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養老改革“一步到位”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學識都 人氣:1.83W

養老改革要邁開大步 明年試點將覆蓋50%地區

2015年養老改革“一步到位”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日前有媒體報道,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可能不採取“先試點後推開”的方式,而是全面推開。此前有報道稱,相關部門計劃於今年先在部分地區啓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改革試點,明年將試點擴大到50%左右的地區,2016年和2017年在全國全面實施改革。

養老改革“一步到位”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上個月,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也介紹過相關改革建議:一是機關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同步改革;二是廣泛建立職業年金;三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工資制度改革相配套,並同步實施;四是對養老金計發辦法與調整機制進行改革;五是這項改革可在全國範圍同步實施。

放棄“先試點後推開”而採取全面推開的方式,這樣的消息如最後得到確認,那麼它至少釋放兩大信號:一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已經刻不容緩,必須儘快啓動,越晚越不利於工作的開展;二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阻力較大,必須使用“一刀切”的辦法統一解決。

其實,就公衆的願望而言,大多數人還是期望這場改革儘快啓動,不過持這類觀點的多是“局外人”—尤其是養老金替代率較低的企業職工,而“局中人”—那些承擔改革後果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卻有頗多疑慮,對於改革後待遇是高還是低特別敏感。

7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3000餘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鐵飯碗”將全面打破。有意思的是,對其中僅作出原則規定的“建立事業單位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內容,立刻被解讀出兩個意思,一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要漲工資,二是養老金要並軌了。

長遠來說這種理解並沒錯,但這個條例實施,現在還沒能看到薪酬、養老改革的同步實施,只是它提供了這種契機。在我們看來,這項工程浩大、人數衆多的改革還是越早啓動越好、步子邁大一點好。

首先,當前雙軌制的養老體系已經積累了不少社會矛盾,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僅四五成,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享有八九成替代率,這種差距必然對社會穩定造成影響。當然,改革方案並不完全是讓後者向前者看齊,而是要縮小兩者的差距,讓差距在社會可接受範圍內。如能儘早改革,就能夠恢復養老制度的公平性,有助於社會和諧。

其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所需的資金,時間拖得越久其缺口越大。因爲社會在走向老齡化,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總數在不斷增加,其所需的資金也在增加,這就意味着現在不解決,以後更難解決。也只有推動此項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長期停滯的工資增長才能解凍,也才能更好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再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所激活的職業年金可與其他領域的改革相得益彰,比如證券市場的優先股試點。當前,有意發行優先股的上市公司增多,企業年金、社保基金對這一投資品種有濃厚興趣,優先股完全可以成爲職業年金等長期資金未來的重點配置對象,如此既能確保職業年金的收益,也能同時保證股市的活力,可謂一舉多得。

值得一提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的改革涉及大量“局中人”的.利益,如果由他們去設計與自己有着切身利益的制度,難免會有所偏頗。美國政治學家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提到了“無知之幕”,意思就是在人們商量給予一個社會不同角色的成員正當對待時,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大家聚集到一個幕布下,約定每個人都忘掉自己的真實角色,這樣決定的方案可能對每一個人都公平。

換句話說,一個養老雙軌制改革的好方案,應該由一羣相對中立的人進行商量決定,他們不會刻意偏向企業員工,也不會特別偏愛機關事業單位職工。而現實中能承擔這一使命的是我國的人大機構,他們有着更全面的代表性,能夠在養老雙軌制改革中發揮更加積極和令人信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