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素食:餐桌上的信仰

學識都 人氣:2.3W

在印度餐館中,每三位食客中就有一位素食者。素食者不僅有健康上的考慮,還有着深刻的宗教思考。在印度教的世界觀中,大千世界萬物萬形,其生命本質都一樣。若一個人有宰殺烹吃動物的行爲,他在另一個世界裏有可能被這些動物吃掉。這一理論延續了兩千多年後不但沒有消亡,反而在當代科學的滋潤下“枝繁葉茂”起來。素食者認爲,當代生態學、環境保護學和自然科學都論證了“不殺生”的合理性。其中有一種叫做“化學反應”的觀點十分有趣。這一觀點相信所有動物都有情感。當它知道自己被殺時,會把氣憤、嫉妒、焦慮、懷疑以及對死亡的恐懼通過神經傳遍全身。人們吃了這些動物肉後,肉食在腸胃裏進行化學反應時會釋放出動物的這些情感,人在攝取營養的時候也會把這些複雜情感吸收進意識中,讓人變得多疑和恐懼。聽着素食者的虔誠講述時,我的心裏有一種感動。

印度素食:餐桌上的信仰

印度人習慣把新鮮蔬菜加工成糊狀,類似於嬰兒食品。無論什麼菜都要切碎,還要在鍋裏熬爛。這種烹調方式肯定讓中國飲食專家難以認同。可是印度男女老幼靠這種菜糊糊也活了好幾千年,而且人口茁壯茂盛。熬爛的蔬菜失去了形狀,無法用瓷盤盛,只能盛入碗中。中國瓷盤在印度人的廚房裏很少見。他們喜歡使用不鏽鋼的容器,容量不大,但是比較深。

在吃飯時,右手的高貴又一次得到了體現。在印度習俗中,一個人的兩隻手有着不同待遇,基本是右尊左卑。左手不登大雅之堂,多用在上廁所後的清洗之事。飯前用水沖洗一下右手,右手就成了萬能食具。朋友講了用手抓飯的好處。他認爲吃飯中的很多快感來自觸覺。刀叉和筷子卻阻止了觸覺的快感。用手抓飯可以避免燙着舌頭或口腔。吃飯時主要活動手指的前兩個關節,撕開面餅,沾一下菜糊,放進嘴裏。米飯是另一種吃法,把菜糊澆在米上,用右手反覆揉搓幾下再吃。朋友堅持讓我用手抓着飯吃。無奈我是個左撇子,左手總是不自覺地承擔起大部分任務。朋友于是衝我皺眉,趕緊把勺子遞給了我。我習慣用嘴來試探溫度,用小勺把食物送到嘴邊,吹一下過燙的食物,再品嚐。我懷疑我的“愛吹”毛病就是這樣養成的。吃完飯後,還要捏一撮小茴香,外加幾粒冰糖,放在嘴裏咀嚼,清除口腔裏的飯菜味道。

印度有兩億多素食者。大部分食素者長得虎背熊腰、大腹便便,讓人懷疑他們屬於“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之類。印度畢竟是一個真誠的社會,他們在信念上從來不“演戲”。況且一個人食素就是在爲自己的來世“積德”,實在沒有必要欺騙自己。我在新德里的辦公處僱有一位保安員,他的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到了過年時候,我都要挑幾件衣物送給他,就連辦公室裏的舊報紙也交給他去換錢,每次他都會充滿感激地接納。有一個冬夜,我回家時看到他一邊站崗一邊烤火,身體瑟縮成一團。我便從廚房裏拿出了一打雞蛋,讓他補充些營養,增加點熱量,沒想到竟然被他拒絕了。他說自己是一個純素食者,連雞蛋也不吃。他說這些話時,凍得發青的臉上始終露着知足的微笑。

印度歷史上曾經就食素還是食肉問題進行過激烈爭論。西元11世紀以後,兩次外國軍隊入侵影響了印度人的生活。第一次是西元11世紀的伊斯蘭教軍隊入侵,第二次是西元18世紀的英國人入侵。不吃肉的民族被食肉的民族征服了,特別是征服者把印度教徒視爲聖物的牛肉當成了盤中餐,深深刺痛了印度教徒的心。當時最有影響的觀點認爲,印度之所以被擊敗,主要是印度人體質衰弱的緣故,衰弱的根本原因是不食肉造成的。一些知識份子抨擊素食主義是一種陳規陋習。爲了民族能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就連自幼食素的聖雄甘地也嘗試着吃起肉來,但是還是放棄了,因爲聖雄甘地找到了一種比肉體更堅強的精神,這就是非暴力思想。

印度人口調查表明,印度素食者的平均壽命明顯高於食肉者。這意味着古老的飲食習慣完全符合現代的長壽觀念。印度醫學專家指出,素菜類食物容易消化,提供更廣泛的營養,不會給身體帶來很多負擔。素食者較少感染各類疾病,身體免疫力更強一些。他們的行爲更敏捷,皮膚更光潤,思想更有活力。在一個充滿誘惑的社會裏,堅持一種信念本身就是對意志的考驗。素食也就成了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