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日誌>

那一段煙火記憶—火柴的空間日誌

學識都 人氣:2.8W

整理舊物時,母親的箱子底下竟然還留有兩包火柴,打開藍色的包裝紙,一盒盒的火柴散落開來,曾經那麼熟悉的“泊頭火柴”四個字穿過重重煙火再一次映入我的眼簾。忍不住擦着了一根,“哧”地一聲,搖曳的火苗像一朵鮮豔的小花,歡快地開放着,跳躍着,頃刻間點燃了我塵封已久的回憶。

那一段煙火記憶—火柴的空間日誌

兒時的記憶裏,火柴是每個家庭的必備之物,它可是人們一日三餐的保障呢。它能讓柴火竄出紅紅的火苗,讓竈上的炊煙擺動着婀娜的身姿,讓鍋裏的食物冒出股股的香氣。每當母親在竈房劃燃火柴,我們的眼神就隨着那一縷縷炊煙飄得老遠,肚子早就咕咕叫了。最讓母親發愁的是雨季,儲備的柴禾經常被雨淋溼,生火很是艱難。趕上雨天,母親只得用火柴先把廢紙點燃,再用點燃的廢紙引着麥秸等相對易燃的軟柴,由軟柴的火再把秸稈啊木枝啊這些不易燃的硬柴引着,做熟一頓飯着實不易呢。

父親愛吸菸,口袋裏隨時都裝着一盒火柴,因爲勞作的緣故,那火柴盒總是被擠壓得扁扁的,樣子雖難看,倒也不影響使用。勞動間隙,父輩們搓搓手上的泥土和汗漬,將耳後夾着的菸捲拿下來,拈在手裏,嘴裏一邊喊着“借火了,借火了”,腳下卻向着父親圍攏過來。 父親從左邊的口袋裏摸出一顆煙,叼在嘴上,又從右邊口袋裏掏出火柴,擦燃,一隻手擋住風,老哥幾個連忙挨個俯身湊上去接火,那動作極快卻又如此地小心翼翼,生怕火熄了。待把大家的煙都點上,眼看那火苗就要燒到父親的手,而父親總能在火柴燃盡的最後一刻將自己的煙也點上。看他們胳膊挨着胳膊,臉對着臉,那場面極是溫馨。一根火柴拉近了鄉里鄉親的距離,即便什麼也不說,那種親近的身體動作早已超越任何言語,傳遞着更爲溫暖而實在的內容。

我小時候也愛玩弄火柴,常常用火柴擺各種圖案和算式,也熟知關於火柴的各種謎語,比如“滿屋娃娃,圓圓腦瓜,出門一滑,開朵紅花。”“黑蜻蜓,白尾巴,一飛就開花。”不知現在的孩子們還能不能猜出來。男孩子們玩得更出挑,他們拿一根或兩根火柴並排在一起,左手頂在可以擦燃的那面,右手使勁把火柴彈出去,如果是在夜裏,便可以看到火柴劃出的一條美麗的'弧線,煞是好看。但也常常遭到大人們的呵斥,一是浪費火柴,再者怕引起火災。用完的火柴盒也是我們遊戲的玩具,我們會把火柴盒印字的兩個面剪下來,疊在一起,放在地上,用手在旁邊拍,翻過去幾張就贏幾張,圖案不同分值也就不同,我只記得“泊頭火柴”最爲常見,分值也是最低的。大家經常湊在一起交流,看看你攢了多少張,他又蒐集了什麼新圖案,遇見圖案稀有的火柴盒就跟揀着寶貝似的。

隨着科技的發展,用火柴點火做飯的時代早已過去,現在人們點菸用打火機,做飯用電打火,方便得很。火柴在滾滾的時代洪流中逐漸銷聲匿跡,但關於火柴的記憶卻深深地印在我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