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學生支教實踐報告2000字

學識都 人氣:3.29W

支教是孩子們打開新的知識窗口,同是也是爲自己也是讓自己瞭解全新的世界,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2017年大學生支教實踐報告2000字,歡迎借鑑參考!

2017年大學生支教實踐報告2000字

2017年大學生支教實踐報告2000字範文一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課外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大學生自我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式,因此對於我們在校大學生來說,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活動,是給了我們一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提高自我能力的機會。此次支教實踐的具體內容爲:

以一種深刻的方式面對一個世界,如果不是源於矜持或矯情,那麼這種深刻應該是真實的。因爲它歷練了血與火的淬鍊,生與死的考驗,乃至靈魂與精神的昇華。無疑,作爲地理意義上的事實存在,西盟阿佤山是深刻的。

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是佤族聚居邊境縣,人口不足九萬,百年之九十四以上的居民都是少數民族,有佤族、傣族、哈尼族、漢族等,其中以佤族居多。西盟西與緬甸爲鄰,農作物主要有稻穀、玉米、小麥和油菜、花生、甘蔗及茶葉等,發展及其緩慢,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我今年暑假有幸能到西盟進行支教活動,體驗到了西盟的貧苦環境,領略到了阿佤人民淳樸的民風、熱情好客的民族風情,真使我受益匪淺,這半個月將是我人生中彌爲珍貴的一份經歷。

從杭州到西盟,坐車一共需五十多個小時。杭州到昆明,約37個小時,昆明到普洱,約8個小時,普洱到西盟,約7個小時。火車、汽車,鐵路、柏油路、山路,平坦的、顛簸的,坐火車坐到腳腫,坐汽車坐到暈吐,甚至出現了高原反應,這一切,都經歷過了。雖然路途遙遠,吃了不少苦,但當我們幾經奔波到達西盟的時候,卻覺得這一切都是那麼的值得。我們的活動受到了當地的歡迎,普洱市團委書記、西盟縣教育局副局長、縣團委書記、副書記、學校的老師接見了我們並對我們表示熱烈的歡迎。當地電視臺也對我們進行了採訪。在縣團委工作的一名志願者負責我們活動的開展,在各方面都安排得很周到。大至食宿、小至一個臉盆、蚊香。他叫魏巍,我們稱他爲最可愛的人。在隨後的迎賓晚會和篝火晚會,縣團委邀請我們參加,並和普洱市書記、西盟縣縣委書記進行了交流,我們的支教活動得到了他們的肯定與支持,他們也給了我們很多寶貴的意見。我們還和他們拍照留念,當時還有些外國友人,也一起拍照留念了。我長這麼大這是第一次見了那麼多的大人物,真是興奮啊。第二天還參加了當地古老而又神祕的祭祀活動,聽說這祭祀活動以前是要用人頭來祭祀的,直至一xx幾的時候才廢除了這一陋習,現在是用雞來代替。想起當時在半山上的祭祀地方,眼睛所看到的全是牛頭骨,樹上掛着的,懸崖吊着的,還有平地立起來的,三千多頭牛頭骨,陰深深的卻又有着一種難以名狀的神祕之感,這讓我充滿了嚴肅、崇敬之情。

我們的支教活動一共有九個人,均是平時比較好的朋友。活動圍繞“圓夢大學”的主題,旨在給那些小朋友帶來一些外面精彩世界的信息,給以他們精神上的鼓勵,鼓勵他們好好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出偏僻落後的阿佤山,走向美好的生活。我們的支教活動主要分大學勵志教育、文藝加加油、健康美食party、趣味運動會這四個方面。我個人是負責勵志教育這一模塊的。我主要給他們講了洪戰輝自強不息、奮鬥成才的.故事,我想讓他們明白,苦難並不是我們博取別人同情的資本,奮鬥纔是最重要的。

短短一個星期的支教活動,我真的不敢說我們能給那些貧苦的小朋友帶來什麼。物質方面頂多也就是在杭州塘棲三小和學軍中學捐的一千多本書和一些文具。至於精神方面,更不敢說什麼了。但是我想,因爲那裏實在是太偏僻遙遠了,類似的支教活動真是少之又少,我們做了,多多少少總能給他們一些希望與渴求的。我們的活動在西盟縣民族小學開展,就讀該學校的主要是各鄉村優秀的小學生(寄宿)和縣城裏的孩子。由於學校已經放假,學校食堂已經不再開放,加之那些鄉村的小孩子也要回家幫忙幹農活,所以真正參加我們支教活動的,都是家裏條件比較好的學生。學校是本着自願、切實可行的原則,安排了七十多名學生來參加我們的活動。活動比較有趣,我們給他們講中國十大名校、世博會、三字經、洪戰輝的故事,教他們唱歌、跳舞,一起做水果沙拉、蛋糕、壽司,舉行趣味運動會、、、、、、我們把玩和學習結合起來,與他們以往所接受到的教育方式、內容很不一樣,所以很受歡迎。我們是住在學校的宿舍,每天早上和中午,那些可愛的小朋友都來叫我們起牀,都省了調鬧鐘了。

從實質上來說,我們到雲南,很大的一個因素是我們想借此機會到雲南旅遊,領略一下當地的民族風情。而事實上,我們也的確見識到了很多新鮮的東西,那是我們以前所不曾經歷過的。雲南是一個四季如春的省,而昆明更有“春城”之美稱。正值夏天,我們卻還是要蓋棉被,墊棉被,飯店、學校都沒有電風扇,事實上也不需要電風扇。我們吃了很多特別的雲南菜,都挺辣的,雖然我不大喜歡吃辣。但那種辣,是給人一種熱情奔放的感覺的,辣得大汗淋漓,辣得渾身通透。其中我比較喜歡雲南的過橋米線。另外有很多我叫不上名的菜,其中藥湯也可以當菜,酸醋米幹是一邊吃米幹一邊喝醋。這於我,都是比較奇特的。在昆明我們去了雲南民族村、大觀樓和翠湖,在普洱我們去了觀賞茶山,在西盟我們去了龍潭,並參加了一個迎賓晚會和篝火晚會,還有神祕而古老的祭祀活動。

也許很多人認爲這種短時間的支教活動沒什麼意義,能給學生的東西很有限。前不久就有一個同學很直接地對我說,去到那麼遠的地方,花了的錢也不少,究竟值不值得,有沒有什麼意義。我想,所謂的意義,不是單純地看外表的。就比如一個人花了很多錢到海南旅遊,他只是每天遊游泳,在沙灘曬曬太陽,甚至都看都不看一下那“天涯”、“海角”,人們會直呼,可惜那麼有名的景點都不去拍照留念一下。但細想,旅遊是爲了放鬆,獲取愉悅之感。那麼,又有誰敢肯定說游泳曬太陽的幸福比不上在那“天涯”、“海角”的一遊呢?究其根本,只是人的追求、幸福感不同而已。所謂的“天涯”“海角”也只不過是兩塊大石頭罷了。就我個人而言,把一個學期辛辛苦苦做兼職的一千多塊花到這次的支教活動,我還是覺得很值得。如果沒有這一次的活動,我也到不了那麼多好玩的地方,領略不到那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如果沒有這一次的活動,我也無法不知道我的生活條件其實比很多人要好得多。如果沒有這一次的活動,我也就不能結交了那麼多的知心朋友。當只是普普通通的九個朋友經過了半個月的相處,吃、住都在一起,大家可以說說心裏話,一起玩玩遊戲、嘻嘻哈哈地鬧,那些日子,那種快樂,真的是很美妙且難得的。在雲南的朋友,會到車站接我們,安排吃食、住宿,介紹好吃的東西,帶我們到一些地方玩,幫買好車票,細心體貼地安排好一切。在那些小朋友眼中,我是大姐姐,他們帶着一種崇拜的眼神看我,親熱地叫我倩姐姐。我真的感到原來自己真的不小了,是以姐姐的身份去教育他們,和他們聊天,回答他們各種各樣奇怪的問題,再也不能隨隨便便了。我會害怕教得不好,所體會到的是一種責任感。在歡送晚會上,大家都忍不住哭了。當將要離開時,他們到車站送我們,拉着我們的手說不捨不得我們走,想讓我們留下。但最終還是要離開了,車還是要開了。汽車慢慢地起動,那些小朋友,一邊哭一邊向我們招手、、、、、、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星期的相處,但我們已經產生友好的感情,因爲我們都是真心相待的。對於他們,我們是親切可敬的,對於我們,他們是可親可愛的。在西盟的歡笑與淚水,爲我今年的暑假添上了最絢爛的一筆。

也還記得,在即將離開西盟的那天晚上,我們是和西盟縣團委書記一起吃的飯,我們聊了很多很多。他給我們介紹了當地更具體的一些情況。其實很多鄉村的小朋友都是很窮苦的。很多小學生都沒有運動鞋,每天都是穿拖鞋去上學。寄宿的小朋友開學或放假的時候,就是簡簡單單地用一個蛇皮袋裝兩套衣服、一牀被子就好了。依然還記得我們第一天開展活動的日子是他們暑假剛開始的第一天。我們進校園的時候,校長正在給集合的學生進行暑假安全教育。我的的確確看到了那些黑黑的、用新鮮好奇眼神看着我們、衣着樸素、腳上穿着簡單塑膠鞋子,拖着一個個蛇皮袋的一羣小孩子。快中午的時候下雨了,但還有一些學生沒回家,他們是要等到中午纔有車。雨一直在下,但他們沒有傘,就在牆檐下躲雨,我們叫他們到教室裏避一避雨,但他們都說不用了,那是一種對淋雨很習以爲常、早已無所畏懼的口氣和眼神、、、、、、

如今我們在西盟的支教活動已經結束,但我們的活動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商量要把活動繼續進行下去。以“ours健康社”社團爲活動進行點,在杭州這邊和一些小學、中學合作,倡導捐一些書籍、文具、衣服,再找一些贊助商,每個學期一次,把東西寄過去。我深知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面臨的困難將會很多,但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努力去做。這一構想已和西盟縣團委書記達成了初步共識。這些,我不敢說我們要爲西盟做些什麼,選擇這樣的做法,只是源於我們各自本身。不是責任,不是義務,但總覺得要做些什麼才心安。

這一次的雲南之行,經歷了很多東西,我所收穫到的,不僅是遊玩的愉悅,更有人生的思考。人只有經歷過苦難,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纔會感激生活並且認真生活。阿佤山的人民經常唱的《阿佤人民唱新歌》裏有一句是“江三木羅”,原意是愛和平、公正的英雄。我很喜歡這一句,同時也對自己說,在生活中,我要做自己的“江三木羅”。

2017年大學生支教實踐報告2000字範文二

大二學年的暑期如約而至,針對這次社會實踐,我有幸參加了文法與外語學院支教隊的招募,並從中脫穎而出成爲了這支隊伍的一員。背起行囊,帶着最初的渴望,在張晶書記和閔文副書記的帶領下,同另外13名同學一起開始了一場首踏京山支教行。在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楊集鎮小學,從7月7日到8月7日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我們一席九個女生和五個男生一起開啓新的生活篇章。而與我們朝夕相對的即是一羣00後學生,小至幼兒園,大至小學六年級。

作爲一個普通的班級,我參照着這所小學的課程表爲這52個小學生量身打造了專屬於他們的課程表。當然, 也屬於我們這14個老師。因爲有的學生的家距離學校有好一段距離,所以我將課時從固定規格中的4+3模式濃縮爲4+2模式。安排兩個班級的課表,可真是煞費一番苦心。而我在這個支教過程中,則是擔任高年級的作文老師和低年級的普通話老師,偶爾因爲低年級的學生太過調皮而幫着體育老師代課。

我們習慣將完整而有規律的一天安排爲:上學、放學;吃飯、午休;上學、放學;吃飯、晚休,其中偶爾穿插着數個同小學生們在操場、教室、宿舍,總之在這個學校的角角落落裏鬧騰的時間。不知是不是因爲面對的人是一羣00後的孩子們,我這個名副其實的90後不曾感到一絲不好意思,甚至在第一次見面是就將手搭在他們的肩上,可以說在這個混熟的過程中,我如魚得水。當然這裏面不乏有難以搞定的學生,或是上課時嬉笑得不規不矩,或是一副不苟言笑的鎮定自若。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至始至終都要學會這不以大學生的姿態來高高在上的對待這羣小學生,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平等交流與溝通的氛圍。

而在這裏,我也不得不在這一個月的支教活動後對支教衍生出另外的看法。畢竟網絡上反對支教活動的號召不絕於耳,因爲覺得正處童年中的孩子們被硬生生的剝奪了假期,更甚至是在支教隊員瀟灑的離開後徒留孩子們過多的想念。當然,我不否認這樣的說法有其根據性,但是我也想用“利大於弊”四個字概括一下我眼中的支教。

第一,學生們是自願報名參加支教活動,小學校方及參加支教行的我們並沒有硬性強求任何一人蔘與。

第二,當然,其中不乏有家長強制要求自己的孩子在暑期進行上課,但這隻佔五分之一的比例。與孩子們參加培訓班相比,也許我們帶不去太多的知識,但是我們帶給了他們更多的快樂。我們也和學生們達成了協議,如果他們之中的部分人實在不想來,我們甚至可以和其家長進行洽談,還孩子一個完整的暑期。

第三,我們不教常規知識,例如數學和語文。年級和年紀的各不同造成了我們不想教他們已經學過了的東西,也不想教他們即將會學的東西,畢竟在某個時刻會減少他們的積極性。而是將手語、手工、魔術和日語這些他們鮮少接觸的東西帶進他們的生活。

第四,談談所謂的“弊”.除了給校方帶去的日常麻煩之外,似乎只剩和孩子們平日接觸中所積累的感情不曾被輕易的抹去。

20xx年的暑期社會實踐讓我收穫不少,我認爲以下幾點是在與小孩子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更或者說是在爲人出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一、善於與他人溝通

無論何時何地,這一點都在與他人的交往合作中顯得至關重要。用一句耳熟能詳的語言解釋就是: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與感情進行傳遞和反饋的橋樑,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因爲和學生們的年齡存在差異,因而導致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有錯不同。但是作爲從小學階段過渡來的我們,多少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分析問題。但是年齡尚小的他們,卻不一定理解我們的做法,因而叛逆。這個時候,需要的則是一種心平氣和的溝通。

就像學生們不喜歡寫作文,我卻會耐心的告訴他們:我希望從他們自己的文字中瞭解到他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直觀而方便。於是,他們就會想盡方法的用詞彙修飾自己的文章以便我更容易的記住他們。就像學生中的這麼一段開頭:我是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的開朗女孩。於是,我很自然而然的記住了這個女孩叫做張碧輝。而每次聽見這句話,在反射弧的作用下,腦袋裏的第一映像也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