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說課稿範文集錦五篇

學識都 人氣:5.98K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小學說課稿範文集錦五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熱鬧的菜地》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小學語文一年級

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除本文外,在課文的編排上,本單元還有《種水珠》、《三個夥伴》、《岳飛練字》、《達爾文澆花》和古詩《所見》,這六篇課文,內容生動,反映了兒童的生活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易於引起孩子們的共鳴,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樂趣。

《熱鬧的菜地》一文以兒歌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豆角、茄子、絲瓜、蘿蔔、番茄、蓮藕、辣椒、南瓜等蔬菜的顏色、形狀,以及生長地,讀起來琅琅上口,易於理解,彷彿把我們帶回了美好的童年,是訓練孩子背誦的好材料。

介於此,在本文的教學,便應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感受生活樂趣方面入手。

二、 說學情。

教育教學的受體是學生,教育教學效果的達成情況也應以學生的所得爲

標準。在《課程標準》中,將教學定位於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最重要的內容,故此,在教育教學中,考慮作爲受體學生的應有水平,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重要出發點之一。本次授課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具體一定的學習能力,但由於年齡較小,又地處山區,以下兩方面的特點值得注意:

1.低年級兒童注意力持久性較弱,在教學設計時應用孩子最歡迎的學習活動形式來轉移注意力,激發興趣。

2.語言表達不完整,語言表達方式單一、口語多是低年級兒童的常見現象,在教學設計時多種語言表達引導,督促說話的準確、完整,方式的多樣性。

三、說目標。

根據本課的文本特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在教學目標的確定時,

我定下了以下幾個目標:

1、 會認本課11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生活的樂趣,背誦課文。

3、 訓練孩子們的語言,做到說一句完整通順的話。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在《課程標準》中,結合語文是

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這一學科特點,將語文教學目標分爲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語文教學中,以此爲出發點,設計出旨在體現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已經成爲教學設計的首要問題。但這三個維度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可割裂開來獨立地去理解。在本課中,通過對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訓練孩子語言,做到說一句完整通順的話”這一知識能力維度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導,讓孩子明確學習方法同樣是有效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產生閱讀的興趣,方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達到“感受生活樂趣”這情感目標。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實施以來,一直倡導着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法學法。在教師教法設計中,根據本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媒體展示法、遊戲激趣法和情境演示法。在學生的學法中,根據課文形式優美,形象生動的特點,將本課的學法定爲自主識字法、遊戲鞏固法和朗讀法。這些教法學法的設計,能在很大程度上啓迪學生的思維,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下,正確有序地走進文本,讓課堂成爲師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

五、說流程。

爲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教學各個環節均打破教師一統課堂的局面,設計出孩子們的小夥伴“小辣椒”作爲學習嚮導,讓孩子們在小辣椒的帶領下,逐步深入蔬菜王國,在進入蔬菜王國的過程中,自主識字記文,在參觀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學習。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藉助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幾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深入淺出,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們既學習了科學知識,又受到了美的薰陶。

2。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我從三個維度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課文中的9個生字以及生字組成的新詞。

能力目標:瞭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禮貌待人

3。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讓學生懂得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處和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4。教具準備

課件

5。課時安排

本課教學用兩課時。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我將採用情景教學法,以讀促悟。學習中採用“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習中利用典型詞語、句子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

三、說教學程序

(一)謎語激趣,引入新課

1、師:四肢短短,身體扁平;牆上爬行,專吃蚊蠅;尾巴易斷,斷了再生。

2、學生猜出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齊來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我們線觀看一段無聲動畫片,學生準備給動畫片配音。

4、學生在興趣引導下,按照要求自由讀課文。

(1)畫出本課生字詞,還要想辦法記住它。

(2)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3)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5、交流熟記生字的好辦法,以捉迷藏遊戲的方式,認讀句子。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使學生讀有目的,能避免單純地、盲目地讀書,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先扶後放,逐層精讀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爲更好地爲課文配音,必須理清文章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故事中有誰,幹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等,實際是引導學生充分研讀課文。

1。尋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想知道“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得從哪幾個自然段找答案。學生選第1、2自然段。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爲小壁虎的尾巴掙斷了,他覺得沒有尾巴很難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條尾巴”。

(2)假如小壁虎不掙斷尾巴,會出現什麼情況?從壁虎掙斷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麼作用?(保護自己)

【一年級的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大都是說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爲了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通過仔細讀書,使學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掙斷的。並在此基礎上講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護自己生命的作用。】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經過。

原因找到了,接下來了解借尾巴的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樣借”重點分析,此環節採用“從扶到放”的教學程序:學習第三自然段以扶爲主,學習第四自然段採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學習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爲主。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就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

(1)以扶爲主,領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a。學習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裏?看見什麼?通過讀與說,學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邊,看見小魚搖着尾巴在河裏游來游去,這時教師扣住“搖”字問:小魚爲什麼能在河裏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學生回答是因爲小魚搖着尾巴)教師就因勢利導,讓學生用手勢演示“搖”的動作,教師進一步問:寫小壁虎爬到小河邊怎麼要寫爬呀爬?(說明小壁虎爬的時間長,爬的路程長,這爲後面突破教學難點: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埋下了伏筆)

b。學習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麼說,小魚怎麼答。

比較下面的句子和標點。“小魚,你把尾巴借給我!”“小魚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引導學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嗎”等詞語,及詢問的語氣,說明小壁虎很有禮貌。小魚說:“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引導學生體會加上“啊”“呢”這些語氣詞,可以表現小魚是友好拒絕,和因爲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而爲難的心情。

c、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對話。

這樣運用比較法,抓住重點詞句,學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禮貌,這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學合二爲一的效果,體現文道統一的原則。

第五自然段採用以上方法教學,使學生處於輕鬆、愉快、積極思維的氣氛中,做到面向全體,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另外,藉助“小魚用尾巴撥水”“黃牛用尾巴趕蠅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問:你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進行歸納推理。由個別現象,總結出一般結論——動物的尾巴都有用。(總結板書)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用處。

既然動物的尾巴都有用,那麼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麼用呢?課文中沒有直接說明,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學生自由讀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變化的詞語。(難過——高興)【壁虎尾巴一掙就斷,斷了能長出新的來,這種易斷、重新生長的現象叫做再生】這一特點對它有什麼用處?對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護作用。這部分的教學是一種演繹推理,由一般結論推斷出個別現象,至此突破了難點。

4、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這幾種動物尾巴的作用。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有什麼用?播放課件,讓學生說說他們尾巴的作用。如果僅僅只讓學生說說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就沒有體現語文課的特點,可以讓學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結構句式說一段話。

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看見猴子在樹上搖來晃去,小壁虎說:“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猴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盪鞦韆呢!”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

(2)結語設疑。按課文內容延伸設疑,在教完課文後指導學生討論:如果以後小壁虎尾巴再斷了,還會去借巴嗎?既緊扣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加以總結,突出難點——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課文思路已經清晰,人物、語言、情感也已明瞭,爲動畫片配音的時機成熟,再配以班得瑞清新優美的《清晨》鋼琴曲,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三)作業設計:根據教學目標,強化教學效果,我設計如下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課外延伸:小壁虎看到長出的新尾巴真開心呀!它要去告訴他的好朋友。請同學們也來噹噹小作家,像課文那樣,編個小故事。

析:得法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提高語文實踐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好辦法,我想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均能得到發展。

【識字方法】

1、猜字謎:

你錯一半。(借)蟲子爬到文字邊。(蚊)看字它是蟲,其實不是蟲。(蛇)

2、按結構分類:半包圍:虎、逃上下:壁左右:借、蚊、蛇、姐、新

3、熟字換偏旁:借—錯—蠟逃—跳—挑難—堆—推—準新—聽—近

4、同偏旁字:姐—媽—奶—妹—姨蚊—蛇—蠅—螞—蟻—蜻—蜓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設計力求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水平2課標對學生的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側重選擇了運動參與、社會適應領域目標爲依據而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並以足球腳內側踢球的學習內容爲載體,以小羣體活動爲主要學習形式,以實現和諧、民主、張揚學生個性的教學氛圍爲前提,以體現公正、公開的評價爲嚮導,全面達成本課教學目標,來滿足學生的發展和需要。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參與中感悟體驗成功的喜悅,以及足球變化無窮的魅力

2、通過活動中主動學習足球停球---傳球—停球、直線運球---曲線運球—接力的動作技術,體驗成功的喜悅,並靈活地在遊戲中運用。

3、通過練習中關愛同伴、嚴守安全常規和遊戲規則。

4、通過小羣體合作學習中培養角色意識、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教材分析:

足球停球---傳球—停球是足球主要技術之一,由於進攻、防守都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學習足球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正確的擊球部位,準確的擊球時機,良好的判斷是學生掌握該技術的'關鍵,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由於是小學中段的學生,腳內側踢球的學習是在不完全淡化技術的前提下進行的,本課對教材的運用進行了一定的加工和處理,使學生樂意學習,易於接受,並在學習過程和實戰中得以充分體現。

四、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年齡小,很少上足球課,對足球遊戲非常感興趣和喜愛;有很濃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場地的原因,平時學生接觸足球的機會不多,足球特長生很少,針對實際情況,本課就從玩球起步,使學生一開始就對足球進行親密接觸,從而熟悉球性,對足球產生好感,激發學習足球的興趣,爲以後的足球學習打下基礎;第二、由於人多,場地小,基於此種情況本課採取了友情分組,這樣便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小集體內進行自我設計、自我鍛鍊、自我評價,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明白在小組內要尊重關愛弱者,要做到同伴與同伴互相幫助、互相約束,同時小組長在起到助手作用的時候也鍛鍊了自己的組織、領導和協調能力。

五、教學重點、難點

停球---傳球—停球

直線運球---曲線運球—接力

六、本課的教法、學法:

教法:“講解示範法”、“啓發誘導法”、“激勵評價法”。

學法:“優生示範法”“自主練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嘗試學習法”

七、教學過程

爲了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了以下的四個教學過程: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1-2分鐘

上課鈴聲一響,體育委員在指定的位置成四列橫隊集合,師生問好。老師先放一段《球迷之歌》音樂給孩子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然後提問:“孩子們音樂好聽嗎?“喜歡足球運動嗎?”“都喜歡哪些足球明星呢?”孩子們都大聲回答:“喜歡,喜歡貝克漢姆、羅納爾多、、、、、”這時再宣佈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小足球――腳內側踢球,並提出本課的要求,強調安全教育,安排見習生。

(二)準備部分:8-10分鐘

1、隊列練習:首先進行原地的隊列練習。(左轉、右轉、後轉、四列橫隊成八列橫隊)目的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體現精、氣、神,使學生張、弛有度。

2、趣味玩球練習:主要是讓學生熟悉球性,爲激發學生學習足球提高興趣,爲更好地進入主教材的學習做鋪墊。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趣味玩球的練習,玩的同時配上歡快的音樂,教師用語言提示玩球的動作和正確的方法。

3、球操練習:學生成同心圓隊形站立,每位同學手拿一球,配上現代健身音樂,教師領做球操。要求:動作舒展、大方。

(三)基本部分:22-26分鐘

本單元共分爲四次課,本次課是本單元的第2次課,針對水平2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爲了克服專項練習的枯燥乏味,我安排了以下的練習:

1)技術學習一,遊戲:停球---傳球—停球(16分鐘)

1、師:我們首先學習傳球或停球技術,請同學們嘗試。

2、分小組進行地滾球和空中球停球方法的嘗試;

3、小組展示停球方法;(輕踩、減力擋等)

4、分組傳球嘗試練習;

5、小組展示傳球方法,注意準確性;(腳背、腳內側、腳外側)

6、遊戲:傳停球接力

2)直線運球---曲線運球—接力(13分鐘)

1、師:光學會傳球和運球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學習運球的方法……

2、教師講解運球的方法,提示要點(推球的後方中下部,向前用力);(直線運)

3、學生分小組自主嘗試幾次,體驗動作要領;

4、優生表演,師鼓勵;

5、師問:在比賽場上,往往會受到阻截,球必須改變運行方向,也就是曲線行進,這就要求我們學會曲線運球,如何進行呢?下面分小組進行嘗試。

6、學生分組嘗試;(繞標誌物S運)

7、小組優生展示,師歸納:用腳的內、外兩側撥球來改變球的運行方向。下面我們就來個比賽……。方法是……。

8、比賽:運球接力。

(四)結束部分:3-5分鐘

1、放鬆舞蹈:(放音樂)

學生自然形成多層圓圈,選擇“雪絨花”三拍子音樂配上簡單的華爾茲動作爲放鬆練習,使學生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得到了肢體與心理放鬆,目的使學生的心率下降,逐漸恢復安靜狀態。(教師邊唱邊跳)

2、小結:進行本節課評價,首先引導學生,談出感受(參與、技能、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教師表揚,再進行昇華性的小結。

3、佈置課後練習:在家選一安全、適合的地方進行對牆踢練習;或與自己的父母進行腳內側踢球的練習。

4、結課:提示學生注意運動衛生,收還器材。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基本理念

閱讀學認爲: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爲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二、說教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06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定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着花枝翩翩起舞。從這裏,我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能給人一種輕鬆愉悅的感覺。詩人用“時時”、“恰恰”這種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麗紛繁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也使得詩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節奏。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而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躍然紙上。

三、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把握古詩的韻味美。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春天的勃勃生機好美麗,感悟詩人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誦讀詩文,感受春花的美麗。

2、難點:初步理解作者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寫春天的生機和美麗。

五、說教學設計的特色

在引導學生入詩境、悟詩情這一環節中,我運用了引探法及 “背景再現”引導學生理解走進作者、走進畫面,進行感情朗讀,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從而進入詩境中感悟詩情,感悟作者的迷醉與驚喜。

六、說教法及學法運用

在本課時的教學策略運用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打破以往的古詩教學方法,充分運用“金鑰匙”來引導學生學習:

問題一:詩中描寫的景物是什麼?(學法推薦:快速瀏覽課文,用 “○”畫出相關詞語)

問題二:詩人怎麼描寫這些景物?詩人爲什麼要描寫這些景物?(學法推薦:默讀古詩,抓住重點詞句讀一讀,回想自己賞花的經歷,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行簡單的批註。

在接下來的學習成果彙報中可以看出,這些方法運用得比較得當、到位,適合學生學習本首古詩。

七、說教學流程

我本課一共設計了七個環節,分別是:導入→讀出古詩的韻味,體會詩的對仗美→理解古詩意思,用自己的話描述詩的畫面→入詩境悟詩情,感受春天的美麗與生機→迴歸全詩,整體感知→課堂檢測→語文課外實踐。

下面我重點講講第一個環節“鏈接舊知,導入新課。”

具體是這樣的:

1、出示“讀一讀”中的《春日》,引讀背誦。

師:孩子們,伴着校園的第一抹新綠,我們走進了明媚的春天。(出示《春日》,齊讀。)

2、師:春日的泗水濱清風拂面,萬紫千紅。黃四孃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讀的——(板課題)

(1)學生齊讀課題。

(2)寫課題:“請和老師一起將課題工工整整地寫在練習本上,如果寫錯了或寫得不滿意,可用修改符號修改,徹底告別修正液。”

(3)點評。

(設計理念:一是將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建立鏈接,從而很自然引出新課。二是針對本班學生寫字潦草、不規範、亂塗亂改的現象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寫字習慣。)

另外,我覺得最滿意、最精彩的是第五個環節“迴歸全詩,整體感知”這一部分。古詩詞精煉的語言、深遠的意境往往留下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學中沒有情境,就沒有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品味;沒有品味,就沒有感悟;沒有感悟,就沒有拓展。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

(1)出示9:資料再現。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飽受離亂之後,總算有了比較安定的生活,詩人爲此感到欣慰。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着江畔散步,在黃四孃家的小路旁,詩人滿心歡喜地尋找到了奼紫嫣紅的花朵,這清麗歡快的情景讓一路走來的作者驚喜不已——(女生) (2)此時此刻,詩人迷醉了。春花、戲蝶、嬌鶯給春天增添了無窮的美麗與生機。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輕鬆、愉快的詩人已經與春天融爲一體,他也要把這感受告訴全體男生——(起起來帶上動作誦讀)

(3)讀着這首詩,我們也彷彿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孃家”的小路上,和詩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齊讀)

(設計理念:出示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當時的情感基點,體會詩人的“喜悅”既有看到美麗景色的“喜”,還有生活稍稍安定的“喜”,將學生已經生成的情感體驗再度昇華,從而走進詩人的內心。)

2、出示10:觀賞花的圖片、聽歌曲《江畔獨步尋花》

3、多美的春色圖呀,你能用哪些詞語描繪剛纔看到的情景?指名說一說(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出示11:

錦上添花 花好月圓 花團錦簇 花枝招展 鳥語花香

奼紫嫣紅 國色天香 含苞待放 嬌豔欲滴 美不勝收

(設計理念:通過欣賞圖片、聽《江畔獨步尋花》等媒體手段,使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對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的感受、對詩人情感的體驗都有明晰的態勢;學會運用“語文天地”中的詞語積累,爲“暢所欲言”、“初顯身手”、“筆下生花”儲備必要的知識。)

4、小結

師:積累的詞語真不少呢。孩子們,這首詩沒有寫人,但好像處處有人。詩人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深深吸引而流連忘返。所以在他的眼中,蝴蝶也是流連戲舞,黃鶯也是自在鳴叫。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詩人輕鬆、愉快的心情,已經與春天融爲一體,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真是一個“尋”字了得!爲了更深層地瞭解作者的感受,建議大家在課外補背:

出示12:

《江畔獨步尋花》(之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設計理念:通過適度的拓展,促使學生走進詩句所描畫的意境,滋生出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將自己和作者一起融入了美好的春光之中,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領悟到春天的美好和勃勃生機,從而萌生出對熱愛和讚美之情,)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江畔獨步尋花》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古詩的主要內容及學生對整體的把握,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並能用較爲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迴歸全詩,整體感知。

附【板書設計】

江畔獨步尋花 蝶 勃勃生機 美麗

小學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泉水》位於人教課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這一組用愛心串起來的文章,呼籲我們,和學生一起,細細品味這些充滿愛的詩文,用愛心引導學生感悟愛、奉獻愛。《泉水》是這組課文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擬人化的手法,兒童化的口吻描寫了清泉從石縫衝出來,流向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給夥伴帶來溫暖甘甜的泉水,給朋友帶來快樂和幫助。這是一篇短小精悍、平凡卻溫馨感人的美文,文章無華麗的詞藻,但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卻告訴人們,在他人需要幫助、溫暖時我們應伸出熱情的雙手,獻上火熱的心,讓這個世界充滿愛。本課的插圖很美,課文描繪的畫面也很美,讀起來富有音樂感。是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的好材料,也是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好機會,所以我認爲本課的重點可以確定爲引導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想象,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課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難點則在於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的感受。

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整體感知,初步認讀生字,學習課文一到五自然自然段。第二課時,正確讀寫本課生字詞,學習課文六七自然自然段。指導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解讀與安排,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爲:

1、認讀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

3、讀懂課文,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

4、通過說話寫話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通過教學加強語感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說教法學法】

1、朗讀感悟法,本文語言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引導學生多讀,從而感受到語言文字背後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入境入情,促進學生自悟自得。

2、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讀中運用。架起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橋樑。

【說教學過程】

我的第一課時,教學流程大體上包括四個環節:一是聽聲導入,揭示課題;二是初讀識字,整體感知;三是再讀文本,感知課文大概。

一、聽聲導入,揭示課題

第一步,首先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多種聲音,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接着由“丁冬、丁冬”的泉水聲,引出課題《泉水》。顯得自然。最後讓學生齊讀課題。

第二步,引讀第一自然段,我會這樣引導:同學們,有人將我們剛纔從聽到“丁冬”聲到猜出泉水的情景化成了文字。我們一起來讀讀看,然後就用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擬人化的寫作手法。

二、初讀識字,整體感知

第一步,學生自由讀課文,提示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它是學生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的基礎。在這我又設計了四個小步驟:

1、帶拼音識詞。通過範讀、領讀、小老師讀讓學生讀正確。

2、去拼音讀詞。通過開火車讀、打亂順序讀、賽讀讓學生讀熟練。

3、去好朋友識字,出示本課8個生字,讓學生用回憶的方式,讀出課文中的生詞和有生字組成的比較難讀的句子。

4、交流識字方法。二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點,那麼讓學生自主識字,交流識字的方法就顯得更爲重要。首先,複習運用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強化常用的,發現又創意的,比如編字謎,編的好的同學老師給與獎勵,激發其他學生的好勝心。

第二步,學生自讀課文2至5自然段,思考泉水一共流過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同伴。

第三步,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讀後回答泉水流過什麼地方,遇到了誰?通過回答,板書梳理課文脈絡。我認爲這一環節既可以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又能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寫了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遇到了姐姐、杜鵑花、果樹、畫眉鳥。

【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我緊扣文章結構和泉水的特點進行板書設計,簡單扼要,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第一列是泉水到過的地方,第二列是泉水幫助的“人”。

山腰的水池、 姐姐、

山間的平地、 杜鵑花、

山坡的果園、 果樹、

靜靜的山谷, 畫眉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