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三字經作文集合八篇

學識都 人氣:2.3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字經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三字經作文集合八篇

三字經作文 篇1

《三字經》伴我成長許多的書伴着童年美好的時光在我的指尖滑過。《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其中《三字經》就像一顆鑽石在我的腦海中熠熠生輝。

“融四歲,能讓梨”。有一天,爸爸買了一些梨,挑了一個最大的給孔融,孔融卻搖搖頭,另揀了一個最小的。爸爸就好奇的問:“你爲什麼拿最小的呢?”孔融說:“家裏我最小,大的留給哥哥吃吧!”爸爸聽了十分驚喜。

在家裏我是小公主,凡有好東西爸爸媽媽都留給我,我也一直認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讀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知道了小孩子要懂得感恩,不能太貪心,要謙讓。有一次飯後,爸爸讓我洗水果,我隨手到果籃裏拿了幾個蘋果去水池邊洗,洗着洗着,我發現其中有一個又大又紅,散發着迷人的光澤,我越看越喜歡,恨不得拿起它就咬一口。就在這時“融四歲,能讓梨”在我頭腦裏面一閃,我不禁臉紅了。我把洗好的蘋果讓爸爸媽媽先挑,自己留了個最小的。“今天太陽怎麼從西邊出來了?怎麼不拿大的呢?”媽媽笑眯眯地說。我說:“我人小就拿小的,難道我還不如一個四歲的孔融嗎?”爸爸的臉頓時笑得彷彿一朵盛開的桃花。

好書是我們的益友,經典是我們的良師,閱讀則是一種優雅的姿勢。讓經典好書伴我們茁壯成長!

三字經作文 篇2

“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悌於長”,假期爸爸引導我讀了《三字經》,儘管好多內容我不懂或一知半解,但有些語言深深打動了我。

孝敬長輩,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然而我們感謝過父母嗎?大家得眼裏父母之愛,天經地義,沒有什麼需要感謝的。

其實,親愛的同學們,我們錯了。

兩年前,我得了一場大病,父母揹着我東奔西跑,到處求醫,從他們焦急的神態中,從他們悉心的呵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母對我發自內心的愛。一天,爸爸用自行車馱我去醫院,我坐車後發現爸爸騎得很慢.幾個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讓他身心疲憊。我無意中發現了爸爸頭上的一些白髮。啊,爸爸變了,變老了。

變化的事爸爸的頭髮,爸爸的後背,永遠不變的是他大山般的父愛。

睡夢中我看到爸爸慈祥的面容、凍得通紅的雙手,我感動得流淚了。“爸爸,爸爸……”我在心裏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

我能爲他們做些什麼?我常常這樣問自己。現在在家裏我搶着洗碗揀菜,讓他們能多休息一會兒;我經常哼哼小曲,讓家庭充滿歡聲笑語……我盡我所能給父母留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驕傲,

讓我們一起對父母說一聲:“謝謝你們,爸爸媽媽,我愛您們!”

三字經作文 篇3

這段時間,我每天晚上寫完作業後喜歡看《三字經》,還大聲地背出來。媽媽覺得很奇怪,問我怎麼突然喜歡看這本書呢?她說自己也只會背前面的部分,還想跟我一起往下背呢。

其實媽媽不知道,是因爲在學校裏,我經常聽到好多同學都會背《三字經》,而我卻只會開頭那幾句,心裏不服輸。所以這個寒假我想好好學習一下,爭取趕上同學們。

我原本以爲單純地背《三字經》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沒想到纔看了前幾頁,我愛不釋手了。因爲這裏面講的全是古代的小故事,並且都是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琅琅上口。有的句子能從字面上理解含義,有的句子意思很深奧了,好在每一頁都有拼音和註釋,可以讓我輕鬆快樂地學習。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是說黃香九歲時知道在冬天先幫父母把被子暖熱了再讓他們睡覺。我覺得我們都應該向黃香學習,體諒父母的辛苦,有時間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家聽父母的話,孝敬父母。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他媽媽剪斷織好的布來教育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我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不會退縮,要勇敢面對不放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告訴我們,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不能成爲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認真學習,無法明白爲人處世的道理。即使這個人再聰明,如果不用在正當的地方,不刻苦不努力,長大後也會一事無成的。

媽媽說《三字經》這本書蘊含着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從中學習了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識,讀後的確感到受益匪淺。我終於明白了古人爲什麼說讀了《三字經》,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我很喜歡這本書,打算繼續讀下去,不只是死記硬背,而是要好好學習,理解記憶。我要把《三字經》上的知識時刻牢記在心,學會做人、做事和學習的道理,做一個好孩子!

三字經作文 篇4

“螢火蟲,掛燈籠,飛到西,飛到東……”每當螢火蟲飛起的時候,我就想起我在螢火蟲的光下讀書的故事。

那年暑假,我回老家小住。夜晚,我驚喜地發現,在草叢裏有許多螢火蟲打着一盞盞綠色的“小燈籠”,一閃一閃地,好像在玩捉迷藏的遊戲。我突然想起《三字經》中“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的句子來,我何不捉一些螢火蟲,放在瓶子裏,學學古人在螢火蟲的光下讀書呢?

於是,我找二姐幫忙,當螢火蟲飛近了,二姐就拿扇子使勁一撲,它便掉到地上了,我連忙跑過去,把它放到瓶子裏。不一會兒,我們就捉到很多。我回到家裏,把瓶子掛在牆上,拿出爸爸剛給我買的《格列佛遊記》,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在那微弱的光下,我讀得是那樣認真的,那樣投入……

《三字經》伴我成長,讓我在書香中,懂得了如何做人,怎樣學習,給我無窮的、上進的力量。我真心感謝它。

三字經作文 篇5

《三字經》是一本好書,因爲她教會我很多知識,告訴了我很多名人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讓我意識到:浩瀚宇宙,奇幻莫測。星辰鬥轉,風雲突變,山川升降,江河氾濫,花木生息,鳥獸遷徙,無不紛繁多變。人,作爲萬物之靈,只有不斷探索學習,追尋那因果關係,理清那內在緣由,才能遵循事物發展規律,有效地改造世界,才能讓世界更加和諧美好。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又叫我懂得: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君臣,這叫五倫。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愛,弟恭,朋誼,友信,君敬,臣忠,稱爲十義。若能做到,社會就安定,家庭也快樂了。我們中國人歷來重視禮儀規範,講究長幼有序,朋友同事交往,重情義講信用。像“桃園三結義”至今爲人們津津樂道,交口稱頌。同學間,如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有誰樂意常來互往呢?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又使我知道:晉代孫敬和戰國蘇秦,他們沒有老師督促卻能自覺勤學苦練;晉朝車胤與孫康,他們雖然家境貧寒卻從不停止學習;漢代朱買臣及隋朝李密,他們身體儘管很勞累卻依舊發憤苦讀終成有用之材。這一個個歷史人物,怎不令我敬佩?如不好學上進,有何顏面見爹孃?我要學習,要無愧於自己!

諸如此類的“三字經”還有很多很多,當你打開扉頁,我想你也會愛不釋手,被其中描述的人物故事所吸引入迷,被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所感動流淚,被其中綻放的精神花園所留連忘返……不信,就試試!

三字經作文 篇6

我從小就喜歡讀《三字經》。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裏。因爲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觸。

"幼不學老何爲"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不懂九月不恥下問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路都是通過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而得來的。"親師友習禮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親人老師和朋友就必須要敏而好學。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着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不然長大後就不等成大器。

經過讀《三字經》讓我知道了:"夏有禹商有湯。夏傳子家天下。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太祖興國大明。清順治據神京。復漢土民國興。"這些人都是因爲知道了這些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纔去爲國家作出無私奉獻。我們國家每個人都應該這樣:一人立志萬夫莫敵"因爲每個人都把成功的祕訣當作自己的堅定目標。成功是希望與奮鬥的結合那麼我們都會和平相處讀了歷史書考試時要按時記載通過古到今如果親眼所見者都會明白學習的敵人其實都是因爲自己的滿足。

讀了《三字經》後我的感受更深了因爲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說:"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因爲坦白就猶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質我們要擁有良書喲工友益友擁有一顆純潔的人這會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純樸的心靈去體驗別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聽見遠方的呼喚。讓你去了解去親近社會與大自然。

三字經作文 篇7

我對《三字經》這本書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以前比較通俗地把這句話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出名”,可其中也蘊含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有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這本書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真是教會了我不少知識呢!

三字經作文 篇8

先看電視文化普及講座,再讀其整理文本,這倒是一種新的閱讀體驗,應該會有新的體會。(20xx.10.29 晚8∶25)

錢文忠教授的《今天,我們爲什麼還要讀<三字經>》的代序及《致謝》邏輯嚴密,思辨性極強,對《三字經》這一童蒙讀物的歷史延革及現實處境分析透徹,鞭辟入裏。其中,不乏考據的史實和個人精闢觀點,包含的信息量很大。這篇代序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隨筆甚或關於《三字經》考據論文的摘要。如果說作爲論文,可榷<三字經>歷史延革及現實處境考》之名。當然,這只是班門弄斧。嚴肅的講,這與錢教授普及傳統文化的初衷並不相符。言歸正傳,《致謝》中表達情感真摯,措辭謙遜,顯飽學之士風範,令人欽佩。閱讀正文,相信更加精彩,受益更多。(20xx.10.29晚9∶35)

性善論、性惡論爭論至今,因爲各種事例相互矛盾,所以錢教授認爲“人性的問題很複雜”,並舉例來說明。有一個收益,知道了“才高八斗”的成語來自於東晉謝靈運對曹植的稱讚。談到位東晉,有個問題始終不得解,就是自漢至宋的歷史模糊不清。爲此,讀了些參考讀物,漢後三國,所謂魏、蜀、吳,吳即我們現在的居住地。三國後是魏晉南北朝,南北朝是後世史學家的劃分,當時並不以爲然。所謂南北朝分南朝、北朝,南朝是魏、晉、宋、齊、樑、陳。齊樑故里在我們常州孟河,昭明太子對我們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我們作爲常州人的驕傲。齊、樑國都在毗鄰我們的南京,六朝古都,此其謂也。再說北朝,是五胡十六國,其淵源沒有作過研究,“五胡亂華”,不知是否指這一時期,這要請教歷史老師了。其中,魏晉,魯迅先生在他的雜文《魏晉風度及藥及酒及其它》中有論述,看過後,覺得那是亂世,奢靡之風盛行。着寬衣,服藥石,因藥石毒致體熱而着寬衣,不是好的時代。想遠了,再回過來,隋就不說了,漢至宋還有個後唐,就是那個擅詩文的後主李煜,對詩詞的感覺確實太好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後來被北宋給滅了。宋後來衰落,南渡到南京,在我們南京稱王。南京作家葉兆言最近對此有論述。南宋小朝庭偏安臨安,就是現在浙江的一個縣級市,後來也垮了。至於宋,有好有壞,宋朝初年文化繁榮,經濟發達,但後來軍事力量薄弱,以經濟換和平,終至於敗落。在網絡上,網民認爲宋初年是中國最好的時代。我以爲這是當代人們迴避現實的想法,不足齲宋後來給元滅了,後面的歷史,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至此,這段歷史有點明白了,這是這階段讀《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的收益,不可謂不豐。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知者也”。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來理解中國文化傳統,應該是比較恰當的。學習是應該講究方法-論的。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中庸之道,對性善論、性惡論的看法,錢教授的理解確實“是比較穩妥的”。其實,中國傳統文化是最反對走極端的,性善論、性惡論,也許是中國古代樸素哲學對人性的各自定義,在中國古代文化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趨於融合。但近代以來的文化斷層讓極端主義擡頭,其結果已被近現代歷史所證實。“春秋爭弒不顧骨肉”,也許與樸素哲學的極端性有關,好在“孰如季子始終讓國”,這也是我們常州人的驕傲。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淨功能和包容性很強,所以延繼至今,這是很好的一個方面,也是我們現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必要性所在。據我所知,伊斯蘭文化具有一定的極端性,但也延繼至今,其原因需要研究。簡單想來,也許伊斯蘭文化同樣具有包容性,只是在現代,其極端性被誇大了,現代伊斯蘭文化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處境可以看出這一點。這是題外話,我國現在在發展文化軟實力,需要避免這一點,要增強包容性,才能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不至於被國際社會誤解或曲解。倡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是教育的進步,但同時要借鑑歐美西方文化。比如孔孟時代的西方哲人的觀點,可以作些比較。如希臘的、羅馬的等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就會有歷史的、全面的、國際的眼光。

所謂“專”,還有層意思,就是“學會撿起”。學習中往往不能做到連續學習,那就“學會撿起”。也就是學習停止、鬆懈以後,再把學習續上,或者叫“繼續學習”。學會“繼續學習”,就能做到終身學習和持之以恆,這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方法,應該是很有效也是很實用的。

唐伯虎學畫的故事很有意思,沈周的教育方法也頗有傳奇色彩,對於悟性很高的唐伯虎來說,很快就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現實生活中,“頓悟”的孩子極少,也就是立即“開竅”,都是漸進式的,“開竅”有機緣巧合。當然,是在教育累積和自我學習積累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