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節故事精選

學識都 人氣:1.37W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臨近,你是否還記得以往的春節都發生了什麼是呢?下文是爲大家精選的3篇我的春節故事,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我的春節故事精選

  我的春節故事精選一

我一直沒做過父親,平常和老婆也沒生活在一個城市,但喜歡回家的感覺。幾年前看過—部二戰題材影片,是哪國的人忘記了,被關在一個山洞監獄裏,他堅守一個信念:回家,老婆和孩子在家鄉等着他。於是幫助美國特工越獄,自己也趁機逃走。有老婆和孩子的家是什麼滋味?我不曾嘗過,想想,有時也有些羨慕。

我有一位官員朋友,位至廳級了,早年是個農家孩子,對故土十分眷戀,常帶兒子回去看看。次數多了,兒子有些不情願,說:房子都沒了,還回去做什麼?朋友的父母已去世多年,老屋垮掉了很久。兒子的話提醒了朋友,於是他在老宅上重建了房子,還邀我一起去看他的新“老宅”。

我的老宅在那裏呢?我是小縣城的城裏人,父母“吃公家飯”,那個年代一切都是“公家”的,根本沒有自家的房子,中途又遇多次搬家,連一個比較固定的住處都沒有,甚至有一天,這個沒有我老屋卻是我成長的小縣城,因三峽庫區蓄水也沉入了江底。

聽人說,愛一個人,就帶她去你成長的地方,那裏可以慰藉你遊蕩的靈魂。有一天,我開着車,帶着一位女孩來到曾經的小縣城的江邊,四處找尋,怎麼也找不到可以安放我靈魂的地方。

今年春節前夕,我心有所思地問我弟弟:你在哪兒過年?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回家呀!”我接着又問:“回那裏的家?”他仍是沒有什麼考慮,立即回答:“回媽那兒呀!”是呀,過了幾十個年,一直以來沒有變化,也沒有絲毫的猶豫,過年一定是回小縣城的母親那兒。後來三峽庫區蓄水,母親搬遷到了幾十公里外的新縣城,終於有了自家的房子——我們的新“老家”。

可是今年在那兒過年,我都不知道。母親6月份因腦梗阻後生活不能自理,思維已像個孩子,一直住在重慶的大妹妹家裏。雖然大妹妹家寬敞而豪華,母親也住在那裏,可並不是我們每年可以沒有絲毫猶豫就回去過年的“老家”呀。

“媽不可能再回去住了,我們照顧不方便,把房子賣了吧?”大妹妹商量我,“今年過年還是帶母親一起回去,和親友們見個面。”我贊同了大妹妹的想法。

決定要賣這個新“老家”了,過年期間開始清理一些舊物,其實也沒有什麼需要帶走的,都準備送給親友們。我只收揀了一些老照片在包裏,兩位妹妹再三紮咐我,那些家人的合影照掃描後,一定要發給她倆。

初四和母親離開我們的新“老家”時,小妹妹徵求我意見:現在房子不好賣,是不是可以先租出去?想着我們的新“老家”快沒有了,心裏本來就有一種惆悵,再租出去,更添支離破碎的感覺,很肯定地回答小妹妹:不租!

說的時候,我心裏哭了。

  我的春節故事精選二

2015大年初三,天氣尚好,我陪父母外出走走,去瞧瞧家鄉臨江鎮的新顏。我們漫步在復程村的新大橋上,太陽羞赧地露出了臉,陽光溫暖,迎面吹來和風,河兩岸不遠處山脈起伏,我的視線依舊遼闊,一片片櫛比鱗次的房屋,幾十層的電梯樓拔地而起,連接瀨溪河兩岸的石橋一座又一座。

離開家鄉生活十年,雖然每逢過年我都有回來,但對我而言,這幾年來的城鎮化進程,家鄉臨江鎮變得愈發陌生了。面前的一切好似都是嶄新的,而這裏始終有我抹不去的記憶,故鄉的風,故鄉的水,故鄉的雲,或許它們的從前與現在我難以分別,只是,故土的父老鄉親,還有故鄉的人情世故,似乎早與從前大相徑庭,能被人一眼洞穿其中的隱憂了。鄉土曾經的親切與淳樸,如今似乎在逐漸遠去。臺灣名家席慕蓉說過,他的父親到死都不願回故鄉蒙古,因爲捨不得,捨不得心中故鄉那抹美好的記憶因回鄉而被剷除,因爲回鄉終究會發覺,故鄉現在的風土人情與從前的迥異,回鄉也意味着再也找不到從前,再也回不去了。

有人說,越長大,越難和另一個人在一起。而我覺得,血濃於水的骨子親情,再怎麼難也是要在一起的。過年回老家,哪兒都不去,只是爲了陪陪父母,他們真的老了。小時候,我們聽從父母,對父母的教導畢恭畢敬,一直是仰望着父母,長大後才發覺,父母原不是心中的神靈,他們卑微渺小,甚至讓人心生蔑視,對父母也從仰望變成了俯視。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無論親疏深淺,就好比龍應臺形容的那樣,終究如同一個背影在漸行漸遠。

他們越發老去,父母的言行,老得我有時都難以分辨,他們真是學生時代我眼中偉岸的父母嗎?從小到大,都是父母照顧擔心着孩子,不知何時,我竟發覺,我的父母也變得需要我來擔心了,不說起碼的身體飲食,只是一條,他們沒文化,不懂人情世故,只曉得絮絮叨叨,甚是埋怨怪罪,人際交往不知中庸圓潤,更不求於任何人,還自以爲自己活得有骨氣,底層平民加之如此脾性,在這個矛盾轉型社會難免碰壁吃虧,父母以後還要在此生活十年二十年,想想便令我不安。與隔壁某一戶關係不睦,可是人家心腸再是千狠萬毒,自己何嘗又沒有半點不是呢?怨懟仇恨終究無濟於事,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退讓一步、以和爲貴、文明謙讓,若自身真做到了這些,別人還狠毒於你,只能證明對方不配爲人。

鄉村落後的習俗不說遍地皆是,至少掐指可數,每家每戶紅白喜事接二連三,傳統人情成爲了累贅包袱;除夕夜,家家戶戶煙花爆竹炸翻天,大氣噪聲污染不絕於耳,這些我都唯恐避之不及。最令人頭疼的莫過於鄉村變異的人情,曾友善的鄰居,爲了訛詐金錢,不顧親戚情面,撕下僞裝臉孔,不惜將別人逼入死角,等等之類,農村人情如此的變異,不一而足,簡直令我瞠目結舌!質樸的純真的鄉村,彷彿就在不經意間,我已經與之格格不入。

正月初五,我陪父母去山野給故去的祖父母上墳。山林下的小湖依舊綠水常青,山林上卻見新修的開開高速,我們沿着湖邊小走,奔馳的車輛從頭頂倏忽而過,高速開到了家門,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這是從前我們不曾想過的。雖連個墳冢都找不到,母親照樣虔誠地對着山林作揖,她祈求我們一家能得到爺爺奶奶的保佑。母親還教導我說,就算是迷信,也是一種對老人尊敬的迷信,是心懷親人的風俗,母親說的這一點,我表示理解與支持。不管過了多少年,也不管以後將來的自己變成什麼樣,故鄉的一些場景,一些氣息,我始終無法忘懷。像母親一樣,生活再怎麼難,雙手合十,仍是滿心期待。

  我的春節故事精選三

北京的朋友在微博上問,“人都走空了,城市就能清靜起來了嗎?”朋友描述的有點誇張,不過說的倒是實情,到了春節這個節奏,城市的人羣潮水般地,朝着農村蜂擁而去。兩三年前春節,就是在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從所在的小城市,坐公交客車跑到一百公里外的重慶主城,然後公交車一路漫遊,所到之處清清靜靜,那才真是一個暢通無阻。

當然記憶當中的回家過年,更多是處於不暢通狀態。大女兒一歲那年,懷裏抱着孩子、背上壓着重重的行李,好不容易排隊買到去重慶主城的客車票,然後又是好不容易打到的士,從菜園壩一路奔襲至朝天門長途汽車站;然而一到客運大廳頓時傻眼,彎來拐去的排隊長龍,一眼根本就望不見頭和尾。更崩潰的是,花了三四個小時,還只是買到了車票,手持車票還得排隊上車,這其中又是三四個小時,飢腸轆轆倒也罷了,抱着孩子四處尋求把尿之處,遭遇到的側目尷尬則有N次之多。孩子現在十歲多了,估計已經忘記、或是對這次苦不堪言的回家過年毫無記憶了。

相比農村長大的同齡人,出生在城裏的孩子幸運的是坐車機會更多,然而我家的孩子卻是經常暈車,這恐怕是受到遺傳因素的牽連。出生在山村的`我,小時候不要說坐車,就是看到車的機會都少之又少;就是要看到公路,都得步行兩三個小時到山外的親戚家“走人戶”,羨慕地看着有客車貨車拖拉機,隔三差五在他家背後的泥石公路上,蹦蹦跳跳地跑來跑去。偶有機會坐車進城去親戚家過年,上車第一個節目必定是吐得一塌糊塗,然後軟趴趴地攤在座椅上,一個勁地暗暗發誓:老子再也不坐這個車啦!

到了可以當“老子”的年齡,不幸的是我仍然暈車,儘管每年春節來臨總是歸心似箭,但都得備好塑料袋以備張口即來的猝不及防。奇怪的是,真正當了“老子”、作爲孩子的父親,也許是心思轉移到了暈車的孩子身上,總之是自己就再不暈車了。不過,不暈車並不代表坐車就一定是舒服的享受:一方面要對車底行李箱裏的東西牽心掛腸,擔心沿途下車的乘客有意無意提錯了包;另一方面,懷裏的孩子總是小動物般地蜷縮成一團,自己多累多想睡覺都得咬牙切齒地忍住。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回過頭去看已經發生了故事的春節,尤其是每當過年時節,站在家門口迎接疲憊不堪的兒女歸家,再爲兒女吃好睡好和玩好、忙得疲憊不堪的父母。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頻頻動員父母,春節時候離開農村到城裏過年。這幾乎就是一場毫無希望的拉鋸戰,年年都在給父母作動員,他們年年都答應着“明年來看”,但到了第二年仍然是兒女們一路飛奔跑回農村老家過年。

今年的情況總算有了改觀,堅持了多年的父親,終於答應來我家過年;年前到外省妹妹家看外孫子的母親,也於節前回到我家。他們二老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朝着我家這個“會師”點相向而行,令人意外的是,都是上午九、十點出發,結果大同小異地都於下午三四點到達。一邊是“動車+高速公交車”,另一邊是全程高速公交車;更讓人吃驚的是,兩位老人均無暈車現象。

這是最令我高興的事情。還有什麼事情,比得上父母不受苦而慶幸而樂呢?不暈車的父母,懷着一份輕鬆和新奇的心情,來到子女工作所在的城市,看看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以及他們從未想過的消費、出行方式,在這其間應該會有很多值得珍藏的片段與瞬間。城市當然不是老人家的故土,但是他們能夠從農村出來過年,場景與時空的短期切換,爲固守傳統佳節氣息的他們,豐富和充實了關於過年的時新體驗。

家裏的水電氣繳費事宜弄得妥妥的,柴米油鹽醬醋置辦得滿滿的;如何開電視、怎麼用空調,手把手地教得好好的。再給老人奉上一個不大不小、能表心意的“紅包”,張羅老人、孩子們一家人吃了歡歡樂樂的團年飯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由此也就拉開了帷幕。父母從農村來城裏過年;平時忙着上班的我們,趁着春節幾天能和寒假重合,想帶着孩子外出旅遊過年。幾代人的過年因爲家庭情感而交集重重,但又因爲時空順序的變化不同而生動各異——因爲行走而不斷進化着的春節,總有美麗風景在路上!

TAGS:春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