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會勵志小故事分享

學識都 人氣:2.36W

勵志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不管多厲害的人都讀不懂,學不精,進而形成一個獨立學科“勵志學”。勵志學,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失去創造力,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最大悲哀。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早會勵志小故事分享,歡迎大家分享。

早會勵志小故事分享

早會激勵小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部落在大山的腳下,族人在山腳下種了莊稼,可是卻屢受山頂野豬之害,於是族人求助於先知,先知問:“你們真的相信我,就聽我的話,但是不要詢問。”於是他們按照先知的辦法來做,於是野豬變成了家豬。第一個月:把豬愛吃的東西放在半山腰,下來的野豬少了;第二個月,繼續送食物,只是在野豬聚集的地方樹起一面堅固的棚欄;第三個月:繼續送食行,再樹起第二面棚欄;第四個月,繼續送食物,又樹起第三面棚欄;第五個月,繼續送食物,樹起最後一面棚欄。最後選擇一個勇士,於某一天去把最後的門關起來,於是野豬變成了家豬。

哲理:聽話、簡單、照做事業可成

豬:對周圍的變化沒有要求的洞察力

諾亞方舟的故事

世界重建之日,上帝告訴先知建一艘名爲諾亞方舟的大船,將所有的物種一雌一雄帶上船,重新開始,結果船空間有限,載不下所有動物,上帝出主意說:“每一種動物講一個故事,使大家都笑的留下,否則留下。”恐龍第一個自告奮勇,它講的故事特有趣,動物們樂得前仰後合,可是上帝說:“對不起,你得跳下去,因爲只有豬沒有笑。”所以恐龍消絕了。第二個講故事的是麒麟,它的故事比恐龍的還逗,動物們又笑開了,可是上帝說:“對不起,你得跳下去,因爲只有豬沒笑。”所以麒麟也消失了。第三個輪到了孔雀,可是它實在不會講笑話,於是就要爲大家開屏,上帝同意了,於是它就開屏了,並不可笑,但這時,只見豬笑得翻身打滾,前仰後合,於是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上帝就問豬爲什麼,豬好不容易忍住笑說:“恐龍講的故事太好笑了!”

哲理:有靈敏銳的反應力,才能把事業中的問題自主的解決。

反應太慢,如果有人沒有共震,就稱他是豬。

價值的體現

有一天,豬和奶牛碰到一起聊了起來,豬很感慨的說:“我們對人類的貢獻基本一樣,可是人對我們的待遇卻不一樣,爲什麼呢?”奶牛很忠誠的說:“是的,我們的貢獻基本上是一樣的,但是隻有一點差別,那就是:你的價值要在死後才體現出來,但我價值是在活着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

人可以選擇價值體現的方式

如何說禪

南隱是日本明治時代的一位禪師。

有一天,有位大學教授特來向他問禪,他只以茶相待。

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賓的杯子,直到杯滿,而後又繼續注人。

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子。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終於開口說道:“已經滿出來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這隻杯子一樣,”南隱答道,”裏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不光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啓示: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許多事情必須是從頭學起,切忌自滿。一個人如果自滿,覺得自己什麼都會,就必然導致什麼都“裝不下。什麼都學不進去,就像茶水溢出來一樣,再也不可能有任何進步可言了。

記住“低頭”

被稱爲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一生功績卓絕,這與他的一次拜訪不無關係。

一次,富蘭克林到一位前輩家拜訪。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着比正常標準低矮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

“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問我的最大收穫。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時刻刻記住‘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記了”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看成最大的收穫,牢牢忘記住了前輩的教導,並把它列入他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中。

啓示:謙虛謹慎是做人的美德。一個成熟的人,有成就的人,必備此種品格,宜低頭、忍讓,而非自高自大。這也許是許多成功人士之美德。

掃陽光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於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着,他們認爲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兄弟兩人拿着掃帚和畚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裏的時候,裏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啓示:

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

士兵與村民

許多年以前,有三個士兵從戰場上歸來。他們又累又餓,來到了一個村莊。由於連續的戰爭,村民們的'收成很不好,他們趕緊把自己僅有的一點食物藏了起來,然後,到廣場上去看那三個士兵。他們哀嘆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們飽餐一頓。

士兵們竊竊私語了一會兒,一個士兵說:“你們沒有東西給我們吃,不過我們卻有讓大家共同分享的東西:我們有一個訣竅,能用石頭做湯。”

村民們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們就點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鍋。士兵們往鍋裏放上了三塊光滑的石頭。“這個,一會兒就能煮成美味的湯。”第二個士兵說,“不過,要是放上點鹽,再來點芹菜,它的味道就會更加鮮美。”一聽這話,一位村婦說:“太巧了!我正好想起來什麼地方還剩下了一點呢。”村民們一個個想起了什麼東西。不一會兒,蘿蔔、牛肉、奶酪紛紛添到了大鍋裏。在大家坐下來準備喝湯的時候,有人推來了一桶酒。

村民歡聚在廣場上,他們邊吃邊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當三個士兵醒來時,發現村民們全都站在他們周圍,還有一揹包麪包和奶酪。“你們給了我們最寶貴的禮物:用石頭做湯的訣竅,”一位長者說,“我們會永遠牢記在心間的。”

啓示:

其實也沒有什麼訣竅。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點東西來,就可以辦成讓大家分享的宴會。

子非魚,安知魚乎

一個學生來訪,抱怨班裏有某人特討厭,總喜歡跟他比,影響了他的學習。

我問這學生,你喜歡吃蘋果嗎,學生愕然,但還是回答“不喜歡,但喜歡吃雪梨。”

“你不喜歡吃蘋果?”

“對”

“那有沒有人喜歡吃蘋果”

“當然有!”

“那你不喜歡吃蘋果是蘋果的錯嗎?”笑笑,“當然不是!”

“那你不喜歡他是他的錯嗎?”

“你喜歡吃雪梨?”

“對!”

“如果你的好友來了,你會請他吃嗎?”

“會啊!”

“你怎麼知道他愛吃呢?”

“問唄!”

“那還好,但很多人就不是這樣,覺得自己喜歡就以爲他人也喜歡。”

啓示:

自己喜歡雪梨,以爲魚也會喜歡,所以當魚餌放在釣鉤上去釣魚,魚兒總是不上鉤,於是就埋怨,這魚兒怎麼回事?古人說,子非魚,安知魚乎?

馬,本來自由自在的在山間撒野,渴了喝點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曬太陽,無憂無慮。可是自從有了伯樂,馬的命運就改變了,給它的頭戴上籠轡,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栓着它,馬的死亡率已經是十之二三了,然後再逼着它運輸東西,強迫它日行千里,在它的腳上釘上鐵掌,馬的死亡率就過半了。馬本來就是毫無規矩毫無用處的動物,讓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靈氣,無用無爲,還得以享盡天年,教化它,讓它懂得禮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

啓示:人何嘗不是如此呢?在規矩的約束下我們是否也喪失了本我,成天遵循別人制定的禮義,逼迫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有限的生命還剩下多少呢?

佛塔上的老鼠

一隻四處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頂上安了家。

佛塔裏的生活實在是幸福極了,它既可以在各層之間隨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供品。它甚至還享有別人所無法想象的特權,那些不爲人知的祕笈,它可以隨意咀嚼;人們不敢正視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閒,興起之時,甚至還可以在佛像頭上留些排泄物。

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叩頭的時候,這隻老鼠總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煙氣,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類,膝蓋竟然這樣柔軟,說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隻餓極了的野貓闖了進來,它一把將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這位高貴的俘虜抗議道。

“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爲你所佔的位置,不是因爲你!”

野貓譏諷道,然後,它像掰開一個漢堡包那樣把老鼠掰成了兩半。

啓示:人生中,很多人都有得意的時候,要客觀地想一想,別人對你畢恭畢敬時,是因爲你自身的人格、學識,恩德,還是因爲你臨時所處的位置。

鸚鵡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

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

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

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

店主說:不。

這人奇怪了:那爲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

店主回答:因爲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啓示:這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

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爲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TAGS:早會 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