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專業的開題報告範文

學識都 人氣:1.1W

關於坡地的開發問題歷來就存在着巨大的爭議。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篇以陝北地區坡耕地爲例的開題報告範文,以《坡耕地利用的特色農業可拓研究》爲題的論文開題,供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農業經濟專業的開題報告範文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現有的 18 億畝耕地中,坡耕地佔 3.6 億畝,佔耕地總面積的 20%。由於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的複種指數高,土地得不到休養,加上傳統粗放的耕作方式,坡耕地不僅產量低而且水土流失嚴重。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僅破壞耕地資源,而且威脅到國家生態與糧食安全。從新中國成立到上個世紀末,全國坡耕地因水土流失而毀壞掉的耕地 5000 多萬畝,平均每年 100 萬畝。

水土流失導致土地貧瘠,當地羣衆爲了生存,不得不大量開墾坡地,造成地表植被更大程度的破壞。坡耕地在造成山丘水土流失的同時,也導致了羣衆生活更加貧困。更嚴重的是,水土流失淤積了江、湖、河、水庫,直接威脅防洪安全,加劇了水土污染,造成對水資源的破壞。耕地中的化肥和農藥也隨着水土流失帶進河流和水庫,造成水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1.研究目的

在坡耕地治理基礎上的特色產業的發展涉及社會、經濟、產業、資源與環境等衆多因素,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經濟複雜系統,單一學科的專門化研究很難取得突破性的深入進展,需要藉助各門類的學科知識系統研究。本文在坡耕地綜合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特色產業的指導思想下,以國內外系統學、產業經濟學相關理論爲依據,在坡耕地治理和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分析的基礎上,結合陝北地區坡耕地的實際情況,在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的視角下,找出適合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和農業技術水平的特色產業。實現坡耕地的有效合理利用,提高農業生產力和生產效率,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和三農問題的順利解決提供了客觀意義上的支持。

2.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可拓學”是以蔡文教授爲首的我國學者創立的新學科,它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開拓創新的規律與方法,並用於處理矛盾問題。論文利用可拓理論中的基元理論和可拓集理論對區域特色產業系統進行整體描述,研究各種影響因素基元的可拓性和變換方法以及與特色產業業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得到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的基元模型。通過研究建立區域產業發展的可拓決策基本理論和方法體系。

2)現實意義

我國現有的 18 億畝耕地中,坡耕地佔 3.6 億畝,佔耕地總量的 20%。坡耕地的合理利用,系統規劃和科學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對坡耕地利用的研究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1 有助於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由於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的複種指數高,土地得不到休養,坡耕地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產量低,經濟效益低,農民一年的辛勤勞動,卻無法真正意義上的改善他們的生活。同時由於產業結構的不合理,特色產業規模化程度低,加上傳統粗放的耕作方式影響下,坡耕地的利用水平非常低下,基本上已經成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環境下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阻礙因素之一,這種情況下,合理進行坡耕地的利用規劃,優化產業結構,充分利用區域特色資源和比較優勢,形成特色產業並進行合理佈局和科學管理,本質上有利於提高坡耕地利用的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2 有助於坡耕地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的改善

多數地區的生態問題與坡耕地的大量存在密切相關,坡耕地合理利用是大面積生態建設的基礎。只有通過對坡耕地的改造,增加穩產高產基本農田的數量,轉變農民傳統的生產經營觀念,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爲生態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礎。

3 有助於改變農民的生產觀念

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對於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生產觀念的改善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對於當地社會經濟和生產生活習慣都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農四村經濟發展所具有的促進作用,有助於克服農民發展經濟的盲目性和短期行爲。

三、研究現狀

1、坡耕地利用研究現狀

國外關於坡耕地的研究在當前階段,國外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國內坡耕地利用研究進展我國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的研究同樣起步較早,並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實際上,我國在坡耕地的保護和開發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大量的專家學者投身於這一事業中來,爲我國坡耕地的改良和完善提供了相對完善的理論支持。

我國坡耕地的開發利用領域的研究,主要涵蓋如下幾個方面:

1 )坡耕地利用與治理的技術措施研究坡耕地的利用和開發技術始終是對坡耕地開發利用相關研究的核心和重點。

2) 坡耕地利用模式研究坡耕地利用模式的探究,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3 )區域坡耕地利用研究林昌虎在研究過程中,重點收集和整理了貴州山區坡耕地的基本開發情況,提出了在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坡耕地的開發必須重視林糧間作、坡地改梯田、坡耕地免耕技術的應用。

2、特色農業的研究現狀

(1)國外關於特色農業的研究上世紀五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認識到特色農業的重要性,開始逐漸探索關於此領域的發展問題。

(2)國內特色農業研究進展我國學者對特色產業的研究開始於 20 世紀 90 年代。我國開始結合自身的區域優勢,採取新的農業發展模式,不斷地採取新的農業發展形式,提供具有發展力的產品,進而促進特色農產品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發展。

我國關於該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特色農業基本概念和內涵。

伍建平、谷樹忠對特色農業的涵義進行了闡述:農戶爲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收入,結合區域發展特點形成具有規範農業形式,具備典型的區域性,並且在市場中能夠有較強的生命力,形成的一種農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