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說課稿初中模板集合六篇

學識都 人氣:3.28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語文說課稿初中模板集合六篇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小說是最能廣泛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的內容最爲豐富,謳歌美好、神聖、莊嚴,鞭撻醜陋、污穢、邪惡。閱讀小說,可以更好的認識社會,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下面我就從教材特點、學生情況、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六個方面談談小說《變色龍》的說課內容:

(一)說教材特點

《變色龍》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小說閱讀訓練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作者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文章藉助一個富於戲劇性的街頭場面,主要通過精彩的對話刻畫了一個媚上欺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警察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對虛僞的沙皇警察制度予以了無情的揭露,同時也對逆來順受、愚昧、軟弱的小市民們加以批判。

“人物畫廊” 是本單元的主題。

“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在瞭解小說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小說主題;在學習上一單元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小說多樣化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是編者設此單元的意圖。

(二)說學生情況

本文的教學對象是初三學生,他們對小說有一定的感知、欣賞能力, 尤其像本文內容精彩、情節引人,通過預習已經能夠了解文章大意,但對於人物性格的全面把握以及性格背後隱含的深刻社會意義還需教師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爲:

1、理清小說情節,把握人物性格。[教學重點]

2、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瞭解社會特徵。

3、理解奧楚蔑洛夫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會意義。 [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爲了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我秉着“高起點、巧點拔、悟精華、重創造” 的原則,教法上主要採用:

1、“主問題引領”法:這樣可以幫助簡化教學頭緒,明晰教學思路。

2、誘導點撥法:在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不忘發揮教師的誘導作用。

3、延伸拓展法:由表面文字向深層內涵上延伸拓展,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學法上我強調:

1、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習慣。

2、誦讀品味法。引導學生聲情並茂地誦讀,能使蘊含於課文中的深層內涵浮出於文字表面。

3、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聯想、想象、遷移、轉換。

(五)說教學程序

下面具體說說本節課的教學程序。這裏主要完成四個環節,即“設懸疑,引主要人物——看言行,知人物性格——析環境,認社會特徵——改結局,悟社會意義”。

補充:

這裏需要補充兩點:1、本文字詞簡單,沒有難點,所以不需花時間在字詞梳理上。2、每節課課前,會有輪到的小組派代表上黑板寫預習後自己歸納的文章主題和預習困惑,但教師暫不做評判,會隨着課堂的進展讓上臺的學生自己完善答案,或請臺下的學生補充完善答案。這樣就既能便於學生養成預習課文的好習慣,也能便於教師根據學生困惑靈活調配課堂,真正體現先學後教的教育理念。

一、設懸疑,引主要人物 (這一環節預計3分鐘。)

導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首飾匠赫留金的手指究竟是怎麼破的?

學生帶着這個問題仔細閱讀課文,發言熱烈,但事實證明看起來如此簡單的問題其實在書上根本找不到明確答案。這時教師順勢引導:不是因爲同學們水平差或者讀書不仔細,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其實一件狗咬人的事件並不算大,可當它遇到了一個 特別的警察,發生在一個 特殊的年代,加上一羣 特定的人,原因就實在難查了,因爲“狗到底有沒有咬人”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 “這到底是誰家的狗”上。今天,就讓我們深入走進這段可笑而又發人深思的故事。

【設計意圖: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興趣,啓發學生思維,大大吸引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期待。】

二、看言行——知人物性格

1、上一環節,學生能很快地給三個空填答案,尤其是第一個空,能說出“善變”(板書),但都難以全面和準確,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回到課文,細品慢嚼。

這一環節,我重點引導學生完成第一個空,我請他們完成一張表格,要求用文中奧自己的語言來填寫,然後告訴我空上填哪個詞最好。(這一環節預計8分鐘。)

【設計意圖:這樣,隨着表格的完成,奧前後六次態度的不停變化顯而易見,文章思路很快理清,隨之他那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的小人形象也躍然紙上。】

2、之後,我設計了一個活動,讓學生爲六幅圖配音,要求結合原文的語言、神態、動作描寫,聲情並茂。(這一環節預計5分鐘。)

【設計意圖:表演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事情,找臺詞的過程就已是對文本的再次研究,而要配得聲情並茂,就更少不了對人物語氣、神態等方面的揣摩,無疑會加深了對人物性格的理解,也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一。】

最後,教師帶領學生總結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的方法?得出結論:以語言描寫爲主,輔以動作描寫、神態描寫。並告之:讓人物自己不斷變化的語言來展現自己那醜惡的面目正是契訶夫小說的一大特色。

三、析環境——明社會特徵

1、這個環節,我重點引導學生完成後兩個空。引導詞是這樣的:奧爲什麼會如此多變和狡猾,他的性格除了自身的原因,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學生能很快想到社會原因,那麼讓他們用事實說話,請再次回到原文找出文中描寫環境或暗示時代背景的文字並分析其作用。(這一環節預計10分鐘。)

(這裏讓學生結合自己預習時蒐集的背景資料,首先獨立思考,三分鐘後再和周圍同學交流討論。如果學生一時難以找出,教師可以在屏幕上給出相應的時代背景介紹,並提示紅字描述的場景均在文中有體現。)

之後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明確答案:

1) 文章開頭:

A、警官奧楚蔑洛夫,外貌:“穿着新的軍大衣”;行動:“提着小包穿過市場的廣場”。後面跟的是巡警,外貌:“火紅色頭髮”,行動:“端着一個篩子,盛滿了沒收來的醋栗”。( 注意:“盛滿”“沒收”,這意味着沙皇政府的這兩個小爪牙剛剛對人民進行了敲詐勒索。)

B、“四下裏一片沉靜。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跟許多飢餓的嘴巴一樣。……連乞丐都沒有”。(反映了當時市面的蕭條,暗示了俄國人民飢餓貧困的生活,所以整個社會死氣沉沉的。作者用寥寥幾筆,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

2) 幾次提到了法律:“他的法律上說得明白,現在大家都平等啦。”;“那些老爺既然不願意遵守法令,現在就得管管他們。”;“那兒的人可不管什麼法律不法律”。(奧楚蔑洛夫一會裝成敢執法的英雄,一會又說不管法律,說明沙皇法律的虛僞性,深化了小說主題,使小說主題不僅僅停留在對一個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頭直指沙皇的專制統治。)

3) 結尾衆人的笑(講到這,教師可抓住機會深入引導: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情。奧性格的養成,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生長在孕育奴性性格的土壤中,剛學過的《孔乙己》也正是在衆人鬨笑中成爲了一個鐫刻在讀者心中的悲劇性人物,而本文也同樣是在笑聲中結束,這樣一個人的悲劇,就上升到當時所有麻木看客的悲劇,鞭笞奧楚蔑洛夫的性格也便有了深刻的社會意義。)

到這裏,後兩空的答案也就出來了,這時給他們三分鐘時間,一個人上黑板填空,其餘人完善黑板右側的預習筆記,尤其是對小說主題的概括要按照我們固有的模式,文中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利用此時間小組討論。(這一環節預計4分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環境的描寫往往能更好的把握人物性格、理解典型人物形象的深刻社會意義。】

四、改結局,悟社會意義(這一環節預計5分鐘。)

課上到這,似乎可以結束了,但作爲初三的學生,需要有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要敢於創新,大膽聯想與想像。於是,我還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如果奧楚蔑洛夫不當“變色龍”,而是依據實情處理狗咬人事件,或者懲治小狗的主人,那麼你們試想一下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通過回答,能明顯看出學生加深了對奧楚蔑洛夫這一人物形象深刻社會意義的理解。

五、課後作業(這一環節預計3分鐘。)

A層:(二選一)

1、繼寫文章:文章最後寫道奧楚蔑洛夫“裹緊大衣,接着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請設想一下奧楚蔑洛夫邊走邊想了些什麼?離開廣場後又去了哪裏?要求補寫的心理、設計的情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徵。

2、比較奧楚蔑洛夫和孔乙己這兩個人物形象的異同。(提示:外貌、性格、時代背景等)

B層:1、摘抄精彩的人物描寫語段(300字)

六、小結全文(這一環節預計2分鐘。)

同學們,契訶夫用誇張的漫畫式寫法塑造了鮮活的變色龍形象,讓我們驚歎小說的精妙。最後讓我們齊讀這兩句話:遇見所有的富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這就是變色龍奧楚蔑洛夫的本質。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一、說教材

(一)課文特點、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兩則寓言都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本單元內容上緊承第一單元,仍以人生爲主題。但側重點稍有不同,第一單元側重人生感悟,本單元側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單元的基礎上,上了一個臺階,內容比較深沉、嚴肅,理性的成分濃厚得多。這樣的編排,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一個層次。

本單元教學要求,與上一單元既有延續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要求熟讀課文,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要注意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在閱讀方法方面,要繼續練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並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據此,我確立了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要求,結合新課標“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審美、閒適、慧心、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3)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奇妙。

2、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寓意,學習精美的表達。體驗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三)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點)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對人類的諷刺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難點)

二、說教法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讀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1、教師創境導入、指導誦讀、深入研讀、合作精讀、對比閱讀等,使學生能夠較準確、流暢地複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語言特點和深刻的寓意;

2、抓關鍵詞語、句子的方法,按設疑——探究——釋疑——質疑的程序展開,以問題引思路,以疑問求深入,大膽倡導有疑而問,提倡“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偉大”的精神;

3、設境法、點撥法、積累法等,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如請你複述、請你品味、小試牛刀等尊重學生,以學生的體驗爲基礎,不拔高,不灌輸,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說學法

初一新生對寓言的學習有了一點點基礎,但理解也僅僅限於淺層次上。特別是以人生爲主題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據此,本節課堂上從朗讀、複述、抓關鍵詞語句子入手,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練習中鞏固,在質疑中創新。逐步理解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資料助讀,預習反饋

1、簡要介紹寓言及作者周國平;

2、字詞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內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能“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首先指名學生介紹,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爭取由學生自主介紹完整,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和字詞的積累,體現了這一要求。)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讀出語氣和情感,學生體會;

2、自由誦讀兩則寓言,思考以下問題: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加以概括。白兔從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四)自由誦讀,請你複述

以小組爲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兩則寓言複述,教師簡要評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完整準確,突出要點”的複述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可以很好提高學生的複述能力,達成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五)深入研讀,請你品味

以小組爲單位,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出你認爲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和交流。

(說明:本項目的設置本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依據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並且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體會語言的教學任務)

(六)合作精讀,質疑探究

(七)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將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進行比較閱讀,你有什麼啓發?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結果。學生代表發言後教師總結。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鄒翔,來自後港西湖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斑羚飛渡》,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荔枝蜜》、《貓》、《斑羚飛渡》、《心中的鷹》、《鶴羣翔空》等五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斑羚飛渡)描寫的是一羣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爲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 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虛實、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敘述情節,展開生動形象描寫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捨己爲人的高尚犯瘛?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上,難點放在體會文章真切細膩的描寫所蘊含的強烈情感上。

3、 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強,情節扣人心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哲理較深奧,初一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重點突破。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 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知道學生反覆毒、讀反覆,讓學生感悟老斑羚從容鎮定、犧牲自我的精神。

2、 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 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學法指導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交給學生髮現真理。都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一) 激情導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同學們:先聽老師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森林裏發生了一場大火,火勢很猛,一大羣螞蟻被大火團團圍住,情況十分危急,眼看他們就要被大火吞沒。這時在一隻大螞蟻的示意下它們迅速地聚攏在一起,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成了一個大球。大球快速滾出了火勢的包圍,大火燒死了不少螞蟻,但一部分螞蟻因此得以存活。

同學們,在這生死關頭,小小螞蟻這種犧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舉動深深震撼着我們每個人的心。今天,我們將來看看沈石溪筆下溫順可愛的斑羚經歷的那令人觸目驚心的悲壯的一幕。

(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

1、 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2、 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誰能生動的複述這個故事,成爲今天講故事大王。

(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特別是在複述過程重要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協作質疑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通過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四)品味賞析

分析欣賞斑羚飛渡的情景。

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片段,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動詞進行復述,同時課件演示一對對斑羚飛渡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捨己爲人的高尚品格,學習斑羚的種族精神。

(此環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五)拓展遷移

引導學生回憶講述生活中曾見過或者做過保護小動物或殘害小動物的故事,要求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然後由同學們評出今天的發言明星。

(有人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六)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並給課堂評選的明星發星以資鼓勵。

(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七)作業設置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

同學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試給狩獵隊寫封信,談談你的看法。

(本作業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譴責狩獵隊的違法行爲,喚起學生動物保護的意識。)

時間安排:激情導入 3分鐘

整體感知 10分鐘

協作質疑 10分鐘

品味賞析 10分鐘

拓展遷移 8分鐘

師生小結 3分鐘

作業設置 1分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4

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爲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會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4、學習本文文包詩的寫作方法,改寫古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學習用文包詩的方法改寫古詩。

三、教學準備

錄音機、實物投影儀、圖片、部分送別的詩句

說教法與學法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爲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採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以朗讀爲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對於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採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啓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引言揭題,導入新課。

1、讓學生背誦李白和孟浩然寫的古詩,採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並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爲一體。

2、讓我們一起來見證他們動人的友誼。齊讀課題。採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

3、點出送別的時間:暮春三月。聽到“春”字,請學生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我們把暮春三月,又可以成爲“煙花三月”。注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自主感悟,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述:在這美好的季節,兩個好朋友要分別了,心情有點

?板書(傷感)理解“餞行”(設酒送別,借酒作詩,符合詩人的身份)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讓學生讀課文思考,李白、孟浩然在幹什麼?(仰望……、遠眺……)活動的主題是送別,爲什麼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請學生用“因爲……所以……”連貫說一說當時的情景。相機板書:依依惜別。他們無心欣賞景物,此時此刻,心裏可能想些什麼?(該走的還是要走,該說的還是要說。)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學生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在話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孟夫子的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感受到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體會到他們情深似海。板書“敬仰”

幫助學生理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相機板書:永世不絕。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並分角色表演。通過學生的感情朗讀,體會依依惜別之情。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師述: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學生讀)

討論“凝視”的意思,能不能換成看?凝視的背後還包涵着什麼?(凝視遠方,目送友人,感情的見證。)討論還有什麼流向天?(李白的心、思念、一片深情……)此時此景,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古詩。

指名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注重理解“廣陵”、“故人”、“煙花”、“西辭”等詞。簡要介紹黃鶴樓。到文中有關詩句意思。瞭解“文包詩”的特點。讓學生體會李白當時的惆悵心情。

三、內化積累、拓展延伸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爲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詩人的情感,並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學生交流其它的送別詩,旨在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

3、作業中讓學生仿照本課文包詩的寫作特點,改寫一首古詩(以敘事爲主)。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5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這是葉聖陶先生的一

篇準確把握了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說明文,原是爲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

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築者爭奇鬥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闢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徵,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教學大綱規定本冊教學重點是培養說明能力,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爲抓住特徵說明事物。本課的特點是抓住主要特徵,按總分結構進行說明。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二年級是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而說明文所具有的科學性、條理性、邏輯性等特點,正適合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課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新教材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創

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爲:

(一)理解本文說明對象的特徵及文章的總分結構,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二)瞭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陶冶審美情趣,並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現代

教育理論也認爲,比傳授現成知識更爲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鑑於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着啓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

(一)問答式教學法:它能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啓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討論式教學法:由於問答法可能造成師生交往範圍過窄,不利於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結合採用討論法。這樣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體交*方式傳遞,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爲中心的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氣氛更濃,有利於激勵廣大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

(三)情境教學法: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爲,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文章又是文筆優美的典範,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並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所以說明文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具體採用多媒體課件(蘇州園林的照片、故宮和西方園林的照片、重慶夜景錄像)、投影儀等,儘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爲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並舉同時刺激學生感官,可使其對信息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朗讀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準確、流暢、傳神,齊讀要整齊。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速讀法:這是一種眼腦直映、迅速獲取有用信息的閱讀方法,有利於廣範吸收知識,迅速開發信息資源,尤其適應快節奏、信息化的現代生活需要。具體教會學生用掃視法默讀,提高閱讀效率。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程序如下(重點爲把握事物特徵,掌握總分結構。)

(一)課前預習:

1、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

2、蒐集蘇州園林的照片、圖片,感知蘇州園林的特點。

(二)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而蘇杭美景之最,還在於園林藝術之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處處呈現詩情畫意,充滿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樂。蘇州有四大名園: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和留園,都是園林中的精品極品,處處體現中國江南宅第園林的獨有特點。(投影照片)今天,我們學習葉聖陶先生的《蘇州園林》,看他筆下的蘇州園林呈現出什麼樣的特徵?

這樣以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生動有趣,又補充了與課文有關的具體情況,增強直觀感受,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便於進入理想的學習氛圍。

(三)分析理解,這是突出重點的環節,用問答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達成目標,並進行具體的學法指導。

1、配樂範讀一二段,要求聽讀時思考作者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特徵的。

2、學生齊讀一二段,要求準確、流暢,感知課文內容。

3、學法指導,掃視法:找中心詞、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結句、起始段、結尾段;藉助註釋、提示、思考和練習迅速把握文章。帶着明確的目標掃視課文,取己所需,省略其餘。培養學生默讀、速讀的習慣,提高概括能力。

4、提問:

A、作者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是什麼?(引導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評價——“標本”)

B、“標本”一詞怎樣理解?用這個詞好在哪裏?(引導體會蘇州園林的地位、影響)

C、蘇州園林一百多處,作者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就寫出了本文,這是否會犯片面性的錯誤?(通過此問激發學生興趣,並自然轉入下一步驟。)

5、解題、簡介作者和文體,同時回答上一問題。(要點:作者去過有代表性的園林,深刻了解其特徵;這是爲攝影集寫的序,蘇州園林具體的風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異中求同,在第一二段點出其總特點及其表現,下文即分別介紹。文章用了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便於有條理地準確說明。)

這一步充分利用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新課導入後的5-7分鐘,是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期,是教學的黃金階段,但最優秀的學生也超不過15分鐘,之後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將簡介作者等情況放在重要的朗讀、熟悉課文之後,使教學重點儘量放在黃金階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時變換活動方式,用生動有趣的介紹使學生消除疲勞,以飽滿的精力投入下一黃金階段的學習。

6、提問:

A、蘇州園林很多,作者認爲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引導分析第二段,抓全文中心句:“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投影板書“圖畫美”)

B、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呢?(抓住四個“講究”,理解主要特點的具體表現。投影板書“佈局美,配合美,映襯美,層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與第二段是什麼關係?(引導理解總分結構。二段總說,三至六段分說,分別與第二段的四個“講究”照應。)

7、教師示範分析第三段:

A、學生齊讀;

B、分析:用了比較說明,分說佈局特點,(投影故宮、西方園林的照片,進行比較:對稱與不對稱)。還用了比喻說明,以圖案畫與美術畫的區別來說明蘇州園林的佈局講究自然之趣,不對稱。

8、學生討論分析四至六段。(與第三段一樣是分說,並且是主要表現總特點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詳寫。)

9、提問:第七、八、九段寫的什麼內容?與全文中心有何關係?(引導理解這仍是分說,扣住“圖畫美”的總特點,說明蘇州園林細部注意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圖案美、園林的色彩美。投影板書。)

10、學生討論明確: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寫。全文說明順序爲邏輯順序。(總分、從主要到次要都是邏輯順序。)

(五)遷移練習:

1、放《鳥瞰新重慶》錄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後介紹重慶夜景的特點;選擇恰當的結構順序。

2、學生討論,擬出寫作提綱;

3、抽學生念提綱,教師評點、板書(附後)

4、要求課後完成作文,不少於400字。

(六)教師利用板書總結,突出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及文章的結構特點,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這一步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的反彈期(下課前3-5分鐘),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反彈期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時段,能使課堂所學知識在大腦中留下清晰印象,而這首次印象對知識的鞏固和保持意義重大。

五、說板書:

學生一般學說明文感覺枯燥,興趣不大。而本文文筆優美,蘇州園林的特點又是圖畫美,因此課文板書打破慣例,設計爲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見《優秀板書設計集》),用形式美吸引學生,提高興趣。寫作板書扣住了重慶夜景總特點,也突出了分說的兩個方面,便於指導學生寫作。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6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能複述故事情節,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衝突。

2、學習本文運用心理描寫,通過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3、理解作者以“心聲”爲標題的深刻含義,培養愛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質。

學習重難點:

1、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2、標題的深刻含義和主題的理解。

學習過程:

一、 導入

我們帶着一聲啼哭來到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們用好奇的眼睛打量我們周圍的一切,接受周圍的一切,同時我們也希望被他人接受,我們一路走來,面對人生我們有太多的話想說,有太多的心聲要表達,讓我們一起走進《心聲》去聽聽我們的同齡人李京京的心聲吧,他會讓你有似曾相識的感受。

二、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並注意它們的書寫,

沙啞( ) 發窘( ) 抽噎( ) 恍惚( )( )

窸窸窣窣( )( ) 妒忌( ) 簪子( )趙小楨()

三、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提取故事主要情節進行復述。

示例:在一次語文公開課的準備過程中,程老師設計了讓學生表情朗讀小說《萬卡》的教學環節。學生李京京被《萬卡》深深吸引而無比喜歡,很想參與課文的表情朗讀。他的這—願望遭到老師的斷然拒絕和同學的無端嘲笑。最後,在公開課上,當程老師的按部就班被學生的怯場打亂時,李京京舉起了手,用沙啞的嗓子滿懷感情地朗讀了課文,表達了主人公凡卡和自己的心聲。

2.在複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把握文章內容。

故事的開端:李京京朗讀課文的請求遭到拒絕。

故事的發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獨特的體驗朗讀課文。

(1)李京京在樹林子裏的朗讀、體會和回憶。

(2)李京京糾正同學的朗讀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結局:李京京勇敢舉手,在公開課上朗讀了課文。

四、自主閱讀,體驗感悟

1、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全文,討論:李京京的心聲是什麼?(結合小說中具體的語句或段落談談自己的依據或感悟。)

預期成果所包含的實質:李京京渴望得到鍛鍊機會,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渴望親情和友誼而想念爺爺和兒時玩伴;渴望情感的傾訴與宣泄。這些願望都建構在“想朗讀課文”這一表白上而動人心魄。總而言之,李京京的心聲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也體現了他作爲成長中的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2、出示話題並進行討論:小說刻畫了幾個人物形象?你喜歡李京京這個人物形象嗎?小說是如何刻畫李京京這個人物形象的?

教師引導學生所應把握的基本點:李京是一個樸實真誠、善良而寬容、自信而勇敢、對生活有着美好願望、執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師做一下活動總結,這些文字之所以感人,得益於小說中細膩的心理描寫。小說刻畫人物有多種方法。本文主要是描寫李京京的心理活動。課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寫,也有間接描寫。這些描寫,細膩而真切地寫出了李京京的心路歷程,也突出了小說的主題。

3、程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她是個好老師嗎?假如你是程老師,你會怎麼做?

4、這篇小說涉及當前教育中存在的什麼問題?

教師引導時要把握的方向:教育應該體現以人爲本,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尤其要尊重和發現每個學生的積極因素,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願望。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在課文中聽到的是一個少年質樸的發自內心的呼聲,他有着多麼美好的心靈啊!作爲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勵。我們沒有理由去歧視任何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生,沒有理由不捧着一顆赤誠的心來,讓心與心的平等交流成爲教育最亮麗的風景。作爲受教育者,我們也應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獨特體驗,探求自己對人生的獨特感悟,爲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讓我們攜手前行吧!

六、鞏固·延伸

閱讀《彎彎的月亮》一文,回答文後習題。

星子的老師是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年輕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學們的喜歡。

一天,老師在課堂上向同學們提問:“同學們,你們想一想,彎彎的月亮像什麼?”

學生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像——小——船兒——”

年輕的老師聽了同學們的回答後,高興地說:“好,同學們的回答很正確。”

這時,坐在前排的星子舉起了手,可是老師沒有發現,星子就仍舉着手,還喊了一句:“老師!”

老師聽見後,說:“星子同學,有什麼問題請講。”

星子站起來,眨動着那雙亮晶晶的大眼睛,說:“老師,我看彎彎的月亮像豆角。”

老師聽完星子的話,一臉的不高興,她對星子說:“你的回答是錯誤的。全班同學都說彎彎的月亮像小船兒,你爲什麼偏偏要說像豆角呢?難道就你特別有見解嗎?”

班上的同學一陣鬨笑,星子的眼窩裏滿是淚水。

回到家後,星子把這件事告訴了曾做過小學老師的奶奶,奶奶說:“星子,老師的批評是正確的,彎彎的月亮是像小船,我從前教過的一批又一批學生,他們也都是這樣回答的。”

星子聽完奶奶的話,眼窩裏又一次含滿了淚水。

這件事情以後,星子開始變得少言寡語,她很不喜歡這位年輕、漂亮的老師,在課堂上再也不敢向老師提出“特別”的問題……

很快,幾年過去,星子考入一所師範學校;又很快地,星子從這所學校畢業,她回到故鄉的小鎮做了教師。

走上講臺的第一課,星子老師穿着樸素、整潔的衣服,笑眯眯地說:“同學們,在講課之前,我首先提一個問題——你們想一想,彎彎的月亮像什麼?”

靜默一會兒後,學生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像——小——船兒——”

星子老師沒有說同學們的回答是否正確,她那雙美麗的大眼睛,充滿期待地注視着大家,接着,她又問:“同學們,有沒有和這個答案不一樣的?”

一個叫田菲的學生舉起手,說:“老師,我的答案和他們不一樣,我說彎彎的月亮像鐮刀。”

星子老師聽後很高興,說:“田菲同學的回答正確,當然,其他同學的回答也正確,我只是想啓發同學們在回答每一個問題時,應該大膽發揮你們的想像力,多想出幾個答案。比如彎彎的月亮除了像小船兒、像鐮刀之外,還像不像弓?像不像豆角?”

學生們報以一陣熱烈的掌聲。

星子老師的臉頰上,浮現出一種從心窩裏涌出來的笑容。

……

幾十年過後,已退休閒居在家的星子,接到女作家田菲寄來的她自己創作、剛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彎彎的月亮》。

星子急忙翻開書,見書的扉頁上這樣寫道:

送給我最敬愛的啓蒙老師:

感謝您給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您的學生:田菲

星子看後,臉上浮現出當年那種很愉快的笑容……

討論:

這兩篇小說都觸及了當前教育中某種顯現,結合個人實際談談你對這種現象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