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三字經作文合集六篇

學識都 人氣:1.41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字經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三字經作文合集六篇

三字經作文 篇1

很小的時候,我就會背一長段的三字經,不認識一個字兒,更不知道其中蘊含的意義。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注音版的《三字經》,我自豪地發現,裏邊的字絕大多數我已經認識了,即便不認識,我通過拼音也能輕而易舉地把它讀出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讀得正起勁兒時,媽媽突然問了我一句話:“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媽媽一句話就把我問懵了,我連連搖頭。媽媽輕輕地在我身邊坐下,耐心地幫我解釋其中的意思,還給我講起了其中的故事,如《孟母三遷》,講完故事媽媽還告訴我,她爲我選擇慈吉小學,就是希望這個好環境,能讓我好好學習。我特別喜歡我們的慈吉小學,心裏真的很感謝媽媽的良苦用心。

春節聯歡晚會上,我還聽到了趙文卓叔叔和一羣少林小子一起表演武術《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我在《三字經》裏也讀到過,媽媽又告訴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

我真喜歡看《三字經》,它讓我懂得了好多好多的道理。

三字經作文 篇2

我告訴他們我已經二十五歲了,不小了。但他一直活得堅硬,兒子的鬧劇只是更加堅定了兒女也不可靠的想法而已。當我進入初三年級的時候,遇到了我的恩師——秦連發老師,他讓我學到了很多的道理,我的寫作愛好也是受他啓發的,冥冥中感到一絲悲傷。這時的男人很認真,而且有種片刻的孩子氣,這很會激發溫存慾望;

記得上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剛開始我很不喜歡看這本書,因爲我覺得它不像《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書那麼吸引人,而且還看不懂。媽媽就把《三字經》逐字逐句的解釋給我聽,媽媽的講解使我明白《三字經》裏的故事雖然沒有《格林童話》裏的故事好聽,但是它的故事很耐人尋味。

漸漸地我愛上了《三字經》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讓我知道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融四歲,能讓梨”講得就是:孔融四歲的時候,鄰居家送來一筐梨,他走過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你爲什麼挑小的呢?”他回答說:“哥哥們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我覺得孔融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就懂得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也要向孔融學習謙讓之禮。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的時候,我看見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搖搖晃晃的,我馬上站起來扶着她,讓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問:“你爲什麼要讓我坐”,我對奶奶說:“我學習的《三字經》裏講‘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所以我讓您坐”。奶奶說:“你真是一個懂事、懂禮貌又孝順的好孩子”。我聽完奶奶的誇獎心裏美滋滋的,這都是《三字經》的功勞。

通過對《三字經》的學習,讓我體會到我們中國的古代文化知識流傳到現代不變是有它的道理的,如尊老愛幼、尊敬師長、互相幫助、孝敬長輩、愛護公物等等,這些都是從中國古代就流傳到現在的,我們應該把這些優良傳統一代代的相傳下去,把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更加美麗富強。

讓我們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吧!書是你最好的老師,是你最好的朋友,它會讓你收穫很多知識,讓你明白許多道理。

三字經作文 篇3

特別是對“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感受頗深。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知道《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寫的。

這句話意思是:狗在晚上能爲人們看家守門,公雞天明剛亮的時候能夠爲人們報曉。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學習,怎麼有資格做人呢。瞭解這句話的意思後,我慚愧極了。雞狗都能爲供養他們的主人盡心盡力的工作。

而家中小皇帝的我,爲所欲爲,沒人敢不服從我的命令,一天好吃好玩的應有盡有,來到學校就是爲了和小朋友玩。從不知學習的重要性。這不連雞狗都不如嗎?父母那麼寵愛我,起早貪黑地拼命掙錢,爲得不就是讓我好好學習,將來成爲有用的人嗎?“怎麼有資格做人呢。”我不太懂,但我知道我現在還小,只要能幫助父母幹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讓父母操心,儘自己所能好好學習。

學習好了父母就會開心,開心了父母就不會生病,不生病就不會老去。所以我要好好學習,不要做一個雞狗都不如的壞孩子。

三字經作文 篇4

先看電視文化普及講座,再讀其整理文本,這倒是一種新的閱讀體驗,應該會有新的體會。(20xx.10.29 晚8∶25)

錢文忠教授的《今天,我們爲什麼還要讀<三字經>》的代序及《致謝》邏輯嚴密,思辨性極強,對《三字經》這一童蒙讀物的歷史延革及現實處境分析透徹,鞭辟入裏。其中,不乏考據的史實和個人精闢觀點,包含的信息量很大。這篇代序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隨筆甚或關於《三字經》考據論文的摘要。如果說作爲論文,可榷<三字經>歷史延革及現實處境考》之名。當然,這只是班門弄斧。嚴肅的講,這與錢教授普及傳統文化的初衷並不相符。言歸正傳,《致謝》中表達情感真摯,措辭謙遜,顯飽學之士風範,令人欽佩。閱讀正文,相信更加精彩,受益更多。(20xx.10.29晚9∶35)

性善論、性惡論爭論至今,因爲各種事例相互矛盾,所以錢教授認爲“人性的問題很複雜”,並舉例來說明。有一個收益,知道了“才高八斗”的成語來自於東晉謝靈運對曹植的稱讚。談到位東晉,有個問題始終不得解,就是自漢至宋的歷史模糊不清。爲此,讀了些參考讀物,漢後三國,所謂魏、蜀、吳,吳即我們現在的居住地。三國後是魏晉南北朝,南北朝是後世史學家的劃分,當時並不以爲然。所謂南北朝分南朝、北朝,南朝是魏、晉、宋、齊、樑、陳。齊樑故里在我們常州孟河,昭明太子對我們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我們作爲常州人的驕傲。齊、樑國都在毗鄰我們的南京,六朝古都,此其謂也。再說北朝,是五胡十六國,其淵源沒有作過研究,“五胡亂華”,不知是否指這一時期,這要請教歷史老師了。其中,魏晉,魯迅先生在他的雜文《魏晉風度及藥及酒及其它》中有論述,看過後,覺得那是亂世,奢靡之風盛行。着寬衣,服藥石,因藥石毒致體熱而着寬衣,不是好的時代。想遠了,再回過來,隋就不說了,漢至宋還有個後唐,就是那個擅詩文的後主李煜,對詩詞的感覺確實太好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後來被北宋給滅了。宋後來衰落,南渡到南京,在我們南京稱王。南京作家葉兆言最近對此有論述。南宋小朝庭偏安臨安,就是現在浙江的一個縣級市,後來也垮了。至於宋,有好有壞,宋朝初年文化繁榮,經濟發達,但後來軍事力量薄弱,以經濟換和平,終至於敗落。在網絡上,網民認爲宋初年是中國最好的時代。我以爲這是當代人們迴避現實的想法,不足齲宋後來給元滅了,後面的歷史,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至此,這段歷史有點明白了,這是這階段讀《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的收益,不可謂不豐。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知者也”。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來理解中國文化傳統,應該是比較恰當的。學習是應該講究方法-論的。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中庸之道,對性善論、性惡論的看法,錢教授的理解確實“是比較穩妥的”。其實,中國傳統文化是最反對走極端的,性善論、性惡論,也許是中國古代樸素哲學對人性的各自定義,在中國古代文化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趨於融合。但近代以來的文化斷層讓極端主義擡頭,其結果已被近現代歷史所證實。“春秋爭弒不顧骨肉”,也許與樸素哲學的極端性有關,好在“孰如季子始終讓國”,這也是我們常州人的驕傲。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淨功能和包容性很強,所以延繼至今,這是很好的一個方面,也是我們現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必要性所在。據我所知,伊斯蘭文化具有一定的極端性,但也延繼至今,其原因需要研究。簡單想來,也許伊斯蘭文化同樣具有包容性,只是在現代,其極端性被誇大了,現代伊斯蘭文化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處境可以看出這一點。這是題外話,我國現在在發展文化軟實力,需要避免這一點,要增強包容性,才能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不至於被國際社會誤解或曲解。倡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是教育的進步,但同時要借鑑歐美西方文化。比如孔孟時代的'西方哲人的觀點,可以作些比較。如希臘的、羅馬的等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就會有歷史的、全面的、國際的眼光。

所謂“專”,還有層意思,就是“學會撿起”。學習中往往不能做到連續學習,那就“學會撿起”。也就是學習停止、鬆懈以後,再把學習續上,或者叫“繼續學習”。學會“繼續學習”,就能做到終身學習和持之以恆,這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方法,應該是很有效也是很實用的。

唐伯虎學畫的故事很有意思,沈周的教育方法也頗有傳奇色彩,對於悟性很高的唐伯虎來說,很快就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現實生活中,“頓悟”的孩子極少,也就是立即“開竅”,都是漸進式的,“開竅”有機緣巧合。當然,是在教育累積和自我學習積累的基礎上。

三字經作文 篇5

我對《三字經》這本書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以前比較通俗地把這句話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出名”,可其中也蘊含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有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這本書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真是教會了我不少知識呢!

三字經作文 篇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話一年級小朋友都知道,這就是三字經的經典“臺詞”。

背誦三字經,人人都會,可誰又知道其含義呢?我閒來無事,隨手拿起了三字經全解。三字經主要是寫人的善、惡、學、孝、禮、儀,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

從最經典的幾句開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格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其實我覺得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的,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從這幾句一直到“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直是告訴我們應好好學習,親近老師和同學並且要不恥下問。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礎。

今天讀了三字經我學到了很多,在我們的生活中,顯現出我們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車上,一個孕婦上了車,兩位老大爺因爲爭着讓座吵了起來,其他人像看熱鬧一樣,有的還起鬨。結果出來了,但孕婦到站了,她爲了知道結果還多坐了一站,但她還是很謝謝兩位老人。司機轉頭說:“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輕人,兩位大爺雖然爲誰讓座而爭吵,但至少他們有這個想法,爲什麼除了兩位老大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讓座呢?”車上的人聽了都默不作聲,慢慢地低下了頭,車內一片寂靜。

這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說明了我們不懂禮讓,雖然每個人都知道爲老孕幼殘讓座,可誰有動於衷呢?

我們應從尊敬兄長和長輩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不應該計較自己的個人得失,纔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也會感受到他人的溫暖。

21世紀,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爲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果我們的教育從小學開始,經常給孩子講“漢代的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爲父母搖扇子,冬天以身體爲父母溫暖牀蓆。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尊長,吃梨時挑小的,大的讓兄長吃。”那這個社會還會出現那麼多不和諧的現象嗎?

趕快拿起《三字經》,相信你的收穫比我更多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