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200字作文日記

學識都 人氣:6.58K

更多清明節日記100字、清明節日記,關於清明節的日記,清明節掃墓日記,有關清明節的日記,清明節日記400字等,請關注本站網日記欄目!

清明節掃墓200字作文日記

清明節掃墓200字作文日記

毛毛雨淅淅瀝瀝地落着,輕輕地落在那烈士陵園裏掃墓的人們傘上、身上,也輕輕地落在那潔白的塑像上……

大理石的像座上,那戰士緊握着衝鋒槍,眉宇間透着凝重,目光深深地望着遠方,像是在站崗。整個像身不過2米多高,卻給人頂天立地的感覺。他的身上也沾溼了……

“你們快點呀,慢吞吞的,幹嘛呢?”循着一聲嬌滴滴的呼喚,我望了過去。好大一羣年輕人,正談笑風生地走過來。活躍在那最前面的是一個摩登小姐,裙子長得拖地,頭髮卻短得出奇,耳朵裏塞着“Workman”,身子還不時地和着節奏搖晃着。他們打擾了這肅穆的寧靜。她蹬着高跟鞋,“優雅”地走到塑像前,上下打量了一番,竟“哇……”地大叫了一聲。所有的目光都轉向了她,自然她的同伴也跟了上來。一位男青年焦急地問:“怎麼了?”那小姐笑着說:“這人長得好帥,可惜死了!”然後他們響亮地大笑了一陣。人們搖着頭議論着什麼,我瞪着這幫人,無話可說。她到這兒來是春遊?野炊?或者是“選美”?我不知道。

清明節掃墓200字作文日記

農曆二月二十八,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在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節。從節氣上看,清明節“時在春分後十五日”,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好時光,故農諺中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說法。《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從節日上看,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據說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祭祀掃墓的日子,也是郊遊踏青的日子。隋以前,寒食節重於清明節。但由於兩節相差只有一天,隋以後,兩節逐漸合併,成爲一節。

寒食禁火,始於春秋時期的晉文公與介之推的故事,後延續成習。清明掃墓,始於秦漢,“編爲五禮,永爲常式”,成爲後來節日的主要內容。此外,清明節還有踏青、郊遊、沐浴、插柳、盪鞦韆等習俗。

在中原和江南地區,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節日,很受重視。小時候,我在山東,感受很深。老人們一般不叫清明而稱寒食。寒食的前幾天,就開始做準備。蒸饅頭、買供品、打紙錢,孩子們則圍着大人要扎鞦韆,忙的不亦樂乎。寒食當天,不舉火,全家吃冷食。小孩子則趁機纏着大人要求買些平時難得一見的.餅乾、糕點,解解饞。清明節那天,上墳祭祖,添土培墳,插楊柳枝,擺上供品,跪拜磕頭。結束後,則郊遊踏青,小河裏洗臉,打彈子,盪鞦韆,真是喜樂無極。

從歷史上看,古人對清明節也很重視。詩詞中常有有關寒食清明的吟詠。只是個人所處的環境和心情不同,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也大不一樣。唐朝大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最爲有名,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不僅抓住了清明節時春雨綿綿,乍暖還寒的特點,表達了遊子在外孤獨思家的心緒,還用清新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雨中田園風光的水墨畫圖。有人將該詩的標點略作改動,形成了一幕精彩的話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你看,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話,典型的話劇。

唐朝另一詩人韓翃的《寒食》也很有名:“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本是禁火,皇上卻傳火給宦官,宦官的權勢之大可想而知。這首詩借古諷今,詩味很濃。特別是“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句,將清明時節的春意傳神地表達出來,表現出作者高超的煉字能力。

宋朝的吳惟信在《蘇堤清明即事》一詩中,則反映了清明時節郊遊踏青的樂趣:“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江南三月正是“梨花萬朵白如雪”的季節,青年人結伴出城,踏青尋春,笙笛嗚咽,歌聲嫋嫋,微風拂面,楊柳依依,真是“心曠神怡,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清明是祭祀掃墓的日子。但是,宋人高翥對掃墓卻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他在《清明日對酒》一詩中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娟。日暮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祭祀時悲悲切切,又是供品,又是叩頭,晚上回來,嘻笑如舊,歡宴燈前。澆奠的酒水逝者何曾享受?真是一種鮮明的對比。所以,“死後元知萬事空”,莫不如活着時“今朝有酒今朝醉”,“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是一種歷經滄桑的灑脫,是洞明世事的成熟。“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娟”二句對仗工整,比興貼切,歷來爲後人所傳誦。

魏野也是宋朝人,他的《清明》詩則寫出了寒門學子的清苦。“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翁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古人有分火與人的習俗。一家鑽木取火,分與親朋好友,以求吉祥。詩人無花無酒,自然沒有過節的興趣,從鄰家乞火,點燈讀書,也是一種境界,一種活法,在悽楚中仍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宋史說,魏野“爲詩清苦,有唐人風格,多策警句”,信然矣。

明人王磐也有一首詞《清江引》寫清明,寫的很輕鬆,也很陽光。“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你看,晴空萬里豔陽照,草色遙看近卻無,年青的書生信馬由繮,折柳而行,女子笑臉盈盈,輕盪鞦韆,是春醉倒,還是人醉倒?抑或是鶯花醉倒?好一幅清明遊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