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全知識資料

學識都 人氣:2.69W

校園是一個和諧的地方,但是也不排除發生安全事故,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校園安全知識資料,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校園安全知識資料

一、防雷安全知識

1、打雷下雨時,不要躲在大樹、旗杆、煙囪、電杆等高聳的物體下,儘量躲入建築物內,把門窗關好,不宜使用水龍頭。

2、切勿接觸天線、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遠離帶電設備。

3、家中的所有電器都要拔掉電源插頭,不要使用電話或手機。

4、切勿游泳或從事其它水上運動或活動,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濱、水田等地和小船上。遠離水面及其他空曠場地,不要站立於山頂、樓頂上或其他接近導電性高的物體。

5、不要進行室外球類運動,在空曠場地不要打傘,不要騎自行車,不要把鋤頭、鐵鍬、羽毛球拍、釣魚杆、高爾夫球杆等扛在肩上,不能手中拿着導電的物品奔跑,要將這些物品迅速拋到遠處。

6、如果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應該儘量尋找底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雙腳併攏、雙臂報膝、頭部下俯,儘量降低身體的高度。

二、游泳安全知識

爲了確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宜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選擇好的游泳場所,對場所的環境,如該水庫、浴場是否衛生,水下是否平坦,有無暗礁、暗流、雜草,水域的深淺等情況要了解清楚。

2、必須要有組織並在老師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如果集體組織外出游泳,下水前後都要清點人數、並指定救生員做安全保護。

3、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準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後再下水游泳。

4、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噁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時,現場急救刻不容緩,心肺復甦最爲重要。將溺水者救上岸後,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雜物,保持呼吸通暢;應將其舌頭拉出,以免後翻堵塞呼吸道;將溺水者的腹部墊高,使胸及頭部下垂,或抱其雙腿將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動或跳動"倒水"動作。恢復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敗的關鍵,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可採取口對口或口對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時應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三、交通安全小知識

(一)行走須知

1、行人須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要靠路邊行走;

2、行人不準在車行道 上追逐、猛跑,不準在車輛臨近時突然猛拐橫穿;

3、不準在道 路上扒車、追車,不準強行攔車或拋物擊車;

4、不準在公路上玩耍、嬉鬧;

5、學齡前兒童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須有成年人帶領;

6、橫過道路時,要選擇有人行橫道的地方。在沒劃有人行橫道的地方橫過道路,要特別注意避讓來往的車輛。避讓車輛最簡單的`方法是:先看左邊是否有來車,沒有來車才走入車行道;再看右邊是否有來車,沒有來車時就可以安全橫過道路了。

(二)乘車須知

1、不準在道路中間招呼車輛;

2、機動車在行駛中不準將身體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

3、乘車時,不準站立,不準在車內吃東西;

4、不強行上下車,做到先下後上,候車要排隊,按秩序上車;下車後要等車輛開走後再行走,如要穿越馬路,一定要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穿行;

5、不乘坐超載車輛,不乘坐無載客許可證、運動證的車輛;

(三)騎車須知

1、未滿十二週歲的兒童不準在道路上騎自行車、三輪車;

2、拐彎前須減速慢行,向後瞭望,伸手示意,不準突然拐彎;

3、不準雙手離把,不準攀扶其他車輛或手中持物;

4、不準車輛並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競駛;

5、要經常檢查車子性能,響鈴、剎車或其他部件有問題時不能騎車,應及時修理;

6、不準撐傘騎車,不準騎車帶人;

7、不準在道路上學騎車;

8、不準在車行道上停車或與機動車爭道搶行;

四、用電安全知識

1、人走斷電,用畢斷電,停電時也要臨時切斷電源。

2、牆壁上的插座不要安得太低,教育小孩子要遠離電源、開關和插頭。

3、牆壁上的扳鈕式電源開關,壞了要及時修理。

4、手上沾水或出汗過多時,不要接觸電線插銷和使用燈頭開關的電燈。

5、電爐不要靠近電線,以免電線被烤焦而埋下隱患。

6、不要在電線上晾曬、搭掛衣物。

7、保險絲斷了不要用鐵絲、銅絲、鋁絲代用。

8、電線破損、斷落時,千萬不要觸碰,應及時斷開電源,然後立即找電工修理。

9、發現有人觸電,要先用絕緣體如干燥的木棒挑開電源,切忌在電源未與觸電者分離的狀態下拖拉觸電者。

TAGS: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