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日誌>

李嘉誠管理日誌

學識都 人氣:1.75W

做好管理者的首要任務是自我管理,李嘉誠說:在我看來,要成爲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自我管理,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瞭解自己要成爲什麼模樣,建立個人尊嚴。以下是李嘉誠管理日誌的節選,歡迎閱讀。

李嘉誠管理日誌

李嘉誠管理日誌一

七月 自我管理(1)

7月1日

做好管理者的首要任務是自我管理

在我看來,要成爲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自我管理,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瞭解自己要成爲什麼模樣,建立個人尊嚴。

——2005年6月28日,出席汕頭大學主辦的“與大師同行”講座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李嘉誠經營企業很注重管理的藝術,他認爲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夢想,併爲之奮鬥。

李嘉誠的童年是在貧窮飢餓中度過的,但年僅14歲的他卻爲自己立下了一個簡單而又沉重的目標:自己必須掙得足夠一家人存活的費用。就是在這樣樸素理念的指引下,22歲的李嘉誠終於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工廠。以前在給他人做事時,他憑耐忍、任勞任怨就可以了,但現在有了自己的公司,這些品質已經遠遠不夠了,於是他開始注意降低失敗的機率,這爲他以後穩健的經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李嘉誠還認爲,知識必須與意志相結合,靜態管理自我的方法必須伸延到動態管理中,理性的力量加上理智的力量,而如何避免讓聰明的組織幹愚蠢的事纔是問題的核心。

行動指南

只有瞭解自己的個性,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

7月2日

不過分顯示自己

如果你始終注意不過分顯示自己,就不會招惹別人,別人也就無法捕捉你的虛實。

——《李嘉誠經商自白書》

背景分析

腳踏實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不張揚,是李嘉誠從創業開始就擁有的優良品質。李嘉誠一生中無時無刻不在穩定自我,調節自己的情緒,善於集中精力不受他人干擾,也因此,李嘉誠贏得了他周圍的人的深切好感。

嚴於律己、謙虛做人是李嘉誠爲人處世的一貫原則。他不但嚴格要求自己,而且用自己的態度和高尚的品德,薰陶和教育他的兒子和他身邊擔任重要職位的有才之士。

行動指南

如果你要得到仇人,那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如果你想得到的是朋友,那就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7月3日

名譽是第二生命

名譽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時候比第一生命還重要。

——《李嘉誠全傳》

背景分析

李嘉誠向來對自己的行爲非常檢點,比如他對那些女明星、女藝員、港姐亞姐等就敬而遠之,更不會與她們合照。香港某刊物曾重金懸獎稱,如果哪位女明星能和李嘉誠合照,他們可出40萬港元的天價買她的照片。

其實這也實屬無奈,很多曾經成功的商人無不是因行爲不檢點而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李嘉誠視名譽爲生命,在他看來,清譽比榮譽更爲重要。李嘉誠處世非常小心,就算是很細微的問題,他也都會認真對待,以免給對方造成麻煩,或產生什麼想法。不知內情的人都以爲,李嘉誠應該對自己“超人”的稱號早已坦然接受了,但事實並非如此。一位記者在訪問時直稱他是香港商界的超人,李嘉誠馬上避嫌說此話過了,其實我是個普通人而已。

行動指南

要想成爲一個有影響力的商人就要檢點自己的行爲,錢可以少賺點,但名譽卻不能有損。

7月4日

簡樸生活更有趣

作爲一個商人,最重要的是利用財富去造福社會,而不是去填飽自己的私慾。

——《李嘉誠經商智慧全書》

背景分析

人們總是會認爲富豪就一定會過着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富豪都如此,李嘉誠就是一個“反潮流”的人。

李嘉誠管理日誌二

七月 自我管理(2)

李嘉誠從一家小塑膠廠起家,直到登上香港地產業的龍頭老大,成爲香港首富,這期間經過了30多年。至今他仍住在1962年結婚前購置的深水灣獨立洋房裏。李嘉誠有兩艘遊艇,已經使用了很多年,如今看來也算不上豪華。李嘉誠的衣着也一直保持樸素:他常穿不算名牌、款式比較陳舊的黑色西服。李嘉誠自己曾說過:“衣服和鞋子是什麼牌子,我都不怎麼講究。手上戴的手錶,也是普通的,已經用了好多年。”在公司,李嘉誠每天都與職員吃一樣的工作餐,他去巡視工地時,他也總是與工人們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盒飯。

李嘉誠的生活不但離奢侈這個詞很遠,甚至稱得上是非常儉樸,他不抽菸、不喝酒,也極少跳舞,唯一的“高檔”嗜好就只有打高爾夫球而已。

行動指南

成由勤儉敗由奢。勤與儉是積累財富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對於一名企業家而言,任何時候都不應該丟掉勤儉這個好習慣。

7月5日

對命運的理解

不能說一定沒有命運,但假如一件事與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都相背時,那肯定不會成功。

——《李嘉誠經商智慧全書》

背景分析

運氣對成功有一定的影響,但絕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李嘉誠對此早有清醒的認識,他說:“坦白一點說,我在創業初期,幾乎百分之百不靠運氣,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賺錢。你必須對你的工作事業有興趣,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能說一定沒有命運,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都相背時,那肯定不會成功。若我們貿然去做,失敗時便埋怨命運,這是不對的。”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年,李嘉誠以一個窮小子的身份發跡,這整個經歷就是一個典型的青年奮鬥成功的勵志故事

在某種意義上,運氣是隨着成功與日俱增的。正如李嘉誠自己所說,在20歲前,他的成功100%靠的是勤勞;20~30歲,有10%靠的是運氣,但仍有90%靠的是勤勞;而到30歲後,運氣的比例會漸漸提高,到工作60年後,運氣幾乎就要佔到三至四成了。

行動指南

創業要靠實幹、踏實、勤奮,而不是一味地等待運氣。澆灌成功之花的不是別的,正是自己的.汗水。當然,勤勞不僅僅意味着要埋頭苦幹,還要能夠深入其中,不要淺嘗輒止。

7月8日

修己而後才能安人

安人先修己。

——《李嘉誠的大局觀與細節處理》

背景分析

一生遊走於商界的李嘉誠對管理有着獨特的看法。在他看來,管理的宗旨並不是“安人”,而是要賦予企業生生不息的光芒。

李嘉誠的管理理念非常鮮明:一方面,管理者要善待下屬,你對他們好,他們纔會對你好,任何人都能成爲企業的核心,但這需要管理者本人先付出,這也就是修己;另一方面,他十分清楚,好的管理並不是說幾句人文精神的語言就能達到的,而是要力求在商業秩序模糊的地帶建立正確的方針。這就需要管理者能知人善任,量才而用,而不是隻知道一味地充好人。畢竟,企業的核心責任是追求效率及贏利。正是基於這樣的管理理念,李嘉誠特意將感情因素注入企業管理的過程中,李嘉誠這樣做也贏得了全球職業經理人的廣泛尊敬。值得說明的一點就是,李嘉誠這樣做絕不是在追求“安人”的境界,因爲“安人”是中國式管理中最具幻想色彩的東西。

行動指南

李嘉誠管理日誌三

七月 自我管理(3)

管理者的責任是爲了讓企業生生不息,而一味地“安人”,只會拖垮企業。

7月9日

自己手錶的時間撥快8分鐘

(上班時間)主要是暢想未來吧……絕對不會用來考慮今天的事情。實際上工作時間的90%以上是考慮並準備明年或者是5年、10年後的事情。

——2006年10月24日,在香港高爾夫球場前接受《朝鮮日報》記者的專訪

背景分析

李嘉誠的手錶總是比正常時間快8分鐘,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提前做好準備。

14歲時,李嘉誠在香港一家茶樓當跑堂夥計,當時老闆要求夥計們每天必須在清晨5點趕到茶樓。爲了不讓老闆批評,李嘉誠把鬧鐘撥快8分鐘,每天總是第一個趕到茶樓。經過多年的辛苦努力,他終於成爲香港首富,但李嘉誠的表仍然快8分鐘。如今,80歲高齡的李嘉誠仍然保持比別人快8分鐘的習慣,快8分鐘是他勤奮的行動,正因爲勤奮他才比別人得到更多。

李嘉誠每一天的生命不但比別人提前開始,而且休息總比別人晚。每天早晨,他一定是在5點59分之前起牀,隨後聽新聞,打一個半小時的高爾夫。當員工來到公司時,他已經完成了一系列運動。晚上不論多晚,他都要把工作幹完,絕不把工作帶回家。李嘉誠的時間觀念就是這麼強烈,他把表撥快8分鐘其實就是讓“錯誤的時間”告訴他一個正確的信息:抓緊時間,準備迎接下一個挑戰。

機會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李嘉誠就是這樣在比別人快半拍的節奏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界神話。

行動指南

把表撥快8分鐘,是對付人內心“拖拉”毛病的一個有效方法。

7月10日

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別人

大家都是公司的高層人員,公司上下數千雙眼睛都盯着我們看,我們要給員工作出一個好的榜樣

——《億萬身價成功術——通透亞洲首富李嘉誠的經商智慧》

背景分析

李嘉誠的成功祕訣之一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以身作則,給員工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在公司,李嘉誠雖然貴爲董事會主席,但他依然跟普通員工一樣遵守公司的規定。每天,李嘉誠總是第一個到公司,最後一個才離開。

李嘉誠不但時時注意以身作則,還要求公司高層嚴格執行制度。例如,他要求公司高層給員工開會時間不能超過45分鐘,否則馬上終止會議。沒有說完的事情自己找時間給員工說清楚。剛開始,很多管理層都不適應,開會時間往往超過限制,但時間長了,大家都有了明確的認識:雞毛蒜皮的事不必在會議上說,開會是爲了把重要的事情集中在一起解決。

李嘉誠不僅這樣要求管理層,對自己也是一樣。有一次,他和幾名董事在一起開會,或許要說的問題很多,一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李嘉誠發現後,馬上向大家道歉,並宣佈散會。但有幾個董事的問題還沒解決,而且是非常緊急的事情,因此想懇請李嘉誠破一次例。李嘉誠不僅沒有應允,反而語重心長地說:“大家都是公司的高層人員,公司上下數千雙眼睛都盯着我們看,我們要給員工作出一個好的榜樣。”

行動指南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爲管理者就要給下屬樹立一個榜樣,不能對別人是一套,自己執行起來卻是另一套。

7月11日

堅持原則

我認爲自己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不幸的是,許多人混淆了堅持原則和強硬,尤其是當這些原則有時意味着他們的要求會遭到拒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