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

學識都 人氣:2.36W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2021最新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最新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

2021最新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1

實踐方式:暑期支教

時間地點:歷城區西營鎮白炭窯村留守兒童服務站

實踐時間: 7月4日 至 7月19日 共 16天

一、實踐目的

1、給留守兒童送去愛心,讓他們知道自己沒有被社會遺忘,讓他們知道還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關心自己,從而幫助孩子們樹立健康的社會觀,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2、村裏的留守兒童不像城裏的孩子,可以在暑假裏上輔導班,我們的支教活動正是爲了解決留守兒童在暑假無人看管、無處讀書的問題。大學生志願者在暑假當起留守兒童的“家教”正好可以幫助孩子們提高學習成績,不輸在起跑線上。

3、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一來,我們擺脫了“一放假就沉迷網絡”的日子,過上了真正有意義的生活;二來,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瞭解社會,從而更好的投身社會。

二、實踐內容

根據本次活動的組織者——商學院城鄉互助工作組的整體安排,我們計劃利用7月4日 至7月19日這寶貴的16天對歷城區西營鎮白炭窯村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的學習輔導。我負責輔導孩子們語文和數學,其他志願者也各有所長,根據孩子們的具體需要,我們進行了分組,結果如下:

小學一到五年級

初中一到三年級

高中組

崔永華負責語文和數學

楊樺負責英語

邢立娟負責語文數學

劉振振負責英語

吳冬喜負責語文

程鵬負責數學

劉源負責物理化學

當我們真正走進孩子們的臨時教室時,我們發現,原先“一個人上一節課”的計劃是行不通的,因爲孩子多,各個年級的孩子都有,而且只有一間教室,所以我們臨時決定,分組同時上課,這樣做雖然會使教室內稍顯混亂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互相干擾,但卻是我們根據實際情況指定的最合適的方案。

我們將自己的支教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對於整體安排,我又根據我們教學組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調整:

1、堅持每天佈置作業,堅持認真批改,每份作業都寫批語和鼓勵的話;將一小時的課堂分成幾個小部分,學一段玩一段,解決孩子們課堂疲勞的問題;

2、通過各種形式,鍛鍊孩子們的各種能力,比如在人前發言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3、根據我對各個年級課本的瞭解,我爲各個年級分別制定了十六天的學習計劃,不同的年級,要求的難度也有所不同。一到三年級的主要任務是背誦經典課文,學習生字、組詞、造句;而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孩子除了要求掌握基本知識之外,還要求對課文進行理解。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實踐結果:

1、分組上課的策略

我們面對的情況是:從小學到高中幾個教學組都有學生,而且所有學生都擠在一間教室裏。我們意識到,原先“一個老師一節課”的計劃是行不通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按照分組同時上課,這樣做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有助於老師們近距離的接觸學生們,給他們更多有針對性的幫助。

2、針對學生的特點合理調整計劃

衆所周知,一到五年級的小學生最多能在三十五分鐘之內集中精力,我經過分析和對孩子們的觀察得知,我負責的小學組的學生不能做到在一個小時的課堂上保持精力集中。針對這個問題,我做出了以下調整:

(1)將一個小時的課堂分成兩部分,前半個小時我給學生們講解課本的基礎知識,而後半個小時則用來做練習,這樣既有利於孩子們在課堂上及時鞏固學到的.知識,而且這種聽課與做題結合的方法能夠緩解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疲勞,從而對學習更感興趣。

(2)下午第四節儘量在室外上課,這樣做既可以使孩子們感到新鮮,從而更容易集中精力,而且可以減少孩子們的讀書聲對高年級學生們的影響。在最後一節課上,我們一般會集體背誦課文,然後讓孩子們挨個在大家面前講故事,以鍛鍊他們當衆發言的能力。如果孩子們表現得好,學得快,我們還會做一些小遊戲。我始終認爲,教育小學生,要針對他麼爛漫愛玩的天性,在遊戲中教會他們知識,而填壓式的教育只會是孩子厭惡學習。

3、注重孩子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教授課本知識之外,我們還特別注重孩子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教孩子們下象棋,玩魔方,唱歌,跳舞,給他們的課餘生活增添了很多歡聲笑語。另外,我還特別注重對孩子們陽光性格的塑造,我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不以學習成績論學生,以求學生們不會產生自卑感。比如說我的學生於洋,他自尊心比較強,平常在課堂上,如果有個知識點別人都學會了,就剩他沒有學會時,於洋就會急得大哭。這時我會先讓其他同學做練習,我單獨用各種方法教會他,決不讓他落後!久而久之,於洋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一大截,成績也非常優異了!不過於洋還是有些內向,課間和小夥伴鬧了矛盾,他就一個人坐在教室裏不出去玩,這是我會動員其他孩子組織一個好玩的遊戲,然後讓於洋的好朋友邀請他去玩,笑容就又會在於洋的臉上綻放。

4、對專業知識的運用

作爲法學專業的學生,怎樣將專業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呢?我的教授對象爲小學生,理解力有限,所以我沒有選擇向他們講授具體的法律條文,而僅僅告訴了他們一些“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則性的知識,讓他們對法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村裏,我們積極向村民講解實用的法律知識,比如《債權法》《物權法》等,努力在村民心中樹立“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

5、與身邊的人相處

(1)我們七個志願者住在村長的母親家中,與老人在一個廚房做飯。怎樣與兩位老人相處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爲在學校我們身邊只有同齡學生,在家中爺爺奶奶都寵着我們,很少與我們計較。所以,爲了樹立大學生良好的形象,更好地與兩位老人相處我們自覺改掉了大聲喧譁、用水不節儉、睡覺晚等不良習慣,並時常爲兩位老人做一些家務,贏得了老人的喜愛。

(2)一起支教的六個同伴對我們來說也有不同的意義,因爲我們要一起生活十六天,一起做飯一起吃飯,有人刷碗,有人打掃衛生。又髒活累活大家都搶着幹,有什麼好吃的都給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在共同生活的這些天裏,我學會了關心別人,學會了爲集體的利益作貢獻,真正讀懂了“出門靠朋友”這句話!短短十六天的相處,卻讓我們這七個原本不認識的年輕人成爲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我們在暑假裏都還保持着聯繫,不時的關心一下昔日的“戰友”的最新動態,感受友誼的無比珍貴。

四、實踐總結:

大學生志願支教活動,一方面能爲孩子們帶去一份光明,一份希望,同時,也能鍛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表達能力。

支教不單是教孩子們學習課本知識,更是要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孩子們認識外面的世界,教會他們愛和感恩……其實,在教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學會了付出與無私的愛,學會如何面對孩子,學會不因聰慧愚笨而寬容平等的接受孩子,我們從孩子天真稚嫩的臉上看見了美好的未來,也從孩子身上學到了我們已經漸漸失去的真實與純潔……

雖然這次支教只有十六天,但卻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也給我留下了太多的感受。正如西部優秀自願支教者馮艾所說“有一種生活,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2021最新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2

我們把愛說到做到 記暑期實踐之支教團隊

爲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大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和共青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相關精神,校團委號召全校團員青年參與以科技、文化、衛生爲主要內容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動員在校大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基層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我校學生紛紛響應號召,於今年暑假組織參與了多種項目的下鄉實踐活動。團隊答辯已經結束,到了最後的評比階段。那段承載了太多歡笑與淚水、溫暖與震撼的日子如今被放大了無數倍,在我們面前鋪陳開來,帶給我們又一次深深的感動。

在衆多團隊中,筆者採訪了前往西安市臨潼區小金鄉毛灣小學、東合小學和郭堯小學的支教團隊。這次爲期十四天的支下鄉教活動是由陝西行知公益同盟、西安交通大學綠色協會及西安交通大學愛心同盟聯合組織的。隊員秦漢卿告訴我們,她從來沒有想到在我們附近竟然存在這麼窮苦的地方。在那裏,洗個舒服的熱水澡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村民常常用水缸接雨水來滿足基本的用水需要。隊員的日常工作除了教學之外還要挨家挨戶的家訪。村民們住得偏遠,所以每一次家訪都需要在崎嶇的山路上步行一個多小時,逢上下雨天更是苦不堪言。幾天下來,隊員全都生了病,水土嚴重不服者,全身長滿水皰。可十四天內,沒有一個人抱怨過,沒有一個人退縮過,因爲出行時許下的誓言,因爲油然而生的責任感,因爲太多太多的感動……

努力終究會有回報。郭堯組領隊劉永平告訴筆者,這些天的支教與家訪,觸動了村民的教育意識,他們從支教隊員們熱情洋溢的臉上和孩子們渴望的表情中讀懂了教育的重要性;而隊員也在這次活動中培養了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毅力,增強了學習的動力。

這個只是暑期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然而卻折射出了整個活動的人性光芒。正如一個隊員子在日誌中寫的那樣:我們把愛說到做到,因爲我們都秉持着最初的夢想。我們不曾言敗,我們鑄造風景,我們以自己滿意的方式,詮釋了自己的青春。

2021最新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3

大學第一次參加支教社會實踐活動,我知道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因此,在這個炎熱的暑假我選擇了三下鄉暑期支教社會實踐活動。

由於我們班期末考試結束得早,因此在放假開始支教之前,我先回家感受了一下家的氣息。八月八號我坐車到瀘定,也因此就比師兄、師姐,晚到了一天。在我到的時候,看到師兄師姐與川師大的支教同學已經在開始招生、輔導學生功課了,此時有不少的學生走出教室熱情地歡迎我的到來,就此我的支教生活就開始了。

在那爲期7天的支教社會實踐中,我們先是招生,然後是給學生上課,雖然上課的地方只是個活動室,但是前來上課的孩子們也很多,我們給他們登記按照小學和初中分開,以便上課,因爲並沒有太多的時間所以我們只是以輔導功課的形式來上課的。孩子們都是純真的,善良的,雖然有時候也會很調皮的惹你生氣,但也會讓你開心的大笑,期間有幾個孩子我很喜歡,他們總是圍着你轉不停,在旁邊老師老師的叫,幾個人嘰嘰喳喳的說個沒完,你就只能一個一個的安撫他們,雖然有時忙不過來但是心裏卻是歡笑的。白天我們就上課,晚上就和他們一起玩兒,他們會上山爲我們採摘野百合來送給我們,和我們一起歡樂的大笑,空閒時間隊長還帶着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排練文藝節目等。到飯點我們隊員就輪流做飯,有時候家遠的孩子中午不回家,由於碗筷不夠,沒辦法,就只有讓他們吃了飯我們再吃,有時飯菜不夠走在後面我們就只有泡方便麪了。最遭糕的是10日那天,瀘定下大雨,發生泥石流,道路中斷,停電,連吃飯,洗澡,通訊等都成了問題,得到附近村民的幫助,我們才走出了困境。

在這期間,村裏的書記和村長以及我們的指導老師都常來看望關心我們,還爲我們送來日常所須的各種生活用具以及蔬菜等。七天裏,我們隊員們相互溝通交流學習,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困難。我們做過飯,洗過碗,掃過地,我們還抽空進行了家訪,瞭解當地的人文風俗,生活情況和發展狀況,家訪是更好的架起了校園與社會這座橋樑,通過這座橋樑,我們對社會有了更深的認識。

15日,三下鄉活動在彙報文藝晚會中結束,晚會以孩子們的手語舞《感恩的心》拉開帷幕,分別上演了村名們的廣場舞,孩子們的合唱《我們在一起》,隊員們的合唱《我的未來不是夢》、小品和相聲,分別有10多個節目,表達了孩子們的感恩不捨,隊員們的祝福和鼓勵。

一個周的社會實踐,就這樣一晃而過,從中我看到鄉村孩子生活條件之差,所受教育之落後,總的來說就是農村發展還比較落後,我們12人把愛帶到了鄉村,只希望孩子們越長越大、越來越懂事。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纔是學習和受教育收穫的大課堂,在那裏,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一點體現,爲將來走出社會打下了更爲堅實的基礎。我自己的收穫就是一個人在工作中要勤於動手善於思考,不怕困難不斷學習不斷積累,要有良好人際交往能力、學會獨立生活、富有責任感、學會自強自立。兩校的聯誼,也增加了我們互相的瞭解,彌補各校之不足,發揮各自長處,相互學習進步,兩校師生也共同收穫了世間難找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