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女排精神

學識都 人氣:2.04W

摘要:時隔12年,中國女排重奪世界盃冠軍。郎平率領年輕的中國姑娘躍上冠軍臺,“女排精神”得以傳承。30年前,郎平曾以隊員身份捧起世界盃,如今,她以主教練的身份完成夙願,帶領中國女排毫無爭議地成爲中國體育不朽的旗幟。到底什麼纔是女排精神?我們又該如何學習?

如何學習女排精神

中國女排 不只是一種精神

巴西奧運會,在睽違十二年後再次進入決賽,中國女排不負使命,奪得金牌,登上世界之巔。決賽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收視率對於一場體育比賽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國人對於女排的喜愛可見一斑。終場哨聲響起,舉國歡呼,人們爲國家榮譽而自豪,也爲女排的拼搏精神而感動。

在中國,“女排”二字早已超出體育領域,成爲了一個時代的象徵。三十年前,中國女排用一波五連冠征服了世界,不僅爲中國體育贏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譽,更是爲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人民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各行各業都掀起了學習女排的熱潮,無數青年將“女排精神”帶到本職崗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生傳奇。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作爲中國“三大球”中碩果僅存的一個,女排的發展歷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在經歷過五連冠的輝煌後,女排曾陷入到低谷,一度與世界冠軍無緣;在雅典奧運會奪金後,甚至一度跌出世界強隊行列。但是,女排姑娘們沒有放棄,在老女排標誌人物郎平的帶領下,通過刻苦訓練和頑強拼搏,她們重新站了起來,14年亞洲盃冠軍、15年世錦賽冠軍,16年奧運會冠軍......每一個冠軍都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不安於現狀,不滿足於已有成績,女排帶給國人的遠非一個冠軍或者一塊金牌那麼簡單,而是一種敢於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適用於賽場,也適用於人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低谷重新登上巔峯的路並不好走,每一點進步背後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和付出,每一項榮譽背後都是日復一訓練的汗水和傷痛。我們看到的是女排姑娘登上領獎臺的榮耀和自豪,但也不能忘了她們一路走來是多麼的辛苦。

中國在奧運會上的優勢項目以單人項目居多,有人因此質疑中國體育領域的團隊精神意識,更有人戲言“一箇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蟲”。在三大球其他項目集體疲軟的現狀下,女排的奪冠顯得尤爲激動人心,這用事實證明,中國人能夠在集體項目領域獲得成功。另一方面,在體育日益商業化的背景下,相較於足球運動員和籃球運動員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的年薪,女排姑娘的收入顯得微不足道,有數據表明,中超一傢俱樂部的投入就等同於整個女排聯賽的投入。在經濟支持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中國女排仍然能夠讓《義勇軍進行曲》一次次在國際賽場奏響,實在令人讚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更多像中國女排那樣敢於拼搏、敢於勝利的集體和個人,學習女排,不止於精神,更要內化爲一種行動,直面困難,勇敢向前。

女排精神不是一個概念,更在生活中

32年前的洛杉磯奧運會,新中國體育重返奧運大家庭,萬衆期待,因爲是第一次,入場式中國代表團旗手,帥氣逼人的王立彬和斬獲新中國體育奧運首金的許海峯載入史冊。那時候,國人每天圍聚在單位的公共黑白電視機前觀看奧運盛會,每天的話題除了吃飯就是奧運。

32年後的里約奧運會,國人對奧運會已經能心平氣和地對待了,即使在首個比賽日,中國無金進賬,即使傳統優勢項目體操和羽毛球成績大幅度的滑坡,即使金牌跌至第三,奧運的話題在很多朋友圈裏也難以泛起波瀾。奧運會已經被別的更多的話題所期待。直到昨日,中國女排奪冠,億萬國人才被拉回到奧運,拉回到體育的層面。同樣是奧運金牌,爲何中國女排的這枚奧運金牌讓舉國歡騰?是的,是那股強大的精神感召力。

每次傳承都有新的時代價值

女排精神在發端之際就超越了排球,超越了體育的範疇,而成爲一個國家的精神價值。上世紀80年代的女排精神,根植於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社會。彼時,打開國門的國人看到了自己的落後,終於明白再不奮起直追,就面臨被淘汰的危險。恰逢其時,中國女排橫空出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女排在各類大賽上實現五連冠,國人的強國夢有了依託,民族自信心大增;因爲中國女排的五連冠,全國各行各業掀起了全民向中國女排學習的高潮。中國女排成了時代的榜樣。還是因爲女排的五連冠,讓上世紀80年代年輕人相信,奮鬥不止,理想就不死,人生應該昂揚向前,而不是滿足於眼前的苟且。就這樣,女排精神影響了整整一個時代的中國人,成爲那個時期的中國記憶。

當女排精神打上時代的烙印,上升到國家高度進行敘事,中國女排在競技場上每一次達到巔峯都會引起舉國轟動。2004年,陳忠和帶領的中國女排時隔20年後再奪奧運冠軍,女排精神再次被喚起並重溫。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首奪奧運金牌到2004年再次登上奧運之巔,20年內中國女排在大部分時間處在低谷當中,而20年的隱忍和一朝奮起,更讓國人相信,只要精神不滅,奇蹟就一定會發生。這個時候,女排精神的時代性更代表了一種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超越。在中國女排雅典奧運奪金的前後幾年,許多以往難以想象的事發生了,2001年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同一年,中國男足歷史性闖入世界盃決賽圈,中國還加入WTO。2002年,姚明以狀元秀身份被火箭隊選中,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在男子110米欄奪冠,中國田徑首次在直道短距離徑賽項目上實現重大歷史突破。又過了12年的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又一次奪冠,再次引起巨大轟動,傳承到這一代女排的女排精神又是怎樣的內涵呢?當我們不再依靠體育顯示強國夢時,女排拼搏精神其實關照每個人的內心世界,當我們跌跌撞撞,當我們就要倒下無力前行時,不要倒下,像女排那樣,咬緊牙關站起來,向死而生。我們現在談女排精神,已經超越勝負,談的就是精神層面的人生勵志。

這就是30多年來女排精神的傳承,在不同的時代訴求下,女排精神總能成爲國人的心靈雞湯。這也是爲什麼女排奪金的轟動效應大於其他項目的深層原因。

郎平用舉國制護佑女排精神

郎平從球員到教練,是女排精神的塑造者之一,也是女排精神的主要傳承者。按照物質決定精神的一般哲學原理,女排精神必須在一定的物質保障和制度基礎上才能存續。女排精神形成於中國體育的舉國體制。有意思的是,當體制外的郎平第二次擔任中國女排主帥後,他打造中國女排的計劃就是舉國制,他提出的“大國家隊”的概念,讓她擁有了各年齡段國字號女排球員的使用權,真正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舉國體制。

衆所周知,郎平退役後,沒有選擇留在體制內,而是出國學習,她在美國拿到體育專業博士學位,在意大利聯賽執教過職業隊,也帶過美國女排參加了北京奧運會。其實,郎平是長時間處在體制外的,但當她拾起中國女排的教鞭,她卻再次祭出舉國體制這一法寶。在郎平看來,舉國制在競技體育方面其實有着巨大優勢。當然,郎平的舉國體制與以往不同,在訓練、運動康復,以及隊伍管理上注入了更多職業化的內容。比如,郎平當時在與排管中心簽約時,要求主教練負責制,領導不能干預隊伍管理和訓練。權責分明,專業分工,這就是職業體育的做法。而實際上,當郎平在隊內擁有說話算數的權力時,她才能將聚斂在內心深處的女排精神真實地、一點一點地傳遞給隊員。說女排精神,離不開舉國制和職業化兼具的郎平模式。

說到此,就不免要舉一反三。本屆奧運會的三大球,職業化最徹底,市場化進程走得最遠的男足和男籃,前者無緣里約奧運,後者在奧運會小組賽上一場未勝。已經步入職業化的女籃和女足也好不到哪兒去,女籃小組賽遭淘汰,女足止步八強。倒是市場化程度最低,堅持舉國制的中國女排奪冠,維持着三大球的尊嚴。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思考,搞職業化是爲了做大做強競技項目,爲何我們的職業化卻讓足球和籃球的競技水平出現倒退呢?體育的舉國體制真的落伍了嗎?郎平的成功,促使我們反思舉國制是否被誤讀了。

當然,郎平獨有的個人魅力也讓女排隊員心甘情願地接受她的說教,分享她的經驗。熟悉郎平的人都清楚,鐵榔頭其實是個十分幽默風趣的人,在爲人處世上,真實不做作,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喜歡,這一點與在里約奧運會上一夜成名的洪荒少女傅園慧有着異曲同工之處。是的,女排精神不應侷限於某種概念,而是在郎平和中國女排姑娘們身上活生生的體現出來。 樑軍

傳承三十餘載

女排精神燃起國人熱血

“中國女排”這幾個字在上世紀80年代代表的不僅是世界女子排球競技的最高水平,對於許多國人來說,它更代表了一個時代。那是一個用拼搏、熱血、傷痛、淚水鋪就的金色時代。從1981年到2016年,35年間中國女排歷經起伏。也許你還記得收音機裏全場沸騰的呼喊,也許你沒經歷過萬人空巷看女排比賽的年代,但如今,中國女排再次站在奧運會最高領獎臺,你一樣可以感到三十多年來傳承不變的女排精神。中國女排,依然是國人的驕傲。

袁偉民掌舵實現五連冠

1976年,袁偉民出任女排主帥。當時的世界排壇,前蘇聯、美國與古巴都是聞名天下的豪強,而中國女排籍籍無名。1981年11月,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三屆女排世界盃決賽對陣東道主日本隊,很多工廠甚至都放了假讓工人回家看球,因爲當時電視不多,不少工廠或者乾脆在車間裏擺上電視看。當最後一球砰然落地後,女排姑娘們抱頭痛哭,這是中國女排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也是中國三大球領域第一個世界冠軍,堪稱歷史性突破。

1982年,中國女排在祕魯第一次拿下女排世錦賽的冠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最後一場戰勝東道主美國隊。1985年的女排世界盃,中國隊擊敗古巴隊奪冠。1986年世錦賽,中國隊8戰全勝奪冠,至此實現了中國女排在世界大賽的“五連冠”。

那時候排球比分每局15分,還要爭奪發球權才能得分,來回回合很多,有時候覺得打中了,都開始歡呼了,突然發現對方又接起來了,趕緊防守,有時候明明覺得沒希望了,又救起來了,接着拼!女排精神,成爲那個時代激勵人們積極向上的標誌;而郎平、孫晉芳、張蓉芳、賴亞文、陳亞瓊、陳招娣、楊希……那一代老女排人成爲當時國人的偶像。

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胡進帶領的中國女排排名第七,標誌女排進入低谷。儘管如此,但人們每每談及女排,總會有一種別樣的情愫。

陳忠和執掌的黃金一代

進入上世紀90年代,老女排逐漸退役,女排隊伍青黃不接,成績不斷滑坡。爲了讓女排走出低谷,中國1995年把郎平請來當教練。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1998年世錦賽上,郎平接連帶領中國隊拿到亞軍。由於始終沒能給中國帶來世界冠軍,她在1998年選擇了辭職。實際上,國際大賽第二名已經是中國女排在上世紀90年代取得過的最好成績,整個90年代,中國女排沒有取得過一次國際性大賽冠軍。

2000年在悉尼折戟後,女排大刀闊斧地改革。陳忠和走馬上任,開始大力提拔新人。馮坤、趙蕊蕊、王麗娜、劉亞男、周蘇紅等一批新銳入隊。女排黃金一代選手崛起,儘管2002年的女排世錦賽,中國隊表現一般,連續在半決賽與三、四名決賽中輸給意大利與俄羅斯。但隨後的女排世界盃上,中國隊以11戰全勝的戰績,時隔17年再奪世界冠軍。

2004年,中國女排出徵雅典奧運會,然而趙蕊蕊的不慎受傷,爲女排的出征蒙上陰影。但隨後的比賽,中國隊越戰越勇,決賽對陣俄羅斯,前兩局0:2落後,卻偏偏上演了驚天大逆轉。隨着張越紅的重扣命中,中國隊再度登上了奧運會的領獎臺。從1984年到2004年,跨越整整20年站上奧運會最高領獎臺,所有人都哭了,包括愛笑的主帥陳忠和。那一幕,至今回想起來,仍令人心動不已。

可快樂總是短暫的,2006年之後,中國女排在傷病、青黃不接等多種原因的困擾下,又進入了沉淪期。2008年北京奧運會,沒能打入決賽,僅獲得季軍,而那一次陳忠和的對手,恰恰就是當時率領美國女排的郎平。

隨着陳忠和離任,蔡斌與王寶泉都曾短暫擔任女排的主帥,不過戰績都很一般。俞覺敏接踵而至,成爲女排新一任的主帥。2010年的世錦賽上,中國隊僅獲得第10名,隨後的2011年女排世界盃,雖然拿到季軍。但到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隊在八進四的較量中以2:3不敵日本隊,輿論譁然。

郎平帶隊重回世界之巔

女排再度陷入低谷,郎平隨後迴歸接手球隊。這是郎平“二進宮”擔任女排主帥。上任伊始的女排亞錦賽,便給郎指導來了個下馬威——中國隊居然在半決賽裏輸給泰國隊,又在三四名決賽中不敵韓國隊,創造亞錦賽的最差戰績,這意味着女排跌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谷。

直面這樣的尷尬,郎平與她的女排姑娘們迎難而上,逆風飛翔。2014年女排世錦賽,中國隊拿到亞軍;2015年女排世界盃,愈來愈成熟的中國女排爆發蓄力,再次捧得了世界盃冠軍,11年後再次拿下世界三大賽冠軍,並取得里約奧運會資格。

而到了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中國隊在小組賽表現平平的情況下,淘汰賽越戰越勇。8月19日,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半決賽戰勝荷蘭隊之後抱頭痛哭。這是繼雅典奧運會奪冠12年之後,再次衝進奧運會女排決賽。奧運會之前,沒有人料到中國女排可以在小組出線之後擊敗巴西、搞定荷蘭,挺進決賽,最終摘取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時隔12年後,女排精神被再度傳唱,中國隊再度走上世界之巔。

目前的這支中國隊,姑娘們大部分是90後,平均年齡24歲,平均身高188.5CM,可謂是女排歷史上第三代輝煌之師。讓我們記住這12位中國女排的姑娘,她們分別是:1號袁心玥;2號朱婷;3號楊方旭;6號龔翔宇;7號魏秋月;8號張常寧;10號劉曉彤;11號徐雲麗;12號惠若琪;15號林莉;16號丁霞;17號顏妮;自然還有終極boss,有着“鐵榔頭”之稱的郎平。

是女排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精神,支持隊伍走上最高領獎臺。何爲女排精神?可以被打敗,但永遠不會被打倒;可以歷經低谷,也能重攀高峯。 綜合

郎平

和伴隨她的女排精神

總有人問爲什麼郎平可以把一支年輕的隊伍帶到如此高度?如果你把這個提問拋給女排隊員們,她們會告訴你:因爲郎媽媽的決策總是對的。如果你把這個提問拋給那些常年跟隊的記者,他們會告訴你:郎指導的謙和與果敢讓人天然會喜歡她。如果你把這個提問拋給排管中心的官員,他們會衝郎平的業務能力豎起大拇指。

迴歸,跟着自己的只有兩個行李箱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這是郎平對“女排精神”的註解。郎平就是這樣,剛毅果斷、卻也審時度勢,雖然成長在集體和體制中,但她卻是中國最早有獨立意識的職業體育人。

1985年退役進入北師大攻讀英語,1987年帶着幾百美元赴美留學,取得體育管理系現代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繼而在海外打球任教,郎平選擇的是那個年代中國運動員少有的`人生軌跡。彼時郎平有穩定的工作合同,有不滿兩歲的女兒,在美國買了房子和車子,回國執教意味着這一切都要割捨,甚至包括一段戀情,但她沒有太多猶豫。

“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這是當時球類司司長給郎平電傳中的一句話,按照郎平的說法,正是這一句話讓自己下定了決心。“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不能無動於衷。”當郎平收拾停當,發現跟着自己的只有兩個行李箱,但就像當初爲國效力一般,郎平義無反顧。回國後,郎平拿着微薄的薪水,這點錢連一個月給女兒打越洋電話都不夠。

創新,打造國際化團隊和理念

郎平的剛毅果決,更體現在她的專業精神上。“不要因爲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郎平說。

2013年4月25日,郎平再次執掌起女排的教鞭。迴歸國家隊,郎平創建了一個新模式——大國家隊。2013年,郎平先後組織四期集訓,調動隊員超過30人。2014年,郎家軍大名單多達27人。2015年,世界盃郎平仍然給出了26人的集訓名單。只要表現出色,無論年紀,國家隊大門都向你敞開。

在以往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的基礎上,郎平將國際化、專業化的團隊合作形式和科學訓練的理念引入。組建賴亞文、安家傑等教練班子,還排除很多阻力,組建了一個國際化的、年輕的教練團隊,包括體能師Rett、康復師Brittni、隊醫。康復師就位之後,女排隊員蹲槓鈴等損害膝蓋的練習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全面的體能指標,和根據這個基礎上對隊員實際情況的私人定製體能和訓練計劃。

執教,場上是嚴師,場下是慈母

郎平在訓練嚴格的同時,做到了對隊員人性化的生活管理。

訓練時,郎平經常親自上陣墊球扣球,指哪兒打哪兒,隊員們幾乎都是第一次見如此技術精湛的教練,畢竟中國只有一個“鐵榔頭”。“我50多歲的人都能做到,你們也要做到!”、“注意腳下!”、“儘量不要倒地!儘量保持身體平衡!”在郎平的言傳身教下,誰也不會偷懶,大家都想方設法去學習去提高。到了場下,隊員們則成了郎平口中的“孩子們”。在郎平隊伍中,所謂的“22條軍規”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隊員們可以愛美,網購、玩遊戲和看電視劇等。郎平對於隊員生日、傷病,甚至假期,都會給予關懷。

每逢大賽,郎平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她用更多的時間琢磨戰術、研究對手。這次奧運會更是如此。里約奧運會中,大家最敬佩的就是郎導的用人調度和臨陣指揮。中巴大戰,魏秋月、徐雲麗、劉曉彤等老將的爆發帶着朱婷、張常寧贏得了中巴大戰。對陣荷蘭,又可見郎平的妙手用兵,惠若琪成爲一大亮點,她的進攻出乎意料的回暖,直接分擔了朱婷在進攻端的壓力。八進四對陣東道主巴西,第五局14比13,郎導叫了個暫停,那時候跟大家說了什麼?郎導說就是告訴魏秋月到位給誰,不到位給誰,要非常明確,還跟朱婷說了讓她全力準備,這球給她了……每一次成功的換人、暫停,每一場勝利都驗證了郎平的價值。

精神,已經融入其血液之中

感情細膩,充滿有正能量,從不主動認輸,女排精神就融化在郎平的血液中。當初放棄曾春蕾而帶上年輕的龔翔宇,郎平的用人也曾頗有爭議。來到里約之後,因爲發揮不好,龔翔宇哭了好幾次鼻子。郎導安慰小宇說:“你哭是有委屈嗎?覺得我帶你來帶錯了?你是新隊員,有特點,我們需要你才帶你來,而且你是國家隊的希望。這才哪兒到哪兒啊,輸幾場球其實是磨鍊。我們老女排輸的球多了,輸完了你得有抗壓能力,不是說輸幾場無所謂,你得想着怎麼能翻過來,得有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

“這都是經驗,到以後她承擔的多的時候,她來帶新人的時候,到大賽她就可以站出來,因爲她經歷過。她就可以告訴隊友怎麼去度過,這是很重要的。通過輸球贏得成長,這是特別寶貴的經驗。”郎導說,總說老隊員經驗寶貴,這就是傳承。

生活,其實她是個小女人

其實,郎平並不喜歡被叫做“鐵榔頭”,因爲她感覺那太男性化。郎平是承載着國人厚望的中國女排主教練,同時她也是一個普通的女人,一位妻子,一個母親。

1987年,郎平退役後與原八一隊男排隊員白帆一起到美國留學並結婚,1992年女兒白浪出生,1995年郎平與白帆離婚,獨自撫養女兒。在美國留學與執教期間,他曾有個美國男友,這份情緣因爲郎平要回國執教中國隊而終結。2016年1月16日,郎平與男友王育成結婚,王育成先後在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單位從事教學、研究工作,1992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曾受邀出任央視《尋寶》和某衛視的《華豫之門》節目嘉賓的著名古玩雜件鑑定專家。

瞭解郎平的人知道,她其實是一個感情細膩的女性。生活中,她其實就是個小女人。喜歡粉紅色、喜歡各種小花花圖案的東西。她是個有生活情趣的人,喜歡收集好看的杯子、好看的布袋,喜歡咖啡、小甜品,到各地蒐集小紀念品,一直都保持着一種對生活的美好熱愛。喜歡時裝,好看的鞋,即使穿的機會不多,她也會買回來,一有機會就捯飭自己。逛街是她放鬆的最好方式。

郎平也承認自己是個感情比較細膩的女人,不過大部分時間不願意在人前尤其是隊員面前落淚,她開玩笑說眼淚可以調節情緒,“很多時候,我並不喜歡流淚,但我一直說,自己喜歡和這些隊員一起爲實現目標流下快樂的淚水。”這一次,女排姑娘們贏到了最後!流淚,是最好的釋放。

TAGS:學習 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