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三篇

學識都 人氣:2.58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三篇

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1

XX年8月10日, 我參加了江西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組織的爲期一週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在這短暫的幾天培訓中,使我終身受益,老師的精彩講解,學員間的集體討論,使我對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將促使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以下是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在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創建與管理博客、教育技術、網絡教育資源的檢索與管理、數字音頻編輯技術、用Flash製作動畫、多媒體教學演示文稿的製作、學生信息管理技術、多媒體教室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設計、多媒體網絡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及教學評價各專題的學習,這些教學活動實現了教師教學資源在網上的共享,加強了老師們的教學交流,提高的教學效率,更有利於老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同時,也爲學員們提供了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

本次的培訓也使我區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兩個概念。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爲基礎,但卻並不同於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託,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能夠擴展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爲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爲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在我們的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還將繼續擴大其影響。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教育技術的改革,在教育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計算機、多媒體等元素已經在現代教育中凸顯優勢,同時對站在教育戰線的教師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的“信息化”,並不是說教學中用上了電腦網絡,老師就信息化了。我們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很多還只是停留在“複製”+“粘貼”的低認知水平,簡單技術操作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還滯後於其在其它領域中的應用;甚至還有人認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只能發揮輔助的作用,造成其在教學中可有可無的尷尬境界。我想這和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師的認識水平不無關係。

經過培訓,學員們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後思想,相信大部分教師在今後都會積極採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相信這些會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很好的保證。我們應該繼續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爲培養新世紀的人才做出貢獻。

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2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中級培訓學習。從接到通知那天到乘車去濟南進入學習,感受最深的是該學的東東真多!在兩個多月的培訓日子裏,無論是集中培訓還是在線研討,生活是那樣充實,每天除了教學工作任務以外,有時間便上線開始學習,從課程簡介到課程學習到案例學習,聆聽專家的講座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真的像所有學員那樣的感受---快樂着,疲勞着,收穫着。

這次培訓中收穫最大的一點——教育觀念的更新。以往日常教學中我的課堂教學經常採用授導型學習的方式,大多是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講解與演示爲主,引導學生通過操練及練習、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問題化學習等方法獲得對現成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這種方式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是被動的接受、理解,所創設的問題,學生大都可以直接在課本中找到答案,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較差,創性能力低。通過本次學習,我認識了研究性學習。作爲一種教學方法,它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這種教學環境下的學生綜合素質強,創性能力也強。

其次學會了學習了思維導圖軟件freemind和主題資源網站的建設。關於思維導圖幾年前曾接觸過一些這方面的介紹,只是當時介紹的是在紙上畫的方法,因爲嫌麻煩而只是在整理資料時簡單用過幾次,這次通過學習思維導圖軟件的使用,感覺更方便,更省時省力。對主題資源的類型和組織方式以及各類資源的教學功能都有了較清晰的認識,並且能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選取、收集合適的資源並設計個性化資源。真正做了一個主題資源網站,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幾個網頁。

專家的講座、精彩的案例以及新的教學理念處處吸引着我們自覺地進行學習。通過對幾個模塊的學習以及第八模塊歸納自己學習成果,完善學習歷程回顧表、電子作品自查表以及電子學習檔案袋,發現大部分都按要求做了,也有部分需要再進一步補充完善。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要積極把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到教學實際中,不斷充實自己,在反思與總結中不斷提高自己。

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3

1月16日—xx年度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知識更新培訓工作的通知》要求,及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關於“黑龍江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知識更新培訓xx年度開班前的有關要求”的規定,我作爲小學教師在4月25日——5月25日期間參加了這次繼續教育知識更新培訓班的學習。在學習前我對這次培訓學習懷有一定的成見,認爲只是走過場,不會有什麼意義,但通過近一個月的滴水穿石習我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使我對新形勢下的小學辦學有了新的認識,轉變了過去的老觀念,對基礎教育的創新及教學改革也有了新認識、新思路,可謂收穫很大。現將我前階段的主要學習內容、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學習內容概要

通過下載培訓教材和教師視頻講座等形式完成了24學時公需科目及48學時專業科目的學習。

(一)公需科目學習概要

創新能力建設——專業技術人員創新案例

主要內容有:創新及創新能力概述;創新能力案例分析理念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團隊創新;創新學習。

(二)專業科目學習概要

xx年專業科目:基礎教育改革新思路。主要講授:基礎教育的內涵;基礎教育改革的前提假設;基礎教育改革的特徵;建國以來基礎教育改革經歷的不同階段;國際社會教育發展戰略以及基礎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新理念與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走向。基礎教育學校文化建設新視野。主要講授: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歷程;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目標意涵;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未來走向。

基礎教育評價新態勢。主要講授:我國基礎教育評價改革的'舉措與成就、我國基礎教育評價的問題及其成因、國外基礎教育評價新態勢、我國基礎教育評價新走向。

學生心理髮展新視角。主要講授:學生自我發展特點、反抗心理與行爲、自我妨礙行爲、學生品德心理髮展。

基礎教育教師政策的新走向。主要講授:基礎教育學校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麪臨的挑戰;基礎教育學校文化建設的意義;國外中小學校文化建設的先進經驗及啓示;基礎教育學校文化建設的策略。

中小學教師專業倫理新問題。主要講授:中小學教師專業倫理的內涵、標準、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師專業倫理的對策;教師專業倫理的新知識、新規範等。

xx年專業科目:關注教師發展——基礎教育教師評價新趨向。主要講授:我國基礎教育教師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新課程下基礎教育教師評價新趨向、國外基礎教育教師評價新趨勢、基礎教育教師評價新策略。

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主要講授:如何理解學生心理髮展、中小學生主要發展任務、自我調節學習能力。

關注教師文化——基礎教育教師文化建設新導向。主要講授:教師文化的內涵;基礎教育教師文化的特徵、現狀與詬病,基礎教育教師文化建設的新趨勢,

基礎教育教師文化建設的策略。主要講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解讀;免費師範生政策分析;《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新視點。

關注課程統整——基於臺灣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經驗。主要講授:臺灣九年一貫課程“統整”理念緣起、課程統整的臺灣現象、課程統整的未來理路等問題。

關注教育公平: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政策新發展。主要講授: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政策的演進和農民工隨遷子女學校生活的新情況與新對策。

二、學習體會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以知識和技術不斷創新爲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區域經濟實力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知識和人才的多少、民族素質的高低和創新能力強弱的競爭。要搶佔競爭的制高點,贏得競爭的主動權,加快培養創新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提高人民素質和創新能力是關鍵。“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在增強區域經濟綜合實力方面具有基礎性的地位;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而“教育大計,教師爲本”,21世紀的中小學需要素質教育的實施,素質教育的實施,更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這是高質量教育的根本保證。因此,努力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小學師資隊伍的建設,開展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綜合實力的需要,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爲教育夯實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通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其一,對小學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爲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們這些綜合科從現在的教育角度上講不是一門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教師對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爲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爲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二、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啓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總之,通過這次繼續教育的學習,收穫是非常豐富的,它引發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師修養有了深一層次的提高。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爲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纔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做一個教師不容易,做一個好教師更不容易,那麼作爲教師,我們唯有以最充分的準備、最大的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戰。”我一定會以更加出色的工作爲自己所熱愛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