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讀書故事素材350字

學識都 人氣:1.09W

名人讀書故事一直是學生喜愛的寫作素材,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收集的名人讀書故事素材350字,供大家參考~

【篇一: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裏洗毛筆和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

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着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着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裏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

名人讀書故事素材350字

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着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爲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王羲之擡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讚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爲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篇二:恩格斯的讀書方法】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一是重視讀原著,一般不輕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享利希·福爾馬爾給恩格斯寫了一封信,說有一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並打算研究社會科學,但不知進哪一所高等學校纔好。恩格斯覆信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爲大學裏每一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關鍵是要自學,並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說:“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國經濟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最主要的是,認真學習從重農學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學派的古典經濟學,還有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以及馬克思著作,同時要不斷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說,要系統地讀原著,因爲“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

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他雖然也讀過大量的通俗小冊子,報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他認爲,系統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可以瞭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瞭解這一理論的全貌。

【篇三:童第周的讀書故事】

生物學家童第周出生在浙江鄞縣的一個小山村。他家境貧寒,上不起學堂,只能一面跟父親念古書,一面幫助家裏勞動。

十七歲那年,童第周想報考寧波效實中學。這所中學是浙江省的一所名牌學校,入學成績特別高,而且年內只招收三年級插班生。家裏人都勸他不要異想天開,然而,童第周胸有成竹地答道:“我拼上一個暑假,準行!”

考試結果,童第周果真被錄取了。他成了效實中學有史以來第一個沒有上過中學而考取三年級的插班生。

不過,不少人仍在猜測,這個山村娃子究竟能不能跟上班。第一學期,他的總平均成績只有45分,英語更是考得糟糕。學校動員他退學或降級。他含着眼淚,一再向校長請求再跟班試讀一學期。學校勉強同意後,他便以驚人的毅力去攻克學習難關。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牀,在路燈下讀外語;夜裏同學們都睡了,他仍然站在路燈下自修功課。學監發現了,關上路燈逼他進屋。他趁學監不注意,又跑到廁所外的'燈下學習,把學監也感動了。

就這樣,第二學期他終於趕上來了,總平均70分,幾何還考了100分。

直到晚年,童第周還對此記憶猶新,他說:“這使我知道,我並不比別人笨。

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也能辦到。世界上的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

【篇四:索爾·德拉克魯斯剪髮勵志】

索爾·德拉克魯斯是十七世紀墨西哥著名的女詩人。她十幾歲的時候,不但有輕盈靈巧的身段,美貌動人的儀容,而且長着滿頭秀美的頭髮。那時,周圍的人無不希望她成爲一名出色的演員,但是他矢志要做一個詩人,爲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盡情謳歌。

她剛開始學習寫詩的時候,有一天,一羣男女夥伴跑到她家來,邀她出去遊玩。作文吧作文吧她婉言推辭道:“我新作了幾首詩,正請老師給看着呢!如果老師說我有進步,那我就同你們一塊兒玩去。”大家一聽,只好坐在屋子裏耐心地等着。不大一會兒,老師拿着詩稿來了。索爾·德拉克魯斯接過來一看,上面不但修改了許多,而且還加了批語,說她長進不大。她一言不發,隨手摸過一把剪刀,“咔嚓”一下,就把人人羨慕的長髮剪了下來,狠狠地扔在地上。頓時,大夥都目瞪口呆,不知這是怎麼回事。

索爾·德拉克魯斯爲什麼要剪掉自己美麗的頭髮呢?原來,她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矩:如果沒學會自己規定的課程,或者在學業上沒有長進,就要把美髮剪掉,作爲懲罰。她對夥伴說:“一個沒有知識和才能的空洞腦袋,就不應該有漂亮的頭髮作裝飾!”

正因爲索爾·德拉克魯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髮奮努力,因此,她的詩越寫越好,終於成爲墨西哥的有名詩人。

【篇五:柳公權發奮練字】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柳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柳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羣,只見一個沒有雙臂的黑瘦老頭赤着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羣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柳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爲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祕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麼能爲人師表呢?”柳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爲我國著名書法家。

【篇六:帶經而鋤的典故】

常林,字伯槐,漢末河內郡溫縣人。他年幼時,就表現出超過常人的機智沉穩。有一次,父親的一位朋友來訪,一進門看見常林,就問:“伯先(常林父親的名字)在家嗎?你這孩子見了長輩怎麼不下拜?”

常林說:“你是客人,應當尊敬,但你當着別人兒子的面直呼其父的名諱,這樣不懂禮貌的人我爲什麼要下拜呢?”

別人聽說後,都認爲這孩子不平常,以後一定有出息。

後來,常林因家境貧寒,就搬到上黨郡的山野間居住,自己開墾荒地耕種。他非常好學,下地幹活還帶着經書,幹活的間隙,就拿起書來讀,十分用功。

有一年,上黨郡正逢大旱,煌蟲成災,鄰居的莊稼都被惶蟲吃光了,惟獨常林的地裏未受損失,獲得豐收,他就把所有的鄰居都喊來,把收穫的糧食全都分給衆人。

過了幾年,幷州刺史樑習推薦常林及一批賢士任各縣縣令,常林任南和縣令,因政績突出,治理有方,逐步升遷爲博陵太守、幽州刺史,後一直在朝爲宮,直到八十三歲去世。

後來,“帶經而鋤”這一典故,用來稱譽人貧而好學。

【篇七:齊白石努力練習作畫】

齊白石是我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最善長畫小蝦小蟲等小動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頗有建樹。

齊白石年輕的時候,他就很喜歡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等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你的印就刻好了。”別的人都以爲老篆刻家戲弄齊白石,勸他不要理那老傢伙,齊白右卻真的挑了一擔礎石來,夜以繼日地刻着,一邊刻,一邊拿古代篆刻藝術品來對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麼專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礎石越來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卻越來越厚。最後,一擔礎石統統都化爲泥了,齊白石也練得了一手好篆刻藝術,他刻的印雄健、洗煉,獨樹一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過生日。由於齊老是一代宗師,學生朋友來了很多。從早到晚,客人絡繹不絕,老人笑吟吟地迎來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後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齊白石老人一早就起牀了,他顧不上吃飯,先到畫室去做畫,家裏人都勸他吃飯,他卻不肯歇一歇。總算五張畫畫完了,家人都長長的鬆了一口氣,等着他吃飯。誰知他攤紙揮毫又繼續作起畫來。家裏人怕他累壞了,都說:“您不是已畫夠五張了嗎?怎麼還畫呀?”

老人輕輕擡起頭說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沒作畫,今天追畫幾張,以補昨天的‘閒過’”。說完,他低下頭繼續作起畫來。

正是憑着這種勤奮精神,齊白石老人的畫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