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業學實習目的

學識都 人氣:1.86W

新聞專業學實習教會一名記者怎樣去觀察事物,怎樣去捕捉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怎樣用事實說話,怎樣才能做到新聞的及時。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新聞專業學實習目的,歡迎大家閱讀。

新聞專業學實習目的

【1】新聞專業學實習目的

實習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性的活動,是一個由學校向社會接軌的環節,是學校學習向社會工作轉型的一大模塊。搞好社會實習工作是很關鍵的,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從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說,他經歷了無事可做的孩童時代,到學校裏忙碌的學生時代,再到以後的社會工作階段,而實習就像一個鏈子連着學習和工作。

實習是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的過程,學習的目的就是運用,就是去指導工作,而實習正好扮演了把學到的文化理論知識正確運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們必須要做到用理論去指導實踐,用實踐去證明理論。所學的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體現其價值。實習是一個鍛鍊的平臺,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

通過實習,我們要努力提高動手的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其不足,然後去反饋到學習中去,會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聞學,它主要是一門以實踐爲主的學科,它要求極強的動手能力,它所接觸的對象是包羅萬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實的、新鮮的。

【2】新聞專業學實習目的

1.1

通過本次實習使我能夠從理論高度上升到實踐高度,更好的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爲我以後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初步的知識。

1.2

通過本次實習使我能夠親身感受到由一個學生轉變到一個職業人的過程。

1.3

本次實習對我完成畢業實習報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新聞專業學實習目的

實習,顧名思義,在實習中學習。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或者說當學習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學需要或應當如何應用在實習中。因爲任何知識源於實習,歸於實習。所以要付諸實習來檢驗所學。現在即將面臨畢業,實習對我們越發重要起來。

附:新聞專業學實習報告

一、實習單位簡介:

中國新聞社,簡稱“中新社”,是中國以對外報道爲主要新聞業務的國家級通訊社,是以臺港澳同胞、海外華僑華人和與之有聯繫的外國人爲主要服務對象的國際性通訊社。

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國新聞界和僑界知名人士發起成立。金仲華擔任第一任社長,前身爲範長江、胡愈之1938年成立的國際新聞社。現在員工1000餘人,總社設在北京,在國內設分社或記者站。在北京、紐約、香港設立發稿中心。每天24小時不間斷向世界各地播發文字、圖片、網絡、視頻等。

1999年1月1日,中新社總社在北京開辦中國新聞網,簡稱“中新網”。 中新網秉承中新社“國際視角+親和力”的報道風格,新聞資訊內容準確、豐富、時效強、文風輕鬆活潑,受到廣大網友,特別是公務員、新聞界、文化界和商界專業人士的歡迎。

中國新聞社廣西分社主要負責廣西各地新聞、東盟新聞、泛北部灣新聞、大湄公河合作新聞、華商新聞的採寫。寫稿要求,準確、迅速、凝練、稿件要求中新風“國際視角+親和力”。

二、實習主要內容

我在中國新聞社廣西分社實習主要是負責新聞稿件的採寫和菲律賓《商報》、柬埔寨《華商日報》等外報版面的排版。期間,參加第五屆泛北部灣論壇,第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商務與投資峯會等大型活動報道,並多次獨立出差採訪,讓我獲益匪淺。我共發表稿件77篇,其中通訊15篇(獨立作品8篇,合作7篇),消息62篇(獨立作品33,篇合作29篇),製作外國報紙版面30個(獨立排版8個,合作22個)。單獨完成的任務幾乎佔60%。

大部分稿件被鳳凰、搜狐、網易、騰訊等網站轉載,其中《新聞觀察:“泛北”國家密切合作增進各方互信 》、《廣西“英雄帖”激發世界500強北部灣“淘金欲”》《中國東盟博覽會展位供不應求 臺企近百展位秀農業 》等被外國媒體菲律賓《聯合日報》、泰國《亞洲日報》、柬埔寨《華商日報》等多家中外媒體採用,其中參與現場採寫的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峯會專題稿件獲得中新社總編輯一等獎。按照學院實習分數計算達到400多分(合格要求至少50分),已經超額完成實習任務。

寫稿:

中新社廣西分社是一個管理自由的單位,作爲採編記者不必按行政班時間上下班,但是每週星期一開例會交流心得,佈置下週的任務以及大事。也正是這樣的管理給了記者更多的時間去考慮如何發現新聞、分析材料並選擇最佳報道角度。作爲實習生我們也有了更多自由,同時也意味着我們除了完成領導和老師佈置的任務外,需要更多的自己去找新聞點,然後寫出報道。

在實習期間,我嚴格遵守學校的紀律和單位的規定,認真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並關注最新的社會動態,自己積極找選題、跑新聞。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戴上自己的記者證,參加第五屆泛北部灣論壇,第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商務與投資峯會等大型活動報道,並多次獨立代表中新社廣西分社去來賓、防城港等地出差,並獲得領導、老師的認可。

第五屆泛北部灣論壇。在廣西來說,這應該是東盟博覽會、“兩會”之後的又一大報道內容。而且對於中新社來說,更是一件大事。我成爲了唯一參加泛北論壇的實習記者,倍感欣慰。之後與其他的實習生一起參加第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商務與投資峯會、廣西民歌藝術節“兩會一節”的大型報道以及網絡直播活動。

在“兩會一節”前一個月,我就多次與東盟博覽局聯繫,採寫了多次新聞發佈會。在正式活動中,在衆多的國外領導面前,真正見識和深刻體會了什麼叫“國際”視角。其次,新聞的“實效性”也在這些大型活動中集中凸顯,每當其他報紙、電視媒體走了,中新社的老師都要發完稿件再去吃飯。這就是實效,這就叫敬業。我在東盟期間寫的稿件近30篇。我們參與現場採寫的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峯會系列稿件獲得中新社總編輯一等獎。

沒有任務的時候,還是不想停下自己的手,我怕自己的手會生鏽發鈍。於是自己找新聞。《“左撇子”慶祝國際左撇子日 無需刻意糾正》《南方人隆重過中元節 鬼節變成“團圓日”》等完全自己採寫的稿件得到了領導老師的表揚,而且轉載率極高。老師認可了我單獨採訪的能力,並開始單獨派我出差。來賓、防城港、上思、馬山等地的採訪讓我懂得如何與當地領導以及其他媒體的記者打交道。

排版:

除了採寫新聞,我還負責廣西分社對外報紙供版的排版工作(菲律賓《商報》、柬埔寨《華商日報》每週一期,泰國《暹泰日報》等其他國家不定期)。廣西分社給外報供版也是從今年5月份剛開始的,排版老師也還是一個新手,作爲一個已經專業學習了一個學期並多次在學校作版的學生,這裏成了我與老師合作交流的一個絕佳舞臺。

因爲是給外報供版,所以在排版之前,必須把握外報的特點。初見外報令我大吃一驚。《商報》古板得出奇,字體字號、排版樣式幾乎都沒有任何變化,有的版面甚至沒有一張圖片,還有豎排消息。而《華商日報》日報與之相比就像另一個極端,花哨得難以用言語相容,頭版頭條標題都會出現五種顏色,領導照片也有謾罵、橫目的,大弧線、小波浪、閃電等各式各樣的小花樣,讓你眼花繚亂,甚至還刊登“喜結良緣”之類的通版結婚廣告。在國內,要見到這樣的報紙,實屬難事,至少在廣西是沒有的。

但是廣西分社他們供應的版面都是聚焦東盟、自貿區等經濟類的版面,不可能走“黨八股”和“黃色新聞”路線。在我排版之前。老師和領導已經定下了莊重、大氣、典雅的版面風格,我也還算欣賞。但是在按照他們的模板排了幾期之後,我開始想尋找一種變革,來增加版面的活力,正好外報的編輯也在給中新社提意見,我的想法就與之不謀而合了。於是開始慢慢改革,在彩板大膽運用照片,做成專題式的通欄巨幅橫圖,在適當的文字裏面增加簡易的背景和顏色,在黑白版汲取《廣西日報·花山》的黑白灰絕妙搭配,做活了不少版面。“小廖來了,我們的版面就是不一樣了。”得到了領導的認可,我樂在心裏。實習期間,我一共製作外報紙版面30個(獨立排版8個,合作22個),並在老師不在的時候,單獨與外報取得聯繫,把最終的版面發到報社。

三、實習總結與體會

實習工作已經結束,但是在實習中獲得的知識將會引領我在未來的工作中繼續努力,鞭策我繼續在新聞道路上前行。

在寫稿方面要真實、迅速、簡練,注意使用平民化的視角,同時注意結合國際化視野來看問題。這是中新社稿件的要求,也是“中新風”的體現。“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是每一個記者必須遵守的,中新社要求來源、出處、採寫必須真實;新聞講究的就是一個“新”字,“迅速”是必須的,中新社要求活動結束後3小時之內必須發稿,而且拒絕簽發隔夜稿;“簡練”就是要用最短的文字表達最多的信息,通稿要求消息不超過800字,通訊不超過1200字。中新社是一個民間媒體,一個國際化單位,“親和力”“國際化”是其與其他媒體的區別。

在爲人處世方面,要積極大膽、熱情主動。實習鍛鍊的不僅僅是業務能力更多的是爲人處世的能力。記者不僅僅要採寫,還要懂得如何與處理好與人民的關係。積極、熱情,領導、其他記者、老百姓就會覺得你沒有架子,願意跟你交往,並慢慢信任你,這對以後的採訪還是其他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

在工作中,要肯吃苦、有責任感、有敬業精神。記者的生活是最沒有規律的,出差在外經常半夜趕稿,黑白顛倒是常有的事情。這是一種敬業,同時也是記者的責任之一。

其實,要做好一個新聞人,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用更多知識的積累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把自己練成一個“雜家”,學會感恩,不管是領導老師還是其他記者或者一個通訊員。

 


TAGS:實習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