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與平行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8.21K

實踐證明,說課活動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投身教學 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鑽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青年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垂直與平行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垂直與平行說課稿

今天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垂直與平行》。下面,我將重點從教材分析,設計思路、實踐過程這三個方面對本節課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新數學課程標準將“空間與圖形”安排爲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垂直與平行”就屬於“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它是學生在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等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感知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位置關係。正確認識平行、垂直等概念是學生今後學習平行四邊形、梯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知識的基礎。同時,它也爲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垂直”和“平行”的現象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但是從實物抽象到同一平面,並理解其中的含義,對於空間觀念尚不完善的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另外要了解兩條直線的相互關係,是思維層次的一次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表象,培養空間的想象能力。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培養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數學的重要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平面”的概念,“永不相交”和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的現象。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

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纔是知識成長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基於以上理念:在本節課的教法選擇上,我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利用分類比較法和觀察發現法,讓學生經歷直觀的感知—比較—理解—發現這一認知過程,。

2、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爲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本課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理解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的未知情況有相交、平行兩種,垂直屬於相交中的特殊情況。

三、設計思路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本課時教學我將分以下四個環節完成。

課前談話,初步感知平行與垂直

在新課開始,我有意識地組織學生欣賞幾幅生活中的真實場景,感悟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現象,一方面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另一方面使新課導入直奔主題、簡潔明瞭,爲進一步研究兩條直線間的位置關係搭建了一個研究平臺。

(二)藉助事物,認識同一平面

教師首先通過談話引入“平面”和看兩根小棒位置的變化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初步感知了“同一平面”與“不同平面”,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然後設計一個純數學知識的研究氛圍,將兩根小棒掉到地面上,帶領學生先進行空間想象,然後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畫到紙上。初步建立了垂線與平行線的表象——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

(三)畫圖感知,分類比較,建立表象

第一步:畫圖感知

兩根小棒掉在地上還可能是怎樣子的呢?請同學們先自己在紙上畫一畫,然後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看看其他同學是怎樣畫的?誰的想法與衆不同?學生在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後,展示小組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他小組相互補充。 這一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然後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情況,展示到黑板上,其他小組互相補充,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從個人——小組——全班的逐層遞進的過程,同時爲學生自主分類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

第二步:自主分類,建立表象

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兩根小棒掉在地上畫成直線會有這麼多的情況,那你們能把這些情況分分類嗎?於是進入學生的自主分類。(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分法:)

第一種:分爲兩類: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即①④/②③。

第二種:分爲三類:相交的一類,快要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即①④/②/③。

接着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以上各種分法,談談自己的想法。

針對第二種分法,主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通過想象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並把直線畫的長一些,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實際上也屬於相交,只是我們在畫直線時,無法把直線全部畫出。

有了第二種分法的分析,對於第一種和第二種分法,學生通過觀察與想象很快就會明白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於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

這一步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弄清類似第②這種看似不相交,實際上是屬於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先讓學生閉眼想象第②組直線通過延長、延長、在延長是否會相交;然後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即通過延長第②兩條直線,結果兩條直線都相交的動態過程。從而讓學生達成共識,類似②這種看似不相交,實際上是相交的兩條直線,這樣也就達成分類的共識,即相交的一類①②④,不相交的一類③。這一步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交流的過程中達分類的共識,即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交流、辨析、求證的過程中順其自然的發現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係。

(四)探究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關係

第一步:揭示平行的概念:

課件演示兩條直線不管怎樣延長,永遠都不會相交的動態過程,接着揭示平行的概念: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直線a是直線b的平行線,直線b是直線a的平行線。

第二步:揭示垂直的概念

先讓學生觀察兩條直線相交的各種情況,並說說有什麼發現。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快就會發現第③組直線很特別,接着課件演示用三角板驗證這兩組直線是否真得相交成直角。然後揭示垂直的概念:在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同時讓學生認識垂線和垂足。

這環節主要揭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主要過程:歸納含義——理解重點詞——練習——小結.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裏運用觀察發現等數學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不斷比較、辨別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感悟概念的本質,體現出了數學學習的真諦。

(四)運用概念、鞏固拓展

本課我設計了三種練習:一是生活實踐練習、二是理解應用練習、三是拓展延伸練習。數學來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設計應用練習,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研究即生活研究,數學問題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自己的身邊,這種練習既有趣味性,又有實踐性,還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享受生活的樂趣。

教學反思:

(一)力求準確把握教學,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課始,我有意組織學生欣賞幾幅生活場景,感悟生活中的垂線與平行現象,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另一方面使新課導入“直奔主題”、簡潔明瞭,爲進一步研究兩條直線間的位置關係搭建了一個探究的平臺。

(二)把握起點,充分預設。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一感性的經驗:有些線是交叉的,有些線是不交叉的(學生往往會這樣分類)。這節課需要做的是讓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相交裏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在實際教學中,的確大部分學生將這麼多的直線分爲兩類:看上去交叉的一類,看上去不交叉的一類。這樣的情況在我的預設之內,所以我從無限延長的角度拓寬學生對“相交”的認識視野。

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實際,尊重教學實際,本節課至始至終都沒有提前滲透,沒有暗示,沒有走秀,而更多的是關注課堂生成設計練習的問題,關注學生真實的生活閱歷,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活體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在教學,緊緊抓住“以分類爲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於增加學生實際認知,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垂直與平行現象。

不足:1、課堂上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有些欠缺,根據課堂學生的精彩生成及時進行點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好評價機制,採用多種評價手段,爲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通過有效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潛能。

2、再適當增加一些學生動手參與的練習或操作環節,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