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學識都 人氣:2.2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家庭教育培訓心得體會1

5月27日,來自全國19個省市的600餘位家庭教育專家、學者及教育界相關人士齊聚崑山,圍繞“新家校合作模式”展開交流探討。教育專家支招中國家庭教育該如何迴歸。

家庭教育並非是一個新話題,但是卻始終充滿着“新鮮度”,因爲它與社會發展、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家庭、家長、社區、學校、老師……相互聯繫、共同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我不喜歡手機控爸爸”、“學校扼殺了孩子的個性”、“中國學生如何培養創造力”、“作業該老師檢查還是家長的事”……

中國青少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家庭教育遠比學校教育開啓古老得多,對孩子不應該一味要求成績好,孩子從家人處接收更多的是生活教育和情感教育。尤其生活教育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針對有的家長稱工作忙,無暇教育孩子,孫雲曉引述了一件真實的事情,“有位父親在西北工作了幾十年,期間給女兒寫了2000多封信。女兒稱父親是自己最敬愛的人,給予了她最大的幫助。所以關鍵在於是否有心。

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申素平看來,現代家庭教育外溢性正在增強,對社會具有深刻影響。“中國青少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違法犯罪比例逐漸上升,多重原因中,家庭教育缺失或不當,佔據了最大比例。”據其透露,教育部正積極構建現代學校制度,家庭教育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立法規劃中。

曾有位母親,認爲學校的一些共性化規定把孩子的個性給抹殺了,於是在網上發表了文章,引發熱議。中國教育學會教育行政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方華認爲,這正揭示了當前家校教育中,家長個性化要求與學校面向全體的“矛盾”。“所以更要發展新家校合作,將教育延伸到每時每刻。每個家庭都有自身的特質,要利用家庭教育,更好地補自己家孩子的‘短板’,揚孩子的‘長處’。”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楊雄強調,家校合作決不能把家庭變成另一個學校,照搬硬套,“虐待”孩子。他認爲,雖然國家在推動中高考改革,破除唯分數論,但在當前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下,還是應藉助家庭教育的個別性,以孩子的快樂爲目的,激發孩子的創新和合作分享精神,形成錯位優勢。

鑑於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存短板問題,“知心姐姐”盧勤認爲,只有土壤好,小苗才能長得好。學校要發揮引導作用,通過互動交流活動,吸引家長積極參與,以示範力量引領,爭取實效。

目前,全國首個家校合作實驗區已在江蘇崑山啓動,立足“十萬臺商、一批高科技人才、大批外來務工人員”的家庭現狀,崑山計劃在未來三年按照四步走策略,打造建立“共育、共建、共享、共生”的家校合作崑山模式。

家庭教育培訓心得體會2

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家庭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我會好好配合學校和家長教育好自己的學生,這次培訓講座生動而有意義,我深感受益非淺。在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同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多麼重要,同時也使我更加親切地體會到,當教師難,做家長也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更難。做一個好的家長真是任重而道遠,幸好有這次培訓,通過培訓學習,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在盡力做好班主任的同時,使我在各方面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地改變和提高,現將粗淺體會淺述如下:

第一是教育觀念的改變。通過專家的講座,使我瞭解了學校對學生的要求,知道了如何配合學校做學生的教育工作。因爲我感覺孩子最聽老師的話,以前,我甚至這樣認爲,我將孩子送進學校,學好學壞就靠學校老師了,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家長要積極投入到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師多溝通、多交流,從而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通過老師的講座,使我明白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培養孩子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培養良好的習慣比分數更重要。

第二掌握了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提高了教育能力。通過學習,明白了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孩子禮貌待人,遵守各種行爲規範,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要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要主動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經常帶孩子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假期帶孩子出外旅遊增長知識,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尊老愛幼、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等一些好的習慣。同時,我認爲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教育要有耐心,切忌粗暴,我親身體會到,孩子有時的“不聽話”也是有他的原因的,只要有耐心,一定能找出他犯錯誤的原因,也只有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才能做到標本兼治。

第三提高自身的素質。家庭作爲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就時刻充當着“老師”的角色,因此必須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通過聽老師的講座,讓我掌握了一些親子溝通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給孩子佈置任務,如何處理孩子的要求和拒絕,如何處理孩子的憤怒等。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從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入手,與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作爲一名合格的家長,同樣要爲人師表,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給孩子限定時間可以幫助他專心地做事情,提高學習效率。

第四關於孩子成才的看法。通過學習,明確了要將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時代要求社會造就複合型的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們就要把孩子培養成爲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單純追求高分、高學歷,而忽視孩子個性、意志、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教會孩子與不同的人共同相處,培養孩子的交往、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及與人合作精神,讓孩子將來能夠成爲一個健康發展的人。

總之,初中學生畢竟還小,他分辨是非能力和良好的行爲的養成,要來自平時生活中看到的,所接觸的環境和接觸的教育,對孩子要選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現在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做家長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藝術,在關心孩子的吃穿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對他能正確引導,耐心的教育,讓孩子將來成爲有用之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和根本,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難搭起良好的學校教育。當然,學校教育反過來也影響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學校的時間長,同學的交往和老師的鼓勵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孩子的成長必須靠家校共同努力。

家庭教育培訓心得體會3

4月23日,我有幸參加在陵水舉行全國家庭教育指導着專業能力提升培訓學習,圍繞這個專題,聆聽到多名省內外知名的家庭工作專家學者:關穎老師、程準教授、劉驚鐸教授、孫宏豔老師、硃紅老師、沈明革老師帶給大家極富養分的講座與分享、互動交流。

通過此次學習,我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學習讓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當今社會,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家庭的責任。尤其是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取得家長的支持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受益匪淺,有幾點體會:

一、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能有一個好的學習

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爲,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爲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爲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三、做好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裏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纔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

這次爲期兩天半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者專業能力提升研修學習活動,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家庭教育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修煉自己,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然而,這僅僅是開端,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明晰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思路,在學習與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家庭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家庭教育培訓心得體會4

我們的孩子許__是合肥市安居苑小學的3年級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優異,並且在《數學大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小論文,我們家長也經常爲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和自豪,下面在此和大家交流一下培養孩子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如有不當之處請多諒解。

一、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快樂學習”

愷佶從小時就很愛學習,我們家長看準了孩子的這個特點,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從小至今一直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定學習任務,而是經常通過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比如用撲克牌算24點,早期的時候讓孩子玩電腦教育遊戲軟件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每當發現孩子的學習有了進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識,家長就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增強他學習的快樂感受,引導和培養他愛學習的習慣。

二、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減輕壓力

孩子的心靈是比較脆弱的,壓力太大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沒有要求孩子考試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愷佶有時候測驗或考試沒考好,心情特別沮喪,我們家長在這時候往往是對孩子進行保護,安慰他,鼓勵他,幫助孩子減輕壓力,使他迅速地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等過一段時間後再來總結上一次失敗的原因。我們覺得這樣做在保護了孩子同時,也教會了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辦法。

三、培養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

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不要在旁邊陪着孩子,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和自覺學習的習慣。每天放學,愷佶基本上都在家長還沒回家的情況下很快地寫完作業,寫完作業後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看電視或幹些別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不干涉。通過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而且使孩子養成了寫作業不拖沓的好習慣。

四、尊重孩子的.興趣,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

愷佶在很小的時候,看見別的孩子都學樂器,我們家長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給他報名學電子琴,可是孩子對學琴沒有多大的興趣,一到練琴時間就哭。看着孩子傷心的樣子,我們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後決定讓孩子放棄學琴。這件事也一直在影響着我們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家長的意願,家長應當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帶領孩子去體驗一些活動而不是逼迫他,引導他的一些好的興趣如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快樂,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

五、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往往並不知道自身有哪些優點與特長,我們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愷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樣,有些方面有優勢,有些方面有劣勢,我們家長經常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參加一些自身有優勢的項目,一方面發揮孩子的特長,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六、注重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

我們經常與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孩子把他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所說的一切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有時也讓孩子參加大人的一些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動態,更重要的是通過平等對話喚起了孩子心靈深處做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家庭教育培訓心得體會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心理素質與教育水平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形成起着關鍵的影響。7月13、14日,在xx小學的多功能廳,有幸凝聽了四位心理教育專家的講座,收穫良多,特別是xx小學陳曉羣副校長關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的講座,他使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家庭心理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陳校長以自己孩子的成長經歷,爲我們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她的家庭是怎樣教育孩子的。結合陳校長的講座內容,我認爲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要從以下幾點做好:

一、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但它不是生來就有的,所以,作爲家長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間與學習用品,準備好自己出遊的食品,養好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等。

二、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也許有人會說,小孩子還未成年,有什麼義務呢?其實不然,孩子生活在集體中就有各種各樣的義務。在班級裏有打掃教室衛生的義務,在家裏有參與家務勞動的義務。如何培養這種義務感呢?筆者認爲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務,給孩子制訂一個家務勞動的計劃,每週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務勞動,或者將某一特定任務交給孩子去幹,只有在這種實踐操作中才能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三、培養孩子的挫折感。

現代家庭物質條件優越,一些孩子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現一點小麻煩或困難,往往不能很好地應對。爲了避免孩子將來可能遇到難以應付的境況,家長在平時可不時地給孩子製造一些挫折,讓他們不時地去面對一些小小的挫折,學會自己去應對。

四、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現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條件優越,父母疼愛有加,可爲什麼他們感覺不到幸福呢?因爲幸福是一種感受,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領悟,啓發孩子去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什麼是幸福,也可讓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體驗生活的艱苦,從而讓孩子能夠學會珍惜現有的生活。

五、指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與人際關係,以此影響孩子。家長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成員互相尊重、相互幫助、相互關心、講究文明禮貌,家務勞動有分工、也有合作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這種家庭中潛移默化地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交往。

其次,建立家庭幼兒園,爲孩子交友提供空間。引導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進行交往,在交往中教會他與夥伴互幫互助,多看別人的優點,學會寬容等。再次,家長與孩子平等相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必須保持一點童心和童趣,使自己與孩子之間有共同的興趣和語言,走進他們的心靈,就他們關心的東西展開交流、探討,在這種親子互動中培養感情,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