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面試時的種種尷尬

學識都 人氣:8.56K

    我們公司做的是涉外客服,對英語要求特別高,不少員工都是“海歸”。面試了很多“海歸”後,發現一些尷尬的現象:
  ■ 不會說英語的“海歸” 有位從澳大利亞財務碩士畢業的“海歸”,來面試我們英語客服的崗位。起先,她流利的自我介紹讓我對她感覺很不錯。可一旦進入問答題,她猶猶豫豫,左顧右盼,最後低着頭來一句:“My English is not so good。”(我的英語不太好)。我當場滴汗——敢情她剛纔的自我介紹是背誦了N次之後的結果。問她在國外如何學習和生活的?原來她除了上課,其他時間都和中國同學在一起,用英語口語的時間少得可憐。面試結束後,她還問了句:“你是到哪裏留的學?英語那麼好。”我說:“土生土長的中國教育。”

海歸面試時的種種尷尬

  ■ 要價低廉的“海歸” 現如今並不是每個“海歸”都對工資要求很高,我就遇到過好幾個只要求每個月稅前3000元的“海歸”。不是他們的學歷不好,也不是金融危機他們才肯“賤賣”,而是他們心態好,把自己放在fresh graduate(應屆生)的位置,本着學習的'態度來求職;也有的是因爲自信心不足,加上確實沒有過硬的東西可以證明自己的實力。可見,有時洋文憑也不等同於高收入。
  ■ 牛氣沖天的“海歸” 經常會遇到一些“海歸”,因爲自己有若干年國外的閱歷,便有很強的優越感,說國外怎麼怎麼先進,自己要帶着海外學到的先進知識,幫助新單位實現“國際化管理”。這種自信過度的“海歸”,一般會在面試後直接被“槍斃”。但出於禮貌,在回絕的時候,我們會說這個職位暫時不招人或者有內部轉崗完成,沒想到有個“海歸”後來打電話過來說:“那給我安排到其他部門,我完全符合你們這裏對人才的界定。”無語。
  以上都是特例,從我接觸的對象來看,“海歸”普遍心態良好,素質也比較高。在相同薪酬待遇的期望值下,我們公司還是會把更多機會留給有國外學習和工作經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