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四年一閏 而百年不閏呢

學識都 人氣:3.25W

潤年是怎麼判斷的,爲什麼四年一閏,而百年不閏呢?帶着這些疑問我們一起去閱讀下文做詳細的瞭解吧!

爲什麼四年一閏 而百年不閏呢

閏年的判斷方法

歷閏年判定遵循的規律爲: 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公曆閏年的簡單計算方法(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年份即爲閏年)

1。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

2。能被400整除。

詳情如下:

閏年(leap year),指在公曆(格里曆)或夏曆中有閏日的年份,以及在中國舊曆農曆中有閏月的年份。

地球繞太陽運行週期爲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tropical year)。公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迴歸年短約0.2422 日,每四年累積約一天,把這一天加於2月末(2月29日),使當年的歷年長度爲366日,這一年就爲閏年。 按照每四年一個閏年計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經過四百年就會多出大約3天來,因此,每四百年中要減少三個閏年。所以規定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纔是閏年,不是400的倍數的就是平年。比如,1700年、1800年和1900年爲平年,2000年爲閏年。閏年的計算,歸結起來就是通常說的: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千年不閏,四千年再閏;萬年不閏,五十萬年再閏。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公曆是根據羅馬人的'"儒略曆"改編而得。

由於當時沒有了解到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的問題,從公元前46年,到16世紀,一共累計多出了10天。爲此,當時的教皇格雷果裏十三世,將1582年10月5日人爲規定爲10月15日。並開始了新閏年規定。此後,平均每年長度爲365.2425天,約4年出現1天的偏差。

夏曆的平年只有354日,比12個朔望月短0.3671日,爲使每月初一與月朔相合,規定每30年中有11年的年底增加1日,這一年的歷年有355日,即爲閏年。中國舊曆農曆作爲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爲基準,平年比一回歸年少約11天。爲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週期即迴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爲閏月。在加有閏月的那一年有13個月,歷年長度爲384或385日,這一年也稱爲閏年。

公元前8年,凱撒的侄兒奧古斯都又對儒略曆作爲調整。儒略曆分一年爲十二個月,平年365日;年份能被4整除的爲閏年,共366日。這樣,儒略曆歷年平均長度便是365.25日,同迴歸年長度365.2422日相差0.7078日,400年約差3日。從實施儒略曆到十六世紀末期,累差約爲10日。爲了消除了這個差數,教皇格里高利(一譯格雷果裏)十三世把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爲10月15日,中間消去10天;同時還修改了儒略曆置閏法則:能被4除盡的年份仍然爲閏年,但對世紀年(如1600,1700,??),只有能被400除盡的才爲閏年。這樣,400年中只有97個閏年,比原來減少三個,使歷年平均長度爲365.2425日,更接近於迴歸年的長度。經過這樣修改的儒略曆叫格里高利曆,亦稱格里曆。格里曆先在天主教國家使用,二十世紀初爲全世界普遍採用,所以又叫公曆。中國於1912年開始採用公曆,但當時仍用中華民國紀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採用公曆紀年。

從1897年一直到1904年纔有一個閏年,這真的和“四年一閏”是矛盾的嗎?我又和幾名老師在一起交流、討論並且上網查找發現:“四年一閏”是加上了整整一天,其實我們又多算了44分56秒。按這樣計算,每一百年就多算了18小時43分20秒,又將近1天。所以,到公元正百年時,這一年不算閏年,以抵消多算的時間,也稱“百年不

閏”。 可是這樣又多抵消了5小時16分40秒,400年就多抵消了21小時6分40秒,差不多就是一天。所以,公曆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須是四百的倍數纔是閏年,這就是“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道理。

TAGS:一閏 不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