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大學排名

學識都 人氣:2.07W

資源勘查工程培養具備地質學、礦產勘查學及礦產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市場經濟條件下礦產資源勘查評價、決策與管理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歡迎大家閱讀!,歡迎大家閱讀!

2017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大學排名

2017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大學排名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大學排名
學校名稱

1

吉林大學

2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3

西北大學

4

成都理工大學

5

長江大學

6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7

長安大學

8

西南石油大學

9

東北大學

10

東華理工大學

11

桂林理工大學

12

福州大學

13

昆明理工大學

14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15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16

東北石油大學

17

西安石油大學

18

山東科技大學

19

新疆大學

20

河南理工大學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考研方向

每年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同學在面臨考研方向選擇的時候,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考研方向有哪些都是同學們十分關心的問題,以下是大學生必備網爲大家整理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考研方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考研方向1:地質工程

地質工程是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相互制約關係,主要研究如何獲取地質環境條件,並分析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制約形式,進而研究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的一門科學,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是地質學與工程學相互滲透、交叉的邊緣學科。

由於地質工程專業涉及國民經濟建設的領域很廣,目前的經濟建設項目很多,發展的速度很快,爲畢業生創造了很好的就業環境,在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普遍困難的情況下,地質工程專業的就業形勢卻仍然非常好,具有比較強的發展勢頭,在全國形成了供不應求的良好局面。

地質工程考研推薦院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都理工大學、吉林大學、長安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徐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南大學、西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長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安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東北石油大學、安徽理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南京大學。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考研方向2:礦產普查與勘探

1、研究方向

01油氣藏形成與分佈;

02含油氣盆地分析;

03油氣資源評價;

04油氣田勘探工程。

2、培養目標

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優良的科學作風和學術道德;具有本學科領域較紮實的基礎理論和較深入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學術創新能力、開拓精神和獨立從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領域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取得明顯成績;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

3、專業前景

近幾年,礦產普查與勘探一直處於冷門專業之列,因此,這些院校擴招比較少或者沒有擴招,這就使得畢業生和就業單位之間一直保持着供求比較平衡或者供不應求的狀態。特別是九十年代以來,隨着一些礦業和地質單位的`大批人員退休,出現了礦產普查與勘探這類需要專業知識較強的領域的人員斷層,需要大批的年輕力量來補充,這種斷層狀態在畢業生人數緩慢增長的狀態下,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填補,因此,礦產普查與勘探的就業前景很樂觀。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考研方向3: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

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專業介紹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即地球岩石圈,是由岩石組成的。而岩石是由許多礦物組成的。當岩石由有用礦物組成時,就構成了礦石或礦牀。本專業是研究地球物質組成及其演化的一門學科。

該專業主要是爲工礦企業、工程建設部門和管理部門,特別是爲國有大中型企業、研究院(所)、機關學校培養應用型、複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專業首選院校有中國地質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此外,較好的院校還有西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長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長安大學等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考研方向4:地質學

地質學(Geology)是對地球的起源、歷史和結構進行研究的學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圈層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在現階段,由於觀察、研究條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爲研究對象,並涉及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涉及其他行星和衛星的太空地質學(Astrogeology)。

未來,地質學能觀察和研究的範圍和領域將日益擴大。在空間上,不但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法逐步深入到岩石圈深部,而且對月球、太陽系部分行星及其衛星的某些地質特徵,將有更多的瞭解。

地質學與人類的關係不僅僅在於資源的取用,還在於與人類生存和生活環境的諸多方面直接相關。現在地質學已成爲人類社會所普遍需要的科學,參照地質學知識制定礦產資源法、海洋法、水法、環境保護法等,就表現了這種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