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校本培訓心得體會集錦7篇

學識都 人氣:2.12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校本培訓心得體會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校本培訓心得體會集錦7篇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教學是教師最本職的工作,校本培訓的根本着力點就是提高受培訓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教育教學業務能力,爲提高學校教育工作質量奠定基礎。本年度,學校從師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訓練、現代信息技術學習、新課程理念、教育的藝術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等諸多方面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培訓,現將我的參訓體會小結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訓中,對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和能力等關係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給予了全方位關注,如教師的敬業精神、負責任的態度和成長目標等等。普通教師與專家的比較表明,教師的知識不僅有量與質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結構問題——教師所需要的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經驗性知識和背景性知識,都是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整合,而專家致力於某方面的研究,見多識廣,經驗豐富,可以給教師提供迅速有效的幫助。

通常某一類專門的教師培訓對教師進行培訓時,把教師當成了學生,從基本的教育理論到各科的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系統的培訓,也就是全面的培訓,這樣的培訓有它的優點,但針對性不夠,因爲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而校本培訓就揚長避短,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教師長期在學校任教,教師之間、校長與普通教師之間,每人的長處、短處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輕教師課堂經驗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課的進度、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能很好地調動等,校長、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就可針對這些常規問題對青年教師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這些指導可以在課堂中、也可以在課堂外、辦公室裏。所以,這樣的培訓模式針對性強,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在信息化時代,只有堅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不致於落伍,教師尤其應該如此。校本培訓與時俱進,從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導教師學會學習,提高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對教師們順利實現“三年發展規劃”大有裨益。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2

通過一天的學習,讓我對學生觀又有了更新一層次的認識。新時期的教育,不僅是被動的學,而是要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題,老師只是引領者。這就讓我們教師絕對權威的地位發生了改變,不是簡單的服從,而是一種信服。

教師成爲引領者之後,我們的方法就要改變。過去學生可以怕我們而服從,從而達到逼迫學的過程。而現在,學生信服,我們的教育才會有效,因此,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維護學生尊嚴,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是培養良好師生關係的前提。

在章老師的講座中,我對照出自己幾點不足,其中,有兩點記憶猶新:

一、不輕易在班級內表揚某一個孩子

過去,我很注重,不在班級內批評孩子,對錶揚卻不在意,認爲可以起到榜樣的作用。其實不然,有時沒有選擇好表揚的對象,反而會讓被表揚的學生不好意思,甚至於被孤立。

二、不拿兩個孩子作比較

我曾有過失敗的案例:這兩年教學下來,經常會碰到教了姐姐,又接上了弟弟的現象,當弟弟成績不是很好,學習習慣較差時,我會不自覺的就提起了他優秀的姐姐,讓他多學習。一下子讓學生有了逆反的心理,也有了壓力,開始躲避我,成績也是起起伏伏。

章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我,當我們不如人時,心理都會產生自卑心,部分的人就會學着隱藏、逃避,甚至於自暴自棄。從這些點滴中,讓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種,但都無定法,因人而異,因時而論。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校本教研作爲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是“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爲了學校”的教研,對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可是什麼校本教研?要如何開展教研工作?作爲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長期以來卻一直對校本教研的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着很多困惑。

長期以來,很多老師以爲校本教研無非就是聽課、評課,或者是由學校制訂好課題,教師在進行課題實驗……有時候,會抱怨校本教研的繁多,感覺筋疲力盡,無從下手。最後,校本教研活動就變成一種任務,爲了完成任務,爲了應付學校及上級的檢查,校本教研沒有真正達到校本教研的目的,最後難免影響了校本教研的質量和水平。

4月18日,XX市進修學校姚永寧副校長爲我們進行專題講座,題目爲《加強改進日常教研 建設校本教研制度》。這次講座猶如一場及時雨,姚副校長爲我們精心地解答了這些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們對校本教研的困惑,聽完講座後,感覺受益非淺。姚副校長告訴我們,校本教研就是教師爲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在自己的教室裏發現了某個教學問題,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以追蹤或汲取他人的經驗解決問題。也有人把這稱之爲“爲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由此可見,校本教研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師的素質。那麼,如何讓校本教研活動做到實用、有效,而且不會造成教師平常的教學負擔呢?原來,校本教研的真諦就是以教師爲主體、以教育教學問題爲出發點、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爲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進行自我反思。葉瀾教授也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爲名師。” 由此看來,教師專業的成長要把反思和校本教研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我們要經常反思,如果遇到無法解決或有意義的教學問題,就可以在教研研討會上與其他教師進行教學切磋、協調與合作,通過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信息,在碰撞中產生火花。產生火花就是校本教研的一個突破口,完全有可能是校本教研一個好的課題研究。然後,按照“問題——課題——研究——解決問題——實踐”的教研流程,想方設法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並且不斷地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這樣的校本教研就能收到“教研相長”的效果。

另外,姚副校長也提出了校本教研已經不是侷限於面對面地進行教研交流了,渠道出現了有各式各樣:個人博客、qq羣、視頻會議等等現代化的網絡交流工具正日益成爲我們校本教研的一個載體。如果我們能結合這些方式,校本教研就更有助於把我們從研究的“配角”或“執行者”的地位解放出來,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在課堂中淋漓盡致地發揮。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校本培訓最大的特點是學習與工作有機統一,以工作中的問題解決來激發學習動機,透過工作潛力的變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體現學習的價值,20xx年12月2日—4日,我校在六枝特區教育局的組織下在六枝影劇院進行校本教研專題培訓。現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貴陽市南明區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校長楊詠梅老師的.《“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的講座很精彩,他讓我們認識到日常教學中以學生爲中心的重要性。只有讓學生喜歡老師了,他才喜歡學習你教的科目,才能在課堂上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和“做”,儘管你自己認爲已經講得很清楚,但是學生挺費力的做還是出錯,並且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昏昏欲睡,而此刻的教學講究互動,講究以學生爲中心,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衆,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上的資料。楊詠梅老師的教學方法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在我們的教學中要推行、實踐。

首先,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應着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爲學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學習的時空,確保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用心、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爲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的開展與整合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蹲下來”跟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距離,使教師成了學生可親、可信、可依的學習夥伴。整個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真心交流,彼此溝通,分享快樂,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如:在教學中採用與學生聊天、遊戲、講故事、猜謎等活動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教學氛圍,以放鬆學生繃緊的神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關愛學生,做學生的益友,有利於教學的開展。課堂上關愛學生是師生互動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留意翼翼的保護學生的心靈。”愛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紐帶和橋樑,教師只有把情感中的精華部分給了學生,學生纔會對教師有親切感、信任感。以真誠的微笑和滿腔的熱情打動學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吸引學生,才能使學生愉快地、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課後要能和學生一塊玩耍,與學生近距離的接觸,讓學生感覺你此刻就是他的一位好朋友,好夥伴。在平時班級管理中要多說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少說他們的缺點和短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好的一方面,老師要利用他們好的一面去激發他們進步,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在關注他們,關心他們,而不是拿他們的缺點在訓斥他們,讓更多的孩子有一個健康用心向上的心態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再次,教學策略的運用要關注個體差異,倡導主動參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尋求自我發展,讓全班每個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從情感上、行動上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人人活動,人人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獨特和創新之處,消除教學緊張、畏難的心理,用親切的語氣,和悅面容,鼓勵的話語,激勵性的評價號召學生用心參與課堂。

透過本次校本培訓學習,我認識到關注學生個體,要以學生爲中心,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潛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是我在今後教學中着重解決的問題。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5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每位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如果我們教法得當,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將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營造氛圍;創新模式;學法指導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 識本身的內部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動力,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認爲,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慾,推動他們積極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的目標奮進。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證。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必要的,爲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營造民主寬鬆的課堂氛圍

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能使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慾望,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爲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1.教師要把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傳遞給學生,用富有情感、生動、風趣、幽默的語言進行教學。

2.儘可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俗話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適時對學生的成績予以肯定,讓學生有成就感。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6

一如往昔,漸進九月的校園美麗依舊。工作的第四個年頭,漠然的向我走來,一些熟悉的面孔離開了,一些陌生的臉龐又充斥了進來。“改革”真的發生在了自己身邊、自己的周圍,像旋風一樣把我吹來吹去,真的迷失了方向。幸好,倪校長給我們所有人進行講解和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的經驗和方向。聽了這次爲期兩天的校本培訓,深有感觸。

“皮格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埋藏在記憶深處再一次被喚醒,三種課堂的教學狀態、教師的五項修煉、教師的幸福指數及對工作的認識和理解。感慨倪校長知識的淵博的同時,也對精湛的知識理解和抑揚頓挫的發言深深震撼。《好教育好人生》的校本培訓給了我深深地觸動。

(一)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與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與制裁來實現。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於無言的感動之中。讓年輕一代在人性的光輝裏,擁有一個關懷的人生,這應是良好教育努力達成的一個目的。對學生要微笑,有愛心,真正的關心到每個學生,關注到每個學生的成長是教師最幸福的事。

(二)“交流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教師課堂的表現是很好的“有效教學”,對教師來說,意味着精神享受,意味着尊嚴的獲得與提升,意味着生命價值的實現。而對學生來說,意味着智力的愉悅、情感的陶冶、心靈的淨化和道德的昇華。

(三)幸福與教育的關係。幸福是一種能力:認識幸福的能力,感受幸福的能力,創造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的核心,應當是把教育當做一件幸福的事情來做,“幸福的教,幸福的學”讓教師享受教育的幸福,讓學生體驗幸福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在快樂中獲得成功和幸福。感悟幸福,理解幸福,珍惜幸福,從而使學生的人生充滿幸福,成就一個幸福個人。教學相長。教師是學生幸福的源泉。助人爲樂,成人之美,教人有幸,育人是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成就學生,幸福自己,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永遠就象一首歌裏唱得那樣:“你是快樂的,我就是幸福的”。

(四)課程改革,對工作的認識和理解。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是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課程改革是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就是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依賴性、統一性、虛擬性、認同性”向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轉變過程。學校的教育教學及一切課外活動,都要把目標鎖定在能夠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之上,有利於學生在學校獲得今後走向社會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學會辦事的能力,獨立生存的能力。以保證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在未來社會生存與發展。因此,有人乾脆把這句話說成:一切爲了一切學生的一切。

兩天的學習,頗受洗禮。新的起點需要新的奮鬥,新的奮鬥需要旗幟作爲引導,這次培訓是一面很好的旗幟,在思想、行動和實踐工作上給了我們切實的指導和鼓勵。一切工作都需要實踐來,成功=明確的目標+正確的方法+持之以恆的行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本次培訓精神作爲指導努力實現自身價值。要成爲一名合格優秀的教師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跋涉,且走且學習,爭取做優秀的教師。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我們進行了校本培訓,培訓的內容爲閱讀培訓,經過一天的培訓,現將體會和感悟與大家交流一下。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工作者不應只滿足於“一桶水”,而要成長爲“長流水”。不論是領導幹部、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需要讀書,讓讀書成爲一種生活習慣。

讀書不僅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和品質,還能增長一個人的教育智慧,更能改變學校、教師、學生。

做一件事情,最難的就是要堅守,讀書活動的開展更是這樣,最重要的是形成讀書的習慣,產生讀書的興趣,營造學校讀書的氛圍和風氣。在閱讀的內容上應該廣泛涉獵,在閱讀的形式上要把讀與寫緊密地結合起來,要讀有所悟,讀有所感,讀有所寫,真正實現閱讀成果的轉化。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在青春校園中與一個個靈動的生命相遇,並進行心靈的對話。閱讀使我們學會反思與精進,是內心更加強大、心胸更加開闊、追求更加崇高。學校要成爲師生心靈相互靠近、彼此溫暖、幸福溝通的精神家園。學校教育就是在漫長人生路上教師與學生的一次心靈之約。

一旦讀書成爲我們的讀書方式,我們便不會孤獨。在閱讀中追尋生命的意義,回答自我的提問,內心會變得安靜而豐富。通過閱讀,我們將一個個美好的星空呈現在學校的課堂,呈現給學生。我們將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透過閱讀昇華爲豐滿與深刻、博學與智慧。

我慶幸,我喜歡讀書。我讀書,我快樂,我就要努力讓我的學生們快樂,從中享受書香浸潤生命的快樂。

優秀教師黃瑞萍說:“沒有真正的閱讀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把閱讀帶給孩子,就是把詩意、溫暖和幸福帶給孩子,讓孩子擁有人生最大的財富。

我深深意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自己更要重視閱讀和熱愛閱讀,自然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潛移默化中引領着學生通過閱讀共同進步。閱讀讓我領略學者們凝練的文字和獨到的見解,也改變了我的生活觀和教育觀。

沒有真正的閱讀就沒有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