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快速成長的方法

學識都 人氣:2.99W

想要在職場上取得快速進步,那麼我們可以爲自己定一個榜樣,向他學習。下面是職場上快速成長的方法,歡迎參考!

職場上快速成長的方法

什麼是職業偶像?

百度百科並沒有給出專業定義,這個詞也不是出自於哪本書。我對這個詞的理解是:在你所從事的某個領域裏,你對某個人的職業素養、職業路徑和專業發展高度的認可和崇拜。並且這種崇拜只限於專業層面。

這區別於我們常說的偶像,我們對某個藝人的演技、歌聲或是外形的崇拜,這些崇拜可能是獨立的,沒有與我們的職業發生“聯結”。

我們繼續回到今天的話題。

我爲什麼推崇職業偶像?

很多設計師剛進入職場,甚至工作幾年之後依然感覺自己迷茫無助。有些找我交流的設計師寄希望於讓我幫他梳理一條未來發展之路。出現這種問題最大的原因是對自己的認知不清晰,包括過往的經歷認知和未來的發展認知。

最快的明晰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找到你的“職業偶像”或是說“職業榜樣”。

你的職業偶像,應該是在你從事的領域裏,經過若干年的努力你最期待成爲的樣子。他可能是你的上級、行業前輩、甚至業內的大師。無論是誰,你追求成爲的那個人一定不應該是被他擁有的財富吸引,而是他的某個技能特質、某個獨特才能。

曾經聽一個前輩聊起,他說檢測你是否熱愛一行最快的方式就是找一個你崇拜的人,最好這個人就是你身邊可以觸及到的人,看看這個人目前的成就、生活方式是不是自己未來想要的。

一定要是利和弊的客觀審視。就是說,不能只看到你想看到他風光的一面,還有他爲了工作捨棄的另一面。如果他爲了做好某個項目,可以做到捨棄週六日的休息,捨棄所有的娛樂活動,那你就需要也問問自己,我能做到麼?

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偶像?

說起來,這並不難。所謂的職業偶像,不應該只是被業內崇拜的大師。他可能就是你身邊的er,甚至搭檔。

留心觀察這樣的人爲何值得你去羨慕、崇拜。在某個技能的“養育”過程中,他有哪些獨特的方法和習慣,如果你能從他身上找到答案。那就儘可能的想辦法“複用”到自己的身上吧。

如果你身邊觸及不到同領域裏優秀的人,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看看你過往的“經歷”更貼近於哪些優秀的人。

比如,可以這樣縷縷自己的經歷:

大學學的平面設計

從事過廣告、品牌設計

目前做過互聯網UI、界面設計

自己更期待做傳統的視覺設計,如書籍、海報、字體等等...

對照自己的狀態,行業裏的大神或許有很多有過和你差不多的經歷。

比如臺灣的設計師聶永真,大學學的平面設計,大學期間就從事過廣告、文案的寫作。現在從事書籍、唱片和海報設計。如果你對他的作品和發展路徑感興趣,那可以再繼續研究這位大咖,比如畢業後如何從文案寫作轉型到書籍設計、如何從書籍設計跨界到爲明星設計唱片及宣傳海報等等。他的路徑你越熟悉,也會引導你在某個時機嘗試某些過去沒有嘗試過的方向。

如何借偶像之力提升自己?

做出好作品的難度不在於做的過程,在於過去對專業的積累、最後凝結在某個作品上。爲什麼有些設計師的起步價格那麼貴、爲什麼想購買日本很多手工藝人的作品會排那麼久的隊,就是這個道理。購買他們的商品的價值在於背後凝結的時間和技藝。

借偶像之力,其實就是說,在遇到某類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這樣去思考,如果是他,他會如何去創作這個作品?他的風格如何駕馭在你目前的需求上去?

舉個例子,

我們經常提MUJI,這個品牌的產品風格也極爲的聚焦。它每年的品牌廣告都在推行天然、自然的理念。再去思考,它是如從產品層面和品牌傳播層面去傳達天然、自然的?

產品層面:基本沒有過度的裝飾和繁複的包裝,儘可能的保證材料原始的顏色和觸感,健康優先,爲了保證更加健康和自然,可以省掉人工的香料等等...

品牌層面:對文案也儘量的控制甚至去掉。拋開創意層面,視覺畫面儘可能的展示出自然、天然的材質和生活中極其常見的美好場景。對,MUJI其實就是想讓每個人都能擁有簡單且容易實現的健康生活。

你在做某類設計的時候,也可以照MUJI(即便它不是某個人,但完全可以當成一個“個體”來思考)來思考。

你的產品夠聚焦嗎?如果聚焦,想要給目標人羣帶來哪些價值?

如何證明你認爲的價值是真價值?

如何視覺化你的價值?

等等...

用你對MUJI的思考方式來思考你眼前的問題,是不是會有一些新的思路?

如果你腦海裏沒有立即出現你期待的那個榜樣,也可以把這個“人”換成某個品牌,甚至某個作品。比如“我期待能做出像蘋果那麼牛逼的產品的設計師。”、“我期待能寫出像【1Q84】這樣的文學作品”。這樣把人換成某個目標,再去倒推某個人,其實也是一樣。只要找到一個方法,就能讓你找到這個“榜樣”。

很早之前,看過一段視頻,是林俊杰成名前參加選秀時演唱張學友的作品。林俊杰看着自己十幾年前髮型、唱腔甚至眉目中都是張學友的影子的時候,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他大概說:在那個時候,張學友定義的就是流行音樂,他的風格也最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我們都崇拜他、模仿他然後成爲自己。

TAGS:成長 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