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外包要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服務過渡

學識都 人氣:2.38W
軟件外包要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服務過渡
2006年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年會6月23日在大連舉行。外包年會作爲“軟交會”的重頭戲受到廣泛關注,來自美國、日本、韓國、荷蘭等國的軟件企業和諮詢公司老總蒞臨演講,就發包和接包雙方的對接以及中介機構的作用等話題交換了意見,同時對於中國企業如何進一步吸引發包方以及規避外包中的風險等焦點問題也進行了深入探討。目前擺在業界面前的問題是,在軟件產業自主創新越來越被“拔高”的情形下,一度被稱爲僅僅是“加工”的外包是否仍然“理直氣壯”?

規模vs“有利可圖”
  在會上,一家大連軟件企業透漏,在大連,有時候一個外包單子可能很多人搶,而有時一個大單子轉了一圈又沒人敢接。比如某個日本公司就曾想出手一個2000人年的訂單,結果令他們失望。

  Gartner亞太副總裁、著名分析師傑斯特對中國軟件企業的規模進行過調查,他說,中國的軟件企業很多都是幾十人的小公司,幾百人的就不錯,上千人的已經很難找。這樣的規模怎麼敢接別人幾千人年的活兒?當然規模還不是根本的問題,還有人才結構上的。譬如對日本出口軟件,就缺少那種既懂日語又有行業背景的系統分析人員,儘管大連的日語人才很多,但也僅僅是多而已,高端的還是難找。



  其實,發包的外商也希望中國軟件產業能儘快規模化,這是成功發包的重要前提。發包商最苦惱的是把活交給一個小公司卻出不來活,而且小公司不穩定,這也是爲什麼一些手握大單的廠商願意到印度交活的原因。據印度Wipro公司前CEO、Digite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ridhar說,印度擁有5000人年的軟件出口企業比比皆是,有的公司多達一萬人。所以外商普遍感到中國的外包企業多而散,使他們的業務開拓成本無形中提高了不少。

  比較而言,在印度發包,不用挪地方,一週之內就可以找到數十家小公司轉包。軟件外包呼喚大企業,但這裏的“大企業”不是“大而全”的那種,而是產業鏈上的領頭羊。

  Gartner做過估算,2005年中國軟件外包企業的總值,還沒有印度Infosys一個公司高。從軟件企業構成來看,國內軟件企業數量雖多,但大部分規模較小,由於企業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追求短期利益功利趨向十分明顯,面對具有明顯市場機遇的產品便會蜂擁而上,而對有開發或市場開拓難度的產品則退避三舍,這導致許多企業集中在比較明朗但卻相對狹窄的市場中競爭,由此造成產品種類單一,低水平競爭和產品質量不高等問題。

  回過頭來看,外包是不是中國軟件產業目前“有利可圖”的有效市場?國外廠商把業務外包給我們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開發成本低,這就決定了軟件外包利潤空間有限。而且,這種模式在外包之外,是不可複製的,儘管對於國內軟件業的發展來說有益,但是很難說有多大的作用。



走出外包誤區

  當然,我們首先應看到外包是經濟全球化爲中國帶來的新的機會。東軟副總裁、首席技術官方發和認爲,外包不是單純地降低發包商的成本,外包同時也降低了發包方在競爭過程中的風險。雖然外包是幹“加工”的活,但並不像當初一些人認爲的那樣,水平低的企業纔去做外包,水平高的企業應該去做產品創新。從中國軟件產業發展軌跡看,我們發現中國許多追求創新的企業在創新上沒有成功,卻從市場上消失了;而那些紮紮實實做外包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從事創新的活動,走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大連就有很多靠外包起家而不斷壯大的企業,如華信和現代等等,甚至連東軟也可以說是得益於外包。東軟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積仁就表示,其實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許多軟件企業一直在從事國內的外包工作,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使中國軟件企業也變得更加成熟、更有規模。

  因此,在這次外包年會上,不少演講人一再指出,外包不是簡單的工作、低端的工作,外包提供者的能力決定了他在價值鏈上的定位。英特爾企業與媒體產品部總經理兼中國軟件中心總經理楊明兒說,外包需要企業具備特別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中國缺少大量的願意去做簡單的工作,又能把簡單的工作做得很好的人。中國有很多的.軟件工程師,做特別細節的工作時,往往會不夠細心。在這些最基本的工作上,我們的工作習慣和態度存在比技術上更大的差距,這樣的行爲往往會抵消我們的成本優勢,一個不合格的軟件工程師所產生的錯誤(BUG),往往需要另外一個或幾個工程師用同樣的時間來彌補。此外,外包從技術角度上也不是簡單的。她認爲外包有兩個發展趨勢,一個是根據企業自身的流程,企業把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包給別人,另外一個趨勢是把自己做得不好的工作包給別人。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產品的創新也進行外包。




化解外包風險




  惠普全球客戶服務中心資深總經理、惠普全球副總裁黃太平認爲,歐美以及日本企業向印度、愛爾蘭、中國等軟件生產國家進行軟件外包時,並非意味着他們不能開發,而是他們不開發。原因很簡單,就是節省成本和控制質量。此類外包的發包方位處強勢,全程可控,也形成了嚴格而規範的流程。

  外包的風險包括髮包和接包的風險,因此,我們進行軟件工程項目外包時,一定要根據動機類型,結合甲方(發包方)、乙方(接包方)、丙方(二次接包方)各自的特點,理清目標定位,繼而選擇監管策略,確定監管規範與流程。

  顯然,不同的項目條件不同,追求的目標也不一樣。我們在策劃外包時,首先應該根據項目具體情況和公司戰略取向,確定要達到的主要目標,再來策劃具體的範圍、進度、成本、質量、風險等關鍵過程域和知識域,綱舉目張。

  專家認爲,基於軟件外包管理的複雜性,要確保實現軟件外包的主要目標,並能在組織及外包管理水平上不斷提升,我們必須合理地設計與外包相關的組織結構與角色工程界面。反思部分外包項目管理失控現象,發現企業在軟件項目外包管理方面職責不是很清晰,外包的策劃、承包商的選擇、監理執行等過程中如何協同,目前主要取決於客戶經理和高層意志,其他角色基本上缺位或虛位。考慮到國內很多外包企業接包後往往二次發包,這時的風險控制尤其要引起重視。實際上,外包並不一定要做國際外包,國內外包市場也十分巨大,而且將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在我們談到如何到日本去做外包、到歐美去做外包時,HP和IBM也在談如何在中國做外包,他們在想如何從中國政府和企業手中獲得更多的外包訂單。事實上,東軟業務總額的90%來自於中國,而其中的大部分是國內客戶的外包,只有10%是來自於國際的外包。

  因此,專家認爲不要將外包理解爲將國際的項目拿到中國來做,未來中國將會成爲全世界最具有潛力的外包市場,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到中國來製造,中國本土企業IT業務目前外包的比例還相當少,這也意味着中國孕育着非常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