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立秋是幾月幾日

學識都 人氣:2.75W

2016年的立秋是什麼時候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一篇“2016立秋是幾月幾日”,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6立秋是幾月幾日

2015年立秋時間:8月8日 04:01:23,農曆 2015年六月(小)廿四

2016年立秋時間:8月7日 09:52:58,農曆 2016年七月(小)初五

2017年立秋時間:8月7日 15:39:58,農曆 2017年六月(小)十六

2018年立秋時間:8月7日 21:30:34,農曆 2018年六月(小)廿六

2019年立秋時間:8月8日 03:12:57,農曆 2019年七月(小)初八

2020年立秋時間:8月7日 09:06:03,農曆 2020年六月(小)十八

2021年立秋時間:8月7日 14:53:48,農曆 2021年六月(小)廿九

2022年立秋時間:8月7日 20:28:57,農曆 2022年七月(小)初十

2023年立秋時間:8月8日 02:22:41,農曆 2023年六月(大)廿三

2024年立秋時間:8月7日 08:09:01,農曆 2024年七月(大)初四

2025年立秋時間:8月7日 13:51:19,農曆 2025年六月(大)十四

2026年立秋時間:8月7日 19:42:26,農曆 2026年六月(大)廿五

2027年立秋時間:8月8日 01:26:27,農曆 2027年七月(大)初七

2028年立秋時間:8月7日 07:20:50,農曆 2028年六月(大)十七

2029年立秋時間:8月7日 13:11:22,農曆 2029年六月(大)廿八

2030年立秋時間:8月7日 18:46:56,農曆 2030年七月(大)初九

2031年立秋時間:8月8日 00:42:31,農曆 2031年六月(大)廿一

2032年立秋時間:8月7日 06:32:16,農曆 2032年七月(大)初二

2033年立秋時間:8月7日 12:15:17,農曆 2033年七月(大)十三

2034年立秋時間:8月7日 18:08:37,農曆 2034年六月(小)廿三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9日之間)。

立秋吃什麼

秋季的飲食原則應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爲原則,最好遠離那些辛辣、燥熱的食物,適當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此外,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以防止燥邪 傷害人體的陰液。如梨、番茄、蜂蜜以及乳品等都是最好的養陰食物。

東北

在我們東北,家裏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大概與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有關,我們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裏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有意思的是,隨着減肥的熱潮,女孩子都很珍惜“苦夏”帶來的成果,也希望在立秋吃餃子的時候被別人多搶走幾個餃子,這預示着減肥成果會一直保持到冬天,不再發福。

北京

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江南

江南一帶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立秋吃水果叫“咬秋”。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爲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山東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爲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立秋是什麼意思

我國傳統上以立秋爲秋季的開始,預示着暑去涼來。公曆每年太陽從北迴歸線向南返回期間到達視黃經135°時爲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着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爲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着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纔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而秋季又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民諺道:“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就是指的立秋時間爲上午。老人們也有分“公母秋”的習慣,通常認爲單日立秋爲公秋,雙日爲母秋,而母秋之後“秋老虎”會更厲害。雖然今年是“早秋”加“公秋”,但根據目前的氣候特點立秋後的天氣還將會持續熱一段時間!

馬上要立秋了,俗話說:“早上立了秋,晚上涼嗖嗖”。關於立秋的風俗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飲食也會各有差異!在我插隊的地方,立秋當天家長會告訴孩子們不能喝涼水,說是喝了涼水會起“秋痱子”,當然了吃上一頓大肉餡餃子是再好不過的了!立秋當天吃點葷在我國大多數的地方叫“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爲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些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城裏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在農村人們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裏,在樹蔭下,三五成羣,席地而坐,抱着紅瓤西瓜啃,抱着綠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區別,所謂“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即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候“立秋過後,還有一頭‘秋老虎’”。其實,“立秋”降溫最大的法寶是下雨,“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總結得出的結論。

人們對秋雨無疑是歡迎的,“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在通常情況下,“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時還要打雷,這標誌着 “立秋響雷,百日見霜”。“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即在於此。但“立秋”後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其標誌就是 “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最直接的後果也很明顯:“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對於農事的影響相當大。古代農業社會,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過節。因爲“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農作物就會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風調雨順,可以坐等豐收。同樣,“立秋”的早晚也相當重要,“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 “立秋”後下不下雨更忽視不得,“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因爲“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由此可見,“立秋”還是一個收穫的標誌,所謂“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一個金色的秋天就要到來了。在這個季節裏,人們盤算最多的就是農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享受收穫之樂的同時,也要掌握好工作的節奏:“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對沒進入收穫期的,“立秋”後也需注意:“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後”;“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秋”也相應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立秋既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從來是人們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最易做的就是 “立了秋,便把扇子丟”。因爲“一場秋雨一場寒”,所以“十場秋雨要穿棉”。天涼了,還應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後少游水”,人們甚至認爲“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在飲食起居方面,古人認爲“秋天宜收不宜散”,應切記“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還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爲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