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學生勵志演講稿9篇

學識都 人氣:1.95W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生勵志演講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中學生勵志演講稿9篇

中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很高興大家能夠給我這個機會,讓我站在這裏爲大家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架起交流的心靈之橋》。

我曾經看過一份資料,是講聯合國有關組織對二十一世紀的人才應具備的素質提出如下幾種要求: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學習做事。在“學會學習”一項中提到人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與人進行有效交流的口頭、書面表達技能和人際交流技能等。前不久,戴姆勒一克萊斯勒公司董事兼全球執行副總裁君特·弗萊克先生應邀出席北大奔馳獎學金頒獎儀式,當記者間到,如果北京大學的畢業生將來打算應聘到戴姆勒一克萊斯勒這樣的跨國公司工作,應當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時,君特·弗萊克先生說:“爲了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學生需要在大學期間培養多方面的能力―獨立學習、研究的能力,不斷更新知識、改進自身狀況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人際交往能力,也就是與他人,甚至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能力。這一切對一個人能否在未來社會立足至關重要。”

交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地位越來越突出。試想,如果沒有交流,我們將會遇到多少困難、多少煩惱―沒有交流,我們就無法獲取知識;沒有交流,我們就無法瞭解世界;沒有交流,我們就無法與人溝通……沒有交流,我們還能做什麼?是的,幾乎沒有什麼可做的了。沒有交流,這個世界是冷漠、沉寂、枯燥的,更不用說發展與進步了。世界著名的西門子電器公司在他們面向全球招聘人才精英時,就將“善於人際交流與溝通”定爲應聘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對我們中學生來說,交流是我們學業上的催化劑,友誼中的潤滑劑,親情上的貓合劑,是黑夜盡頭的一縷曙光,遠航巨輪揚起的風帆,更是青春歲月裏泊淚流淌的智慧之泉……那些高喊與父母之間有着不可逾越的“代溝”的學生,不正是缺少與父母的交流嗎?那些斷言一上某課就頭疼,甚至厭學、逃課的同學,不正是缺少與老師的交流嗎?那些孤獨、鬱悶、抱怨與同學難以相處的同齡人,不正是缺少與同學的交流嗎?那些因誤解而失去友情的人,不正是缺少朋友間的交流嗎?……同學們,快架起交流的心靈之橋吧,相信“天塹”一定能變“通塗”。

當然,交流的對象既有物質上的互通有無,也有思想上的取長補短;交流的方式既有金錢上的平等買賣,也有情感上的投桃報李;既有行動上的你幫我帶,也有精神上的相提相攜。這裏所說的“交流”並非是漫無邊際的胡侃,也不是類似:一個人會抽菸,另一個人會喝酒,兩人交流“菸酒特長”這樣的低級交流,不是對所謂的“愛情招法”的交流,更不是你我之間阿迪達斯運動鞋和耐克鞋的交流……而今天在這裏我所向大家倡議的是人與人之間思想上、情感上、精神上的交流,是人生觀、價值觀的交流,是理想與追求的探索,是學習的交流,是友誼的交流……這些才適合我們中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這也是社會對我們中學生的時代要求。

人們常說,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蕭伯納也曾經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後每人還是隻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之後每人卻有兩種思想。我想,交流的意義大概就在於此吧。正值青春年華的中學生朋友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明天我們就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歷史使命。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今社會雖然進人了信息時代,但最直接、最普遍和最實際的人際交流還是口頭或筆頭交流。因此我們就要從現在起用心靈構築一座交流之橋,用“交流”來豐富我們的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以此來迎接明天的挑戰,創造人生的輝煌。

中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彎腰撿拾,我的責任》。

走進××中學,迎面而見的是美觀的紅色教學樓,窗明几淨的教室,寬闊平坦的操場。在這樣的環境裏學習和生活,我們感到無比愜意,無比幸福,也爲此感到驕傲和自豪。

然而,與校園優美環境不和諧的是,我們總能看到一些破壞環境的現象,校園門口常常有吃完早點仍棄的塑料袋;教室裏有亂仍的紙屑和紙團,花壇中也常夾雜着果皮和廢棄物,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我們校園的環境。

在這裏,我想對同學們說:“彎腰撿拾,人人有責!”讓我們撿拾身邊的垃圾,清理角落的污物,在這個細微動作中,培養我們維護校園的美麗和整潔的責任心。

“學校是我家,愛護靠大家”同學們,在四中這個大家庭中,你是願意走進清新美麗的校園,還是願意看到佈滿垃圾的校園?你是願意走進窗明几淨的教室,還是願意看到雜亂無章的空間?我想,同學的答案都是不言而喻的,那就讓我們以實際行動,投入到愛公物,愛校園的活動當中。從撿拾身邊垃圾做起,從我做起,起清潔,講衛生,管好自己的手,不亂仍垃圾:管好自己的口,不隨地吐痰。只有這樣,我們的校園纔會永遠保持她的清新和美麗,我們也會在清新美麗的校園中茁壯成長,而這美麗的環境靠我們雙手共同維護,文明習慣靠我們平時點滴積累。

簡簡單單一個彎腰動作,就會讓我們有個乾淨的校園,讓我們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學校之所以辦“文明禮貌月”活動,就是爲了讓我們心中刻上“文明”二字。讓我們多彎一次腰,撿起身邊的果皮紙屑吧!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爲彎腰這個動作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這個彎腰動作,體現出我們的良好習慣;正是這個彎腰動作,展現了我們的良好素質;正是這個彎腰動作,更體現出我們美好的心靈。讓我們人人蔘與,趕快行動吧!保護校園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

彎腰撿拾,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的校園因我們而更加美麗,更加和諧!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中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3

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學生還不配說痛苦》。

方纔班長介紹我的演講題目時,許多同學竊竊私語。我知道,你們想說,痛苦就是痛苦,有什麼配不配?但是我不這樣看。

什麼叫痛苦?小時侯惡作劇,被爸爸揍了一動,這 皮肉之苦,是痛苦嗎?不,這是疼, 過一會就忘了,照樣惡作劇。考試成績突然不佳,在同學中擡不起頭。這是痛苦嗎?不,這是難過。下次得滿分,會證明這次純屬一場誤會。你最要好的朋友,不知因爲什麼好幾天不理睬你,於是你在日記中,一連串寫下了痛苦。這也不是痛苦,這僅僅是孤單,莫名其妙的猜疑。還有,什麼挫折後的煩惱,什麼失意後的迷惘,什麼種種不順心,我們都說這是痛苦。其實,都不是,充其量不過是少男少女的特有的慼慼愁愁,或是幾分淡淡的焦慮和憂傷。

真正的痛苦,是一種摧殘,它在屍骨遍野的古戰場,在原子彈爆炸的廢墟里,或在楊白勞給喜兒 扎紅頭繩的“喜悅”中,以及黃河縴夫血肉模糊 的肩膀上。然而,這一切,我們只是從書本和電影裏看過,卻從未嘗受過。

真正的痛苦,是一種生活的重壓。像父親那樣,終日辛勞,省吃儉用,卻往往入不敷出;自己不識字,兒女又成了新文盲,他含着淚說:“孩子,我老了。”然而,我們並不 理解這種痛苦。

真正的痛苦,是一種事業上的打擊。報國無門,懷才不遇,就像屈原那樣,就像陳天華那樣。然而,我們正在學習,還沒有事業上的挫折和失意的感受,不可能說出這方面的痛苦的滋味。[ ]

真正的痛苦,是一種深深的體味。它不是須臾的情緒低落,而是反覆經歷的折磨積累。因爲痛苦與歡樂相伴,它的根,植於追求的土壤。正如成功與失敗,失敗或許來得更容易。當我們在中學時代,以天真和幻想編織的七彩夢,一旦走上社會,被現實生活撕的粉碎時,我們纔能有痛苦的深深體味。

所以我們不 配張口閉口說痛苦。我主張,既然是學生,不妨去學習一下“痛苦”。

人,總是尋求歡樂和幸福,儘量躲避煩惱和痛苦。然而,有歡樂就有痛苦,躲是躲不掉的。就像人生路上的一段沼澤地,幾乎人人都要跋涉而過。不必哭,不必想到出家爲僧爲尼,不必想到死。痛苦無非是你不順心時,頭低一下又昂起;傷心時,心縮一下又開釋。拿起一塊巧克力,哼上一段流行曲,或者品一杯苦茶,要不乾脆在無人處痛哭一場。

古人說:“蚌病成珠。”如果說牡蠣的痛苦凝成了珍珠,那麼我們要學會經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錘鍊出一種堅韌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毅力,並且從中領悟人生的真諦,產生思想上的飛躍。於是我猜想,真正的痛苦應該具有崇高與悲壯的意味,而我們的那些實際的不能再實際的所謂痛苦,未必是真正的痛苦。因爲現在我們還不“痛苦”。你說,對嗎?

中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爲大家帶來的演講叫做《青春需要正能量,青春擁有正能量》。

我們,撇下無知迎來了屬於我們的青春。青春,讓我們肆無忌憚,暢然釋懷,體味風那樣的自由,感受雲那般的自在,因爲青春賦予我們的是生命的巔峯,我們無須成熟,我們不再無知,我們唯有執着。青春裏的`正能量。強大的能量助我支撐起堅定的信念,讓我對充滿挑戰的明天信心滿滿。

人生是對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燈,失去了這燈的作用,就會失去生活的勇氣。因此,只有堅持遠大的人生理想,纔不會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爾斯泰將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輩子的理想,一個階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個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時、一分鐘的理想。當你聽到這裏,同學們,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

誰的青春沒有過悲傷?誰的青春不曾想過放棄?又有誰的青春沒有挫折與困境?可是,我不再懼怕,我知道在我身邊終會有一種正能量,像熾熱的陽光般溫暖我心房,帶我走向美好的明天。而我,也會成爲他人的正能量,盡我所能去鼓勵和溫暖像曾經的我一樣無助的人。

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麗,卻短暫。作爲一名大學生就應該在這一時期,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每個人主宰着自己的明天。

有一位哲人說過:“夢裏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牀上。”它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不能躺在夢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僅要有理想,還要大膽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開始,如果不僅遙遙無期,甚至連已經擁有的也會失去。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正在夢幻的理想中彷徨呢?

前人說得好,“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那些無志之人的“志”,就是美夢,就是所謂的“理想”,他們把自己的藍圖構畫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罷了。同學們,你是立長志之人,還是常立志之人呢?在青蔥歲月裏,每當我憂傷迷茫、徘徊無助時,總有一些人或物鼓勵着我,散發着積極昂揚的光芒溫暖着我。

做一個有正能量的人,讓自己有動力去前進。正能量是一種強大的能量,它勢必包括一個積極地推動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學業,事業,生活質量等得到進步。沒有動力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就如同汽車沒有汽油,火箭沒有燃料,植物不再吸收陽光,你只會混沌地過每一天,做着同樣的事,到了這個點自然做該做的事,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和理想。難道這樣不夠可怕嗎?你甘願沉默得像一潭死水原地踏步着,也不願多些動力去迎接每日的太陽增添能量嗎?當然不是了,當你擁有正能量後,你會很自然地邁出你的步子,並且有動力去奔向新的起點。

青春需要正能量,正能量將爲我們插上翱翔的翅膀,飛向廣闊蔚藍的天空!最後我想用梁啓超的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讓我們灑一路汗水,飲一路風塵,嚼一跟艱辛,讓青春在紅旗下繼續燃燒;願每一位青年都懷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斷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中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又是一歲一回秋月圓,又是師生相聚共歡顏,經過了一個漫長而充實的假期,我們又一次相聚在了熟悉的校園裏,很榮幸能夠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站在國旗下進行本學期的第一次演講。迎來了新的一學期,我們馬上也將迎來祖國母親60歲的生日,首先讓我們一起爲這位飽經滄桑而又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祖國母親祝福祈禱,我們的中國古老而偉大,我們的中國壯麗而永生!蔡倫紙上寫着她的智慧,指南針上旋轉着她的方向,刀光劍影下她一次次迴歸和平。精神劫難中又一次次的積薪自焚,重獲新生。爲了祖國的成長,無數人前赴後繼,嘔心瀝血,國家的富強又有多少人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置身歷史,我們溶入其中,分享着那過去的興奮與悲痛,放眼未來,我們會發現面前的道路更加的遙遠、更加的艱難。新的學習生活即將到來,某某初中迎來了她的又一批驕子。在這裏,我很榮幸的代表某某初中的全體同學向20xx級的新生表示最熱烈的歡迎。能夠升入某某初中這樣一個有着五十年曆史的學校是我們的福氣;有一大批優秀的老師教導我們是我們的運氣。20xx級的學妹學弟們,從現在開始,你們和我們一樣都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那就是某某初中人。我們是閆莊初中的驕傲,我們的每一步成長都寫在某某初中校史的史冊上,真誠的希望每一個高20xx級的學弟學妹都能秉承某某初中的校訓,從做人開始,用汗水、淚水耕耘你們美好的未來,相信你們絕不會讓某某初中這一聖潔的名字蒙羞。迎接你們的則將是人生重大的考驗,我們都將拭目以待,相信你們一定不會辜負家長的厚望、親人的叮囑、老師的培育和自己的誓言。成功一定屬於你們!你們一定能夠成功!相信你們會爲某某初中本已輝煌的成績再添上濃濃的一筆。同學們,我們正處在一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羣英輩出的時代,銘記住什麼叫作“而今邁步從頭越”,什麼叫作“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讓我們在遍佈甲骨文的鐘鼎上,讀祖國童年的靈性;在瀰漫烽煙的長城上,讀祖國青春的豪放;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上,讀祖國壯年的成熟。讓我們把最高尚的品德,最優異的成績獻給祖國母親,將中華兒女的豪氣與龍的傳人的膽魄融於青春,獻出自己的智慧和愛。讓我們在五星紅旗下莊嚴宣誓:我們努力奮鬥,爲了美麗的祖國我們將竭盡全力,爲了祖國美麗的永生,我們將奮鬥終生。

中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是13年5月19日,對於準高三的我們也僅剩下最後的17天。如暴風雨前最後寧靜沉悶的空氣裏,日益沉重的壓力,不是高三的號角,不是陸續開始的總複習,而是時間。時間的緊張,時間的飛快流逝,時刻在提醒着我們,準高三的歲月其實如浮雲,在不經意間,便從我們身邊飛快飄遠——同學們,其實我們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揮霍的資本。在這僅剩的17天中,你是選擇如翔鷹般展翅遨遊於藍天呢,還是像輒魚般泥濘苟活於車轍?

有人說高一是一杯牛奶,既鮮美又純真;高二是一杯可樂,活力四射,個性張揚。同學們,在你踏入高三的那一刻起,你已經不再有高一的新鮮和純真,也少了高二的叛逆與張揚,而多了幾份拼搏的激情,多了對未來的理性思考。因爲在你身上,匯聚了老師更多的目光,傾注了家長更多的心血,你的肩上承載着更多的希望與責任。如果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盤棋的話,決定結局的其實只有關鍵的幾步,那麼高三就是其中最關鍵的一步,這一步會決定你的命運,也會影響你的一生。

高三是人生履歷中最爲亮麗的一道風景線,人生沒有大學校園的記憶是不完美的,沒有高三生活的回憶更是有缺憾的。也許有一天,你獨倚高樓,回首往事的時候,你會發現,天真爛漫的童年使你沉重的心靈得到暫時地解脫,大學校園是你知識海洋的浪漫之旅,而高中生活,準確的說是高三生活使你真正體味了奮鬥拚搏的樂趣,高效充實的美感,你會情不自禁的爲這段高效充實、奮鬥拚搏的人生而驕傲,而引以爲豪。當你感到生活的無聊時,感到人生的乏味時,感到心靈的空虛時,你想重新體味高三生活學習狀態的心願是何等強烈,而那樣的狀態已不再,面對現實的低效只能做一些無能爲力的想象,發一些無可奈何的感慨。這就是高三,讓人懷想的高三,你人生奮鬥的極致,在這裏開出鮮豔無比的花,它奼紫嫣紅,燦爛芬芳,流光溢彩。

經過了高中兩年的厲煉,我們將成功的走進高三,走進這人生奮鬥史上最輝煌燦爛的時段。有人說高三是煉獄,請不要說得這麼讓人可怕吧,高三是我們功成名就的最好時節,我們要在這時積蓄力量,乘長風破萬里浪,直掛雲帆濟滄海。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教我們從七個角度看問題,換個角度看高三,那便是享受人生。人生有光明大道,有羊腸小路,有汪汪一碧的江河湖泊,有顛簸起伏的丘陵平川。光明大道任意馳騁,羊腸小路曲徑通幽,江河湖泊享受坐船的樂趣,丘陵平川感受騎馬的瀟灑。有了高三,我們的人生才完滿;有了高三,我們才少了一分缺憾。可以這樣說,高三是享受拚搏、奮鬥人生的最佳時光。花季少年,初生牛犢,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敢與天公試比高。年輕是我們的資本,成功是我們的追求,奮鬥不止是我們的宣言,愈挫愈勇是我們的氣魄。

在這一刻,我也想起了當年拿破崙率領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的豪言壯語:“在山的這邊,是槍炮和泥濘;在山的那邊,有鮮花和美酒!”我們眼前,正是

高考這座高山,我們最後要征服的高山。在山的這邊,是槍炮和泥濘,我們正在共同走過;在山的那邊,有鮮花和美酒,翻過去,就是我們美好的未來。 在高二這最後的17天裏,請記住兩個字。一個是拼。拼個你死我活,拼個翻江倒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不拼到最後,哪有勝利的甘甜。二是比。同學們要敢於比,和自己水平高的比。比出個不服輸的勁頭,比出個捨我其誰的雄風。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看見孩子從高樓上掉下來,她發瘋般地跑過去接住了孩子。但專家們怎麼想不通,這位母親當時奔跑的速度超過了一般人的極限速度,說明人在緊急的時候,能迸發出巨大的力量,所以說萬事皆有可能。

同學們,奮鬥是艱辛的,放下一切包袱,咬緊牙關,吃盡人間苦,才能享受非凡的成功。在這最後的日子裏,我希望同學們戒自滿,戒急躁,戒浮誇,戒僥倖,不找任何藉口,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明年六月的高考。

同學們,目標就在前面,時不我待,沒有退路,不要彷徨,不要嘆息,奮力往前衝,勝利一定屬於我們,我們一定勝利。

我們舉目望蒼穹,不是爲了摘星取月,而是爲了有一個永不屈服的姿態。同學們,給自己一個目標,讓生命爲它燃燒,我們將用青春證明,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同學們,奮鬥吧,讓智慧與夢想盡情綻放,讓未來與希望美麗奪目,奮鬥吧,願大家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高三地到來。

中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時間,勤奮學習》。勤奮屬於珍惜時間,愛惜光陰的人,屬於腳踏實地,一絲不苟的人,屬於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人,屬於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人。因爲勤奮,安徒生從一個鞋匠的兒子成爲童話王;因爲勤奮,羅曼羅蘭獲得了二十年心血的結晶《約翰克里斯朵夫》;因爲勤奮,巴爾扎克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人間喜劇》;還是由於勤奮,愛迪生纔有一千多種偉大的科學發明;愛因斯坦才得以創立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中國古人還給我們留下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千古美談。

也許我們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但決不能再讓自己輸在終點。後天的努力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珍惜現在的每一刻,努力學習吧。對於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來說,畢業考試已並不遙遠,面臨着人生的第一次選擇,你們應該加倍努力,刻苦學習,爲迎接考試做充足的準備;對於中年級學生來說,中年級是小學學習的一個轉折點,你們應該好好把握,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而低年級的弟弟妹妹們也千萬不要放鬆,你們現在的努力是在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地基打牢了,房子纔會蓋得更高。同學們,無論我們處在哪個學習階段,我們都應該努力,抓住這段易逝的光陰,好好把握,將知識這閃光的寶石緊緊握在手中。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的選擇勤奮";卡來而更激勵我們:"天才就是無止境的刻苦勤奮的能力。"正處於學習階段的我們,就應該具有像愛迪生、巴爾扎克那樣的刻苦努力、不懈追求得精神,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在追逐夢想的舞臺上一顯身手。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只有勤奮踏實的將一點一滴的知識掌握,才能最終走向成功。若是連學都不想學,吝嗇付出自己的勞動,怎麼會學懂知識,掌握知識,又怎麼會品學兼優,出類拔萃呢?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耕耘的時候,我們就應該付出辛勤的勞動,收穫的時候纔會有滿意的果實。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讓我們記住"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同學們,讓我們用熱情擁抱未來,用勤奮譜寫人生,用學問武裝自己,用行動證明自己!一起來勤奮學習吧!

中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8

身高1。4米、體重只有20公斤的劉大銘患有成骨不全症,由於骨骼脆弱,4歲他就開始做手術,如今已經歷9次骨折,大的手術也有十餘次。然而,這個被人叫做“玻璃娃娃”的17歲少年,卻在文學創作方面有着自己的追求。

“你將軀幹給了病魔,卻把靈魂留給了生活,你將快樂分享於情感,卻把悲痛留給了心窩,你將夢想給了青春,卻把苦難留給了執着”這首《靈魂行者》在蘇州舉行的首屆全國中學生校園詩會上感動了好多人,成爲當天媒體報道的焦點。

劉大銘現在的生活起居每天都靠姐姐辛苦完成。閒下來時,他會看書寫作,如果沒有人打擾他,一個小時就可以寫5000多字的文章,而學習總讓他的身體“吃不消”,常會受到護士警告。但是,他並沒有放棄他的文學夢。

其實,劉大銘很小就表現出文學天賦,從小寫作文都時常得到語文老師的稱讚。劉大銘所作《讓我們在以後牽手》獲得第二屆“語文報杯”原創文學大賽全國金獎、《一夜蒼白》獲得第十二屆“中國少年作家杯”一等獎,20××年,讀初二的大銘被北京“瓷娃娃關懷協會”邀請發言。一位媒體人會後向他約稿,一部關於大銘的自傳。劉大銘告訴記者,“自傳已經寫了7萬多字,但它並不是大家所說的勵志書籍,只是自己的經歷,遇到的、看到的和體會到的。小時候會排斥得病,現在反而害怕離開輪椅。如果離開它,我創作的情感基調就沒有了,這是我的一筆財富,相當於困難和磨難都沒有了,我害怕自己就懶惰了。我的夢想很簡單,能好好讀書考上大學,能寫出一本好書,身體慢慢變好,如果可能,想努力去做一個能幫助別人的人,無論是我的文字還是經歷。”劉大銘說。

老師們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真心呵護學生、用自己的愛心、知識、智慧播種學生美好夢想,點燃夢想,以愛心施教。正是由於老師的精心呵護、大愛幫助,劉大銘不僅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初中學業,還能融入到集體中,陽光的度過初中時光。在藝術節上劉大銘自信的唱出了“今天是你的生日”,他唱出了對祖國的讚歌也唱出了對生命的讚歌。就像劉大銘所說“源自內心對生命的渴望,父母和親人,朋友的信任,給了我生存下去的勇氣。”正因爲有了“以愛育愛、以愛促愛”的良好育人環境,纔有了劉大銘在汶川地震時的鎮定,纔有了周老師在關鍵時刻將劉大銘抱出教室的感人瞬間。

最後我們向劉大銘同學學習勇於抗爭、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學習他刻苦學習、追求卓越的優秀品質;學習他熱愛生命、感恩生活的美好品格。讓正能量的傳遞者劉大銘,成爲我們的“精神榜樣”。

中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9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希望。

一個女孩到南國求生,身上卻佈滿了傷痕。當她站在一座二十幾層高的大樓頂上要告別這個世界時,她看到了東方噴薄而出的一輪朝陽,心跳驀然加快。在決定生死的剎那間,她發現失敗者和成功者沐浴着同一個太陽的光芒。也許,再堅持一下,她也會有成功的希望!於是,她乘着生命的彩練,又迴歸到青春的起跑線上。她終於獲得了成功併成爲了全國知名的人物。

是希望挽救了這個一度脆弱失望的女孩。

希望,是一種力量,是一次昇華,是一個飛躍,是一架階梯。

青年人在生活中,難免會陷於一種困境而感到失望。一位哲人說,人生之路是由失望和希望串起來的一條項鍊,因此纔多姿多彩。在失望時萌生希望,就會讓人驅散心中的濃霧,擁抱一片湛藍的晴空;讓人擺脫沉沉的陰影,去步入一個嶄新的天地。失望讓人壓抑、痛苦,倍受折磨;希望讓人振奮、欣喜,躍躍欲試。

生活不是一幅呆板的平面畫,而是一做立體的雕塑。所以說希望總與失望長伴,它們是雙胞胎,幾乎從不分離。愚昧的人會被壓在失望的高山下感傷和嘆息;明智的人會從失望的山下向山上攀登,看到另一片天地。

人生之路是由失望和希望鋪築而成的,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因爲人不能在人生路上跳着走,那是一種畸形的人生。希望是一種寶貴的金屬,常常要從失望裏提煉出來。失望並不可怕,怕的是不會運用失望。

年輕人在希望中生活,在追求希望中成熟。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爲希望是你的錦繡,是你燦爛的前程。

希望在前,我們能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