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溫津貼發放標準的通知

學識都 人氣:2.06W

高溫天氣又要到了,那麼大家知道河南省高溫津貼發放標準嗎?不知道的話就隨小編來吧!

河南省高溫津貼發放標準的通知

  河南省高溫津貼發放標準的通知

一般爲6月到8月,共3個月。發放標準爲每人每天10元。

其它高溫福利

國家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時,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工作。

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

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重勞動(搬重物、鋸刨、挖掘等)、中等勞動(鋸木頭、開卡車、粉刷、摘水果等)、輕勞動(打字、縫紉等),分別爲不超過20、30、40分鐘;並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夏季防暑注意事項

(1)暫停戶外或室內大型集會,儘量留在室內,並避免陽光直射。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爲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必須外出時可以打遮陽傘、穿淺色衣服、戴寬沿帽。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

(2)室內空調溫度不要過低,空調無法使用時,選擇其他降溫方法。還要注意預防空調病,要經常開窗換氣,最好在開機1-3小時後關機,要多利用自然風降低室內溫度,比如向地面灑些水等。

(3)渾身大汗時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應先擦乾汗水,稍事休息再用溫水洗澡。

(4)注意作息時間,保證睡眠;暫停大量消耗體力的工作。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牀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

(5)宜吃鹹食,多飲涼白開水、冷鹽水、白菊花水、綠豆湯等;不要過度飲用冷飲或含酒精飲料。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高溫津貼:看上去很美?

前不久,本報報道了省人社廳關於發放高溫津貼的通知。消息見報後不久,本報記者接連接到多位讀者來電反映稱,自己並沒有拿到高溫津貼,不僅如此,受多方面原因影響,他們也不敢主動維權。

省人社廳要求,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或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

看到報道後,蒙城縣的小石(化名)對照自己工作環境發現,自己符合這一條件,但並未拿到津貼。小石是一名小區保安,他告訴記者,在前些天的高溫天裏,他一直在室外值班,只有一頂遮陽傘勉強擋住陽光。

“我們單位沒發高溫津貼,只發了一些人丹等防暑用品。”小石說,他是第一年上班,他的同事告訴他,前幾年單位也沒有發高溫津貼的先例。

既然單位違規,小石爲何不投訴呢?小石坦言,害怕單位辭退自己,所以沒有打舉報電話。即便是給記者打電話,小石也不斷強調,希望記者替他保密,避免單位知曉。

定遠縣的小陳(化名)在合肥市一家模具廠上班,他告訴記者,自己雖然在室內廠房上班,但高溫天裏,只有幾臺電扇能稍微降點溫,“我也符合發放條件,可就是沒有發高溫津貼。 ”

至於爲何不投訴單位,小陳同樣表達了擔憂:“爲了幾百塊錢得罪單位划不來。即便撕破臉真的投訴了,勞動部門會對單位進行處罰嗎? ”小陳認爲,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面前處於劣勢。

事實上,小石、小陳的遭遇不是個案。有媒體報道稱,高溫來臨,很多用人單位不發任何高溫津貼甚至防暑用品也不發。一部分用人單位用西瓜、飲料甚至提前下班等代替高溫津貼。

面對違規行爲,相當多的勞動者採取了隱忍。一些勞動者直言,找工作不容易,不願因此觸怒單位。

面對這一現狀,勞動監察部門有何態度呢?記者昨日下午聯繫了合肥市勞動監察支隊。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勞動者在投訴時,可以匿名。記者也以勞動者的身份撥打了12333舉報電話,一位客服人員證實,可以匿名舉報。

一面是上級三令五申,一面是實際執行困難,高溫津貼成了看上去很美的紙面福利。對此,有專家表示,儘管相關部門曾多次發文,要求加強監管、落實政策,但懲處方面的欠缺,使得用人單位違法成本較低。此外,勞動者在企業面前較爲弱勢,不敢、不會主張權利,都是高溫津貼政策難落地的重要原因。

專家建議,應將高溫津貼納入立法予以強制性保護,當公民個體的相關權益遭遇侵害時,依法維權纔有強力保障。同時,專家表示,勞動部門應當明察暗訪,加強主動巡查,強化日常監督力度,爲勞動者爭取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