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後感400字範本

學識都 人氣:1.93W

三字經是我國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範本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範本一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內容很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會教我們知識,也會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三字經》開篇就講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很清楚,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小時候,這種天性人人都很相近,但長大後,受環境和教育的不同影響,人的性情纔有了差別。我覺得我們要充分利用現在和諧社會環境,良好的教育氛圍,做一個善良的人。“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意思是做人首先要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是多見識天下事理,懂得計算、計量,這纔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我覺得這句話告訴我要做一個尊老愛幼,懂禮數的好孩子。

讀完《三字經》,讓我想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範本二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使我很感悟

《三字經》是一本以三個字爲文的教育古書。《三字經》自宋朝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等,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此書作者是宋代人王應麟。初着傳說爲宋朝王應麟,明、清兩代人(如清初康熙年間王相與清末大學問家章太炎)多認定作者是王應麟。

《三字經》這書精確講到如何尊重他人、熱愛學習和勞動、尊老愛幼等良好行爲,能使我們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不拿什麼來說,就說我家樓下的小峯吧!以前他並不愛好學習,調皮、任性……可在一年級的.一天,我發覺他改變了許多。我聽他媽媽講,原來是那本《三字經》的功勞呀!就在前幾天,小峯媽媽給小峯買了一本《字經》,小峯可愛看極了。天天捧着那書,看呀、讀呀。他不光看,還學裏面的內容呢!小峯媽媽下班回來,小峯就倒來了熱茶,還給媽媽拿來了拖鞋。由此,我肯定的認爲《三字經》這書是個“大功臣”。

我讀了這書,深深地感覺到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很值得我們傳授給下一代的子子孫孫。讓我們好好的學習這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吧。讓我們養成講禮貌、愛學習、愛勞動、尊老愛幼的好學生,讓我們這中華民族在浩瀚的宇宙中閃閃發光吧!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範本三

小時候姐姐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由於那時侯還小,沒有背下來,也不知道什麼意思。現在長大了,老師又給我們發了一張,經過爸爸,老師的講解,和網上查閱,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特別是有一段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六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7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如此勤奮的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溫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爲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在讀懂了這一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師教導着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