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專業開題報告

學識都 人氣:7.14K

城市規劃業是爲適應我國快速城市化進程對於城市規劃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設置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城市規劃專業開題報告,歡迎閱讀。

城市規劃專業開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經濟持續增長,促進了社會全面進步,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暴雨積澇災害。從古至今,暴雨積澇災害一直是人類難以解決的問題。

近幾年,中國的暴雨洪澇災害愈發嚴重:“2014年7月12日,哈爾濱多處上演‘水漫金山’”、“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導致嚴重內澇”、“2011年6月18日,到武漢看海”、“2008年深圳6.13特大暴雨”……數量之多,不勝枚舉,這些新聞無不說明暴雨洪澇已成爲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大多城市的通病。暴雨積澇災害對城市水利、農業、交通、工業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不可估量,同時通過人口死亡、疫病爆發等問題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造成的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程度更是難以估計。

造成城市暴雨積澇災害的原因主要有氣候和城市建設兩方面的原因。從氣候角度來說,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水循環產生變化,降雨時空分佈不均,導致城市出現暴雨積澇災害;從城市建設角度來說,主要是城市建築和硬化面積過大,植被覆蓋率過低或者遭到破壞,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設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輕管。

目前,城市針對暴雨積澇災害採取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水池、增加排水泵站、加大排水管徑、在線蓄水等,這些措施需要佔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間,投資大,維護困難,廢棄後無法回收利用,會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綠化面積也會引起城市用地緊張等問題,浪費城市空間資源。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應用現狀

LID技術於1990年末發源於美國馬里蘭州的王子縣、西雅圖和波特蘭,是由馬里蘭州環境資源署首次提出。之後經過20多年的發展,LID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廣泛應用。在美國,LID設施的應用還形成了綠色道路、綠色社區等理論和方法;在澳大利亞,LID的應用稱爲水敏感城市設計;在英國,LID技術應用於城市排水系統,形成了可持續城市排雨水系統;在加拿大,LID和場地設計相結合,形成最優場地設計、保護性設計等;在新西蘭的應用稱爲低影響城市設計與開發。

隨着對國內雨水問題的重視,雨水方面的研究和應用也逐漸多起來,LID在國內已有10年的研究和實踐,於2012年形成了“海綿城市”.

2012年4月中國北京大學在《2012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中首次提出“海綿城市”一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於2014年2月17日發表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2014年工作要點》中首次提出海綿城市的概念,2014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

2015年4月2日,國家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宣佈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西鹹新區、武漢、重慶、貴安新區、遂寧、南寧、常德、鶴壁、濟南、萍鄉、廈門、池州、嘉興、鎮江、白城、遷安16個城市。

三、研究目標及意義

鑑於傳統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積澇災害和道路排水問題,而國內的海綿城市和LID發展和研究較爲薄弱,因此,對於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進行系統化設計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過對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與分析,探討海綿城市與LID、海綿城市道路與LID的關係,採用文獻調研的方法系統地對城市道路進行了LID設施的選擇及其組合優化設計;針對案例進行實地調查,探討LID在海綿城市道路中如何應用。

論文的研究目標是建立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設計的基本理論框架,研究其具體的設計方案和技術。

論文的研究意義:爲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設計提供借鑑和參考,對解決城市雨水問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四、研究內容

論文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1)研究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分析其與LID的關係及對LID設施的選擇。

2)構建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和設計的完整體系,從路網規劃和道路設計兩個層面進行具體研究。其中,道路設計重點研究停車場和廣場的LID設施組合優化設計,道路與紅線外用地銜接中重點研究建築、小區的優化設計。

3)將研究的設計理論成果應用於商洛城市道路系統,並通過SWMM模型進行模擬評價。

五、提綱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暴雨積澇災害頻發

1.1.2 傳統城市道路排水存在的問題

1.1.3 LID與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

1.2 相關理論的概念

1.2.1 海綿城市概念

1.2.2 LID概念

1.3 國內外相關研究應用現狀

1.3.1 國外研究應用現狀

1.3.2 國內研究應用現狀

1.3.3 國內外研究現狀的不足

1.4 研究目標、意義、內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標及意義

1.4.2 研究內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論文創新點和技術路線

1.5.1 論文創新點

1.5.2 技術路線

第2章 海綿城市與LID

2.1 海綿城市與LID概述

2.1.1 海綿城市-LID

2.1.2 海綿城市與相關理論的聯繫與區別

2.2 海綿城市與LID

2.2.1 海綿城市與LID的關係

2.2.2 LID設施的選擇原則

2.3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與LID

2.3.1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

2.3.2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與LID的關係

2.3.3 LID技術設施選擇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規劃與設計體系

3.1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規劃與設計體系框架

3.2 海綿城市路網規劃

3.2.1 影響因素

3.2.2 規劃思路

3.2.3 規劃原則

3.3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思路

3.3.1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思路

3.3.2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注意事項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基於LID的海綿城市道路設計

4.1 海綿城市道路與傳統城市道路的區別

4.2 海綿城市道路的LID設施組合優化設計

4.2.1 機動車道和公交專用道

4.2.2 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4.2.3 路緣石、雨水。和路肩邊溝

4.2.4 道路綠帶

4.2.5 停車場

4.2.6 廣場

4.2.7 高架橋、立交橋

4.3 海綿城市道路與紅線外用地的銜接設計

4.3.1 道路與建築、小區銜接優化設計

4.3.2 道路與城市綠地銜接設計

4.3.3 道路與城市水系銜接設計

4.4 海綿城市道路橫斷面佈置型式設計

4.4.1 單幅路

4.4.2 兩幅路

4.4.3 三幅路

4.4.4 四幅路

4.4.5 特殊形式斷面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商洛市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設計應用研究

5.1 商洛市概況分析

5.2 海綿城市路網規劃

5.2.1 商洛市現狀路網分析及存在問題研究

5.2.2 商洛市排洪防澇、水系和綠地現狀及存在問題

5.2.3 商洛市海綿城市路網規劃

5.3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

5.3.1 商鞅大道地理位置

5.3.2 商鞅大道現狀分析

5.3.3 基於LID的商鞅大道橫斷面設計

5.3.4 商鞅大道公共停車場設計

5.3.5 丹江立交平面設計

5.3.6 商鞅大道綜合設計

5.4 商鞅大道設計效果模擬評價

5.4.1 SWMM模型介紹

5.4.2 獲取基本數據

5.4.3 開發前場地模擬

5.4.4 傳統城市道路模擬

5.4.5 海綿城市道路模擬

5.4.6 三種情景模擬結果分析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不足和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六、研究方法

論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調研法、實地調查法、SWMM模型法等。

1)文獻調研法論文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調研、對SEA Street等案例的研究,總結LID設施在城市道路中的應用情況。

2)實地調查法論文通過實地調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網、道路、綠地系統、水系、降雨等相關資料,爲海綿城市理論的實例研究做鋪墊。

3)SWMM模型法論文采用SWMM模型對城市道路設計後的雨水徑流控制效果進行了評價。

七、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填寫《任務書》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進一步熟悉畢業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確定並上交開題報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上交指導老師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論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裝訂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論文答辯

八、參考文獻

[1]汪慧貞,李憲法。北京城區雨水徑流的污染及控制[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2,02:16-18.

[2]張新會。城市雨水利用的意義[J].內蒙古水利, 2011 (1): 115-116.

[3]徐振強。中國特色海綿城市的政策沿革與地方實踐[J].上海城市管理,2015,01:49-54.

[4]張旺,龐靖鵬。海綿城市建設應作爲新時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內容[J].水利發展研究,2014,09:5-7.

[5]《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發佈實施[J].城市規劃通訊,2014,21:8.

[6]Metropolitan Service District ( Or.)。Green streets :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stormwaterand stream crossings[M]land,OR :Metro,2002.

[7]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Research r sensitive residential design  : aninvestigation into its purpose and potential in the Perth Metropolitan region[M]erville,WA : Western Australian Water Resources Council,1990: 1-20.

[8]  Planning  Services,Scottish  ning  and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Systems[R]ning Advice Note 61,2001

[9]Center for Watershed  er Site Design: A  Handbook for ChangingDevelopment  Rules in Your Community[R] ared for: the Site cott City,MD :The Center,1998.

[10]Delaware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Dover,DE; andBrandywine Conservancy,Chadds Ford,ervation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R]ember : / / / DNREC2000 /Divisions /Soil/Stormwater / New /Delaware_CD_

[11]Marjorie van Roon and Henri  van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the big picture[M] Zealand: Land care Research Science Series,2009,(37):1-63.

[12]張偉,車伍,王建龍,等。利用綠色基礎設施控制城市雨水徑流。中國給水排水,2011,27(4):22-27

[13]DEBUSK K M,WYNN T m-water bioretention for runoff quality and quantitymitigation[J]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1,137(9) :800-808.

[14]COLLINS K A,HUNT W  F,HATHAWAY J ologic  comparison off ourtypes of  permeable pavement and Standard  Asphalt in Eastern North Carolina[J]nal  ofHydrologic Engineering,2008,12(13): 1146-1157.

[15]DREELIN E A,FOWLERL,RONALD  CARROLL.A test of porous pavementeffectiveness on clay soils during natural storm events[J]r Research,2006,40: 799-805.

[16]REEVES ormance and condition of biofilter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R]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Ellicott City MD,2000.

[17]楊樺。淺析低影響開發理論體系及其在北京的應用[D].北京林業大學,2014.

[18]馬克·路易斯,克里斯·賓利,譚佩文。新西蘭低影響雨水體系設計[J].中國園林,2013,01:23-29.

[19]白志遠。以建設“海綿型城市”改善城市排水及生態環境的探索[J].中國建設信息,2014,13:76-77.

[20]何衛華,車伍,楊正,李世奇,呂放放。城市綠色道路及雨洪控制利用策略研究[J].給水排水,2012,09:42-47.

[21]唐紹傑,翟豔雲,容義平。深圳市光明新區門戶區--市政道路低衝擊開發設計實踐[J].建設科技,2010,13:47-55.

[22]呂放放。杭州城區雨洪控制利用及道路應用研究[D].北京建築工程學院,2010.

[23]馬敏傑,姚敏,李英豪,奈超。昆明市市政道路雨水資源化利用的研究[J].林業建設,2011,05:49-52.

[24]劉國茂。城市道路與路面雨水利用的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5,04:63-65+146.

[25]張崇厚,高曉磊。中國北方城市道路橫斷面的生態設計[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6:794-797.

[26]李海燕,羅豔紅,張悅。  LID措施在道路雨水利用工程中的應用[J].節水灌溉,2013,11:44-49.

[27]陳宏亮。基於低影響開發的城市道路雨水系統銜接關係研究[D].北京建築大學,2013.

[28]聶大華。城市道路雨水利用設計概要[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委員會。第九次全國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委員會:,2007:13.

[29]秦健。透水性人行道鋪裝結構設計和適用範圍[J].中國市政工程,2010,05:11-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