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小論文特點和寫作方法參考

學識都 人氣:1.56W

寫作指導:

自然科學小論文特點和寫作方法參考

自然科學小論文的特點,一是“小”。同正規學術論文相比,科學小論文的選題較小,內容較淺,因而篇幅也不長。二是科學性。科學小論文的材料,應當是真實可靠的,不允許誇大或虛構;觀點應當是在經過細緻的思考與研究後實事求是地提出來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測或臆斷;語言應當準確、清晰、嚴密、合乎邏輯,不能模棱兩可、含糊費解、粗疏缺漏。三是創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學小論文質量的重要標準。要在科學小論文裏,提出自己在觀察、調查或考察中獲得的新發現,在實驗或製作中運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動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人鑽研某種科學知識中積累的新見解,從而能給人以一定的啓發。

一篇自然科學小論文的寫作,大致分爲選擇題目、蒐集材料、提煉觀點、安排結構、起草修改這樣幾個步驟。

選擇題目的時候,首先要重視科學性的原則,不能選擇違背自然規律的課題。同時要注意結合自己的特長,選擇感興趣的題目。研究的題目要有一定的新意,儘可能從別人尚未發現、尚未研究、尚未重視的方面去考慮選題,尤其要結合自己在觀察、實驗、調查、考察、製作和學習、鑽研中所得到的新發現、新成果、新認識、新體會去選擇題目。題目還應當確定得小一些,這樣研究範圍和研究角度就會有所限制,題目一大,寫的時候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談,很難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例如,對中學生來說,選擇“論數學解題思路”“試論物理競賽試題的命題原則”“氧氣製作法新探”“利用植物監測大氣污染的綜合考察”這樣的題目,就不如選擇“從一道數學試題談解題思路”“關於一道物理競賽題命題條件的商討”“一種簡易的氧氣製作方法”“利用苔蘚監測大氣污染”。後面這些選題,縮小了問題的範圍,專門研究某一個“點”,容易把握,寫深寫好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蒐集材料首先要注意材料的準確性,必須覈實觀察、實驗、調查、考察所得到的事實、數據,覈實查閱報刊書籍、科技文獻所得到的資料、例證,以免材料出現差錯而影響論文的科學性。還要注意材料的新鮮性,盡力蒐集自己所能發現的同研究題目有關的新的第一手材料。此外,掌握材料應力求全面,要根據題目所確定的研究對象和範圍,蒐集儘可能多的材料。材料太少,沒有選擇的餘地,寫出來的論文就缺乏說服力。

提煉觀點,就是對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後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是對觀察、實驗中新發現、新創造的歸納總結,也可以是對調查、考察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分析論述,還可以是在某門學科學習、鑽研過程中形成的創造性見解。當蒐集材料的工作進行到一定階段,要對已經積累的材料加以分類比較,仔細篩選,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歸納,找出具有規律性的共同點,形成正確的合乎科學性的觀點。有時還需要繼續蒐集新的材料,以更好地提煉觀點。觀點的表述,要精確、清晰、簡練,不能含糊費解。

安排結構,應當針對不同類型的科學小論文靈活掌握。常見的小論文,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開頭部分(或稱“引言”),提出問題,或緊扣題目對全文內容作一概括介紹。主體部分,分析問題,說明有關的觀察、實驗、調查、考察、製作、設想等情況,爲歸納科學的`結論作準備;結尾部分(或稱“結論”),解決問題,作出結論。小論文的結構當然不必都是“總—分—總”的格式。先分層論述、說明有關情況,後總結觀點的“先分後總”結構,以及先總說觀點,後分層論述、說明的“先總後分”結構,也是比較常見的。結構是爲恰當地組織材料、鮮明地提出觀點服務的,無論怎樣安排,都應當注意條理清楚,觀點與材料一致,反映出科學論證的過程,使論文具有說服力,爲了使結構合理,擬個詳細提綱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蒐集的材料相當豐富,不妨多花一點時間寫一篇比較完備的科學小論文。這樣的論文,一般由以下部分組成:標題;摘要(或“內容提要”);緒論(引言);工作方法(觀察、實驗、調查、考察等的安排、步驟);結果;分析與討論;結論。有的論文篇末還需要附上參考文獻(或“參考書目”)和附錄(或“附件”)。

起草修改,按照提綱寫出初稿並修改,不僅是細緻的語言表達工作,而且是研究深入化和思維周密化的過程,要力求準確和嚴密。跟寫一般的說明文、議論文相比,科學小論文寫作中的表述和修改顯得更爲重要。因爲科學研究活動是十分複雜精細的,反映科研的過程和成果不能粗心大意。要認真起草,認真琢磨,反覆修改,一絲不苟。對觀點是否正確、可靠,材料是否恰當、翔實,結構是否合理、周密,觀點和材料是否統一,數據和引文是否準確,語言是否準確、簡明、連貫、規範,圖、表是否清晰、適用,都應花力氣仔細檢查,仔細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