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學識都 人氣:1.5W

語文教師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

爲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4月29日由杜局親自帶隊組織全縣三至六年級語文老師參加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培訓會,上午由實驗的兩位年輕教師作了示範課並由省教育研究院的崔雲宏老師親自點評,既對我縣的教育改革成績做了肯定又指出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崔老師還作了示範引領課。在授課中他的教育目標非常清晰,他關注的是學生需要什麼。

語文教師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下午崔雲宏老師以《對教育教學的思考與建議》爲題作了專題講座,通過培訓使我深有感悟:教育是需要有創造力的,教育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心靈與心靈的溝通。2新時代的課堂教師要學會做減法,給學生的越少學生因此而得到的會越多。3教育的價值在於能把重要的東西交給學生。4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要讓學生學會思考要讓學生有聽、說、讀、寫、想的能力。通過學習使我更加明白了高中低段語文教學的具體要求。最後崔老師還給了我們幾點建議;教學方式再巧妙點,教學步子再踏實點,教材的理解把握再深刻點。

這次精彩的講座使我真可謂受益匪淺,通過學習我不僅增強了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感,更深的領悟了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理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今後我要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與全體教師共同尋求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路,努力成爲學校課改的踐行者。

語文教師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

八月三日,我在沂南雙語實驗學校參加了沂南縣小學語文骨幹教師暑期培訓。我感覺受益匪淺,對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的略讀課文的教學,基本上是這樣上的:

一是走馬觀花,過於略。既然是略我就略的個徹底,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說說課文內容就算完了。

二是面面俱到,過分詳細。只要是教科書上有的我就得讓學生明白個透,從內容到思想,從寫作方法到句式分析,無一不講,總是怕學生讀不通、弄不懂,所以往往把一課時的教學時間變成兩課時、

三課時。不但拖延了教學進度,而且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得不到培養。有時有把精力過多放在對文本的研讀上,而忽略了向文本之外的拓展延伸,所以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量得不到提升。通過這次學習,使我認識到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對略讀課文有一個正確的解讀。

略讀課文,並不是可以忽略的,首先要準確把握略讀課文在整個單元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單元主題,找準閱讀的重點、難點以及寫作特點。所以第二點就需要教師仔細鑽研教材,不要以爲略讀課文就可以粗略的備,粗教卻要精備,只有教師找準了切入點,找準了需要精的“點”,才能引導學生粗中有細,略中有精的感悟文本。

第三由於略讀課文需要向外拓展延伸的內容有很多,所以這就需要教師課下精心蒐集整理與文本有關的書籍、文章、資料,爲學生搭起一座走向課外閱讀的橋樑。

而略讀課文又是不能等同於精讀課文的,要把握略讀課文解讀的“度”,要讓學生在粗讀瀏覽中找準重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迅速捕捉與全文關係密切的信息——字、句、段。但又不能像精讀課文那樣逐字逐句剖析,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讓學生應用學過的方法來解讀文本,重要的不是文章的內容,而是要引導學生從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入手,更多關注語言特色、寫作技巧等,從而着力豐富語文素養。

葉聖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纔是應用。”如果說,精讀課文在教學時,必須“細嚼慢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話;那麼,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教師要更加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學習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

相對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較爲淺顯些,這樣正好爲學生提供了閱讀的階梯,爲他們創設了更好的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略讀課文不一定都是粗糙的,不精緻的,古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略讀課文也有其精巧之處,特別是新人教版的略讀課文都文質兼美,需要作爲教師的我們仔細研究,從而改進我們的略讀課文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語文教師教學培訓心得體會3

聽了劉潔老師關於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策略的報告後,使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學習,我對語文知識的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我以後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我知道新課程標準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對老師的自身發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針對拼音教學這一方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漢語拼音教學是低年級教師靈活恰當地運用教學手段,使學生活潑主動地獲取知識、求得發展的多邊活動。要想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效果與效率,取得教學的整體優化,就必須遵循漢語拼音教學規律。

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樂趣

在教學單個拼音字母時,由於大部分學生的認識有限,課堂上往往呈現一片嘈雜聲,正確的發音,非正確的發音,充斥耳旁。此時,我們一個問題(是怎樣發出這個音的?)拋下去,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師這兒來。他們會用心地聽老師的發音,仔細地觀察老師口型的變化。然後自己去嘗試發音,去體會發音過程,探索發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上找到新的未知點,從而產生了興趣和學習的慾望。

例如,我們在教學aoeiu時,嘗試着讓學生自己看圖編兒歌體驗發音的方法。當然,學生看圖編兒歌之前,教師要做個示範,講清一些編寫要領,讓學生在本來感覺到沒什麼可學時,接受新的挑戰。在教單韻母a時,我先編兒歌:小紅練唱,嘴巴張大aaa,然後讓學生自己學習編兒歌。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體驗發音,編出了兒歌:

公雞打鳴,嘴巴圓圓ooo。

白鵝照鏡,嘴巴扁扁eee。

媽媽晾衣,上下對齊iii。

烏鴉銜食,嘴巴小小uuu。

二、讓學生把現有的經驗和新的事物聯繫起來

在教學拼音部件的字形時,我除了讓學生聯繫課文中的情境圖找出與拼音部件相似之處外,還讓學生回憶一下在家裏、在幼兒園裏、在街上、在公園裏等生活中與拼音部件相似的事物。他們有的說“i”像高爾夫球杆,有的說“y”像媽媽晾衣的撐杆,還有的說“m”像麥當勞的標記,“n”像柯達彩色膠捲的標記……當單調的拼音字母與兒童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結合起來時,學生已牢牢記住了拼音部件的樣子。同樣,在教學拼音第二課整體認讀音節時,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用音節組詞,學生組出了阿姨、鱷魚、五一等詞,他們在學習拼音第二課時,一下子就學會了7個音節詞,他們的成就感會是多麼的強烈。

三、充分利用情境圖豐富學生語言和內心感受

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情境圖訓練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豐富學生的語言並把它有機地與學習漢語拼音聯繫起來。學生在看圖學拼音說話中,由一個詞發展到一個短語,由一個短語發展到一個長句,由一個長句發展到一個句羣。如我在教學gkh時,在學完字母和規定的音節後,出示了以下幾個詞和短語:“鴿子”“咕”、“哥哥和我”、“椅子”、“喝”、“壺”。任意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看圖猜一猜,連線並說明爲什麼這樣連。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教室裏安靜了好一會兒,學生們茫然地望着我。很明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做。這時,老師做了個示範,把“鴿子”——“咕”連在一起,說:鴿子咕咕叫。霎時,孩子的眼睛一亮,小手紛紛舉起。一個孩子走上臺,把“哥哥和我”——“椅子”——“喝”連在一起說:“哥哥和我坐在椅子上喝水。”又一個孩子上臺,把“渴”和“湖”連在一起,說:“小蝌蚪快活地在湖裏游來游去。”這種學習活動給學生們帶來的刺激頗大,使他們感到學習是一種有趣的活動。

四、找出合作點,初建合作意識

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拼音教學中能不能進行合作式教學?我們邊教邊進行探索。通過實踐,我們漸漸明白,拼音教學同樣可以進行合作式學習。

通過教學實踐活動,我體會到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的精神,給了我們教師教學創造的空間,給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在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這個載體中,教師、教材、學生是一個有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整體。

語文教師教學培訓心得體會4

一、略讀課文教學不等於略讀

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略讀課文從內容到形式都較爲淺顯,這樣正好爲學生提供了閱讀的階梯,爲他們創設了更好的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正如葉聖陶先生指出的那樣:“略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並不等於說不需要教師的指導。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教師幫着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略讀是國文課程標準裏面規定的正項工作,哪有不需要教師指導之理?”“學生能夠理解和領會的'東西,教師完全可以不講。學生了解不透、領會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師給以指點和引導。”也就是說,當學生的思維處於“憤悱”的求知狀態時,教師要做到“要言不煩,啓發幾句”,使學生茅塞頓開;對於那些攻不破的“堡壘”的內容,教師還必須進行“纖屑不遺,發揮淨盡”,特別是在難點的地方,教師若能善於點撥,那化解的過程將會是略讀課堂最亮麗的環節。

二、自主閱讀不等於自學

略讀課文教學課上,學生應該有更多的自主閱讀探究的時機,把在精讀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該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當略讀成爲一項教學活動的時候,作爲教師勢必應該發揮其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深入、有效地開展有層次的閱讀。學生有自主實踐的空間,教師需要恰到好處的引導。

三、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不等於學生的學習目標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先讓學生讀讀課文前面的閱讀鏈接,然後把問題明確化,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去讀課文,只要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我們這篇課文也就學完了。通過這次學習我們才真正的認識到:這是把學生的學習目標等同於教師的教學目標了!那樣必然是膚淺的!這是我通過這次學習對略讀課文比較粗線的理解,當然對於其它課型的收穫也很多,只是需要時間慢慢進行消化理解。相信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地向課題組學習、交流,讓這些課型越來越深入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之中。

語文教師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

通過教體局組織的這次培訓以及對李文文老師對閱讀教學策略的解讀,讓我對低年級閱讀教學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揮着奠基作用,直接關係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閱讀的過程應該是感受快樂的過程,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於自由自在的玩耍、遊戲狀態,突然進入嚴肅、規矩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習以及本人低年級教學實踐,將幾點體會小結如下:

一、在情境中進行閱讀的指導。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爲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入境,入情,

二、讀演結合,提高說、寫能力。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

三、繼續引入多種評價方式

在朗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應適當加點激勵。

四、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教師應將語文課程根植於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的只是一個範例,一堂課應該成爲學生學習的又一個起點。教師要讓學生帶着喜悅與滿足離開課堂,懷着激情與好奇投入更爲廣闊的空間。這樣,教師纔是真正實現了從一個“灌輸者”到一個“點火者”的角色蛻變:學生,纔有可能從一個“接受者”轉變爲一個“發現者”。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情境中閱讀,把聽、說、讀、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就會相得益彰,再給以多種評價方式,一定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爲他們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受益一生。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氛圍,這是實施有效對話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爲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淪落爲對話的“聽衆”。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現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對話的熱情,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促進他們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