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出臺城鄉醫保整合政策

學識都 人氣:8.13K

據悉,1月23日,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已經有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臺了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的文件,作出了工作部署。

多省份出臺城鄉醫保整合政策

1月23日,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已經有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臺了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的文件,作出了工作部署。

據介紹,其中有9個省份,包括天津、上海、浙江、山東、廣東、重慶、寧夏、青海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國務院文件下發前,就全面整合建立了統一的制度。有22個省份在國務院文件下發後,新出臺文件,明確整合制度的基本政策,實現“六個統一”,其中河北、湖北、內蒙古、江西、新疆、北京、湖南、廣西、雲南、河南、山西、黑龍江、江蘇13個省份,加上之前已經實現整合的9個省份,還理順了管理體制,全民醫保三項制度統一由人社部門管理,實現整個醫療保險一體化運行與社會化管理服務。

盧愛紅表示,目前從已經整合的地方實踐看,制度整合成效顯著。各地普遍按照繳費就低不就高,待遇就高不就低,目錄就寬不就窄的思路,居民醫保制度的公平性顯著增強,特別是農村居民醫療服務利用水平與保障水平普遍提高,羣衆普遍得到實惠,改革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同時,制度整合也增強了醫保基金的互助共濟能力,下一步將重點推進統籌地區繼續做好制度整合工作。

另據瞭解,截至2016年年底,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9億人、7.5億人、1.8億人、2.2億人、1.8億人;五項基金總收入爲5.3萬億元,同比增長14.7%,總支出爲4.7萬億元,同比增長19.3%。盧愛紅指出,下一步,人社部將繼續認真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決策部署,推進“三醫聯動”,積極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醫保基金預算管理,推進按病種付費等多種支付方式,強化對醫療行爲的監管。改進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積極開展門診費用統籌,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和醫療保險與生育保險合併實施試點工作。

拓展閱讀:城鄉醫保整合運行

前不久,國務院發佈了 《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意見》的核心內容是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那麼,爲什麼要整合這兩項制度,整合之後會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

醫療涉及到每一個人,醫療保險制度更是我們看病就醫的重要保障。說到這次整合,就不能不說說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框架。以前,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施行的是三加一的政策。三指的是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分別覆蓋的是城鎮就業人羣,城鎮的非就業人羣和農村居民;一是醫療救助制度,就是爲低保特困供養人羣提供醫療救助,這部分人羣是不需要繳納保費的。這次的整合並不涉及職工醫保和醫療救助。今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將整合。

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吳光表示:“把城鄉醫保進行整合,是爲了適應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需要,以前在城鄉二元結構下,是根據戶口在農村還是在城鎮,分別設計出了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兩種制度,現在統籌城鄉發展,戶籍制度改革,人口流動,再分別設計和執行兩種制度,顯然是不適應的。”

2003年和2007年,中國針對農村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建立了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對於城鎮退休人員來說,已參加城鎮職工醫保的享受城鎮職工醫保,少部分因原單位破產繳費未達到15年的退休職工無法享受城鎮職工醫保,可以參保城鎮居民醫保。目前,中國全民醫保體系基本形成,覆蓋人口超過13億,但隨着中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城鄉之間的差異正逐步縮小,按城、鄉戶籍分割設置的新農合制度和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制度的弊端日益顯現,很多問題嚴重製約了我國醫療制度的改革,因此,整合兩種醫保勢在必行。

問題一 政策設計有差異

吳光說:“先說政策規定可以納入報銷的這個待遇,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這些年來,政策都是分別制定的,住院、門診以及大病保險,都有很多的差異和不同,比如說大病保險,城鎮居民醫保,是按照費用的高低,來決定誰可以納入大病保險,新農合是按照病種來設計的。”人社部社保研究所醫療保險研究室副主任王宗凡說:“原來的城鎮居民,也有門診大病,把一些門診的病種納入到統籌基金的報銷範圍,農村居民也有,新農合也有。”

整合前,城鄉居民的基本醫保和新農合最引人關注的大病保險的病種不同,可以說互有交叉,各有利弊,整合後將消除城市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之間的差異。

除了可報銷的大病病種,原來的城市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在報銷藥物的範圍上也存在着不同。吳光介紹:“新農合是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基礎上制定的藥品目錄,它的多少不一樣,有的地方七、八百種,最多的地方1300種;城鎮居民是執行國家醫保藥品目錄,2200種,在此基礎上地方還可以再做15%的調整,所以地方的目錄比國家的目錄又要再多一些,這兩個目錄比較一下,城鎮居民這邊的目錄就寬一些。”

可報銷藥品有數百種的差異,這樣不僅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公平,也給醫療機構帶來了不便。這樣的不公平和不便,在整合之後,將得以改變。整合之後,城鄉醫保之間的差距將本着就高不就低,就寬不就窄的原則,儘可能地實現公平。

問題二 醫保不隨人 異地就醫難

以前,農民不敢上市裏看病,因爲報銷比例會降低,加上三甲醫院的收費標準高,雖然有了醫保,但自掏腰包的部分也讓人“病不起”,這是由於原先的政策,參加新農合的農民把參保的錢交到了縣裏,以縣爲報銷範圍造成的。

此次意見要求,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原則上實行市(地)級統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省級統籌。也就是說,以後,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的老百姓,在戶籍所在的地市級醫院看病,不算異地就醫,條件成熟的地域省級統籌,在全省範圍內看病都不算異地就醫,給予老百姓更大的方便和實惠。但是專家也提醒,雖然今後本地就醫的範圍大了,但是分級診療制度還是要執行。

衛計委發展研究中心醫保制度研究室副主任顧雪非表示:“爲什麼要建分級診療制度呢?因爲是如果所有的人,不管大病小病都集中到大醫院的話,第一、大醫院是不堪重負的,沒有辦法去接待這麼多的病人,另外經費,資金會崩盤,大家的利益都受損,應該是客觀去理解這個統籌層次的提高和分級診療制度的結合。”

實際上,整合前的兩種醫保制度還存在着重複收費,重複建設的弊病。

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基層衛生婦幼保健研究室副主任朱坤說:“像一些讀書的小孩,離開本鄉、本縣到外面去讀書了,他可能要參加本地的新型新村合作醫療,因爲有涉及到個人繳費的,所以他個人可能需要繳100多塊錢。而另外一方面,在城鎮這一塊兒,又把他作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參保對象。”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醫療保險研究室主任王宗凡認爲:“這是重複參保,導致重複的補貼,是財政資源的浪費。另外就是因爲兩個制度分別運行,它要分別建一套自己的經辦系統,有自己的機構,有一套各自的信息系統,跟醫院各自去結算,實際上在這裏也浪費了一些公共管理的成本。”

整合之後,無論是個人繳費還是財政補貼都會統一,重複參保繳費和補貼的問題將不會存在。更有利的是,整合之後的醫保基金將擴大,這對於老百姓享受到的服務水平起到提升的作用。

而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繳費的問題,國務院 《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發佈之後,其中“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比重”這句話引發熱議。這要動老百姓的錢袋子的事可是大事,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問題三 個人繳費要提高?

無論是整合前的兩種還是整合後變爲一種,醫保都是一種保險,和我們的車險、壽險一樣,需要付費購買。繳費是必須的,但是爲什麼整合之後個人繳費要提高呢?

吳光介紹:“咱們看一看現在城鄉居民醫保籌資的結構。2007年的時候,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標準40塊錢,其中財政補助繳費20塊錢,個人繳納20塊錢,各佔一半;到了2014年,人均籌資400塊錢,其中財政補320塊錢,財政的補助從當初的佔一半,到了80%。這樣的話在社會保險的這種籌資責任裏,財政和個人的責任就有點失衡了。”

從數據上看,個人醫保繳費在逐年增長,但是增幅最大的是政府的財政補貼,之所以要提高個人的比例,還有着很多的客觀原因。

朱坤認爲:“現在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的比例是15%,有2億人左右,這是很龐大的數字,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就是跟人口老齡化伴隨的一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疾病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前我們是以急性病或者是以傳染病爲主,現在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的發病率非常高,這些疾病譜變化帶來了什麼?就是醫療費用比較快速地上升。”

人口結構的變化,疾病類型的變化導致醫療費用的大幅增長,想要靠財政來覆蓋除了城鎮職工醫保之外,約10億城鄉居民百分之八十的醫療保險費用,還想要維持報銷的標準,得到更好更方便的醫療服務,這顯然是不可持續的,花多大錢辦多大事,等到醫保基金入不敷出甚至崩盤,受損失的將是每一個參保人。

顧雪非說:“社會醫療保險的原則是互助共濟,也就是說大家都出錢,但是誰生病誰需要用這個錢的時候,就使用這個基金,實際上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呢?是健康的人幫助生病的人,是這樣的一個制度。如果大家都不繳費的話,那麼這樣的制度就沒有辦法維持。”

兩保整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全社會關心,也涉及到全體成員利益。今天的節目中只是解讀了大家關注度高的部分問題,大量的工作還需要各地醫保主管部門真正從羣衆利益出發,設計好真正惠民利民的實施方案。從全局的角度來看,這次醫保的改革只是醫改的一部分,除了醫保,我們還需要對醫療、醫藥進行改革,做到三醫聯動,綜合改革,通過各方的努力,持續的去深化醫改,纔有可能更快地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改革目標。城鄉醫保整合運行

2016-02-18 CCTV焦點訪談

前不久,國務院發佈了 《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意見》的核心內容是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那麼,爲什麼要整合這兩項制度,整合之後會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

醫療涉及到每一個人,醫療保險制度更是我們看病就醫的重要保障。說到這次整合,就不能不說說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框架。以前,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施行的是三加一的政策。三指的是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分別覆蓋的是城鎮就業人羣,城鎮的非就業人羣和農村居民;一是醫療救助制度,就是爲低保特困供養人羣提供醫療救助,這部分人羣是不需要繳納保費的。這次的整合並不涉及職工醫保和醫療救助。今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將整合。

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吳光表示:“把城鄉醫保進行整合,是爲了適應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需要,以前在城鄉二元結構下,是根據戶口在農村還是在城鎮,分別設計出了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兩種制度,現在統籌城鄉發展,戶籍制度改革,人口流動,再分別設計和執行兩種制度,顯然是不適應的。”

2003年和2007年,中國針對農村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建立了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對於城鎮退休人員來說,已參加城鎮職工醫保的享受城鎮職工醫保,少部分因原單位破產繳費未達到15年的退休職工無法享受城鎮職工醫保,可以參保城鎮居民醫保。目前,中國全民醫保體系基本形成,覆蓋人口超過13億,但隨着中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城鄉之間的差異正逐步縮小,按城、鄉戶籍分割設置的新農合制度和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制度的弊端日益顯現,很多問題嚴重製約了我國醫療制度的改革,因此,整合兩種醫保勢在必行。

問題一 政策設計有差異

吳光說:“先說政策規定可以納入報銷的這個待遇,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這些年來,政策都是分別制定的,住院、門診以及大病保險,都有很多的差異和不同,比如說大病保險,城鎮居民醫保,是按照費用的高低,來決定誰可以納入大病保險,新農合是按照病種來設計的。”人社部社保研究所醫療保險研究室副主任王宗凡說:“原來的城鎮居民,也有門診大病,把一些門診的病種納入到統籌基金的報銷範圍,農村居民也有,新農合也有。”

整合前,城鄉居民的基本醫保和新農合最引人關注的`大病保險的病種不同,可以說互有交叉,各有利弊,整合後將消除城市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之間的差異。

除了可報銷的大病病種,原來的城市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在報銷藥物的範圍上也存在着不同。吳光介紹:“新農合是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基礎上制定的藥品目錄,它的多少不一樣,有的地方七、八百種,最多的地方1300種;城鎮居民是執行國家醫保藥品目錄,2200種,在此基礎上地方還可以再做15%的調整,所以地方的目錄比國家的目錄又要再多一些,這兩個目錄比較一下,城鎮居民這邊的目錄就寬一些。”

可報銷藥品有數百種的差異,這樣不僅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公平,也給醫療機構帶來了不便。這樣的不公平和不便,在整合之後,將得以改變。整合之後,城鄉醫保之間的差距將本着就高不就低,就寬不就窄的原則,儘可能地實現公平。

問題二 醫保不隨人 異地就醫難

以前,農民不敢上市裏看病,因爲報銷比例會降低,加上三甲醫院的收費標準高,雖然有了醫保,但自掏腰包的部分也讓人“病不起”,這是由於原先的政策,參加新農合的農民把參保的錢交到了縣裏,以縣爲報銷範圍造成的。

此次意見要求,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原則上實行市(地)級統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省級統籌。也就是說,以後,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的老百姓,在戶籍所在的地市級醫院看病,不算異地就醫,條件成熟的地域省級統籌,在全省範圍內看病都不算異地就醫,給予老百姓更大的方便和實惠。但是專家也提醒,雖然今後本地就醫的範圍大了,但是分級診療制度還是要執行。

衛計委發展研究中心醫保制度研究室副主任顧雪非表示:“爲什麼要建分級診療制度呢?因爲是如果所有的人,不管大病小病都集中到大醫院的話,第一、大醫院是不堪重負的,沒有辦法去接待這麼多的病人,另外經費,資金會崩盤,大家的利益都受損,應該是客觀去理解這個統籌層次的提高和分級診療制度的結合。”

實際上,整合前的兩種醫保制度還存在着重複收費,重複建設的弊病。

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基層衛生婦幼保健研究室副主任朱坤說:“像一些讀書的小孩,離開本鄉、本縣到外面去讀書了,他可能要參加本地的新型新村合作醫療,因爲有涉及到個人繳費的,所以他個人可能需要繳100多塊錢。而另外一方面,在城鎮這一塊兒,又把他作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參保對象。”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醫療保險研究室主任王宗凡認爲:“這是重複參保,導致重複的補貼,是財政資源的浪費。另外就是因爲兩個制度分別運行,它要分別建一套自己的經辦系統,有自己的機構,有一套各自的信息系統,跟醫院各自去結算,實際上在這裏也浪費了一些公共管理的成本。”

整合之後,無論是個人繳費還是財政補貼都會統一,重複參保繳費和補貼的問題將不會存在。更有利的是,整合之後的醫保基金將擴大,這對於老百姓享受到的服務水平起到提升的作用。

而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繳費的問題,國務院 《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發佈之後,其中“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比重”這句話引發熱議。這要動老百姓的錢袋子的事可是大事,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問題三 個人繳費要提高?

無論是整合前的兩種還是整合後變爲一種,醫保都是一種保險,和我們的車險、壽險一樣,需要付費購買。繳費是必須的,但是爲什麼整合之後個人繳費要提高呢?

吳光介紹:“咱們看一看現在城鄉居民醫保籌資的結構。2007年的時候,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標準40塊錢,其中財政補助繳費20塊錢,個人繳納20塊錢,各佔一半;到了2014年,人均籌資400塊錢,其中財政補320塊錢,財政的補助從當初的佔一半,到了80%。這樣的話在社會保險的這種籌資責任裏,財政和個人的責任就有點失衡了。”

從數據上看,個人醫保繳費在逐年增長,但是增幅最大的是政府的財政補貼,之所以要提高個人的比例,還有着很多的客觀原因。

朱坤認爲:“現在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的比例是15%,有2億人左右,這是很龐大的數字,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就是跟人口老齡化伴隨的一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疾病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前我們是以急性病或者是以傳染病爲主,現在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的發病率非常高,這些疾病譜變化帶來了什麼?就是醫療費用比較快速地上升。”

人口結構的變化,疾病類型的變化導致醫療費用的大幅增長,想要靠財政來覆蓋除了城鎮職工醫保之外,約10億城鄉居民百分之八十的醫療保險費用,還想要維持報銷的標準,得到更好更方便的醫療服務,這顯然是不可持續的,花多大錢辦多大事,等到醫保基金入不敷出甚至崩盤,受損失的將是每一個參保人。

顧雪非說:“社會醫療保險的原則是互助共濟,也就是說大家都出錢,但是誰生病誰需要用這個錢的時候,就使用這個基金,實際上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呢?是健康的人幫助生病的人,是這樣的一個制度。如果大家都不繳費的話,那麼這樣的制度就沒有辦法維持。”

兩保整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全社會關心,也涉及到全體成員利益。今天的節目中只是解讀了大家關注度高的部分問題,大量的工作還需要各地醫保主管部門真正從羣衆利益出發,設計好真正惠民利民的實施方案。從全局的角度來看,這次醫保的改革只是醫改的一部分,除了醫保,我們還需要對醫療、醫藥進行改革,做到三醫聯動,綜合改革,通過各方的努力,持續的去深化醫改,纔有可能更快地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改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