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傑經典臺詞

學識都 人氣:2.27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都跟臺詞有着直接或間接的聯繫,臺詞是用以展示劇情,刻畫人物,體現主題的主要手段。究竟什麼樣的臺詞纔是好的臺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神探狄仁傑經典臺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神探狄仁傑經典臺詞

神探狄仁傑經典臺詞1

1.大人真乃神人也

2.老了,站一會兒就覺得腰疼

3.爲了你們不可告人的目的,魚肉百姓...

4.與禽獸何異

5.這裏的水很深吶

6.想聽聽我的故事嗎

7.知我者李元芳也

8.你這小廝...枉費了我對你的一番教導

9.是你

10.你以爲...

11.恩師教訓的是,學生慚愧

12.卑職慚愧

13.他爲什麼要這麼做

14.你的話太多了,回答問題

15.大人,我回來了

16.想好怎麼死了嗎

17.我有一種隱隱的感覺

18.一定隱藏着一個巨大的祕密

19.卑職有眼無珠...請大人責罰

20.原來是這樣

21.這吃上大人一次可真是不容易啊

22.此時,我忽然想起在...於...的一段多話還記我和...在...的一段對話嗎

23.於是我斷定你就是...

24.難道...

25.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那麼...

26.好歹毒的計策

27.欲蓋彌彰

28.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

29.大人,您想到了什麼

30.大人,怎麼了

神探狄仁傑經典臺詞2

1、這只是我的推斷(事實證明,只要狄胖推斷了,那就是事實)

2、一語中的(大都是安慰傻徒弟曾泰的)

3、我知道的遠比你想的要多的多

4、大人請講!

5、我已經說了兩遍,不要讓我說第三遍。

6、在下李元芳,手中幽蘭劍!

7、這,難道不奇怪嗎?(回想起一個疑點)

8、你可以試試!

9、想不想聽聽我的故事(壞人自以爲得計被說破後)

10、這個問題問得好(這是狄胖誇曾泰這個呆子的唯一一句話)

11、大人,這似乎有些不對啊--

12、卑職還不曾睡。

13、郡主,您接着砸,卑職等這就退去!

14、可以說這是唯一的解釋。

15、大人,你說什麼?

16、我知道的原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狄胖都是一口氣憋到結局了再說話)

17、大人,您想到了什麼?

18、蒼天有眼,蒼天有眼,蒼天有眼那!(和元芳重逢)

19、別捧了,我這渾身直髮冷。

20、大人,讓我/卑職先進!

21、這太不符合邏輯了,大人。

22、張環李朗(一般元芳都是有特別任務)

23、你的話太多了,回答問題(傻冒犯人疑惑時反問狄胖)

24、那爲什麼??

25、等時機到了,我會親口告訴你(根據我多年看電視的經驗,可以肯定:至少要等明後天才能知道了)

26、這似乎不太符合邏輯?

27、回答問題!

28、看起來,蛇靈中的殺手最擅長的就是吹噓,似乎每個人都能夠殺掉我,但是每個人都倒在我的刀下。

29、我定要將這幫惡賊粉身碎骨(觀衆等的焦躁了,狄胖出來表個決心)

30、大人真乃神人也!

31、我感到一絲隱隱的不安!(敵人的行動起變化時)

32、能跺過我這一刀的,世上也不超過5人(太牛逼啦)

33、其手段不可謂不高明,其用心不可謂不深啊!(對敵方人才的評價)

34、我隱隱地感覺到這裏面一定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初步確定了嫌疑人,案子快要破時)

35、我已經很生氣了,不要再讓我憤怒了!

36、我想事情是這樣的(這時,狄胖會叫來幾名隨從模擬現場)

37、根據我多年斷案的經驗,可以肯定

38、正是!(呆子曾泰回答一個呆子問題且答對時狄胖表示肯定)

39、何以見得?

40、於是,第一個問題就出現了(曾泰在狄胖身邊真是痛苦阿,狄胖太聰明瞭)

41、是你自己放下武器,還是要我動手?

42、大人您說...大人您接着說!

拓展

狄仁傑簡介

狄仁傑字懷英,生肖虎,漢族,唐代幷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區)人;唐(武周)時傑出的政治家,當政時期宰相。舉明經。歷官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寧州、豫州刺史,武則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後爲來俊臣誣害下獄,貶彭澤令,轉魏州刺史,神功初復相,後入爲內史,封燕國公。在武則天當政時,以不畏權貴著稱。

【簡介】

狄仁傑,生於唐貞觀五年(630年)[隋大業三年(607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九月辛丑(二十六)日(700年11月11日),初任幷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

狄仁傑爲官,如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爲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爲憂,後人稱之爲唐室砥柱;他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曾擔任國家最高司法職務,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是我國曆史上以廉潔勤政著稱的清官。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悽慟,武則天聞訊泣言之:朝堂空也!贈文昌右相,諡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後又封之爲樑國公。

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爲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可謂推動唐朝走向繁榮的重要功臣之一。

【生平】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爲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爲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爲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儀鳳元年(676年),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因誤斫昭陵柏樹,仁杰奏罪當免職。高宗令即誅之,仁杰又奏罪不當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左右矚仁杰令出,仁杰曰: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爲難,臣愚以爲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昔漢文時有盜高廟玉環,張釋之廷諍,罪止棄市。魏文將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諫,亦見納用。且明主可以理奪,忠臣不可以威懼。今陛下不納臣言,瞑目之後,羞見釋之、辛毗於地下。陛下作法,懸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萬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日爲始。古人云: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爲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爲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爲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爲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準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爲知頓使,先行佈置中途食宿之所。幷州長史李衝玄以道出妒女祠,徵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幷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讚歎說真大丈夫矣!。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其時寧州爲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係,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爲他勒碑頌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後上表舉薦,狄仁傑升爲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狄仁傑針對當時吳、楚多淫祠的弊俗,奏請焚燬祠廟1700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減輕了江南人民的負擔。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豫州刺史越王起兵響應,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後,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受越王株連的有六、七百人在監,籍沒者多達5000人。狄仁傑深知大多數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軍中服役的,因此,上書武則天說:此輩鹹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特赦了這批死囚,改殺爲流,安撫了百姓,穩定了豫州的局勢。其時,平定越王李貞的是宰相張光弼,將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傑沒有答應,反而怒斥張光弼殺戮降卒,以邀戰功。他說: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今一貞死而萬貞生。明公董戎三十萬,平一亂臣,不戢兵鋒,縱兵暴橫,無罪之人,肝腦塗地。但恐冤聲騰沸,上徹於天。如得上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狄仁傑義正辭嚴,張光弼無言可對,但懷恨在心,還朝後奏狄仁傑出言不遜。狄仁傑被貶爲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入爲洛州司馬。

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已經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讚賞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爲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職,狄仁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一日,武則天對他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乎?狄仁傑謝曰:陛下以臣爲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併爲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對他坦蕩豁達的胸懷深爲歎服。

狄仁傑官居宰相,參與朝政之時,也正是武承嗣顯赫一時,躊躇滿志之日。他認爲狄仁傑將是他被立爲皇嗣的障礙之一。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出以非常之舉,立刻服了罪: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得到滿意的口供,將狄仁傑等收監,待日行刑,不復嚴備。狄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得其冤狀,持書上告。武則天召狄仁傑等謀反的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從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爲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令人拿出謝死表,才弄清楚是僞造的。於是下令釋放此案7人,俱貶爲地方官。狄仁傑被貶爲彭澤令。如此,狄仁傑運用自己的才智機謀死裏逃生。以後,武承嗣欲根除後患,多次奏請誅之,都被武則天拒絕。

在彭澤(今江西彭澤)令任內,狄仁傑勤政惠民。赴任當年,彭澤乾旱無雨,營佃失時,百姓無糧可食,狄仁傑上奏疏要求朝廷發散賑濟,免除租賦,救民於饑饉之中。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河北震動。爲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爲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狄仁傑到職後,改變了前刺史獨孤思莊盡趨百姓人城,繕修守具的作法,讓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聞之引衆北歸,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災難。當地百姓歌頌之,相與立碑以記恩惠。不久,狄仁傑升任幽州都督。

狄仁傑的社會聲望不斷提高,武則天爲了表彰他的功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了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召回朝中,官拜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爲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此時,狄仁傑已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但他深感個人責任的重大,仍然盡心竭力,關心社會命運和國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建議或措施,在以後幾年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數次使人遊說太后,請立爲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當時,大臣李昭德等曾勸武則天繼續以四子爲嗣,但沒有爲武則天接受。對武則天瞭解透徹、洞燭機微的狄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從容地勸說她: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爲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說:此朕家事,卿勿預知。狄仁傑沉着而鄭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爲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爲陛下家事!君爲元首,臣爲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爲皇嗣,唐祚得以維繫。狄仁傑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爲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聖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爲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爲副元帥征討突厥。時太子不行,武則天命狄仁傑知元帥事,親自給狄仁傑送行。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退還漠北,狄仁傑追之不及,武則天改任他爲河北道安撫大使。面對戰亂後的凋殘景象,狄仁傑採取了四條措施:一、上疏請求赦免河北諸州,一無所問,使被突厥驅逼行役的無辜百姓樂於回鄉生產。二、散糧運以賑貧乏。三、修驛路以濟旋師。四、嚴禁部下侵擾百姓,犯者必斬。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爲內史(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爲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跪於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於是詔令天下僧尼日施錢以助。狄仁傑上疏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爲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

作爲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狄仁傑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爲意。一次,武則天讓他舉薦一名將相之才,狄仁傑向她推舉了荊州長史。武則天將張柬之提升爲洛州司馬。過了幾天,又讓狄仁傑舉薦將相之才,狄仁傑曰:前薦張柬之,尚未用也。武則天答已經將他提升了。狄仁傑曰:臣所薦者可爲宰相,非司馬也。由於狄仁傑的大力舉薦,張柬之被武則天任命爲秋官侍郎,又過了一個時期,升位宰相。後來,在狄仁傑死後的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趁武則天病重,擁戴唐中宗復位,爲匡復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狄仁傑還先後舉薦了桓彥範、敬暉、竇懷貞、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幹練的官員,他們被武則天委以重任之後,政風爲之一變,朝中出現了一種剛正之氣。以後,他們都成爲唐代中興名臣。對於少數民族將領,狄仁傑也能舉賢薦能。契丹猛將李楷固曾經屢次率兵打敗武周軍隊,後兵敗來降,有關部門主張處斬之。狄仁傑認爲李楷固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節,於是奏請授其官爵,委以專征,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果然,李楷固等率軍討伐契丹餘衆,凱旋而歸,武則天設宴慶功,舉杯對狄仁傑說公之功也。由於狄仁傑有知人之明,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在狄仁傑爲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重是羣臣莫及的,她常稱狄仁傑爲國老而不名。狄仁傑喜歡面引廷爭,武則天每屈意從之。狄仁傑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則天不許,入見,常阻止其拜。武則天曾告誡朝中官吏: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悽慟,武則天哭泣着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相,諡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爲樑國公(所以後世稱其爲:狄樑公)。

狄仁傑的軼事典故:

無暇語俗吏

狄仁傑小時,家裏有個門人被害,縣吏前來查問。衆人都爭相回答申辯,只有狄仁傑自顧看書,不理不睬。縣吏責問他,狄仁傑道:“書中列位聖賢都在,我還未與聖賢有所溝通,哪有時間和世俗的官吏說話呢?”

滄海遺珠

狄仁傑擔任汴州判佐時,被小吏誣告。當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爲河南道黜陟使,在審問之時發現他是個德才兼備的人才,稱讚道:“孔子說:‘觀過知仁矣。’你可以稱得上是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白雲親舍

狄仁傑在幷州時,父母遠在河陽(今河南孟縣),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見一片白雲在飄飛,對左右的人說:“我的雙親就往在那片白雲下面。”他悵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雲散去才離開。

義感長史

狄仁傑在幷州時,同府法曹鄭崇質要到很遠的地方出使,但是他的母親年老多病。狄仁傑便對他說:“你母親病重,而你卻要出遠門,怎麼能讓親人對遠在萬里之外的你擔心呢?”於是去見幷州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出行。藺仁基非常感動,聯想到自己與司馬李孝廉之間的不和,深感慚愧,主動與李孝廉和解。

不信妖言

唐高宗前往汾陽宮時,途徑妒女祠。當時,民間認爲穿着華麗的衣服經過妒女祠,會招致風雷之災。幷州長史李衝玄便要徵發數萬人另外開闢一條御道,狄仁傑道:“皇帝出行,有千乘萬騎扈從,風伯爲之清塵,雨師前來灑道,還怕什麼妒女?”於是制止了這次徭役。唐高宗得知後,嘆道:“真是個大丈夫啊!”

常事歸有司

狄仁傑任宰相時,太學生請假之事,也要經武則天批准。狄仁傑道:“臣聽說君主只有生殺之權自己掌握,其他的都交付給相關部門。太學生請假,是國子監丞、主簿管的事,如果天子爲這種事發佈敕令,則天下的事要發佈多少敕令才能處理完!一定要不違反人們的意願,請全面爲他們建立制度就可以了。”武則天聽取了他的意見。

捨己全人

狄仁傑被誣陷下獄,判官王德壽對他道:“您一定能減免死罪了。我想找一個升遷階梯,想請您攀連楊執柔,可以嗎?”狄仁傑道:“怎麼攀連他?”王德壽道:“您在禮部時,楊執柔爲禮部員外郎,這樣可以攀連到他。”狄仁傑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讓我狄仁傑做這種事!”說完,以頭撞柱,血流滿面。王德壽嚇得趕緊溜掉。

保薦良將

李楷固、駱務整是契丹李盡忠部將,隨李盡忠侵略唐朝邊境,數次挫敗唐軍。後來,二人兵敗降唐,法司請依法論罪。狄仁傑認爲,他們二人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戴德,於是請求赦免二將。親友都勸他,狄仁傑道:“只要對國家有利,我怎能爲自己打算。”武則天便赦免二將,並在狄仁傑的奏請下,任命他們官職,討伐契丹餘黨。後來,二將掃平契丹,獻俘含樞殿。武則天大喜,大宴羣臣,並向狄仁傑舉杯勸酒,道:“這是你的功勞啊。”狄仁傑則道:“這靠的是陛下威靈,將帥盡力,我有什麼功勞。”

武后罷役

武則天要造一座大佛像,需花費數百萬錢,官府庫存不夠,就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捨一錢相助。狄仁傑進諫道:“做工不能役使鬼,必定要役使人;莊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終究是由地裏長出來的。不損害百姓,還有什麼可求的?現在邊境未得安寧,應當放寬徭役,免去不急需辦的事務。即使僱請工匠勞作,以此接濟窮人,但誤了農時,也是放棄根本。況且,沒有官助,按理難以辦成。既費官府財物,又耗盡人力,如一方有災難,那用什麼去救濟呢?”武則天道:“你是在教我向善,我怎能不聽!”因此作罷。

舉薦張柬之

武則天曾問狄仁傑:“朕希望能找到一位傑出的人才委以重任,您看誰合適呢?”狄仁傑問道:“不知道陛下想讓他擔任什麼職務?”武則天說:“我想讓他擔任將相。”狄仁傑回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風流的人才,那麼蘇味道、李嶠本來就是合適的人選。如果您一定要找出類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荊州長史張柬之了,他的年紀雖然老了一些,但卻有宰相之才。”武則天於是提拔張柬之爲洛州司馬。幾天之後,武則天又要求狄仁傑舉薦人才。狄仁傑回答說:“我前幾天推薦的張柬之,您還沒有任用呢。”武則天說:“我已經給他升了官了。”狄仁傑回答說:“我所推薦的張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來作一個司馬的。”武則天於是任命張柬之爲秋官侍郎。過了很長時間,終於任命他爲宰相。

桃李滿天下

狄仁傑先後舉薦荊州長史張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監察御史桓彥範、太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後來這些人都成爲唐代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都出自您門下。”狄仁傑回答說:“舉薦賢才是爲國家着想,並不是爲我個人打算。”

嘲諷正員官

起初,每次審理案件時,員外郎大多隻能隨聲附和正官的裁決。後來,狄仁傑任司農員外郎,對此非常不滿,道:“員外郎如同側室,正員官位居正房,這實在太難侍候女主人了,怎麼幹也得不到一點兒笑臉。”正員官聽後,很是羞慚惶恐。

羞辱張昌宗

武則天曾把南海郡進獻的集翠裘賞賜給男寵張昌宗,讓他當面穿上,一起玩雙陸游戲。這時,狄仁傑進來奏事,武則天就讓狄仁傑和張昌宗玩雙陸。狄仁傑就座後,武則天問:“你們賭什麼東西?”狄仁傑回答道:“三局兩勝,就賭張昌宗身上這件皮袍。”武則天又問:“你用什麼東西相抵呢?”狄仁傑指着身上穿的紫袍道:“我用這個。”武則天笑道:“你還不知道,他身上這件皮袍價錢超過千金呢!可你那件,和它沒法對等!”狄仁傑道:“我這件袍子,是大臣朝見天子時所穿的,高貴無價;而張昌宗的這件,只不過是受到寵幸的衣服。兩件相對,我還不服氣呢!”武則只得應允。張昌宗因感到羞赧沮喪,氣勢不振,沉默無語,連連敗北,最後只好把集翠裘交給狄仁傑。狄仁傑離去後,將集翠裘送給一個家奴穿上,策馬而去。