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三字經作文錦集8篇

學識都 人氣:7.07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字經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三字經作文錦集8篇

三字經作文 篇1

記得在二年級的時候,老師教我們學習《三字經》,其中《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位名叫黃香的小孩,家裏的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天的夜裏,天氣特別寒冷,黃香躺在被窩裏,半天仍是冷冰冰的,很難入睡。爲了讓自己的父親少挨冷受凍,小黃香就走進父親的房裏,給他鋪好被,然後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

學了這個故事後,我被深深地打動了。一直以來,家裏所有的勞動,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輔導功課……這一切都看作是父母必然要做的。而我自己呢?只要享受就好。爲什麼相同的年齡,黃香有這麼孝順?我還常常爲父母的關心不夠而滿腹牢騷,耿耿於懷。想到這裏,我的臉一下子變紅了……

晚上,我回到家,吃完晚飯後,我主動跑到水池邊,趕在媽媽的前面洗起碗來,不一會兒看見媽媽走過來,我立即大聲說:“媽媽從今天起,家裏的碗由我來洗了”。媽媽驚訝地看着我,我把《香九齡,能溫席》的小故事講了一遍給媽媽聽,完了後,我捏着小拳頭自豪地說,“維九齡,能洗碗”!只見媽媽的眼睛亮閃閃的,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

其實,只要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輕輕的問候,我們的父母就心滿意足了。愛人,首先要學會愛父母。

三字經作文 篇2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爲流傳。 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 他爲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爲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 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爲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運用事理並舉的方法,以大量典故、故事,蘊含了我們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可以說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經典詩文感人肺腑,中華美德動人心玄,《三字經》就是教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怎樣對待人與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座標,如何培養道德情操的。

“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三字經》中兩則多麼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呀。當我讀到這兩句時不禁感慨萬千,在現在的社會,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條件優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網絡遊戲、電視,很多的孩子都成了熒屏兒童。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奮發學習的決心。因此,作爲教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爲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作爲教師,我們要積極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困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爲了讓孩子儘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爲好的學校爲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三字經裏一個個榜樣 十分明確地告戒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爲。我們要教育學生把榜樣作爲模仿的對象,以榜樣的行爲規範自己的舉手投足。

三字經作文 篇3

四歲那年,還在幼兒園小班的我,便在老師的啓蒙下開始了《三字經》的學習。剛開始學,只是覺得每句都是三個字,念起來比較順口,也很好記。不知不覺中不到半學期,我便能熟練地背誦。但說實話,對它的意思一點也不瞭解,算是真正的“囫圇吞棗”。有一次,竟然“幽默”地問老爸,爲什麼“三字經”上的“狗不叫(苟不教)”,而我們家的狗卻整天在叫呢?把老爸問得捧腹大笑。從那以後,每天晚上一有空爸爸就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特別是在夏天的晚上,我們坐在陽臺上乘涼,爸爸繪聲繪色給我講“昔孟母、擇鄰處”,“融四歲、能讓梨”,“如囊螢、如映雪”等故事。把我聽得不知是春還是夏,是過去還是現在,好像整個人在“三字經”裏暢遊。通過老爸的講解,使我懂得了原來這裏面不光天文、地理、歷史還有友愛與謙讓、古人勤學以及品德與修養等許許多多的經典故事和知識。

現在我對“三字經”又比幼兒園時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棗子”不再吞了,而是邊吃邊品味。就讓經典與我作伴、成長,不斷哺育我的心靈吧。

三字經作文 篇4

我今年上小學四年級了,是一名活潑可愛的學生。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也讀過許許多多的書,《三字經》是我讀的第一本書,它也是我兒童時的啓蒙課本。

《三字經》中不僅有它的原文,而且有很多相關的故事,又有生動的圖畫,使我讀起總是興致勃勃。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很多謙讓和孝順的美德。知道了“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知道了“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都是講人應該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

讀着這些內容,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一直以爲父母爲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爲他們做些什麼,每當學習不順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向父母亂髮脾氣呢。和孔融、黃香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呀。今後,我要改變自己,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爲他們着想,儘量讓他們少爲我操心。

讀《三字經》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告誡我人不經過鍛鍊是不會成才的;“勤有功,戲天益”告訴我是勤奮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時光的人一定會後悔的;“頭懸樑,錐刺股”提醒我們學習時一定要全神貫注……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永不退色的經典!

徜徉在這樣的經典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洗滌。在這些精煉短小的語句中,蘊含着許多人生哲理,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

我之所以讀《三字經》是因爲它讓我變得很快樂,因爲它可以讓我學到更多知識。

我最喜歡讀《三字經》了!你喜歡嗎?喜歡的話和我一起讀吧!

三字經作文 篇5

從我有朦朧的記憶起,就記得媽媽常常給我誦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隨着我漸漸長大,經文中句意我也漸漸理解了,並且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我記得有一段經文是這樣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看到不同的生活環境對小孟子的言行有着不同的影響,爲了使小孟子成爲正人君子,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最後把家搬到學宮傍,小孟子學到禮儀和待人接物的細節,孟母才定居下來。但是小孟子並未體會到母親的苦心,他在外求學時,一天因疲倦逃學回家,正在織布的孟母,舉刀砍斷了布匹,並嚴厲責斥兒子說,讀書就像織布一樣,織絲成寸,積寸成尺,於是成丈匹。半途而廢,最終將一事無成。這就是被歷代傳爲美談的“孟母三遷”和“孟母斷織”的故事。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誨,發奮學習,終於成爲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

其實,我們的媽媽對孩子的愛也像孟母一樣,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且不說上學送放學接,一日三餐噓寒問暖,甚至陪讀陪學,給孩子請家教報輔導班,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滿滿當當、豐富多彩,對孩子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爲了讓孩子成才,幾乎是滿足孩子的所有願望。但我們作爲孩子,似乎沒有像孟子一樣及時領會母親對我們的愛。我就不止一次地讓媽媽感到失望。我能夠體會到媽媽對我的期望和付出,但我在學習上總是出現因爲馬虎而發生的錯誤,而且屢屢發生並且反反覆覆。媽媽每次發現我的錯誤後總是很有耐心地給我講解,我卻是總是很不耐煩地告訴她我本來就會作,只是看錯題了。之後便再次犯同樣的錯誤。久而久之,馬虎似乎成了我的影子,總是與我形影不離,我的學習成績也日漸下降。媽媽雖依然像原來一樣對我關心,但卻多了一些思考,在媽媽的臉上我看出了這些思考,一定是在想辦法讓我更細心一些,更耐心一些,更堅強一些,更自信一些……這些都是我一直無法克服的毛病,媽媽沒有嫌棄我,一直在鼓勵我,教導我,這就是母愛,最無私、最偉大、最純樸,永不停止的愛。我希望自己儘快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讓媽媽爲我感到驕傲。我要繼續努力!加油!

三字經作文 篇6

中華民族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成就的民族,這個民族所創造的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爲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詩詞歌賦是一顆璀璨的明珠。讀過這本被稱作“千古一奇書”的古代文化經典,感觸很深。

《三字經》這一書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深得世人所珍愛,其中我也是它的忠實支持者。

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朽。”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等等,使我明白了爲人父母和嚴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我明白了爸爸媽媽的用心良苦,也明白了爸爸那次對我不好的原因: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爸爸早已坐在那兒,黑着臉。我便已知大難臨頭,準備想溜走。爸爸叫住了我,問:“怎麼,心虛了嗎?“我的臉刷地一下紅了:“什。。。。。。什麼?”“老師向我反映了情況,她說你考得不好,還冒充簽名,是不是有這一回事?”我結結巴巴地回答:“誰。。。。。。誰叫。。。。。。你整天黑着臉,弄得。。。。。我不敢向你說簽名的事。”那晚,我被狠狠地批了一頓,我很恨我的爸爸。

但現在我總算明白爸爸的苦心了,心中後悔萬分。

因此,我們在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一定要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瞭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從小紮下中華文化的根。同學們,讓我們誦讀經典詩文,做個文雅的東華人!

三字經作文 篇7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兩句話出自於《三字經》,我反覆誦讀着這兩句話。媽媽笑着說:“你明白它的意思嗎?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漢代人孔融四歲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兄長。這種尊敬兄長、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聽了媽媽的話,再讀着《三字經》,我感悟越來越深刻,不知不覺書中人的言行舉止已刻在我心中了。

一次,媽媽給我兩個梨,讓我挑一個吃,另一個給奶奶吃。我想都沒想,就把大的那個給奶奶,小的那個留給自己。媽媽笑着撫摸着我的頭說:“我家小雨真懂事兒!”我說:“孔融四歲就能讓梨,我都九歲了,我覺得孔融比我好,我還要向他學習呢!”媽媽聽了,笑得更開心了。

三字經作文 篇8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茶文化、酒文化、服飾文化:啓蒙文化等,數不勝數。今天單說說中國的傳統啓蒙文化《三字經》,這本書。

三字經一句三字,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抑揚頓挫,聲音優美動聽,像一首動聽的歌曲,百聽不厭。三字經是國學廣大少年兒童啓蒙文化的經典教材,是每一個少年兒童必讀之書。三字經裏面的內容很豐富,有歷史、地理、天文、倫理道德,名人幫事、勸人發奮讀書,保家爲國等。多方面的知識。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聽聽先賢的細語,明白做人的道理,分辨社會上的真善美。

現在我雖然已經上三年級了,媽媽教我讀《三字經》至今我還能背下來幾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

這些句子,雖然現在我不能全懂它的意思,但我漸漸長大,隨着我知識的增多,慢慢我會理解的,對我是有益的,我喜歡《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