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年夜飯手抄報圖片

學識都 人氣:1.3W

導語:除夕的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關於年夜飯手抄報圖片,歡迎借鑑!

  關於年夜飯手抄報圖片

  關於年夜飯手抄報圖片

  關於年夜飯手抄報圖片

  關於年夜飯手抄報圖片

  關於年夜飯手抄報圖片

  關於年夜飯手抄報圖片

  關於年夜飯手抄報圖片

  關於年夜飯手抄報圖片

關於年夜飯手抄報圖片

吃年夜飯作文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爲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爲白麪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着“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着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着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纔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麪。新年吃麪,是預祝壽長百年。

年夜飯的吃食介紹

按照我國民間的傳統習慣,年夜飯的吃食很有講究,通常有餛飩、餃子、長面、元宵等等。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爲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爲地”,結束了混沌狀態,纔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餃子是我國的傳統食品之一。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後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在唐朝吃餃子的習慣已經傳到我國的邊遠地區了。

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我們對年夜飯的重視,也就是對傳統的重視,對自己身份的認知,《爾雅·釋天》中說:“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歲爲名”,把“年”當作收穫的象徵,於是大家聚在一起燒些好東西吃一頓,這種慶祝的活動也就成了年夜飯。

這頓飯更重要的在於一個形式,吃年夜飯時,家家都要有一道菜即全魚,取年年有餘之意。在我國南方,魚是整個宴席的最後一道菜,大家並不是真正的去吃,只是端上來擺擺樣子,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餘。

還有些地區,第一個熱菜就上全魚,直到宴會結束時,大家才象徵性地吃上幾口。除夕魚寄託着人們希望家業發達、年年有餘的美好願望。廣州人的年夜飯桌上通常會有“發財就手”、“發財好市”這樣的意頭菜,不過是件討口彩的事情,但大家還是認真虔誠地做了。

中國之大,各地風俗不盡相同,南方和北方有着明顯的差別: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餃子中放糖,祈求來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則在個別餃子中包一枚錢幣,誰吃到了誰就會在新的一年裏發財。

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湯圓”、“糰子”、“圓子”,中間包糖爲多,取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但這一天,普天下的中國人都不約而同地奔赴了這場盛宴,怎能不教人感動?

按照民間的傳統習慣,我國各地的年夜飯食俗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米糰子、水磨年糕,江浙和閩粵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和皮蛋;廣東潮州人初一吃當地特有的“腐圓”;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麪條和燉肉,初二才吃餃子。餛飩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

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爲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爲地”,結束了混沌狀態,纔有了宇宙四方。

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餃子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後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

在唐朝,吃餃子的習慣已經傳到我國的邊遠地區。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時來臨之意。

年糕春節食年糕的風俗,興於宋朝,盛於明朝。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繹爲年年高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