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熱愛生命的故事

學識都 人氣:2.3W

故事1、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鍼灸醫術,爲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爲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爲羣衆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懷着“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爲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名人熱愛生命的故事

故事2、海倫凱勒: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她在19個月大時因爲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後來籍着她的導師波土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老師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1898年,海倫?凱勒考入了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1900年秋,再考進哈佛大學的雷地克里夫學院,這對於一個失明和失聰的人而言,可說是教人難以置信。最後於1904年,海倫?凱勒成功取得文學學士學位,而且成績優異。一個度過88個春秋卻只有19個月光明和聲音的弱女子,但她不向命運屈服,經過不懈努力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立了數以萬計的慈善機構。一生共有14部作品,處女作<<我的生活>>,被喻爲無與倫比的著作.海倫?凱勒的作品還有: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衝出黑暗》。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1953年美國上映海倫·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TAGS:生命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