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學識都 人氣:9.96K

導語:藝術攝影是拍攝者運用攝影器材對被拍攝對象進行的拍攝,不同題材的攝影需要採用不同的用光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攝影效果。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攝影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希望有所幫助!

攝影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一、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1、選題背景

隨着手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不斷更新與完善,手機已經日漸成爲了繼傳統媒體的報紙、廣播、電視以及網絡之後的“第五大媒體”。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發佈的《中國手機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4.2億部,同比上升19.9%。同時,根據新數據瞭解,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將超過20億。不可否認,手機已然成爲了當下人們最無法離手的工具。

與此同時,網絡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機終端等一系列數字技術的發展與精進,使得媒介競爭也越演越烈,以微博、微信爲代表的一系列社會化媒體應運而生,並且迅速形成規模效應,成爲炙手可熱的新寵兒。而隸屬於社會化媒體範疇的手機終端以其移動性、便攜性、交互性的特徵從傳統信息傳播的媒介載體形式中脫穎而出,對人們的工作生活產生了極強的影響力。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社會化媒體的進一步繁榮,同樣,社會化媒體的不斷髮展也更進一步促使智能手機終端的應用開發和創新,爲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傳播空間與新穎多元的傳播手段。衆所周知,智能手機的運用涵蓋了娛樂、商務、教育等一系列模塊,功能已經幾乎強大到無所不能的地步了,尤其是高像素高品質的攝影功能技術的完善精進,手機攝影也逐漸成爲當下最流行最受人喜愛的一項大衆藝術形式。縱觀攝影的發展歷史來看,曾經複雜的專業設備和攝影技巧,將普通大衆擋在攝影藝術的門外,而之後伴隨着智能數碼攝影的出現,攝影藝術的門檻得到降低,攝影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相反,成爲大衆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智能手機的不斷推陳出新,以及社會化媒體的繁榮,將攝影藝術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2、研究意義

本選題的研究意義在於理論與應用兩個方面:

①在理論方面,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與先前的研究,國內外學術界在手機攝影的研究上並不豐富,尤其是在社會化媒體中的手機攝影。其次,以往關於攝影的研究相對都是靜態的,獨立的,甚少將媒介傳播與攝影藝術結合。希望此次對於手機攝影的'探討能夠豐富這一領域的研究內容,爲攝影研究增加一塊新的內容。

②在應用方面,探討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的價值,分析手機攝影在現代社會形態中的角色位置,更加有效地挖掘新時期手機攝影的商業與社會價值,爲未來手機攝影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創新建議。

二、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對手機攝影的特徵進行闡述、對社會化媒體概念的界定以及社會化媒體的形態特徵進行分析研究,是本文第二章的主要內容。在目前的學界與業界中,關於攝影與媒體結合研究並不多,因此,這將是本文的一個基於研究背景的亮點。

面對一個新的媒體環境,手機攝影也將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以及屬於自身的表達方式,所以文中第三章將着重圍繞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的藝術特徵、視覺表現、獨特的技術應用以及表達方式展開。

而在第四章中,將對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解構,歸納總結出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的特點,然後從商業的應用性以及社會的普適價值分別提出手機攝影在其兩方面的意義並結合相關的案例以輔政歸納。同時,還將就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的人文主義關懷進行分析探討。而在本章節提出的手機攝影將改變、構建以及延展手機攝影在商業應用形態中的模式創新將是本章節的亮點。

任何形式的創新都會帶來新的問題,手機攝影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化媒體,所以對於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遇到的問題或者限制甚至是爭議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因此在第五章中,將圍繞手機攝影關於技術與藝術、誠信的缺失、隱私以及版權的歸屬等問題進行剖析總結並且最後在第六章中會對社會化媒體中手機攝影的發展給出一些見解與建議。

最後的總結和後續研究,是對全文的總結,並闡述本次論文中的研究不足之處以及後續研究問題。

三、論文研究方法

本論文首先闡述手機攝影以及社會化媒體的相關概念以及發展現狀,限定研究範疇。

其次,結合收集的文獻資料和調查數據,從藝術特徵、技術變革以及同步傳播等幾個方面入手,研究總結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的特點,並提出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在商業以及公益領域中的應用以及價值。再次,通過對先前的研究總結髮現並歸納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社會化媒體中手機攝影存在的一些問題與爭議,最後針對目前手機攝影的發展現狀給出未來發展的一些建議。

關於參考資料的收集,在理論方面,收集並整理國內外手機攝影,媒介傳播和營銷學和受衆行爲學等方面的著作和文獻;在實例方面,充分利用各渠道的資源,包括網絡資源,收集並整理手機攝影與社會化媒體的應用案例,並結合實踐案例分析和論證。

關於本文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採用觀察法、案例分析法及歸納法等,以理論應用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法展開對上述內容的研究與探討。

希望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梳理手機攝影與媒介傳播共存的互爲依託性,闡述社會化媒體中手機攝影獨特的藝術形態,挖掘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商業價值,探討其社會價值的獨特力量與表現,並且能夠規避一些發展中的負面因素,從而使得手機攝影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成爲一項真正意義上獨具魅力的“全民藝術”。

四、論文提綱

目錄

第一章緒論

1.1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1.2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1.3文獻綜述

1.4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

第二章社會化媒體和手機攝影概述

2.1社會化媒體的界定

2.2社會化媒體歷程以及分類

2.3社會化媒體的用戶規模

2.4社會化媒體發展的動力

第三章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的藝術解析

3.1藝術形態特徵

3.1.1攝影主體普及化

3.1.2自由之風盛行

3.1.3雙重屬性的思考

3.1.4優劣魚龍混雜

3.2技術應用

3.2.1硬件成爲保障

3.2.2軟件層出不窮

3.3自我鏡像的表達

第四章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的價值探索

4.1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的商業價值.

4.1.1“攝影師”成爲廣告營銷傳播的主導

4.1.2延伸拓展全新商業機遇

4.2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的社會價值

4.2.1改變傳統新聞攝影認知

4.2.2人人皆媒體與全民公益

4.2.3藝術的普適性

第五章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的爭議

5.1攝影的普及還是藝術的倒退

5.2自我中心的滿足還是隱私的徹底泄露

5.3鼓勵誠信的表達還是助長誠信的缺失

5.4人眼的延伸還是視覺的魔障

第六章手機攝影在社會化媒體中的建議

6.1藝術與科技齊飛

6.2理解需求的多源性

6.3關注跨界領域的創新交叉融合

6.4重視人性道德

參考文獻

致謝

五、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20xx年3月8日——4月15日確定選題、收集相關資料。

20xx年4月xx日——4月30日撰寫開題報告與開題。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收集資料,開展研究,形成寫作提綱。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論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論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辯。

六、論文參考文獻

[1]周滸,金宏奎.淺析社交媒體時代的手機新聞攝影傳播[J].新聞攝影,2013(3).

[2]李想.手機攝影影像作者情感表現與傳達研究[J].大衆文藝,2013(3).

[3]李稚田.《第三類時空——電影藝術欣賞》(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4]向衛東,張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攝影手機與手機攝影[J].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

[5]陳曦.從“隨手拍”看手機攝影的發展趨勢[J].神州,2012.

[6]吳治文.解讀本雅明的影像技術觀[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76.

[7]張殿元.廣告視覺文化批判[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導言部分5.

[8]馬歇爾·麥克盧漢.何道寬譯.理解媒介[M].譯林出版社,2011.

[9]彭蘭,《連接與跨越》[J].《新聞與寫作》,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