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校本培訓心得體會合集五篇

學識都 人氣:6.04K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本培訓心得體會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校本培訓心得體會合集五篇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通過一段時間的校本培訓,感觸頗多。培訓內容中,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這部分內容我的感受最深。

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師風,是教師的行爲規範。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重要。因爲,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隨令不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誨人不倦……這些都是師德師風的體現。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了三尺講臺,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通過培訓,我認爲,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

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責任心,有道德心,有事業心,有耐心,有嚴父慈母心,纔會敬崗愛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教育學生,纔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爲人師表。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有着鮮活生命的,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麼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

在我的身邊,許多老師敬崗愛業的事蹟常常感動着我。尤其是很多班主任,他們是真正將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學生,這樣的老師非常值得我學習。相比之下,自己有時覺得付出的還不夠。總之經過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習,我更堅定了自己“教書育人”的思想,要逐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做,完善自己。要堅定不移地熱愛自己的教學事業。

“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光;做一隻春蠶,就要吐一寸絲。”這是我的教育觀和思想觀。我不會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逍遙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種教師的使命感。因爲我深深地懂得: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地使命感爲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辛勞,甘於付出,甘於無怨,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1、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熱愛,首先應該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作爲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係,變成“我們”的關係。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

通過培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爲教師,今後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爲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所有學生。

2、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儲

我要在新學年裏,不斷學習他人的新經驗,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如果不強化“自育”意識,力學苦練,做到“問道在先”“術業有專攻”恐非易事。只有這樣纔會受到學生的欽佩,你在學生面前會更有說服力,更具威信。信息社會發展迅猛,學生接觸到的新鮮事物也是不斷增多,因此教師的知識要跟上時代步伐時時更新。

以上是我培訓所感。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時時處處以師德規範自己,將愛心灑向學生,把知識傳授給他們,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爲“驕傲”的九十年代後們。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2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深感能在一小這個大集體裏工作是十分幸運的。因爲學校爲我們年輕教師提供了很多學習、提高的機會,讓我受益匪淺。回想當初,“校本培訓”這個詞語作爲陌生的事物進入我的思想,就象見到一個陌生人,我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牴觸、懷疑到認識、熟悉的過程。

記得學校剛開始進行校本培訓時,總覺不理解,也沒必要,而且培訓內容好象又比較繁雜,不僅涉及一些理論內容,還涉及教師基本功方面的一些瑣碎活動,當然更有自身專業方面的培訓。

一開始時,我認爲這無非都是一些走過場的東西,應付一下就可以了。後來覺得並非如此簡單,學校及各部門及老師們都非常重視,於是在客觀條件下自己也開始轉變認識和態度,把校本培訓作爲一件很重要的大事來對待。雖然作爲一名小學教師教學工作非常繁忙,但卻從未放鬆過在這方面的學習,一方面在時間上盡力爭取,集中學習時沒請過一次假。另一方面態度上可以說非常認真。隨着學習的推進,自身對此事的認識也由被動的迫於環境,不得不學,轉變爲主觀上主動的去學習,認爲應該學。因爲在培訓和學習的過程中我的確感覺到受益非淺。

一、.學習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理論和實際結合。作爲一名一線教師,一定要有先進的理論作指導,才能克服以往教學中的慣性和弊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會貫通,將其轉變爲自覺的教學行爲。由學校制定學習篇目,教師自由分散學習,學習筆記,並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操作一段時間後,學校組織交流,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並進行整改,獲得理論提升再運用,再實踐,再反思。學習中反思,反思中實踐。來提高自己實際理論水平。教師們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每位教師都記了厚厚的讀書筆記,從中獲益匪淺。學校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交流,經常會有教師爲了某個觀點爭論不休。爭論中,教師們對理論有更深刻的認識,經歷從理論到實踐再上升到理論,進一步指導實踐的過程。從中領會到教育專家的教學思想的深邃,悟到了如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方法中,,這種收穫是不言而喻的,不容質疑的。個人結合自己的薄弱點進行學習,彌補集體學習的不

二、案例撰寫和教育敘事的研究

以前,我科研不太感興趣,對如何撰寫案例感到困惑,對如何反思小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感到很迷茫。我校的兩位副校長這些方面給我們做了集中的的校本培訓,而且金校長在給我們設計教案的時候將每一課時都設計上了教學敘事或寫教學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與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差距,有效的解決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普遍歡迎。還要反思教師自己撰寫的教學案例、實踐後要進行反思教師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爲及教學效果,從而不斷更新觀念,改善教育行爲,提升教學水平,適應社會的發展。這樣我就得到了充分的鍛鍊。我開始嘗試寫成篇的教學隨筆、教育敘事。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聽課爲主,聽課教師與上課教師一同研究內容,分析尋找本節課的成功與得失。記得蕭伯納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後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而朋友間互相交流,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根據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疑惑或閃光點,寫教學隨筆,以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探討形成問題的原因,然後同事間相互交流、討論,共同提高。面對疑難問題和困惑。我彷彿有了學習、進修的動力。其他老師也大抵如此。學

期末,一個個充滿智慧的教育故事就在我們老師們間競相傳閱,一個個富有啓迪的教學案例讓老師們茅塞頓開,一句句課改語錄沁人心脾。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

以前我可謂是個“機盲”,每次查找資料或打字都要東求西求,經過學校的微機教師幾次手把手的培訓,現在,我能夠使用學校的多媒體,能夠製作較爲精美的課件了,能夠進行簡單的網頁製作了,能夠對網絡信息進行恰當的處理了。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作爲教學活動的切入點,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融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爲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利用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原來學習是這麼快樂的事,學生在每一節課堂上,享受到熱烈、沸騰、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因爲有這樣的課堂氛圍,學生常常會這樣說:“老師,讓我來”;“老師給我一次機會”;“老師讓我試一試,好嗎”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把“要我學”轉化成“我要學”,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我也感受到教師只有不懈的學習,將最好的方法記在自己的大腦裏,並善於創造,才能讓課堂教學更精彩!我彷彿變得離不開電腦了。上課時要用它,辦公時也需要它。我深切地體會到校本培訓切切實實地給老師們提供了幫助和指導。

校本課程已納入研究者和實踐者的視野,對它的分析、評判也構成了世紀末中國教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走向校本,也就是走向每一個教師自己生活的舞臺,更加關注教師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發全校教師的創造熱情,使學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校本之日,也就是教育真正得到振興之時。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用所學、所悟去審視我的教學,把所學的教育理念應用於教學實踐之中。更自覺的進行教學改革的嘗試和研究,讓課堂教學活動呈現出五彩紛呈的景觀。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一年一度的校本培訓也如期而至。回首剛剛走過的幾天時間,是忙碌的、是炎熱的、是辛苦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收穫着、成長着、快樂着。校本培訓的集中學習時間結束了,我由衷覺得時間沒白花,而且我感受今年的校本培訓是歷年來安排的最充實、最合理的一次,我受益匪淺。

在此次培訓中每一個講座都很精彩,在佩服講座專家們博學深思精神的同時,我更關注講座的內容。對我來說,講座中值得我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在講座中,我領悟到:不斷的進步是以不斷的`學習爲前提。

我個人很喜歡專家講座,當書越教越疲憊的時候,需要見多識廣又有較高理論水平的專家高屋建瓴的給我指導,助我突破瓶頸。專家講座滿足了我的需求。幾天的培訓結束了,但我的學習並未結束,相反,以此爲契機,它纔剛剛開始。專家給我們推薦了很多有名的書籍,我將會一一去學習研讀。

 二、加強學習

過去不代表未來,要轉變觀念靠的是學習,不斷地學習,以學習來改變自己,以學習來充實自己。本次校本培訓,我更強地意識到了自己知識的淺薄。在這些專家們面前我多像一隻井底之蛙,什麼教科研,什麼新的備課理念,我都覺得很新鮮,有些以前真的連聽都沒聽過,更別提去實踐了,我有了一種很強的危機感,所以學習迫在眉睫!只有這樣才能使危機有轉機,所謂“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相信自己能堅持。

 三、學會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善於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爲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波斯納也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爲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雖然有過反思,但從來沒有很認真地正規地把它當成一項工作去執行,只是在頭腦裏想想就過了。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須要學會總結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對學生胸懷要博大,情感的體驗要細微

“沒有理由要求每個學生喜歡我,但我必須喜歡每個學生”。師生關係和諧、融洽,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便會主動親近教師,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使師生心靈溝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性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而是長遠的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爲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六、在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確實,只有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錯的,都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印象。課堂四十五分鐘,我們應該捨得放棄,多留點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學着思考,學着總結,留下印象。

總之,通過校本培訓的學習收穫很大,希望今後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使我們的教師能夠儘快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在教育這個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會努力總結自己的教學,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課,努力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4

立冬剛過,小雪正來。我校有幸分享了“如何開設校本課程”的專家經驗,猶如收穫了一縷冬日暖陽。校本課程開發是我國基礎教育三級課程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國家課程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對於進一步挖掘利用教育資源,促進學生、教師、學校三者共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我校響應號召,大膽實踐,探索校本課程開發之路,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強化校本課程開設意識

通過培訓,我們認識到,校本課程的開發,充分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和多樣化需求,爲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權力,有助於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充分、更主動地發展。它改變了教師作爲既定課程執行者的角色,使教師成爲課程開發的主體,擁有更多自主、創新的權利,爲專業成長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二、整合資源,結合學校的特色建設

我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整合了各科教育教學資源,開展了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在我們看來,校本課程是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理念,適應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師爲主,充分利用所在學校的課程資源所開發的校本課程《走進名人世界》。

(一)我校在學校大門牆壁上創設了與學生名人教育課程相匹配的多位名人畫像及內容的文化牆。在教學樓的一層開闢了名人、偉人教育專區,以及每週每班的名人名言集。

(二)學校利用假期組織領導和語文教師收集、整理、編寫名人教育校本課程。另外,本學期名人教育進課堂,讓學生有書看,教師有書上,並將其列入學校的考覈當中。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使學生學有所長。

(三)開學前,本校編寫了《行爲習慣養成手冊》校本課程,制定了實施方案,並納入考覈之中。

1、要求各班認真識記相應年級的學習內容。在十月底,所有班級參加知識考覈,並進行一條龍排隊。

2、要求學生人人制定自己的小目標,以班公示,每個學期末要通過生評、師評、家長評,對學生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落實。從而,讓學生在實現一個個小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

三、校本課程開設的展望

通過培訓,我們瞭解到校本課程的開設要與課題研究相結合,更要與國家課程互補。任何課程在學校教育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校本課程取得一定成效後,要不斷完善、充實、提高,使之持續生長,形成特色課程,一路走下去。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5

當前,課改浪潮洶涌磅礴,教學方法五彩紛呈,使得有些教師茫茫然,惶惶然,舉手投足不知所措,聽了專家的講座,頓覺有晃然大悟之感:先學一家,融匯百家,發展創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後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語道的,教學切不可趕時髦,擺花架子,盲目追隨,死板硬套,而應該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性格、閱歷、見識、語言表達、現代技術應用能力不盡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勢必洋相百出,不成體統。

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要因生而異。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五彩繽紛的花園裏,不可眼花繚亂,要學蜜蜂,採擷百花精華,自釀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幾位專家的人品、學識、閱歷、思想深深地感染了我。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

我們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輕鬆鬆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於引導,能理解、寬容。

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並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爲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後進的學生,不能採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爲,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這不僅是從職業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定。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

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爲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爲開發者.

教師必須要更新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爲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爲以教材爲軸線,以活動爲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爲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爲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爲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師生交流、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爲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