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是什麼節日?

學識都 人氣:1.19W

七月半就是中元節,也就是傳說中的鬼節。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一篇“七月半是什麼節日?”,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月半是什麼節日?

七月半俗稱“鬼節”,是中國古人對逝去親人和長輩的吊唸的節日。

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爲中元節,佛教稱爲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俗稱七月半)。七月半,有“探亡人”、“燒陰香”等活動。據傳說,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主管間禍福的神靈地官來到人世考察和判定人間善惡的日子。因此,在“中元節”,民間有拜祭地官、祭祀祖宗和普度亡魂的風俗。拜祭地官是尊奉神靈;祭祖是爲了盡孝;普度,是爲仁義。其基本內涵,是民間百姓寄託對祖先的追念產哀思。

由於中國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和民間的鬼節都帶有獎善罰惡和祭祀先烈及其提倡忠孝等共同文化內涵,所以,自唐宋以後,七月十五還被一些地方政府和家族借用,搞成了集體祭祀先烈和忠孝大德之人的節日,這就是說,中國歷史上,七月十五,又是個祭祀國家和地方的忠孝大德之人的日子,這裏說的忠孝大德之人,並不僅僅是指家庭倫理範疇中的忠孝之人,還是指意那些歷史上曾經爲國家、集體、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和國家地方安全作出過出貢獻的人。

道教的中元節

中國道教的“中元節”,其實主要是傳播道德倫理的節日,也就是倡導人們在這天注重修德。中元節這天,有思想和有時間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學習老子的《道德經》,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對於一般教衆,道教則創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於遊樂之中”。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個叫做陳子禱的人與龍王女兒結婚,分別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個孩子,這“三官”主管人間的賜福、赦罪、解厄三個任務,他們法力無邊,分別要在這三天到人間巡遊,檢察人們的道德品質是否好還是壞,對於那些道德品質好的人,他們就給予賜福,否則,他們就要降罪。但是,中國道教又是一個很寬容和隨時給予人轉變更新自己的機會的宗教,所以,“中元節”並不僅僅是個獎勵善良和懲罰惡劣的的節日,而主要是個“赦罪節”,所以,“中元節”又是中國節日中的“懺悔節”和“贖罪節”,一年中有罪過的人可以在中元節這天通過各種儀禮去檢討自己和請求天地人的寬恕。

七月十五日主祭日,亦稱“接公媽”。這一天,不少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和在外省市工作、打工的親人,趕回家鄉,全家人聚集一堂,共祭祖先。這個時節,因爲天氣炎熱,莆仙百姓俗稱“公媽熱”。各家祭品,一般以素菜、乾果爲主,避免食物黴變。所以,主祭品主要是金粿和薄荷糕。中元節晚上,莆仙一些寺廟還舉行普度和孟蘭會,沿海民間也有“放水燈”(用白紙疊折成各種花朵、船隻,在中間點上蠟燭,放飄水上)的風俗。七月十六日,各家舉行“送公媽”,中元節主祭至此結束。

佛教的盂蘭盆節

傳說,有個叫做目蓮的人做夢,他夢見自己去世的母親淪落在餓鬼行列中,於是,他送飯給母親,卻屢屢不行。木蓮將此事告訴佛,佛勸他供養僧衆多行善事,以解脫母親在陰間的罪孽,木蓮在七月十五這天作盂蘭盆(梵意爲“解救倒懸”),於是,佛教僧衆集體爲木蓮母親唸經超脫,使得其母脫離了苦海。由此可見,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有兩層涵義,一是教育人們要供養宗教僧衆,二是教育人們多做善事超脫先人罪孽,並提倡孝道。

民間的鬼節

七月十五爲“鬼節”,這大概是因爲民間人們要在七月初一到十五這半月的時間中給先人燒紙錢和祭祀,這種人魂對話的氣氛,使得人們產生了鬼的節日之說。中國民間鬼節中,七月初一爲開鬼門,死去的先人就要魂歸人間檢察後代們是否善惡,後人也要乘機祭祀他們;七月十五,爲鬼節。過了七月十五,就關鬼門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還沒有祭祀他自己的先人,他的先人一年就要遊魂人間。

民國時期,城隍廟香火鼎盛。在城隍廟焚化紙錠,名“寄庫”。前一夜,鄉村婦女紛紛彙集城隍廟,席地而坐,燒香唸佛,名“伴城隆”。民間祭祖一如清明,唯以餛飩代替糰子。桐鄉縣東南部與海寧市西北部農村,七月半吃餛飩。建國後,“伴城隍”等活動廢止,但民間祭祖、吃餛飩等習俗仍延續。如今,雲南富民民間仍有七月半燒紙錢、潑水飯等習俗,還傳民謠曰“六月二十四的水,七月半的鬼”;另外,也是一些野生菌類和薯類生長的時令標誌,民諺“五月端午,雞樅拱土;六(陸)月六(陸),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九月十三,雞樅爛灘”說的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