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畢業,你就是人才嗎?

學識都 人氣:6.68K
名校畢業,你就是人才嗎?
    前些年,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職場失意,被迫賣肉的事件見諸媒體之後,引起社會一片譁然,昔日天之驕子,怎麼“淪落得這般田地”?然而,痛惜者層出不窮。同是北大學子,武小峯工作不就,叫賣糖葫蘆;今天,又看到清華高材生戚柯屢屢失意,權作搬運工。

    曾幾何,北大清華,庭院深深,堪比封建社會翰林院,一人得進,全村、全縣,甚至全城皆慶,是何等的榮耀。這榮耀的背後是什麼,是畢業後的“榮華富貴”。但是,今天黃粱美夢破滅了,畢業後卻從事着“草民”都看不起的職業。巨大的落差,嚴重摧殘了當事人的心智,陸步軒屈辱地活着,戚柯嚴重地抑鬱。看過這些新聞,很多人在懷着不同的心理感嘆之後,可能會疑惑地問,當今社會真的不重視人才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今日的中國,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我們更需要人才,也比以前任何時候更加重視人才。關鍵問題是,名校畢業,就是人才了嗎?

    真正的優秀人才,需要具備四項基本的素質,即自我認知的能力、戰略預測能力、處理現實問題能力、變革決斷能力。通過自我認知,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具備的知識技能、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自己所處的環境狀況,這樣才能給自己清晰的定位,才知道自己該如何有所爲有所不爲,這樣就能很準確地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從而人生會具有更多的主動性;通過戰略預測,可以明確地認識到未來的環境是否有利於自己、自己又該如何儘快地去適應將來變化的環境,從而提前做好知識和技能的儲備,或者其它方面的投入,這樣當自己所處的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纔會從容不迫地進行人生選擇,而不是痛苦的人生抉擇;另外,優秀人才還必須具備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再偉大的藍圖,也必須一磚一瓦地去雕砌才能成爲華美廣廈。也只有處理一些瑣碎或者複雜問題,才能把自己的理想變爲現實,如果不能或者不敢分階段地處理現實問題,理想永遠達不到,你只能在自卑與自負之間徘徊,哀嘆生不逢時;最後,優秀人才不能沒有變革決斷能力。因爲人不但有惰性,而且有貪慾,在某個環境中工作、生活一段時間之後,你必然或多或少地有所得。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你已經不捨得這些得到的`東西了,你可能會像溫水中的青蛙,貪戀於溫暖之中,卻不知危險在靠近。優秀人才,大都是當機立斷,敢舍敢棄,最終才成功的。

    基於傳統文化教育的社會心理習慣,中國依然沿襲知識傳遞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大學的課堂,還是電視上鋪天蓋地的知識幸運競答,無不是知識的堆砌和虛榮。這些年倒還好些,前幾年,一些老教授的講義,十幾年都沒變過,年復一年,就是這些理論知識的播放。考試的時候,知識點也全在書上,用心地背和演算,只要不出差錯,絕對就能高分。至於窗外事,決不是聖賢們的弟子所要關心的。然而當走出學校的大門時,除非進入了另外一所大學播放知識,學校裏面所學的好像沒有太多關係,學宮廷菜餚的可能要去上山砍材了。如果學校裏更多地靠智商,社會工作中就更多地靠情商了。因爲學習中人可以成爲個體,求得個體的突破,然而工作中你的工作業績與你的同事、上級、下級和其它社會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僅靠個人能力,累死你,你也很難取得你想要的成功。特別是像中國人情味濃的社會裏。然而如何面對複雜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這就需要素質。什麼是素質,愛因斯坦說,把你在學校裏所學的書本知識全部忘掉之後,你腦子裏還能記得的東西。進一步講,就是你所接受教育(包括課堂教育和社會演習教育)之後,你所養成的思維、行爲習慣和技能就是素質。

    知識僅僅告訴你事實的原理,並且可能是單個事實的原理,如果你的知識不全面,你可能不知道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這種聯繫與現實環境結合在一起,錯綜複雜,形成知識的核心要素,是運用知識成敗的關鍵所在。同樣的兵書,趙奢就可戰無不勝,他兒子趙括卻只能紙上談兵,這就是缺乏基於知識內在聯繫的靈活運用能力。這個也可以理解爲素質。具有較好地素質,是優秀職場人士的重要基礎,但如果要成功,還必須具有較高的職業能力,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綜合素質。陸步軒、武小峯、戚柯,他們能夠讀上北大清華,確實是有其優秀的一面,甚至這種潛質可能非常的無限,但是一他們沒有找準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二無人幫助他們去挖掘他們的潛質。相反,大部分的社會精英往往不是讀書讀得最好的,但是卻是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的人。典型的例子比如微軟的比爾。蓋茨,甲骨文的埃裏森。他們都不是把書讀到了博士、博士後什麼的,而是較早地從事自己所喜歡的事業中去了,事實證明他們選擇對了。陸步軒、武小峯、戚柯缺乏的就是這些適應社會、改變自己、找準職業發展目標的職業能力。

    學校的教育環境不可能瞬間變化,社會就業狀況短時間內也不能得到改變。但在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的今天,政府正在從全面管制中撤出,人們在希望得到更多自由的同時,更必須要增強生活的積極主動性。知識經濟時代,我們不能再簡單地以學校的招牌和文憑的數量來作爲衡量人才的標準。個人更應該有着強烈的知識危機感,社會的大草原上,不管你曾經是老虎還是兔子,能最終生存下去纔會得到大自然的眷顧。
 
TAGS:人才 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