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考研>

2017考研擇校需瞭解的12方面信息

學識都 人氣:2.93W

最近不少同學在微博上諮詢各類專業擇校的問題,到了現在在合格階段,擇校擇專業的確是要事,要抓緊定下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收集的2017考研擇校需瞭解的12方面信息,僅供大家參考。

2017考研擇校需瞭解的12方面信息

 1,質量高低

在質量高的單位可以真正學到一些東西,時間不會被浪費。判斷質量通常可以看這幾個方面:在該專業領域內的地位,導師質量,單位近年來學術成就等。

2,名氣大小

名氣其實往往是質量的一個外在評價指標。而且,名聲很大的單位,有利於研究生開展研究,也有利於以後的就業

 3,競爭態勢

各招生單位由於質量高低、地理遠近的緣故,同一專業的報考人數可能相差很大,競爭態勢也就高低不同。結合自己的實力,可以儘量避開競爭焦點,提高自己的錄取概率。

最終報考目標的確定,其實是專業選擇和學校選擇的綜合。這當中牽扯到的因素交錯繁複,頭緒太多,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對於在職人員來說,選擇還相對簡單一些;對於在校生而言,選擇就難了,一般有四種情況,按照難易順序分別是:

1,本專業本校報考

這是考研志願選擇中最爲普遍的一種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來說,只要專業不錯,學校也還可以,多數考生都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報考本校本專業。

2,本專業跨校報考

本專業跨校報考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雖然專業不錯,但原單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個更好的招生單位去;二是原單位太熱門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選擇其他競爭相對緩和的報考單位。本專業跨校報考備考的難度要大一些,因爲雖然專業相同,但不同招生單位的專業課程設置和學術科研重點可能差別很大;而且招生單位變了,有關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較難以及時獲得。

3,跨專業本校報考

學校牌子不錯,但想換個更好或更喜歡的專業的考生可以選擇跨專業本校報考。由於隔行如隔山,跨專業報考有較大的難度,且這種難度和專業之間關聯度成反比:原專業和報考專業之間的關聯度越小,複習和考試的難度就越大。

4,跨專業跨校報考

對原先的專業和學校都很不滿意,決心要開闢全新天地的考生會選擇跨專業跨校報考。這種模式備考的工作量和難度最大,不僅面臨着大量陌生的專業課程的學習,而且在複習資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處於不利地位。

那麼,考生到底如何確定報考專業和招生單位呢?我們認爲,貫穿整個決策過程始終的有兩個關鍵要素:考生自身的意願和條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這實際上也就是報考的主觀和客觀條件。

獲取全面真實的信息,權衡利弊,有助於自己做出正確的抉擇。尤其是那些競爭實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藉助於信息的收集,選擇錄取可能性最大的專業和招生單位。考生在基本確定報考專業後,應該進一步選出設置了這些專業的學校,並根據其他一些主客觀條件,圈定目標單位,進而對這些目標單位進行信息的收集和比較,最終選取適合的志願。一般來說,這些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單位的競爭態勢

第一是看目標單位的錄取分數線。有一些好學校的總分和單科錄取分數線有可能會高於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第二是看所要報考的專業院系的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數。第三是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兩者之比即爲考錄比,數值越大,說明競爭越激烈。

這些數據應該儘量往前多收集幾年,可以看出一個趨勢,比如說錄取門檻逐步降低還是逐步擡高,是基本穩定還是劇烈波動。逐步擡高的難度比較大,而波動劇烈的風險比較大。

2,目標單位的錄取情況

由於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單位自主負責,各專業院系的權力很大,因此必須詳細摸清錄取情況,例如實際錄取名額到底是多少,錄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單位和專業院系內部保送名額很多,表面上看起來招生名額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額後就所剩無幾;有些單位和院系一貫奉行優先錄取本單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來考生難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種種,都是考生朋友一定要事先搞清楚的。

 3,目標單位的複習資源

考生應該盡力收集目標單位的複習資源,例如歷年考試專業試題,考試命題所依託的教材,考試複習的參考書目,複習的重點範圍,命題教師的命題風格等等。這些信息對於複習和考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以上四種報考模式當中,本校報考的兩種模式在收集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而跨校報考的兩種模式都缺乏這方面的優勢,因此凡跨校報考的,必須將信息的收集和比較作爲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樣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斷,選擇一個合適的專業和報考單位。

最後,在這四種模式中到底如何選擇呢?這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除了必須考慮的興趣、愛好等,還有兩點需要注意:

一是本科專業和學校的情況。如果你本科就讀於名校熱專業,那麼建議還是準備本專業本校報考吧。如果專業不錯,學校一般,可以考慮第二種;反之,則考慮第三種。萬一專業、學校都不滿意,則不要懼怕背水一戰。

二是結合自己的競爭力。比如本校本專業太熱,競爭對手太多,就不妨換個學校或專業試試。如果自己確實很有實力,信心十足,那麼跨校跨專業也無妨。

TAGS:考研 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