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商人的勵志演講稿

學識都 人氣:3.02W

成功的商人他們都是經歷了無數磨難的,下面就由小編爲你分享一些成功商人的勵志演講稿吧,希望對你有啓發!

成功商人的勵志演講稿

成功商人的勵志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EMBA教授、同學們:

多謝大家常稱讚我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對於這些支持、鼓勵,我內心是感激的。 很多時候傳媒訪問我,都會問及如何可以做一個成功的商人,其實我很害怕被人這樣定位。我首先是一個人,再而是一個商人。每個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許最關鍵的成功方法就是尋找得到導航人生的座標。沒有原則的人會漂流不定,正確的座標可讓我們在保持真我的同時,亦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揮灑自如,在不同的崗位上擁有不同程度上的成就,就活得更快樂、更精彩。

不知從哪時開始,“士農工商”這樣的社會等級概念,深深紮根在中國人傳統思想內。幾千年來,從政治家到學者,在評價“商”的同時幾乎都異口同聲帶着貶義。他們負面看待商人經濟的推動力,在制度上各種有欠公允的法令歷代層出不窮。把司馬遷《貨殖列傳》中所說的從商人士“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資源互通有無、理性客觀的風險意識、資本運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創意貢獻等正面評價,曲解爲唯利是圖的表徵,貶爲“無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爲利而來,爲利而往”的唯利主義者。

當然,在“商”的行列裏,也確實不乏滿腦袋只知道賺錢,甚至在道德上有所虧欠亦在所不惜,幹出惡劣行爲的人。他們傷害到企業本身及整個行業的形象。亦有一些企業只懂鑽營於道德標準和法律尺度中尋找灰色地帶。但更多商人卻知道,今天商業社會的進步不僅要靠個人勇氣、勤奮和堅持,更重要建立社羣所需要的誠實、慷慨,從而創造出一個更加公平、更加公正的社會。

從小我就很喜歡聽故事,從別人的生活經歷中有所領悟。當然,這不只限於名人或歷史人物,我們周遭的各人各事言行舉止,也常常會帶給我啓發,有些時候,這樣的啓發更會帶來巨利的機會。洛克菲勒(Rockefeller)與擦鞋童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當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潰前,一個街邊替洛克菲勒擦鞋的鞋童,告訴了他一項炒賣股票的所謂的祕密消息。當時洛克菲勒突然領悟到,當擦鞋童亦參與股票市場時,便可能是應該離場的時候了。他隨即將股票兌現,從而及時地使財富得到了保全。

范蠡一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成了他傳世的主軸。這句話說盡了當時社會制度的缺憾。范蠡是太史公司馬遷所撰《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記載的第一位貨殖專家,他曾拜計然爲師,研習治國治軍方略,博學多才,有“聖賢之明”,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他不僅工於謀略、有淵博及系統化的經濟思想,而且他本人亦憑藉其經濟智慧贏得了巨大的財富。老實說,現代經濟學很多供求機制的理論,我國曆史中也有記載。范蠡“積着之理”目的是務求貨物完好,沒有滯留的貨幣和資金,提醒容易變壞的貨物不要久藏,切忌冒險囤居以求高價。研究商品過剩或短缺的情況,就會懂得物價漲跌的道理。物價貴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賤;物價賤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貴。當貨物貴到極點時,要及時賣出,視同糞土;當貨物賤到極點時,要及時購進,視同珠寶。貨物、錢幣的流通週轉要如同流水那樣生生不息。

范蠡的“計然之術”,還試圖從物質世界出發,探索經濟活動水平起落波動的根據;其“待乏”原則則闡明瞭如何預計需求變化並做出反應。他主張平價出售糧食,並平抑調整其他物價,使關卡稅收和市場都不缺乏。這不但是治國之道,其實更是國家積極調控經濟的方略。

“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戰備;要了解貨物,就要明白何時出現需求”,“旱時,要備船以待澇;澇時,要備車以待旱。”強調人們不僅要尊重客觀規律,而且要運用和把握客觀規律,應用在變化萬千的經濟現象之中。

我覺得范蠡一生可算無憾,有文種這等知心相重的至交,有西施可共渡艱難、共享榮光的伴侶,最重要的是有智慧守護終生。我相信他是快樂的,因爲他清楚地知道在不同時候,自己要擔當什麼角色,而且擔當得都這麼出色,這麼誠懇有節。勾踐敗國,范蠡侍於身後,不被夫差力邀招攬所動。

范蠡助勾踐復國後,看透時局,離越赴齊,變名更姓爲夷子皮。他與兒子們耕作於海邊,由於經營有方,沒有多久,產業竟然達數十萬錢。 齊國人見范蠡賢明,欲委以大任。范蠡卻相信“久受尊名,終不是什麼好事”。於是,他散其家財,分給親友鄉鄰,然後懷帶少數財物,離開齊到了陶,再次變易姓名,自稱爲陶朱公。 他繼續從商,每日買賤賣貴,沒過多久,又積聚資財鉅萬,成了富翁。

范蠡老死於陶。一生三次遷徙,皆有英名。

書中沒有記載范蠡終歸是否無憾。我們的中國人心中有很多包袱,自我概念未能完善發展。范蠡沒有日記,沒有回憶錄;只有他行動的記錄,故無法分析他的心態。他歷盡艱辛協助勾踐復國,又看透勾踐不仁不義的性格,他建立制度,卻又害怕制度;他雄才偉略,但又厭倦社會的爭辯和無理;他成就偉大,卻深刻體會到世間上最強、最有殺傷力的情緒是妒忌,范蠡爲什麼會有如此消極的抗拒?(不參與本身就是一種抗拒) 說完我國著名歷史人物范蠡,我想談一談一個美國的偉人。

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本傑明·富蘭克林。他墓碑上只簡單地刻着“富蘭克林,印刷工人”幾個字。但他是哲學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科學家、商家、發明家和音樂家,聞名於世,像他這樣在各方面都展現卓越才能的人是少見的。

富蘭克林1706年生於波士頓,家境清貧,沒有接受全面完整的科學理論教育,他一直努力彌補這一遺憾,完全是靠自學獲得了廣泛的知識。他12歲當印刷學徒,1730年接辦賓州公報,期間,他的《可憐李察的日記》一書風行,成爲除《聖經》外最暢銷的書。富蘭克林在美國費城從事印刷事業、出版報紙、爲政府印刷紙幣,實業上獲得了很大成功。富蘭克林超越年齡的智慧,對別人的關心,健全的思維,富於美德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對公共事業的熱心很快贏得了當地居民的信任。後來,居民們推舉富蘭克林擔任該地區許多重要職務。他曾經立下志願,凡是對公衆有益的事情,不管多麼困難,都要努力承擔。自1748年始,他開展了不同的公共項目,包括建立圖書館、學校、醫院等。

富蘭克林是一個很積極的人,通過出版,他不斷吸收學習,通過科研來滿足他對自然的好奇。做好事、做好人是驅動富蘭克林終生的核心思想,他極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均有益於社會,或有用於社會,身體力行爲後人謀取幸福。

他名成利就後不忘幫助年輕人找到自己的增值方法,在他“給一個年輕商人的忠告”(AdvicetoaYoungTradesman)文章內很實際的名句“Timeismoney,creditismoney”,將時間和誠信作爲錢能生錢(Moneybegetsmoney)可量化的投資,在“財富之路”(TheWaytoWealth)一文內,富蘭克林清楚簡單地說明,勤奮、小心、儉樸、穩健是致富之核心態度。勤奮爲他帶來財富,儉樸讓他保存產業。富蘭克林十三個人生信條他都寫得簡明扼要,生動活潑,很受當時人們的歡迎,節制、緘默、秩序、決心、節儉、勤勉、真誠、正義、中庸、清潔、平靜、貞節、謙遜幾乎全可作爲年輕人的座右銘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他曾出使法國,爭取法國的支持。他的傑出工作,贏得了法國人民對美國人民的同情與支持,爲獨立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直到83歲高齡,他才辭去一切公務。制憲會議一開始,德高望重的富蘭克林就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博大胸懷。1785年5月25日那天,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代表團提議由華盛頓擔任大會主席,並得到了一致同意。雖然那天富蘭克林因故沒有出席,可是提名華盛頓將軍的,卻是富蘭克林本人。後來當上美國總統的麥迪遜在他的筆記裏寫道:“這項提名來自賓夕法尼亞,實爲一種特殊禮遇,因爲富蘭克林博士一直被認爲是唯一可與華盛頓競爭的人。”此時的富蘭克林已經81歲。雖然年事已高,富蘭克林堅持留給制憲會議的絕非是名譽高位,而是胸襟、智慧和愛國精神。 1790年,這位爲教育、科學、公務獻出了自己一生的人,平靜地與世長辭。他獲得了很高的榮譽,美國人民稱他爲“偉大的公民”,歷代世人都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人類歷史碑上永遠會銘刻着富蘭克林的名字。 范蠡和富蘭克林,兩個不同的人,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放在一起說好像互不相干,然而他們的故事值得大家深思。范蠡改變自己遷就社會,而富蘭克林推動社會的變遷。他們在人生某個階段都扮演過相同的角色,但他們設定人生的座標完全不同。范蠡只想過他自己的日子,富蘭克林利用他的智慧、能力和奉獻精神建立未來的社會。就如他們從商所得,雖然一樣毫不吝嗇饋贈別人,但方法成果卻有天淵之別。范蠡贈予鄰居,富林克林用於建造社會能力(CapacityBuilding),推動人們更有遠見、能力、動力和衝勁。有能力的人可以爲社會服務,有奉獻心的人才可以帶動社會進步。 今天的中國人是幸運的,我們經歷着中國歷史從來未見的制度工程,努力建設持續開放及法治的社會,擁抱經濟動力和健康的自我概念的發展,儘管未盡完善,亦不必像范蠡一樣受制於當時社會價值觀,只能以“無我”爲外衣,追求“自我”,今日我們可以像富蘭克林一樣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在今天,停滯的思想模式已變得不合時宜,這不是要棄舊立新,採取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思維,而是要鼓勵傳統的更生力,使中國文化更適用於層次多元的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要懂得比較歷史,觀察現在和夢想未來。從商的人,應更積極、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有守法精神的社會,纔可爲穩定、自由的原則賦予真正的意義。儘管沒有外在要求,我們要願意利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爲自己、企業和社會創造財富和機會,各適其適。最近我看到一段故事《三等車票》,在印度一位善心的富孀,臨終遺願要將她的金錢,留給同村的貧困小孩分批搭乘三等火車,讓他們有機會見識自己的國家,增長知識之餘,更可體會世界的轉變和希望。

“栽種思想,成就行爲;

栽種行爲,成就習慣;

栽種習慣,成就性格;

栽種性格,成就命運。”

這不知道是誰說的話,但我覺得適用於個人和國家。

我最近常常對人說,我有了第三個兒子,朋友們聽說後都一臉不好意思地恭喜我。我是很高興的,我不僅愛他,我的兒子也將愛他,我的孫兒也將愛他。我的基金會就是我第三個兒子。過去的六十多年,滄海桑田,但我始終堅持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公平、正直、真誠、同情心,憑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顧,循正途爭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創立的一定能繼續發揚,我希望,財富的能力可有系統地發揮。我們要同心協力,積極、真心、決心,在這個世上散播最好的種子,並肩建立一個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會,亦爲經濟、教育及醫療做出貢獻;希望大家抱着慷慨寬容的胸懷,打造奉獻的文化,實現我們人生最有意義的目標,爲我們心愛的民族和人類創造繁榮和幸福。

謝謝大家。

成功商人的勵志演講稿 篇2

尊敬的Bok校長,Rudenstine前校長,即將上任的Faust校長,哈佛集團的各位成員,監管理事會的各位理事,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同學:

有一句話我等了三十年,現在終於可以說了:“老爸,我總是跟你說,我會回來拿到我的學位的!”

我要感謝哈佛大學在這個時候給我這個榮譽。明年,我就要換工作了(注:指從微軟公司退休)……我終於可以在簡歷上寫我有一個大學學位,這真是不錯啊。

我爲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學感到高興,你們拿到學位可比我簡單多了。哈佛的校報稱我是“哈佛大學歷史上最成功的輟學生”。我想這大概使我有資格代表我這一類學生髮言……在所有的失敗者裏,我做得最好。

但是,我還要提醒大家,我使得SteveBallmer(注:微軟總經理)也從哈佛商學院退學了。因此,我是個有着惡劣影響力的人。這就是爲什麼我被邀請來在你們的畢業典禮上演講。如果我在你們入學歡迎儀式上演講,那麼能夠堅持到今天在這裏畢業的人也許會少得多吧。

對我來說,哈佛的求學經歷是一段非凡的經歷。校園生活很有趣,我常去旁聽我沒選修的課。哈佛的課外生活也很棒,我在Radcliffe過着逍遙自在的日子。每天我的寢室裏總有很多人一直待到半夜,討論着各種事情。因爲每個人都知道我從不考慮第二天早起。這使得我變成了校園裏那些不安分學生的頭頭,我們互相粘在一起,做出一種拒絕所有正常學生的姿態。

Radcliffe是個過日子的好地方。那裏的女生比男生多,而且大多數男生都是理工科的。這種狀況爲我創造了最好的機會,如果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可惜的是,我正是在這裏學到了人生中悲傷的一課:機會大,並不等於你就會成功。

我在哈佛最難忘的回憶之一,發生在1975年1月。那時,我從宿舍樓裏給位於Albuquerque的一家公司打了一個電話,那家公司已經在着手製造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我提出想向他們出售軟件。

我很擔心,他們會發覺我是一個住在宿舍的學生,從而掛斷電話。但是他們卻說:“我們還沒準備好,一個月後你再來找我們吧。”這是個好消息,因爲那時軟件還根本沒有寫出來呢。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日以繼夜地在這個小小的課外項目上工作,這導致了我學生生活的結束,以及通往微軟公司的不平凡的旅程的開始。

不管怎樣,我對哈佛的回憶主要都與充沛的精力和智力活動有關。哈佛的生活令人愉快,也令人感到有壓力,有時甚至會感到泄氣,但永遠充滿了挑戰性。生活在哈佛是一種吸引人的特殊待遇……雖然我離開得比較早,但是我在這裏的經歷、在這裏結識的朋友、在這裏發展起來的一些想法,永遠地改變了我。

但是,如果現在嚴肅地回憶起來,我確實有一個真正的遺憾。

我離開哈佛的時候,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是多麼的不平等。人類在健康、財富和機遇上的不平等大得可怕,它們使得無數的人們被迫生活在絕望之中。

我在哈佛學到了很多經濟學和政治學的新思想。我也瞭解了很多科學上的新進展。

但是,人類最大的進步並不來自於這些發現,而是來自於那些有助於減少人類不平等的發現。不管通過何種手段——民主制度、健全的公共教育體系、高質量的醫療保健、還是廣泛的經濟機會——減少不平等始終是人類最大的成就。

我離開校園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在這個國家裏,有幾百萬的年輕人無法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我也不知道,發展中國家裏有無數的人們生活在無法形容的貧窮和疾病之中。

我花了幾十年才明白了這些事情。

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是在與我不同的時代來到哈佛的。你們比以前的學生,更多地瞭解世界是怎樣的不平等。在你們的哈佛求學過程中,我希望你們已經思考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個新技術加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怎樣最終應對這種不平等,以及我們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

爲了討論的方便,請想象一下,假如你每個星期可以捐獻一些時間、每個月可以捐獻一些錢——你希望這些時間和金錢,可以用到對拯救生命和改善人類生活有最大作用的地方。你會選擇什麼地方?

對Melinda(注:蓋茨的妻子)和我來說,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我們如何能將我們擁有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在討論過程中,Melinda和我讀到了一篇文章,裏面說在那些貧窮的國家,每年有數百萬的兒童死於那些在美國早已不成問題的疾病。麻疹、瘧疾、肺炎、乙型肝炎、黃熱病、還有一種以前我從未聽說過的輪狀病毒,這些疾病每年導致50萬兒童死亡,但是在美國一例死亡病例也沒有。

我們被震驚了。我們想,如果幾百萬兒童正在死亡線上掙扎,而且他們是可以被挽救的,那麼世界理應將用藥物拯救他們作爲頭等大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那些價格還不到一美元的救命的藥劑,並沒有送到他們的手中。

如果你相信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那麼當你發現某些生命被挽救了,而另一些生命被放棄了,你會感到無法接受。我們對自己說:“事情不可能如此。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它理應是我們努力的頭等大事。”

所以,我們用任何人都會想到的方式開始工作。我們問:“這個世界怎麼可以眼睜睜看着這些孩子死去?”

答案很簡單,也很令人難堪。在市場經濟中,拯救兒童是一項沒有利潤的工作,政府也不會提供補助。這些兒童之所以會死亡,是因爲他們的父母在經濟上沒有實力,在政治上沒有能力發出聲音。

但是,你們和我在經濟上有實力,在政治上能夠發出聲音。

我們可以讓市場更好地爲窮人服務,如果我們能夠設計出一種更有創新性的資本主義制度——如果我們可以改變市場,讓更多的人可以獲得利潤,或者至少可以維持生活——那麼,這就可以幫到那些正在極端不平等的狀況中受苦的人們。我們還可以向全世界的政府施壓,要求他們將納稅人的錢,花到更符合納稅人價值觀的地方。

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樣一種方法,既可以幫到窮人,又可以爲商人帶來利潤,爲政治家帶來選票,那麼我們就找到了一種減少世界性不平等的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這個任務是無限的。它不可能被完全完成,但是任何自覺地解決這個問題的嘗試,都將會改變這個世界。

在這個問題上,我是樂觀的。但是,我也遇到過那些感到絕望的懷疑主義者。他們說:“不平等從人類誕生的第一天就存在,到人類滅亡的最後一天也將存在。——因爲人類對這個問題根本不在乎。”我完全不能同意這種觀點。

我相信,問題不是我們不在乎,而是我們不知道怎麼做。

此刻在這個院子裏的所有人,生命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時刻,目睹人類的悲劇,感到萬分傷心。但是我們什麼也沒做,並非我們無動於衷,而是因爲我們不知道做什麼和怎麼做。如果我們知道如何做是有效的,那麼我們就會採取行動。

改變世界的阻礙,並非人類的冷漠,而是世界實在太複雜。

爲了將關心轉變爲行動,我們需要找到問題,發現解決辦法的方法,評估後果。但是世界的複雜性使得所有這些步驟都難於做到。

即使有了互聯網和24小時直播的新聞臺,讓人們真正發現問題所在,仍然十分困難。當一架飛機墜毀了,官員們會立刻召開新聞發佈會,他們承諾進行調查、找到原因、防止將來再次發生類似事故。

但是如果那些官員敢說真話,他們就會說:“在今天這一天,全世界所有可以避免的死亡之中,只有0.5%的死者來自於這次空難。我們決心盡一切努力,調查這個0.5%的死亡原因。”

顯然,更重要的問題不是這次空難,而是其他幾百萬可以預防的死亡事件。

我們並沒有很多機會了解那些死亡事件。媒體總是報告新聞,幾百萬人將要死去並非新聞。如果沒有人報道,那麼這些事件就很容易被忽視。另一方面,即使我們確實目睹了事件本身或者看到了相關報道,我們也很難持續關注這些事件。看着他人受苦是令人痛苦的,何況問題又如此複雜,我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幫助他人。所以我們會將臉轉過去。

就算我們真正發現了問題所在,也不過是邁出了第一步,接着還有第二步:那就是從複雜的事件中找到解決辦法。

如果我們要讓關心落到實處,我們就必須找到解決辦法。如果我們有一個清晰的和可靠的答案,那麼當任何組織和個人發出疑問"如何我能提供幫助"的時候,我們就能採取行動。我們就能夠保證不浪費一丁點全世界人類對他人的關心。但是,世界的複雜性使得很難找到對全世界每一個有愛心的人都有效的行動方法,因此人類對他人的關心往往很難產生實際效果。

從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解決辦法,可以分爲四個步驟:確定目標,找到最高效的方法,發現適用於這個方法的新技術,同時最聰明地利用現有的技術,不管它是複雜的藥物,還是最簡單的蚊帳。

艾滋病就是一個例子。總的目標,毫無疑問是消滅這種疾病。最高效的方法是預防。最理想的技術是發明一種疫苗,只要注射一次,就可以終生免疫。所以,政府、製藥公司、基金會應該資助疫苗研究。但是,這樣研究工作很可能十年之內都無法完成。因此,與此同時,我們必須使用現有的技術,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設法讓人們避免那些危險的行爲。

要實現這個新的目標,又可以採用新的四步循環。這是一種模式。關鍵的東西是永遠不要停止思考和行動。我們千萬不能再犯上個世紀在瘧疾和肺結核上犯過的錯誤,那時我們因爲它們太複雜,而放棄了採取行動。

在發現問題和找到解決方法之後,就是最後一步——評估工作結果,將你的成功經驗或者失敗經驗傳播出去,這樣其他人就可以從你的努力中有所收穫。

當然,你必須有一些統計數字。你必須讓他人知道,你的項目爲幾百萬兒童新接種了疫苗。你也必須讓他人知道,兒童死亡人數下降了多少。這些都是很關鍵的,不僅有利於改善項目效果,也有利於從商界和政府得到更多的幫助。

但是,這些還不夠,如果你想激勵其他人蔘加你的項目,你就必須拿出更多的統計數字;你必須展示你的項目的人性因素,這樣其他人就會感到拯救一個生命,對那些處在困境中的家庭到底意味着什麼。

幾年前,我去瑞士達沃斯旁聽一個全球健康問題論壇,會議的內容有關於如何拯救幾百萬條生命。天哪,是幾百萬!想一想吧,拯救一個人的生命已經讓人何等激動,現在你要把這種激動再乘上幾百萬倍……但是,不幸的是,這是我參加過的最最乏味的論壇,乏味到我無法強迫自己聽下去。

那次經歷之所以讓我難忘,是因爲之前我們剛剛發佈了一個軟件的第13個版本,我們讓觀衆激動得跳了起來,喊出了聲。我喜歡人們因爲軟件而感到激動,那麼我們爲什麼不能夠讓人們因爲能夠拯救生命而感到更加激動呢?

除非你能夠讓人們看到或者感受到行動的影響力,否則你無法讓人們激動。如何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同前面一樣,在這個問題上,我依然是樂觀的。不錯,人類的不平等有史以來一直存在,但是那些能夠化繁爲簡的新工具,卻是最近纔出現的。這些新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將人類的同情心發揮最大的作用,這就是爲什麼將來同過去是不一樣的。

這個時代無時無刻不在涌現出新的革新——生物技術,計算機,互聯網——它們給了我們一個從未有過的機會,去終結那些極端的貧窮和非惡性疾病的死亡。

六十年前,喬治·馬歇爾也是在這個地方的畢業典禮上,宣佈了一個計劃,幫助那些歐洲國家的戰後建設。他說:“我認爲,困難的一點是這個問題太複雜,報紙和電臺向公衆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事實,使得大街上的普通人極端難於清晰地判斷形勢。事實上,經過層層傳播,想要真正地把握形勢,是根本不可能的。”

馬歇爾發表這個演講之後的三十年,我那一屆學生畢業,當然我不在其中。那時,新技術剛剛開始萌芽,它們將使得這個世界變得更小、更開放、更容易看到、距離更近。

低成本的個人電腦的出現,使得一個強大的互聯網有機會誕生,它爲學習和交流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網絡的神奇之處,不僅僅是它縮短了物理距離,使得天涯若比鄰。它還極大地增加了懷有共同想法的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機會,我們可以爲了解決同一個問題,一起共同工作。這就大大加快了革新的進程,發展速度簡直快得讓人震驚。

與此同時,世界上有條件上網的人,只是全部人口的六分之一。這意味着,還有許多具有創造性的人們,沒有加入到我們的討論中來。那些有着實際的操作經驗和相關經歷的聰明人,卻沒有技術來幫助他們,將他們的天賦或者想法與全世界分享。

我們需要儘可能地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使用新技術,因爲這些新技術正在引發一場革命,人類將因此可以互相幫助。新技術正在創造一種可能,不僅是政府,還包括大學、公司、小機構、甚至個人,能夠發現問題所在、能夠找到解決辦法、能夠評估他們努力的效果,去改變那些馬歇爾六十年前就說到過的問題——飢餓、貧窮和絕望。

哈佛是一個大家庭。這個院子裏在場的人們,是全世界最有智力的人類羣體之一。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毫無疑問,哈佛的老師、校友、學生和資助者,已經用他們的能力改善了全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但是,我們還能夠再做什麼呢?有沒有可能,哈佛的人們可以將他們的智慧,用來幫助那些甚至從來沒有聽到過"哈佛"這個名字的人?

請允許我向各位院長和教授,提出一個請求----你們是哈佛的智力領袖,當你們僱用新的老師、授予終身教職、評估課程、決定學位頒發標準的時候,請問你們自己如下的問題:

我們最優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於解決我們最大的問題?

哈佛是否鼓勵她的老師去研究解決世界上最嚴重的不平等?哈佛的學生是否從全球那些極端的貧窮中學到了什麼……世界性的`饑荒……清潔的水資源的缺乏……無法上學的女童……死於非惡性疾病的兒童…….哈佛的學生有沒有從中學到東西?

那些世界上過着最優越生活的人們,有沒有從那些最困難的人們身上學到東西?

這些問題並非語言上的修辭。你必須用自己的行動來回答它們。

我的母親在我被哈佛大學錄取的那一天,曾經感到非常驕傲。她從沒有停止督促我,去爲他人做更多的事情。在我結婚的前幾天,她主持了一個新娘進我家的儀式。在這個儀式上,她高聲朗讀了一封關於婚姻的信,這是她寫給Melinda的。那時,我的母親已經因爲癌症病入膏肓,但是她還是認爲這是又一個傳播她的信念的機會。在那封信的結尾,她寫道:"你的能力越大,人們對你的期望也就越大。"

想一想吧,我們在這個院子裏的這些人,被給予過什麼——天賦、特權、機遇——那麼可以這樣說,全世界的人們幾乎有無限的權力,期待我們做出貢獻。

同這個時代的期望一樣,我也要向今天各位畢業的同學提出一個忠告:你們要選擇一個問題,一個複雜的問題,一個有關於人類深刻的不平等的問題,然後你們要變成這個問題的專家。如果你們能夠使得這個問題成爲你們職業的核心,那麼你們就會非常傑出。但是,你們不必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事。每個星期只用幾個小時,你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得到信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發現困難所在,找到解決它們的途徑。

不要讓這個世界的複雜性阻礙你前進。要成爲一個行動主義者。將解決人類的不平等視爲己任。它將成爲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經歷之一。

在座的各位畢業的同學,你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神奇的時代。當你們離開哈佛的時候,你們擁有的技術,是我們那一屆學生所沒有的。你們已經瞭解到了世界上的不平等,我們那時還不知道這些。有了這樣的瞭解之後,要是你再棄那些你可以幫助的人們於不顧,就將受到良心的譴責,只需一點小小的努力,你就可以改變那些人們的生活。你們比我們擁有更大的能力;你們必須儘早開始,儘可能長時期堅持下去。

知道了你們所知道的一切,你們怎麼可能不採取行動呢?

我希望,30年後你們還會再回到哈佛,想起你們用自己的天賦和能力所做出的一切。我希望,在那個時候,你們用來評價自己的標準,不僅僅是你們的專業成就,而包括你們爲改變這個世界深刻的不平等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你們如何善待那些遠隔千山萬水、與你們毫不涉及的人們,你們與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同爲人類。

最後,祝各位同學好運。

成功商人的勵志演講稿 篇3

來臺灣前我聽到一些聲音,說不需要你去教創業。但當過四年師範生,教過六年書,“好爲人師”可能已經是我們的本性。

我在學校教了6年書,覺得沒有完全盡完做老師的責任。我常常有機會就去大學演講,有人說你在北京、上海、美國講,咋不來臺灣講?正好有一個機會碰到校長邀請,於是就過來了。

這個世界觀點很多,大家請用自己的腦袋去判斷。

一、關於創業:

1、阿里巴巴的創業是一路被批評跟罵過來的,沒有罵聲我反而會特別緊張。因爲世界變化很快,也越來越多元化。任何觀點,大家用自己的腦袋去判斷,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展示未來和看待。

2、阿里巴巴很幸運,但我們付出的代價跟努力超乎大家的想像,背後有太多眼淚、委曲和挫折。創業的時候,我以爲企業大了沒那麼多痛苦跟麻煩,可以像有錢人一樣到沙灘上享受人生抽雪茄,沒想到做大了更累,壓力也更大,每個錯誤都可以讓你明天就關門。

3、少聽別人說,自己去思考,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給自己一個決心,我幹五年十年一定把它做出來,阿里是今天這樣走出來的,今天這條路也是所有創業者都走過的路,可能這也是基本的原則。

二、這些經歷對我幫助很大:

1、學英文。我的英語不是正規教育出來,是聊天聊出來的。我們家是沒有人懂英文。我每天早上騎自行車在杭州酒店門口,找來旅遊的老外練英文,我做免費導遊,這樣聊了九年。

這九年,我受益最大的不僅是語言,而是瞭解了不同的東西,瞭解了西方的一些思考和文化,開拓了視野。因爲其實你學的不是語言,而是文化,學習瞭解另一個國家跟地區是怎麼發展。到今天爲止,去全世界各地合作的時候,我能明白背後的出發點是什麼。如果只是透過翻譯交流,有時理解起來會很艱辛。

2、當老師。進師範當了學生會主席,還當了學聯主席,學習了怎麼理解別人,組織活動。我分配到大學教書時,當時的校長說,全班就你一個人分配到大學教書,你5年內不許出來。我答應了。後來,在學校的日子比較艱辛,因爲同樣是老師,我的畢業學校最差,大家不太看得起,工資也不夠用。後來深圳有人承諾給我1200塊工資、海南願意出3600塊工資。。。 但承諾就是承諾,說了不去就不能去,這樣在學校,一教教了六年。

這6年踏踏實實當班主任的經歷,改變了我,讓我受益匪淺。因爲所有老師的共識都是希望學生好、能夠超越自己,覺得學生一有不對就會跳出來,不會希望學生學壞。所以到今天爲止我還像個老師,天天在公司裏希望員工超越我、做得比我好、都可以非常成功。

3、失敗的經歷。 失敗很正常,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你以前所有失敗的經歷。我倒楣的其實事情挺多的,大家都知道我找過幾十份工作全被拒絕,這輩子從沒應聘成功過。24個人去肯德基面試,只有我沒被錄取。包括爸媽在內沒人覺得我會成功,我問過太太,你希望我成爲首富呢,還是受尊重的人。她說你?首富?怎麼可能!當然做受尊重的人。

學語言開拓了視野,做學生幹部、當老師鍛鍊了心態和組織能力,不斷的失敗又鍛鍊了我的抗擊打能力。

三、創業重要的三點:

1、樂觀。不管你承不承認,本質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樂觀的。我以前沒發現自己很樂觀,反正從小到大就是失敗,也就就習慣了,應聘失敗我回來覺得也還挺好。學會左手溫暖右手,相信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好。1999年創業時,想給中國企業推銷用電子商務幾乎不可能。我們當時跑了十個客戶,十個全都被拒絕。後來有一個沒拒絕,我們就很高興,特別高興。

10年以後,優秀的公司會越來越多,而你還在抱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痛苦,以前沒人理你,痛苦;現在找你麻煩的人都是關心你的人。

2、檢查自己的問題。做企業就像打仗,活着回來就是成功。一味說別人錯的人,永遠不會回來。所以,花時間去看別人怎麼失敗,去檢查自己的問題。

3、超越一般人的堅持能力。10多年來,我晚上經常想:不幹了,真沒意思。早上起來還是繼續幹了。怕競爭,就別做企業,怕難怕被人罵,就別創業。夢想和理想的差異在哪裏?想當飛行員、當老闆、當教授,這叫夢想。理想是什麼?是有一幫團隊的,一幫人共同理解支持,理想是要變成現實的。

四、創業最好的時機

1、沒有比這個時代更好的時候,因爲我們從來沒遇上現在的機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職責,有每一代的機遇,THIS IS OUR TIME。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分別釋放了人的體能和能源,而我們在經歷的這一次技術革命,是在釋放人的大腦,在從IT時代向DT時代發展。很多年輕人不願意接受現實,那你可以做出更佳的創新。

2、未來三十年,整個變革會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有人說超市不好賣,都是因爲淘寶。但你沒明白,沒有淘寶也會不好賣——因爲消費者需求愈來愈個性化,而這,就是社會的發展。

3、創新是無窮無盡的,人人都看好的不叫機會。有個大學生在淘寶上賣夏天蚊子的標本,還賣得很好。他說在夏天覆習功課的時候蚊子咬他,就給女孩子做成耳環,結果有人要兩隻一模一樣的蚊子,他就很苦惱。前幾年在阿里巴巴上賣得很好的美國黑人經常用的假髮,有人買了一頂,下水去游泳,結果假髮的膠水融化了,她不滿意就跟我們提,於是幾個禮拜後,世界上就誕生了第一款可以下水游泳的假髮。

成功商人的勵志演講稿 篇4

同學們好,像這樣和同學們交流還是第一次,因爲站在前面什麼都沒有,從表演上來講這叫做當衆孤獨。但是剛纔主持人那熱情洋溢的介紹和同學們熱烈的反應,好像讓我也年輕了兩歲,我想到了比你們還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光大約是四十五年前了,我那時候才十幾歲,和你們一樣想着未來該做什麼。

我曾受福爾摩斯偵探的影響,特別想當個偵探家,也受《海底兩萬裏》、《八十天環遊世界》的影響,想當個探險家,就像《魯濱遜漂流記》那樣。我的數學成績不錯,在小學的時候,是可以跳級的那種,但我的語文不好,所以沒能跳級。

我當過兵,當過工人,當過工程師,當過機關幹部,這樣做到32歲。當時我在廣東的外貿部門,在別人來看,這個職業非常非常好,但是我已經看到我人生的最終會走到哪裏去,我當時的身份是副科長,我已經看到了,我一步一步的可以當科長、副處長、處長、副廳長。既然我已經看到了我這一生會怎麼過,我的追悼會怎麼開,我能想象,我躺在那裏,朋友們是怎麼來向我鞠躬、哀樂,我都想得清清楚楚,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我當然不甘心。這是我後來到深圳創業的初衷。

我沒有嚴格的人生計劃要當一個企業家,甚至當年的我對於做商人這件事是非常討厭的。

我只是希望改變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我就這樣去了。我既不喜歡做企業,也不喜歡做生意,我曾公開說我不喜歡房地產,以至於現在萬科的CEO鬱亮私下跟我說:“董事長,你不喜歡就不喜歡,但是你不要公開說,你公開說不喜歡,我們怎麼教育團隊要喜歡、要熱愛這個行業?”我說好,我不說了。

但是今天我站到這裏,我要告訴同學們,我非常喜歡房地產,非常喜歡房地產行業,因爲它牽涉到城市建設、城市規劃、造福於消費者、造福於人民,我後知後覺地突然發現,我正在從事着一個我夢寐以求都求不到的職業,我由衷的喜歡上了我原來根本不喜歡的工作。

同學們,我這裏想說的是,你不要急於大學一畢業,就馬上要找到一個如何發財、如何終身相伴的職業,不要着急,當你不確定的時候,你就把你所在的工作做好,所在的你不願意的行業做好。可能工資不隨你的心,可能待遇不隨你的心,可能所處的環境,那些人員不隨你的心,但是你要擁有一顆平靜的心。人生下來所謂的自由選擇,它本身就是不自由的,不自由過程當中,你仍然要把它做好,當做人生的一個經歷、一個積累,經歷本身就是一種財富。

我要說的第一個故事,是2009年,《南方週末》成立25週年,做“中國尋夢者”評選,評選了8個人,我榮幸的入選,有意思是給了三個標籤,讓我來選。第一個標籤是企業家,第二個標籤是登山探險家,第三個是不行`賄者,那同學們,你們猜猜我會選哪一個?我選擇了不行`賄者。我記得在我獲得這樣一個榮譽的時候,我說:“不行`賄是我做商業的底線,但我沒想到這個底線,卻成了我的一個標籤,這很荒唐。”最基本的底線,很多人卻認爲不可能,一個長久的堅持、最起碼的人格要求,反而成了你最具競爭力的東西。我不得不遺憾的說,我們的社會是需要改革的。

我的身體不是很強壯。同學們可能就納悶了,說怎麼可能,你的身體不強壯怎麼登上珠峯的?我說正因爲我登上了珠峯,我的身體才強壯了起來,我通過嘗試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克服,這個過程使得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原來更強,使我的體力也變成越來越強壯,而不是因爲我擁有強壯的體魄我纔去登山。事實上,我有偏頭疼,一疼四五天,五官有中耳炎、視網膜炎、鼻竇言、咽炎。我感到最恐懼的是1995年,我突然感到我的左腿劇疼,醫生非常清楚的說,說你腰椎間有一個血管瘤,你必須馬上減少行動,最好是坐輪椅,否則你可能隨時癱瘓。我當時腦袋一懵,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我44歲的時候,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醫生宣佈我可能癱瘓。所以我想,無論如何,在癱瘓之前,我要去一趟西藏,要去一趟珠穆朗瑪峯。

2003年我去了西藏,記得在登頂下撤的途中,在8800的位置上,天氣非常不好,陰天、颳風、下雪,我特別想坐下來,但我受過的登山訓練告訴我,我不能坐下來,我要是坐下來,我就起不來了。那一刻,能不能活着回來都不清楚,但那時就有一個願望:如果我能活着回去,我絕不再返回喜馬拉雅山,如果再返回來,我就是王八蛋!我詛咒自己。可安全回來之後,那個詛咒也忘了。

我到山腳下和醫生談的時候,醫生說你遇到的就是瀕臨死亡的感覺。登到8000米以上的山峯時,只有兩種廢棄物是沒人理的,一種是空氧氣瓶,再一個就是遇難者的屍體,你免不了會看到遇難者的表情,沒有痛苦,沒有猙獰,沒有死亡之前的掙扎,都很安詳,好像進入天堂一樣。當然了,即使進入天堂很美妙,你願意進入嗎,我相信還是不願意進入的,所以哪怕受折磨,受苦難,你還是願意留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知道我們會死,但在死亡之前,你希望什麼呢,你希望做你想做的事情。

我曾說,我一生要三次登頂珠峯,2003年是第一次,2010年是第二次,我想我差不多在我70歲的時候,也就是2021年的時候,我要再登一次頂。但當我到哈佛之後,我才意識到,哈佛是我的第三次珠峯,和這兩次珠峯完全不同的是,這座山峯沒有物理高度。很多人問我,說登珠峯難不難,我說當然難,比想象的還要難。第一個學期特別累,要記太多單詞,失眠,想睡也睡不着,做作業做到2點鐘,8點鐘起來,我曾經幾次想打退堂鼓。

我想跟同學們說什麼呢?人生當中一定要保持一種自我的不滿足,保持着一種好奇心,保持着你對未來的某種期許,堅持就非常重要,勝利往往是再努力一下的堅持之中。我想我和很多人最大的不同,不在於我比他們聰明,也不在於我比他們更運氣,很重要一點,就是我有這樣一個認準的目標,堅持下去。

剛纔講“堅持”了,現在我想講講“放下”。我想說的放下,第一是放下金錢,第二是放下權力,第三是放下虛榮。

1988年,萬科進行股份化改造,當時公司形成4100萬規模。當時我就聲明,我放棄分到我名下的股權。第一,我覺得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不用控制這個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國社會當中,尤其在80年代,突然很有錢,是很危險的,中國傳統文化來講,不換寡,換不均,大家都可以窮,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錢。所以在名和利上,你只能選一個,你要想出名,你就不要得利,你要想得利,你不要出名。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選一頭,我就選擇了名。這是我想放棄財富。

1999年,48歲的時候,我辭去了總經理的職務,開始只當董事長,真正的不管公司的事兒。這是我想放棄權力。

第三個放棄,就是放棄虛榮。實際上這回去哈佛,很多人都很好奇,說你王石到哈佛去幹什麼,首先就問,你到那兒帶翻譯嗎?第二,你上的是老年大學吧,更多的朋友之間一見面,那就是猛誇,鉚勁的誇,“太~~”佩服你了,就是“太”這個字拉好長時間,我說你表揚我還是罵我,這樣表揚,無非就是說你王石要過語言關是不可能的,但是你過了,所以“太”佩服你了。確實,一箇中國的著名企業家,上市公司老總,年紀又過了60多歲,你開始學英文,你能不能拉下臉,能不能放下面子,是個問題。

同學們今天在聽我演講,我年輕的時候也曾聽過我敬仰的人演講。他們是兩位美國人,一位是肯尼迪總統,一位是巴頓將軍,肯尼迪總統的就職演說裏說:“不要問社會能爲你做什麼,而要問你爲社會做了什麼”,我非常欣賞他這段話;第二是巴頓將軍,他說:“評價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他站在頂峯的時候,而是他從頂峯跌到低谷時候的反彈力。”我同樣非常欣賞。我的人生經歷當中,我怎麼也沒有想到2008年對我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打擊,一個拐點論,一個捐款門,弄得我狼狽不堪,祖宗八輩子都罵到了,一天謾罵的帖子3、40萬,刪都刪不過來。但之後我給了幾個感謝,第一感謝股民對我的這種唾罵,讓我歸零,讓我認識我是老幾,我重新認識自己。而且我現在回憶,確實我當時比較囂張,我感到我在做正確的事情,說話根本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不在乎在什麼場合下;第二,這是我瞭解社會和年輕人非常好的一個平臺,不要說是善意的,就算是惡意的又怎麼樣呢?我既然是公衆人物,我享受到公衆人物帶來的好處,我就應該接受我作爲公衆人物應該接受的監督。公共人物就是公汽,公汽就是公共汽車,坐上去感到很舒服,它就表揚你兩句,它坐得不舒服,吐口痰,你就得承受。

同學們,我想用下邊的一段感悟來結束我的談話。很多同學非常羨慕我們80年代的一代人,我現在想起來,我也很羨慕,因爲80年代當時不覺得,事後越想越覺得那是一個黃金時代。可能你們會感嘆現在這個世界、這個時代,全球的不確定,中國未來的不確定,你們很感嘆,沒有機會了。現在講拼爹,我相信在座能這樣交流的,拼爹的不多,都是拼自己。但如何拼自己,怎麼拼呢?我想說的是,如果什麼都確定了,你要想出人頭地,想有所作爲,那是非常非常難的,正是因爲這些不確定,纔給了你們機會。我們認識的中國,我們大家都意識到它需要改,但往哪兒改,不大清楚,但是我們都清楚的是,我們希望改好,上下想法是一樣的。

四年前,我在金沙江漂流,金沙江上水流湍急,到堰塞湖的時候,江水平靜,流得非常非常緩慢,這時我就有時間看兩邊的景色。金沙江兩邊景色都是懸崖峭壁,這時你才發現,懸崖峭壁上是一股一股潺潺的流水,我突然醒悟到,這滔滔的江河就是一股一股無數地潺潺地細細地流水形成的,這一股股的流水,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單位,如果我們每一股細小的力量,都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匯成的江河,就將匯成我們對未來的期望。

這就是我今天想和同學們交流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