學的孩子,此時學生已具備了對漢語拼音的拼讀能力。在拼音部分的《秋葉飄飄》這首兒歌中,學生對了秋天裏楓葉飄落這一自然段現象有所瞭解。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

能力目標:正確地朗讀課文,並嘗試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四、說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五、說教學方法:

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自編。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

六、說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說教法、學法

1、情境創設法,圖文結合法

2、突出多讀,訓練能力

八、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引出課題

上節課我們讀了《四季》這首詩歌,知道了一年有四個季節,它們是──(春、夏、秋、冬,師板書:春夏秋冬,生書空)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到大自然中找找春、夏、秋、冬,你們想去嗎?可是要去沒那麼容易,要先來闖關,敢不敢?

(設計意圖:從孩子們比較喜歡的詩歌入手,引導學生從詩中感受四季的美,使學生在課堂開始就有濃厚的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藉此先讓生複習春夏秋冬四個生字,帶着問題找去四季)

二、理解四季詩,熟讀成誦

〖第一關〗認讀生字:〈課件出示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自讀、指名讀、齊讀〉。

2、出示去拼音的生字(跳讀、開火車帶組詞讀)

〖第二關〗讀四季詩:〈課件出示四節詩〉

1、誰能把課文讀正確。(強點讀書要求、自由讀、指明讀、齊讀課文。)

2、(師生合作讀課文):

草芽(尖尖),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

荷葉(圓圓),他(對青蛙)說:(“我是夏天。”)

穀穗(彎彎),他(鞠着躬)說:(“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頑皮地)說:(“我就是冬天。”)

(括號中的話由學生讀)

〖第三關〗背四季詩:

1、指導學生看着課件上的圖和這個句式把課文背下來。

自由準備──指名背──齊背

2、感情朗讀( 自由讀、指名錶演、指名上臺讀、齊讀、分角色等多種形式結合,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設計意圖: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了通過闖關形式,從認讀生字、讀四季詩、背四季詩、讓學生通過讀,鞏固生字,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流利,爲理解課文內容,注重了從易到難的原則,來達到教學目標。。)

三、感受四季美,創編四季詩

1、 課件播放四季風景畫面及配好的音樂,隨機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圖:

指明學生觀察圖 ,說說你找了什麼季節,從哪裏找到的?找到了什麼?(指多名學生練習說話)

2、你們看了春夏秋冬的景色,你有什麼想說的嗎?你想做些什麼?

3、你們猜老師想做什麼嗎? (引導學生當小詩人)

(出示四季景色課件)

桃花(紅紅),他對(燕子)說:“我是(春天)。”

西瓜(圓圓),他對(小熊說)說:“我是(秋天)。”

4、小結;剛纔我寫了春天的詩,你們能去寫寫夏冬的詩嗎?

(讓學生根據課件看圖編詩。並把自己的詩讀出來。)

(意圖:出示四季圖,讓生看圖找四季,激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說話能力,感受四季的美麗。)

四、繪四季景:

(設計意圖:通過讀了四季詩,看了四季景,編了四季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熱情,用畫畫來表達對四季、大自然的熱愛。)

五、板書設計

2、四季

春 夏 秋 冬

(設計意圖:以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爲主線,濃縮了這節課的精華。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學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萬年動盪的現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廈,教他建築。"我國教育家葉聖陶也曾指出:"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教’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國內外教育家的精闢論述,強調了教師要引導學生入知識之門,帶領學生上科學之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一輩子受用。如何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呢?下面就《荷花》第一教時,談談我的粗淺見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課,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讚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個自然段。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爲線索敘寫。課文內容可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節),寫的是作者從看荷花的角度,對荷花進行直接記敘描寫。作者由‘"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再細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接着通過假設"一大幅活的畫",圍繞一個"活"字,展開想象,轉入對荷花動態的描繪,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4—5節)。作者從想象的角度,對荷花進行比喻性描寫。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的特點,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美的教育。同時也要緊扣教材第六單元的訓練重點,練說自然段的大意,學寫總分段式的一段話。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着重進行段的訓練。第六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用"誰"、"怎麼樣"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學會用總分的方法寫一段話。課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總分方法寫的一段話,教學時可作學法遷移,安排學生練筆。圍繞教材和單元的特點《荷花》第一教時可設定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自學爲主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理解6個新詞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並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第二自然段。

5.初步瞭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學難點: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

三、教程設計及指導思想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樑。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課的導入,可用謎語激超:"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也可用回憶舊知法導入。即讓學生回憶三冊27課《學畫》,王冕畫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於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理情思路

初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瞭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體現"摯領一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思想。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教師檢查:

a.哪些字容易讀錯,該怎麼讀?

b.哪些字容易寫錯,怎麼記?

c."蓬"、"骨"的結構。

2.課文寫了荷花的哪幾方面?

幻燈題檢查:作者寫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現今社會知識繁多,書籍如海。速讀課文留下整體的感知,爲今後瀏覽式閱讀習慣的養成打基礎。)(三)深讀悟情,學法遷移

當前課堂教學的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便是信息量的傳輸吞吐非常活躍。如果說"講述"是信息的單向傳遞,那麼"談話"也不過是信息的雙向傳輸,而"討論"卻是信息多向、立體的傳輸。教師在確定教學方法後,組織討論的藝術,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因爲通過討論,可讓學生在自主的情況下學懂課文寫了什麼,怎麼寫的,爲什麼這樣寫。進而從讀學寫,水到渠成,訓練技能,形成學力。

1.第一段課文。

a.思考: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這些詞語的朗讀語調該怎麼處理?請你讀讀。

c.放手讓學生評價,指名再讀、學讀、齊讀。

d.做作業本第5題。

e.爲什麼選這一句?

深讀課文與初讀課文相互照應,訓練學生注意學習的前後聯繫,抓住主要內容概括大意,學練結合,鞏固學習成果。避免學生像小猴於下山,"那樣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第二段課文。

a.過渡:荷花的清香誘人,它的形態也的確引人入勝,同學們請看掛圖。教師以圖激情,讓鮮明的圖畫,激起學生思維活動的又一次高潮。

b.圖文對照,自由默讀。用~~~標出這一段的總起句。用( )標出荷花的各種形態。

c.學習寫荷花的句子。

(a)學習寫花骨朵的句子。

①讀這句話,感覺怎樣?

②通過哪些詞表現的?

③請你讀讀這一句,評一評,再讀,師讀,生讀。

④總結學法:整體感知——抓重點詞——品讀悟情。

(b)學法遷移,半扶半放學習寫荷花"才展開"和"全展開"的句子。

d.學法遷移,放手學習寫荷葉的句子。

e.討論寫荷花爲什麼先寫荷葉?討論的目的是啓發學生懂得花如此嬌豔動人,離不開綠葉的襯托,正因爲有荷葉的"挨挨擠擠"、"碧綠"、"大"、"圓",纔有千姿百態,生機蓬勃的荷花。作者寫花前對荷葉的描述,埋着伏筆,這正是作者佈局謀篇的匠心所在。

f.師,男、女生,分讀總起句,及寫花、葉的句子。

g.指導背誦第二段課文。

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圖文對照,學生不禁由衷地感嘆,"真是景如圖,畫如景啊!"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教師對於句序略加指點,自然能熟讀成誦。由讀到背,水到渠成,順理成章。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內化。

3.第三段課文。

a.過渡:荷花的形態引人入勝,值得觀賞,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這一段課文的學習,老師要讓同學們運用剛纔學到的學習方法自學,再在四人小組裏展開討論,然後選代表彙報。此項自學安排,意在鞏固學法。

b.着重討論"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因爲作者被眼前這池荷花陶醉了,覺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當它是一幅活的畫。

c.以陶醉的語氣感情朗讀這一段。

d.用"白荷花"概括這段大意。

e.用書上這段的開頭句作總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學寫荷花的姿勢。根據單元訓練重點,變式進行學寫遷移。豐富學生的想象,積累語言,掌握段的寫法,使教學融爲一體,做到教練結合,有利於促進學生各種感觀的調配使用,達到教學最優化。

4.總結課文。

今天這堂課,你們學到了什麼?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課文總結,在課堂教學中地位不可低估。通過總結,能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提綱挈領,抓住重點,儲存信息,鞏固記憶知識。有利於兒童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爲高一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5.課外練習。

用總分法寫一種花。

四、課堂設計的特色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覆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落筆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因爲文章的"美"是學生通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4.教學中學路分明:從撫——領——放。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

他先按照慣例向聽者概括陳述所說課的主要內容、中心,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主要講什麼,再聯繫單元訓練的重點,說明所說課文在整個單元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所處的地位及其作用。然後提出課文的教學目標,接着陳述自己爲了實現教學目標,計劃分幾個課時進行教學,各個課時分別完成哪些教學任務。這些內容說得清楚、明白、有條有理,而且把該說的都說了,完全符合說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內容的系統性、敘述的條理性。在說完以上這些內容以後,趙老師用"下面,我着重講我第1課時的`教學"一句話,將說課從說整篇課文轉入所說課時課文的教學。十分簡潔、自然。在下面部分,趙老師依次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最後說板書,也同樣把該說的內容都說,而且同樣說得清楚、明白、有條有理,做到了內容的系統性和敘述的條理性。不僅如此,陳述的內容,有詳有略,該詳的詳,該略的略了,從而突出了教學過程這個說課的重點和中心。如果我們集中分析一下教學過程,也可以發現趙老師設計的這個教學過程言簡意賅,的確切實可行。

在教學過程中,有聽、有說、有講、有寫、有練,訓練形式多樣,而且始終注意緊扣教學目標和根據教材的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她讓學生讀課文感受荷花的美,聽錄音品味荷花的美,再通過練習,加深對荷花美的印象,從而使學生得到美的陶冶,培養了愛美的高尚情趣。

總之,趙老師的說課是成功的,按說課的標準進行評價,也應當說是一堂好課。如果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話,那麼,一是在轉入說自己第一課時教學的時候,還可以插進去再分析一下該課時的教材(上面的教材分析,是從教材的整體角度去分析的,整體的分析,不能代替局部教材的剖析);二是教學過程中的有些內容應該具體一些,如"總結"說課中雖說了總結的方法,但沒有說總結的具體內容,"測試",也只說了測試的好處,沒有說具體怎樣測試和測試什麼,這些都使聽者難以判斷說課者安排的總結、測試到底好不好,好在哪裏,以及到底有沒有價值,有沒有必要,從而影響了整個教學過程的說課效果。再者,板書設計,趙老師是把它當作附錄附註在後面的,而且解釋也只有幾句話,這是不妥當的。因爲板書也是說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說課一定要說板書,則不僅要求說內容、特點,而且還要說如何使用板書等等。總之,好的說課,連細節也應注意規範,因爲細節其實不細,它同樣關聯着說課的整體效果。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1994年,在美國洛杉機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爲了救自己的兒子,而堅持不懈地挖掘了38個多小時後,成功救出14個小孩的故事。讚揚了"了不起"的父子倆,歌頌了偉大,無私的父愛,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堅定的信念,這樣才能戰勝困難,獲得成功。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爲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讀寫、理解新詞。積累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的語句。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3、從課文中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

2、從課文中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說教法和學法:實踐自主互動平等對話的生命課堂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羣羣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易於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爲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閱讀課文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用階梯式的環節推動課堂深入。在平等對話中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質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着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並不怎麼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蹟嗎?

【設計理念:小學生認知興趣和求知慾望較爲強烈,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習興趣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後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再次默讀課文,說一說這是一對什麼樣的父與子?課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知父親可親可敬,兒子可愛的形象。接着,緊緊扣住中心問題:"爲什麼說這對父子了不起?"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使學生在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爲父子之情而震撼。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結合第三學段"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訓練要求設計的。】

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啓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語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才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淨的底色。

(三)品讀精華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感悟"父親的了不起"首先,學生彙報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接着,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12自然段。透過人物描寫的句子:"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讓學生想像父親艱難挖掘的過程,體驗父親救子時內心的焦急和無助,在詞句品讀中感悟到:父親有着驚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這都是因爲愛!

【設計理念:"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瞭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薰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2、創設情境,從中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與文本進行對話。在情境對話中,使學生深刻地感悟父親因爲悲痛,答非所問,不顧一切,只想着救兒子。父愛就體現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言行中。

3、對比閱讀,比較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面對父親的堅持,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人們認爲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真的精神失常了嗎?針對這個疑點,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其他父母的詞句,與這位父親的言行進行對比。在比較閱讀中,學生從"匆匆趕來、大聲哭喊、絕望地離開"等語言,體會到其他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環境下,他們的愛顯得理智。而這位父親,在人們看來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到:父親的不同尋常,正說明他愛得更堅強!愛得更執著!愛得更深厚!他的愛,使兒子等十四位同學獲得了又一次生命!父愛創造了偉大的奇蹟!這偉大的愛可歌可泣!

【設計理念: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並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4、品讀精華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當我們還在感動於父愛的偉大時,課文中,一個七歲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達,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又一次強烈的震憾!這個在地震後的黑暗廢墟下,呆了三十八個小時,卻能保持鎮定的孩子,這個在獲救時,首先想到別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處境下,想了什麼?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呢?

在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時,通過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父親內心情感的。在體會阿曼達的了不起時,運用同樣的方法,採用小組內讀一讀,議一議,寫一寫的方式學習。先聯繫課文及生活實際,走進阿曼達的內心世界,寫出阿曼達在廢墟下的內心與言行,再聲情並茂地讀出來。通過讀寫融情來體會:是父 親的承諾,是父親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巨大精神力量!兒子對他人的愛,是父愛的傳承!

(四)讀中融情,感悟父子愛的力量源泉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創造性地閱讀,有助於突破教學難點。當學生沉浸在父親不同尋常的愛裏,不禁要問:他的精神力量來自哪裏?這個教學難點,我想通過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主要設計這樣幾個導語:

1. 這位可憐的父親,左肩扛着肉體的傷痛,右間扛着精神的壓力,是什麼力量支持他這樣做。

2. 當父親看到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倒塌了,悲痛欲絕地時候,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3. 當他一次一次想放棄的時候,回想在他耳邊的時候還是這句話。

4. 當他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給他力量的依舊是這句話。

5. 這句話讓父親成爲一座大山,這句話也是大山的寫照,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讀這句話。

【設計理念:"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以情帶讀"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體驗、想象、靈性的情,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賞讀"旨在引領學生回讀原文,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學生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地讀課文,帶着自己的情感去體驗作品,與書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父親與兒子的"了不起"將通過有"情"朗讀在學生的腦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五)巧改課題,昇華情感

這一環節,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讓他們爲課文換個題目並說明原因,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中情感的感悟。學生可能會改成《了不起的父與子》、《勇敢的父與子》、《偉大的父與子》等等,只要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教師都給與肯定,這一訓練昇華了情感,突破了難點。

【設計理念:讓學生深入閱讀,深入思考。解決了文章需要學生理解、感悟。,體會的所有關鍵或要點,而且在討論、發言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讀書、引用能力和表達說理能力。】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着強烈的感情,滲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學生的情感,讓整堂課真正成爲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光啓蒙》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依依”,是體現人與人之間的濃濃親情和人際關係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本課寫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歌、民謠和講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啓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這篇課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是上節課的延伸,更是本單元主題展示。

(二)說教學目標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結合教材結構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這篇課文分爲兩課時,今天我說第二課時,這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把握民歌、民謠的內蘊美。

4、學會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領會“月光啓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之情。

(三)說重點、難點

這課時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

這課時難點: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啓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程》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學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創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學習,多渠道接受信息,我還設計了指名讀、品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中形式的讀,讓學生以讀動情,以情促讀,注重薰陶,加強理解,以讀啓智,注重啓發。讀中感悟,角色體驗。

三、說教學步驟

根據本課特點和學生認識水平,爲了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如下幾步設計:

(一)緊扣課題,課題質疑。

由於這課題蘊含着豐富的意韻,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質疑,提問:“啓蒙”是什麼意思?爲什麼叫“月光啓蒙”?課文主講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脈絡。

(這一設計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慾望,最佳的學習條件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這個環節我分四步進行: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謠。

(2)、讀:讀出所找的民歌民謠,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語句。

(3)、說:說說你由這些民歌民謠所想象到美景說哪句,根據學生的回答突出相關語句。

(4)、議:互相議論,試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讀一讀、畫一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認爲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

2、師生共同小結,回讀文末語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相機板書:民歌民謠 展開想象,飛向詩歌的王國)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體現母親智慧才華的語句。(板書:智慧才華。)

2、感悟課文前一部分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爲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撥“你已經知道這是體現了‘母親的智慧才華’這樣才能讀得更好呢?”並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深情與芳香”。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母親用民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我一顆混純的童心豁然開朗。”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再次體會“母親的智慧才華。”(這兩句的出示並沒有固定的先後順序,而且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教學課程更是靈活性,同時我認爲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魚肚期待,閱讀反思和評價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

回讀“她讓月光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啓迪我的想象。”談體會。(板書:啓迪)

(我認爲這樣設計即使學生在閱讀中加深感悟,體會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讀”這一形式體現了課堂教學中的自主靈活性。)

3、感悟後一部分

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母親的智慧才華”的語句,並分讀、悟、品三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讀文重句子

(2)、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母親的智慧才華?”能談談你認爲讀得好的經驗嗎?並配樂朗讀,分角色讀10—13小節。

(3)、出示“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爲我打開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點撥學生品讀。(師用相機板書:勤勞的雙手)

(綜觀這幾步的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

4、昇華理解,拓展延伸。

1、配樂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議一議:作者爲什麼用“月光啓蒙”作爲課題?還可以給課文加個什麼題目?

(這樣設計既體現可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去精神。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爲全課又掀起了一個高潮,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靈活性,爲學生課後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了堅實基礎)

四、板書設計:

17、光月啓蒙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0

【說教材】

《荷葉圓圓》描寫了盛夏季節池塘裏邊一個生動、有趣的場景:荷葉兒圓圓的,碧綠碧綠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葉上嬉戲,小水珠把荷葉當作了搖籃,小蜻蜓把荷葉當作了機場,小青蛙把荷葉當作了歌臺,而池塘邊的小朋友則把荷葉當作了涼帽。字裏行間處處都表現出荷葉兒給小動物、小朋友帶來了無比的歡樂。文章共有5節,除第一節外,其餘4節的寫法基本相同(先寫誰說什麼,再寫他怎麼做),想象豐富,充滿童趣,讀來琅琅上口,學生非常喜愛。

【說學情】

通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極大多數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在識記漢字方面也積累了一些方法,如部件分析法、加一加法、減一減法、姐妹字等,能有效地幫助識記漢字。在閱讀方面,學生逐漸產生了興趣,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能讀懂一些短小、淺顯、有趣的文章,初步嚐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大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基礎好一些的學生能讀出句子的語氣。

【說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根據拼音讀準11個生字,一是藉助拼音這根“柺杖”來降低學習難度,避免老師機械、重複地領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二是在拼讀生字的過程中,對前階段所學的拼音字母及拼音方法也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正確區分前後鼻音的發音,對上海地區的學生來講比較不易,因此在生字教學時應加以重視。“不加字,不漏字”是朗讀課文最起碼的要求,從一年級起就應該重點抓,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閱讀、理解、感悟三者互爲作用,互相促進,不能爲閱讀而閱讀,重感悟是語文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感受到荷葉給大家帶來的快樂。語文能力本質上是實踐性的,而不是認識性的,脫離語言運用的實踐活動,語文能力的發展將會是一句空話。因此,把看圖說話當作教學目標之一,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安排寫字的任務,目的是使學生的寫字練習經常化,做到課課寫、天天寫,描摹生字,做到少而精,既體現了新教材識字分流的原則,也不加重學生負擔,不但讓學生寫好字,而且逐漸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說教法】

教師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去鑽研、學習。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板塊“看圖激趣,導入課文”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設計的。荷葉兒圓圓的、綠綠的,非常惹人喜愛,小學生也不例外。當看見綠得晶瑩剔透、大圓盤似的片片荷葉出現在屏幕或黑板上時,小朋友會眼前一亮,產生許多遐想,立刻對學習課文產生了興趣。課文的第一節描寫的是荷葉的形狀與顏色,在寫法與內容上與其他幾節不同,因此安排在導入課文時,通過學生的看圖說說話、讀讀句子解決,與遊戲融爲一體。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第2個板塊中,主要採用了自學、小組討論、集體反饋等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藉助拼音自學生字新詞。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一個有效的組織者和理智的指導者,當學生思維受阻或遇到困難時,及時啓發引導,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上的聽、說、讀、寫是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的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的第三,四板塊中,安排了較多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挑選你自己喜歡的小節,讀讀演演”,“其他小動物來到荷葉上會怎麼說,怎麼做”,“看圖把句子說完整”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教師不必用過多的框框去要求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落落大方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或不合理的地方,適當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積累比較規範的句式、語段,進行知識遷移,從而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說學法】

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主要有三種學習方法: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生字的字音、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主要採用自學的方法。通過前階段的拼音教學,學生們已經基本掌握拼音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拼讀音節。放手讓學生自己拼讀音節,讀準生字字音,應該不是一件難事,極大多數學生能勝任。個別學

生有困難,在後面的幾個教學環節或聽同學交流、或聽同學朗讀課文中會得到幫助。對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學生自讀課文完成,教師在學生朗讀完課文之後,通過“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覺得最有趣的是什麼”等簡單的問題,瞭解學生對課文的感知程度,並及時給予鼓勵。

對於生字字形的識記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小組內,學生們各自闡述識記生字的方法,思維的火花發生碰撞,可比比誰的識記辦法多,方法妙,互相取長補短,提高識字效率。至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文能力培養方面,則需要在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中得以實現。要深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精妙之處,光靠學生的自學、小組討論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提問,讓學生帶着問題深入學習,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讀讀悟悟、練練說說,從課文中汲取文化營養,積累語言,提高能力。

【說實施】

導入課文學習可以看圖說話着手,當學生說到“荷葉兒,圓圓的,綠綠的”時,教師可適時引導“那麼,在又圓又綠的荷葉上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導入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在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時,教師應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個別指導,及時掌握學習動態。學生在交流發言時,教師要耐心、仔細地傾聽,用多種方法表揚、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說,放心說,說出自己的所悟所得。及時調控教學節奏及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裏學知識,學本領。設計練習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看圖把句子說完整中,“蘑菇是小白兔的”,可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最後一句則可讓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最後一個環節中“小水珠變魔術”,說穿了就是鞏固字詞,若製作媒體有困難,抽讀卡片也無妨,但效果不及前者好。

【課堂板書】

荷葉圓圓

搖籃機場歌臺涼帽

小水珠說。小蜻蜓說。

小青蛙說。小朋友說。

【教學反思】

本文文字優美,想像豐富,充滿童趣,讀來琅琅上口,學生非常喜愛。因此,學生在學習本課時,思想集中,學習積極性高,發言積極,能各抒己見,大膽練習說話。

根據本課特點,除了學習生字之外,我設計了較多的說話練習,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從而積累語言文字。例:在導入課文時,讓學生說說荷葉的形狀顏色;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說說在又圓又綠的荷葉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在第三個環節中,讓學生看圖開展想象,說說小魚、小螞蟻會把荷葉當做什麼、會怎麼做。一次次的說話練習,給學生提供了人人說話的機會,而且說話要求一次比一次提高,難度一次比一次加大。由於說話練習的難度設計得有坡度,加上有課文內容做鋪墊,所以學生並不覺得很難。說話練習的設計,要結合課文內容、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由淺入深,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而讓學生從“敢說”到“會說”,積累語言,爲後續的學習打好基礎。

【訓練材料】

一、基本題

1.認讀漢字:晶荷搖臺停籃友朋油放紅

2.認讀詞語:寬大展開菜籃水珠荷花日光燈搖頭停車涼帽

搖籃機場笑嘻嘻

3.想一想,說一說。

圓圓的荷葉是誰的搖籃,誰的機場,誰的歌臺?它們各在荷葉上幹什麼?小朋友又把荷葉當作什麼呢?

二、拓展題

1.用不同顏色的筆將下面的詞語連成句子。

小水珠歌臺,躲在下面吹泡泡。

小蜻蜓屋頂,停在上面休息。

小魚把荷葉當作機場,戴在頭上遮太陽。

小朋友搖籃,躺在上面眨眼睛。

小青蛙涼帽,蹲在上面唱歌。

2.想一想,說一說。

你會把荷葉當作什麼?你能仿照課文說幾句話嗎?教學實錄片段

(看圖說話部分)

師: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歌臺。”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歌唱。

那麼,其他小動物會把荷葉當作什麼?他們會怎麼說、怎麼做呢?

(出示小魚、荷葉的圖片,讓學生練習說話。)

生:小魚說:“荷葉是我的房子。”小魚游過來,住在下面。

生:小魚說:“荷葉是我的陽傘。”小魚游過來,躲在下面。

生:小魚說:“荷葉是我的帽子。”小魚游過來,藏在下面。

生:我覺得把荷葉當作小魚的帽子,好像這頂“帽子”太大了一點。

師:我也有同感。把荷葉當作小魚的房子、陽傘還

是比較合適的,當作“帽子”對小魚來說確實太大了一點。

(出示小螞蟻圖,繼續練習說話。)

生: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說:“荷葉是我的小船。”它坐在上面搖呀搖。

生:螞蟻說:“荷葉是我的操場。”螞蟻爬上荷葉,踢踢腿,彎彎腰。

師:小朋友的想像真豐富,說得挺不錯。教學案例

從“學會”到“會學”

在教學本課生字階段,除了讀準後鼻音“晶、停、放、朋、紅”字音外,我讓學生重點說說“搖”和“籃”的識記方法,使同學之間相互啓發,逐步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提高識字效率。

師:“搖”、“籃”的字音我們已經會讀了,接下來,讓我們想些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

生:我用動作記“搖”字(做“搖”的動作)。

生:“搖”是用手來搖的,所以有個提手旁。

生:我是用部件來記的。“搖”有三個部件,左邊是“扌”,右上是“爫”,右下是個“缶”。

師:這三種方法真不錯。能說說怎麼記“籃”字嗎?

生:籃子一般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籃子”的“籃”是竹字頭。

生:我知道它有一個姐妹字:藍天的“藍”,草字頭的藍。

生:我想請教大家,籃球的籃是兩個(藍、籃)中的哪一個?

生:我想大概是竹子頭的“籃”。因爲我看見籃球架上的那個“籃”,形狀有點像編的籃

子。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說的有道理嗎?

生(齊):有!郭沫若說:“教育的目的是養成自己學習,自由研究,由自己的頭腦想,由自己的眼睛看,由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如果學生具備了識字的能力,識字的潛力將可大大發揮,學生遇到不識的字,可通過自學解決。學生自學而識的字是通過自己動腦探究學到的,印象深刻,容易鞏固。教師改進教學,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探究性學習,根據漢字的構字特點,讓學生探究識字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創造好的方法識字。通過教學,學生掌握並創造了許多方法,獨立識字能力不斷提高。在識字過程中,他們思維活躍,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聯想,時時閃現出創造的火花,伴隨這個過程的是一種善於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的養成。

傳統的識字方法,是課文中要求識的字,不論難易,一律按讀準字音、分析結構、組成詞語的順序,平均使用力量,字字過關。這種識字方法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其實,低年級的學生是最富有想象的,他們的思維既形象又活潑。在生字字形教學中,不失時機地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讓一個個靜靜的漢字在學生們頭腦中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如案例中的“搖”字,可以用部件來記,也可以用動作幫助記憶。正是這些生動有趣的識記方法,使學生學習漢字成爲了一種樂事、趣事。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學生的識字方法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老師引導和同伴之間相互啓發、影響逐步學會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追求的是一種“教是爲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同學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也能起到互相學習的作用。這樣,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會”,逐步變成了“會學”,並且越學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