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革命先烈手抄報

學識都 人氣:2.59W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祭祀前輩,緬懷先烈的傳統日子。下面是關於清明革命先烈手抄報的內容,歡迎閱讀!

清明革命先烈手抄報

  清明革命先烈手抄報1

  清明革命先烈手抄報2

  清明革命先烈手抄報3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爲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爲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從2008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爲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爲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要去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爲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至今,清明節已發展爲我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清明:祭革命先烈

好一個雨紛紛的清明節。下了一上午的小雨終於停了,空氣中瀰漫着雨後清新的氣味。我踏着蜿蜒而上的石階,來到革命烈士陵園的紀念碑前。一塊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已經給雨水沖刷得十分乾淨,但還帶着幾分滄桑。碑前有許多前來緬懷與瞻仰革命烈士的人,大家都尊敬地獻上菊花與花圈。望着這座高大的烈士碑,我的眼前彷彿浮現出一位位革命先烈在充滿硝煙的戰場上,奮勇殺敵,血灑疆場;敵人畏縮地退出中國的領地的畫面。耳邊響徹着革命先烈震天動地的衝殺聲和敵人一發發的子彈衝破槍膛的聲音。啊!他們是爲捍衛國家獨立,民族尊嚴的民族英勇烈士。他們爲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即使在帝國主義列強的威逼利誘之下,也寧死不屈,堅決守住黨的祕密,絕不做黨的叛徒,這不正是我們中國值得自豪的烈士們難能可貴的品格與精神嗎?烈士們在革命坎坷的道路上,一直奮勇前進,從來沒有一絲鬆懈,他們的一生都在拯救祖國,保衛祖國,沒有他們,就沒有如今的美好家園,富裕生活!

面向菊花簇擁着的巍峨的紀念碑,我行了一個隊禮,心裏默默地向烈士宣誓:“我們是共產黨的接班人,我們會將您們開闢的輝煌道路建設的更好!”

當我準備離開時,我又再次望了望那長眠着烈士們的陵園,我真想對自己以及所有中國人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們用鮮血與汗水換來的,是來自不易的,我們是沒有理由不珍惜這美好生活的!我們不但要珍惜生活,我們還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我們要明白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在今後的學習中要更加努力,注重自身德,智,體,美的發展,讓自己成爲一個有理想,有志氣,有道德,有知識的學生,去建設祖國的明天吧!”我還想對革命烈士們說:“革命前輩們,請相信我們吧,我們絕不會忘了您們無私的奉獻精神和我們的責任,我們絕不會辜負您們的厚望,我們將作爲您們的後繼者,作爲一箇中國人,用自己的滿腔熱血與激情,創造出另一個燦爛的明天,您們就安心吧!”……。

我將永遠地記住這個春雨綿綿,草木吐綠的清明節,我在烈士陵園所立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